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洋务运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45509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DF
  • 页数:32
  • 大小:1.2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洋务运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二 单元 洋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洋务运动第二单元第 4 课2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二单元第 5 课3戊戌变法第二单元第 6 课4八国联军侵华第二单元第 7 课二、单元分析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近代 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 知识。通过对洋

    2、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 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 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 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 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4.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 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扶清灭 洋”口号

    3、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指 导学生将辛丑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进行比较,认识该条约的危害性,培养 学生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1.知识框架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主要讲述了洋务运动、甲午中 日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 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中国由此迈开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然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而

    4、告终。这也是说明洋务运动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政治制度上的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开展的维新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影响深远。19 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发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 运动。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承认了其合法地位。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 和部分清军英勇抗争,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在列强的威逼下,清政府再一次屈服,与 11 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近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发展,呈现出

    5、两条鲜明的主线:一是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二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 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第 4 课 洋务运动讲述的就是洋务派官员为富国强兵以图自救而开展的洋务运动,它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学习技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学习制度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甲午

    6、战争之 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 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的 侵华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的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朝腐朽 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第 6 课 戊戌变法讲述的是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军事技术上的变革,无法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开展了维新变法 运动。虽然这场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

    7、,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 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第7 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讲述的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 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农民阶级出于朴素的爱国热 情和对外来侵略的义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 的侵略,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不畏强暴,进行了英勇抵抗,在客观上打乱 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但义和团运动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 败了,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

    8、本单元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头绪繁杂,而教材过于 简略,历史事件介绍得不够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这些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利用现 有的教学资源,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让学生更容易理 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图片、史料和一些影像资料制造浓厚的历 史氛围,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能准确说出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洋务派创办 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能

    9、说出 马关条约 的主要内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3.掌握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戊戌变法中关 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 响。4.知道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能说出 辛丑条 约的主要内容并逐条分析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认识该 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通过了解八国联军的野蛮残暴的罪行,揭 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5.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对近代化探索进 程的认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

    10、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不可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但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作业设计要以教 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不涉及偏题、难 题、怪题。2.单元作业覆盖面要全,题型多样,重难点要突出,要尽可能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3.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要分层设计单元作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 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素养。4.在减负的大环境下,要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轻松愉快地做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5.单元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11、,单元作业要突出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巩固和运用,通过作业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6,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30 分钟左右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 成【基础识记类】、【能力培养类】、【综合提高类】,落实到 4 个课时教学 中,再通过 4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 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五、课时作业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

    12、选择题【】1.下列口号中,属于洋务派提出的是()A.自强与求富B.变法与图强C.民主与共和D.民主与科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题目中的“洋务派”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可以得出洋务运 动的口号是“自强与求富”,所以正确答案是 A 项。【设计意图】洋务运动的口号(或思想),是本课重点之一。本题考查学生对洋 务运动口号(或思想)的掌握,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核 心素养。2.“卅年求富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诗 中推动“卅年求富求强”指的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3、A【作业分析】通过题目中的文字“卅年”可以得出该事件延续了三十年,再由“求富求强”得出该事件的口号是“自强、求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答案是 A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的了解和识记,通过本题的 设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可以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下列洋务运动中的举措,以“求富”为目标的有()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兴办新式学校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题中“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 新式学校”都是洋务派以“自强”为目标而采取

    14、的措施;只有“开办近代民用 企业”是洋务派为了“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所以正确答案是 D 项。【设计意图】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标中洋务运动的口号的了解和识记,又考查 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了解。通过 本题的设计,可以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4.“经过三十年洋跃进,清朝陆军洋枪数量甲乎天下,海军位列亚洲第一”。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海军非常先进B.可以与列强的海军相抗衡C.可以解除民族危机D.近代国防意识增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中“新建新式海陆军”的理解。题中 A项“海军非常先进”,B 项“可以

    15、与列强的海军相抗衡”都不符合当时的中国 现状,C 项“可以解除民族危机”事实上是没有解除,通过排除法,得出正确答 案是 D 项。【设计意图】本题就是通过有关洋务运动内容的史料,培养学生结合当时的国情 进行推论的能力。通过史料来进行推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5.光绪十一年总理各国事务奕劻等奏 中写到“窃臣衙门设立同文馆以来 指授学生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天文、算学、化学、医学等项,冀于洋务有裨或 随带出洋充作翻译,或升迁外省及调赴沿海各处差委者已不乏人,实属著有成效。查同文馆有翻译书籍十数种”由此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没有起到下列作用的是()A.传播西方科学和技术文化B.翻译了外国科技书籍

