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国共合作-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45504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648.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国共合作-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五 单元 国共合作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历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五单元第 15 课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五单元第 16 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单元第 17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标题是“从国 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 学要求如下: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2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2、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3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八年级上是孩子们系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阶段。中国近代史自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八年级课本的体例编排上,中国近 代史内容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开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 产阶级革命运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 战争时期。第五单元处于七个历史时期的第五

    3、个阶段,主要讲述 1924 年到 1936推动四一二政变年的历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在课程安排上共有三课。这三课分别是第 15 课 国共 合作与北伐战争、第 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这三课关系密切,互为表里,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每课的学习重点都 是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极具代表意义的里程碑事件。(二)教材分析1知识架构国共对峙1927 1936国民党一大江 西瑞 金中 华苏 维埃 共和 国临 时中 央政府第五次反 围 剿失败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运动、国共十年对峙与井冈山

    4、道路的开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国共两党从第一次合作走向对峙,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 15课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第一次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国共合作1924 1927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会师长征工农革命运动国 民革 命运动国共合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国民党围剿南昌起义中共三大分共会议发展壮大民革命运动。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 裂了。第 16 课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

    5、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 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 17 课讲述的是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在加深,国内反动势力的代表从北洋军阀逐渐转变为国民党新军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认识到救亡图存的紧迫性,培养学生的 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国人民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和在革命中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感悟实 事

    6、求是、独立自主的精神内涵,增强对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认同。(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这一学年较为系统的历史学习,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较强,喜欢听故事,对历史图片、时评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一些历史概念的掌握较 为困难,如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学习了七年级的中国古代史后,对历史 有初步的认知,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将进一步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 学科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遵循“点线结合”原则,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扭转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在知识的选择上与呈现上突出基本的、典型

    7、的、重 要的史事。三、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1 能知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国民党发动 反革命“围剿”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等史事的基本进程,理解这些事件间的内在 关系。2 能准确把握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 府的建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经过、遵义会议等重大历史 事件,并分析其影响。3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从建立到破裂,农村革命根 据地从建立到受挫的原因及影响,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艰辛。4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面对革命形势发展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观点的

    8、重要性。5 通过长征故事,感悟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认 识到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作业设计,应该和本单元的主题紧密联系起来,本单元的主题是“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分三个课时讲述了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 两个政党,从合作到对立的过程。讲述了国民大革命的波澜壮阔、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经千难万险的红军长征三个部分。我设计每个课时 作业大概 10 分钟,单元测验作业 30 分钟,这些作业的设计是建立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的。我将这些要素分解融合到每课时的教学中,然后通过课 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作业来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巩

    9、固学习成果,着眼于培养学生 的历史核心素养。我总共设计了三个课时作业和一个单元测验作业,课时作业注 重于教学重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学习巩固题为主。单元测验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 于本单元学习目标的掌握,题目有巩固题、探究题,立足于单元学习,重点考察 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五、课时作业第 15 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1923年6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一栋独立二层的普通民居内来了30多位身穿 笔挺西装和几位身穿长衫的客人原来这里正在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伟大的决策就在这里诞生了。”补充材料中的空,应是()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七次【评价实施主

    10、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题目给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1923年6月,这个时间跟国共第一次 合作的时间紧挨着,所以我们回顾课本所记述的只有 C 选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波澜壮阔的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基础,对于中国 历史影响深远,而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产生的决议也为国共合作打下 了基础。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对于课文的识记。2“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题目中说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

    11、持者、合作者、继承者,这是在暗示中国共产党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贡献,、选项都是国 民党右派在叛变革命后发生的事,所以只有 B 选项合乎题意。【设计意图】本题是要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是孙中山先生的 坚定盟友,积极维护了国共合作,为国民大革命的开展作了巨大贡献。本题主要 考察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科学评判历史事件的能力。3 右图为北伐战争形势图,从图中提取的 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是由北向南B北伐战争从长江流域向珠江流域进行C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并胜利进军D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东北地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分析地图并

    12、联系课本知识,A选项北伐的进军路线是由南向北的,错误;B 选项,北伐是从广州开始的,应该是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错误;D 选项,北伐的主战场应该在长江流域,不在东北地区,所以错误。【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还有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对于历史的 学习,历史地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历史地图的辨析,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核心素养。4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 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

    13、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国 共合作开始后,1926 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 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国共两党积 极合作,奋勇冲锋,打倒了吴佩孚、孙传芳两派军阀,北伐军队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故选 B。【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历史的学习,历史知识点的识记具有 重要意义,课本知识点是历史学习的起点,本题就是在提醒学生对于历史课本应 该重视。51925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 994 人,10 月增至 3000 人,年底发展到10000 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

    14、是()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国共实现合作,大革命迅速发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925 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国共合作 时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数的增加,D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 D。【设计意图】本题考察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对于熟记历史知识点的学生来说很简单,做错的学生就是课本知识没有记熟,对于历史的学习,识记重要事件的时间是历史的基本功,想要学好历史这门课必须在这个上面下功夫。6(选做题)国共合作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 2016 年 1 月济南出版社出版 的图书,作者是姚金果、苏若群。本书旨在贯彻党史教育“资政

    15、育人”的精神,专题讲述革命时期党的历史,客观评述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总结阐述党领导 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使读者在情与理、史料与识见的结合上,对党的历史形成系统、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以下材料选 自该书序言,读后结合史实,写一篇读后感。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 对激化,中国人民为了寻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开创了中国民主革 命的新局面,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文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国 内外形势、合作的酝酿、合作的正式建立来简单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对其合作 形成的原因、合作破裂的原因加以分析。一、20

    16、年代初期的国内外形势及国共合作的酝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一二年内,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把主要的 注意力集中于战后的分赃、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干涉俄国的革命。从 1922 年 开始,各帝国主义国家将其注意力转向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重新加紧对 中国的侵略。华盛顿会议之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工业投 资和增设国际垄断组织机构等形式,加紧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并且唆使各自支 持的中国军阀进行混战,以扩大其在华势力范围。因此军阀混战不止,仅四川一 省,1911 年至 1933 年军阀混战共 400 次以上。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给 中国社会带来无穷的灾难。以上事实表明,中

    17、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矛 盾激化,各阶层人民必须联合起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 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要做到“史论结合”,这种作业形式比较开放,可以反映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阅读书籍、写 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 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书籍,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

    18、可以知兴替,通过阅 读历史课外书,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明白历史发展的大势,提高 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第 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穿越时空到近代中国,去和英雄们一起创造历史!假如你穿越到了1927年的 井冈山,最有可能见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在()A秋收起义时C红军长征胜利后B井冈山会师后D卢沟桥事变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 年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共毅然发动了 三大起义,秋收起义后,1927 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分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

    19、部队到达井冈山,和 毛泽东的部队胜利会师,史称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 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本题选 B。【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发展的历史,主要是对基础历史 史实的把握,属于基础巩固题。2 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李军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 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是全党和全国人 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A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C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从题

    20、目中“它是全党和全国人夺取政权的开始”可知是南昌起义,起义发生在 1927 年 8 月 1 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 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 A。【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对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能够理解和掌握,只有在这 个的基础上才能应对自如。本题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是在提醒学生学习历 史不能够死记硬背,而应该活学活用,对于历史事件的把握应该全面,尤其是重 要事件。提醒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勤于思考,形成历史思维的能 力。3 毛泽东相继