    16、C.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D.培养了近代外交人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从中可以看出同文馆创办不仅传播 西方科学和技术文化,还翻译了外国科技书籍,培养了近代外交人才,没有体现出开办民用工业。所以正确答案是 C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学生洋务运动口号的了解和识记,又考查了学生对洋务 运动内容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了解。本题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 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方”(

    17、)A.清政府盲目自大B.天朝物产丰富,无需此方C.没触及封建制度D.药力不够,药效不足【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由题中“洋务未见转机”可以理解出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清朝落后的局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是 C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认识,以此提高学生解读分析史 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7.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 能改造。”你认为他修葺的“破屋子”所用的裱糊的“材料”是()A.西方的先

    18、进科技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D.西方的文学艺术【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由题中“李鸿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等信息,结合教材 内容,可以得出他在洋务运动过程中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由此得出正确 答案是 A 项。【设计意图】洋务运动局限性是本课难点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洋务 运动局限性的认识,以此提高学生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曾国藩说:“至恭亲王奕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 时第一要务。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 后,访覃思(深思)之

    19、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 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对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蔑称),可以勤远 略(指替皇帝解除外患)。”摘编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1)根据材料一中曾国藩的“剿发逆”“勤远略”分析洋务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们做出了哪些努力,试举两例。材料二窃惟通商以来,凡华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仿造,穷极精巧,充塞土货。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 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是以虽当竭 蹶之时,亦不得不勉力筹办。摘编自张之洞 1

    20、889 年所奏筹设炼铁厂折(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是为了实现什么口号,他的这些措施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材料三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的打击,我们仍就不觉悟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摘编自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促使洋务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4)材料三中的这个“方案”有没有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从中你有何启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 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筹建新式海陆军等。(2)口号:“求富”

    21、;作用: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对外国的资 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因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4)没有;启示: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运动注定是会失败的 或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言之有理皆可)【作业分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可以看出洋务运 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洋务派所做的努力指的就是洋务运动的内容,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近代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校,筹建新式海陆军等。第(2)问,由材料二中“张之洞筹设炼铁厂”可得知此项运动是洋务派在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民用工业,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创办民用工业是为了实现“

    22、求富”的口号;由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是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对外国的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第(3)问,由材料三中对“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信息的理解,得出洋务运动的兴起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有关。第(4)问,“洋务运动”这个“方案”没有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从 中得到的启示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运动注定是会失败的(或洋 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背景、口号,及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 用工业等内容的掌握。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洋务运动的全面评价。提高学生解读、分析

    23、史料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挽联反映的民族英雄是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A.黄海海战B.辽东半岛战役C.威海卫战役D.平壤战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由材料提示的挽联信息可判断出这位民族英雄是邓世昌,本题 4 个选项都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重要的战役,结合教材内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A 项。【设计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既 可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过程的了

    24、 解,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可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2.某校八年级同学在进行历史剧“甲午中日战争”的表演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 1894 年,是日本蓄意挑起的。”B.“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C.“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D.“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A 项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发动者,B 项是黄海海战的结果,C项是旅顺大屠杀的情况,均符合史实。D 项中,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标志是威 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D 项错

    25、在“黄海海战”。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设计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 角度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结 果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学科 核心素养。3.某一政策规定:“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这一政策是由哪国列强提出 的()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材料中提示的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提示的“某一政策”,“各国 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既得利益,不得干涉”等信息,结

    26、合教材内容,可得出 该政策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该政策的国家为美国,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设计意图】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重要表现之一,通过对 本题的设计,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和提出国家的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4.有学者评价某场战争:“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 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最终签订了()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D 辛丑条约【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中提示的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的“北洋舰队全军覆

    27、没”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等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材料所提的战争应为甲午中 日战争,再想到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为签订了 马关条约,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B项。【设计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 马关条约,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之一。通过对本题的设计,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过程、结果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5.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 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 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言谈反映马关条约中哪一项条款签订后出现的历 史现象()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28、岛给日本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为商埠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材料的提示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的“我工人,彼使用”、“我原 料,彼购买”、“运费既省,关税无多”等信息,说明西方国家利用中国的廉价 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开设工厂,省去了运费和关税,得到很大的便利。结合教材 内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设计意图】马关条约 的内容是学生理解“中国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关键,因此该条约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选取的这段材料,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

    29、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6.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 都为之震动。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签订后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的提示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的“中国被东方小国打败”、“失败惨,条约

    30、苛”这些关键信息判断出,这一战争应是甲午中日战争,其签订的亡 国条约应是马关条约。结合教材内容,马关条约中日本获得的巨大利益 严重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B 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加深对马关条约影响的理解,其危害 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 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瓜分 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的被迫开放,陷入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 中国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 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多维度考查、渗透“唯物史观

    31、”、“史 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7.对比是学习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请你判断以下不属于中英 南京条约 和中 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是()A.都有割地条款B.都有赔款条款C.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可以在华设厂D.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设问的关键在“不属于相似点”,A项南京条约割香港岛,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B项南京条约赔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赔偿白银 2 亿两,D 项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马关条约,开 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C 项是马关条约的特有内容,由此可得出正 确答案为 C 项。【设计意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是第一

    32、课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关键。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学生 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内容的了 解,尤其是对马关条约特有的条款“设厂”的掌握,从中体会“中国半殖民 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 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维 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二材料解析题19世纪末,东方弹丸小国日本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清政府惨败,这场战 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材料一 恩格斯指出:“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

    33、,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摘编自光明日报 2014 年 4 月 16 日恩格斯眼中的甲午战争材料二 李鸿章为避战保船,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趁机得到黄 海制海权1895 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 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摘自中国历史(岳麓书社)【】(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财政负担,为了支付巨额 赔款,清政府不得不再次举借外债。另外,条约还规定,日本可以在华投资设厂 等。帝国主义纷纷引用利益均沾之条款在华投资设厂。总之,甲午中

    34、日战争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延误了当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近 代化之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但与此同时,日本的侵略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甲午战败也成为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的标志。摘编自谭玉龙浅析甲午战争对当时中国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三,马关条约 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 华进行资本输出?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失败原因:军事上被动防御政策;闭关自守的政策;近代工业发展落后;李鸿章妥协退让,清政

    35、府腐败无能等。(2)条款: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刺激了中国维新变 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图(3)示例:论点: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历史悲剧的根源,落后就要挨打。论述:结合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史实,史论结合 加以论述,得出我们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A 等观点鲜明,史实正确,概述全面,条理清晰,语音流畅B 等观点明确,可以概况出一些史实,逻辑较清楚,语言较流畅C 等观点基本正确,无恰当的史论,语言表

    36、述不清晰【作业分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等信息,以及对材 料二中李鸿章和清政府的做法的理解。结合教材内容,总结出失败原因。第(2)问,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并结合教材内容中甲午战争对当时中国 发展的影响,通过读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 信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块内容 之间的因果关系。第(3)问,根据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设计意图】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37、。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对历史图 片的解读,尤其是对历史地图的解读。历史地图是跨学科考查的重要载体,除了 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外,还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具备史地结合能力。通 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通过读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图、时局图,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图”“史”结合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中甲午 战争对当时中国发展的影响,着力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 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 国狂潮,三块内容之间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意 识,提升“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对材料的分析,启发学生认识落后就 要挨打的

    38、道理,要不忘国耻,努力学习,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提升“家国 情怀”学科核心素养。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举子们正在做什么()A.探寻八股写法B.翻译万国公法C.准备公车上书D.准备立宪【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由图片中看到的“举子签字”信息可判断出这是公车上书。且图片来自课本,结合教材内容,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C 项。【设计意图】公车上书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提高读 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图”“史”结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公车上书”这一历史事件的理解,渗透“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2.下列报纸属于维新变法运动

    39、时期的报纸的是()时务报国闻报民报知新报湘学报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纸,结合教材内容得出 民报 为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通过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为 D 项。【设计意图】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报纸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对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报纸的区分,多维度考查、渗 透“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3.1898 年 6 月,皇帝下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进行变法,该皇帝是()A.道光B.宣统C.光绪D.同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发动维新变法的皇帝,结合教材内容得出光绪

    40、帝,从而得 出正确答案为 C 项。【设计意图】戊戌变法的发动者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 学生对戊戌变法基础知识的识记,考查“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4.“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是 1896 年谭嗣同写下的有感,诗中他如此伤感的原因是()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C.九龙司即将被英国割占D.光绪皇帝逃亡西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中提示的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提示的“1896 年”、“谭嗣同”、“伤感”等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1896年和甲午中日战争有关,再想到甲午中日战争

    41、的结果是签订了马关条约,导致谭嗣同写下如此伤感的 诗句。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B 项。【设计意图】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签订了 马关条约,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之一,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的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时间、结果和影响的 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5.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提到:“士民上书造成了当时的新气象,北京政治温度由此急剧上升言路由此大开,变法局势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上新气象、新变化由哪项举措带来()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评价

    42、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材料的提示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戊戌变法史事考”、“士 民上书、言路由此大开”等信息,得出该举措是戊戌变法中的“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所以正确答案为 A 项。【设计意图】戊戌变法的内容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选取一段和戊戌 变法有关的的简短材料,一方面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教学 内容相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6.王先明 中国近代史 指出,戊戌变法是中国第一次政治现代化的尝试它 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层面深入到政体层面,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43、,它符合中国 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由此可见,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改革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A项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项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 持久的影响,C 项改革君主专制政体,D 项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都是戊 戌变法的作用,但材料中“深入到政体层面,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的”的信息只 能体现出政体上的变动,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设计意图】戊戌变法的内容是本课重点和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课 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戊戌变法内容的了

    44、解,尤其是对材料的分析,得出题中强调的是戊戌变法在政体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 查“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7.欧榘甲论政变为中国不亡之关系提到:“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智 慧骤开,如万流谲沸,不可遏抑”此局面说明了什么()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的提示信息较多,依据材料中的“论政变”、“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智慧骤开”这些关键信息判断出,此局面应是戊戌变法带来的 思想文化上的变动。结合教材内容,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

    45、泛而持久 的影响,可得出正确答案为 B 项。【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加深对戊戌变法影响的理解。戊戌变法传 播西学,对那个时代的思想领域产生了广泛且持久的震动。此题可培养学生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维度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 养。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省之民犹 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 睡之声乃渐惊起。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材料二“严氏所译赫胥黎的论著,于 1898 年就出版,并立即得到知识阶 级的接受。数年之间,

    46、许多的进化名词在当时报章杂志的文字上,就成了口 头禅。无数的人,都采来做自己的和儿辈的名号,由是提醒他们国家与个人在生 存竞争中消灭的祸害。我有两个同学名杨天择和孙竞存。就是我自己的名字,对 于中国以进化论为时尚,也是一个证据。摘自胡适我的信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有什么影响。材料三 康广仁在至易一书中评价戊戌变法的失败时谈到:“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次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 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摘编自戊戌六君子遗集【】(3)概括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论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签订了马关

    47、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思想,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脱离人民群众;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支持变法的皇帝手无实权。(言之有理即可)【作业分析】第(1)问,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根据材料一“台湾既割,二 百兆之偿款既输”得出该内容出自马关条约,以及此话出自维新变法运动代 表人物之一梁启超,进而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于戊戌变法运动的推动作用。第(2)问,本题根据材料中“赫胥黎论著”、“进化名词成为口头禅”等,得出该运动是维新变法运动,并由此得出它在思想领域的影响。第(3)问

    48、,本题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如“规模太大”、“同志太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街塞巷,而上又无权”,得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学过的史实,真正做到历史解释论从史出。【设计意图】历史材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材料的分析,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 历史基础。结合学过的史实,真正做到历史解释论从史出,提升“史料实证”学 科核心素养。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唯物主义观 点认识历史事件,提升“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同学在观看班级历史剧表演义和团运动时看到以下情节,哪一情节不符合史实?()A.兴起于广东、直隶一带B.设立拳场、神

    49、坛,练拳习武C.英勇抗击八国联军D.义和团攻入紫竹林租界【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设问的关键在“不符合史实”。B 项考查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方式,C项考查义和团运动的抗击对象,D 项考查义和团运动进攻的地点,均符合客观 史实。A 项考查义和团兴起的地区,义和团应兴起于山东,直隶一带,此项错 在“广东”,得出正确答案为 A 项。【设计意图】义和团运动兴起、发展的概况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 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这一历史 事件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 学科核心素养。2.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

    50、。1900 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理由开始发动侵华战争,下列图片能反映这段历史的是(A虎门销烟C.侵略军在大沽口登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B.圆明园遗址D.旅顺暴行【作业分析】A项图片是关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史实,B项图片是关于第二次鸦 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C 项图片是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攻占大沽 炮台的史实,D 项图片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的史实。可 得出正确答案为 C 项。【设计意图】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提高通过读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图”“史”结合能力,加深学生对义和团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洋务运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50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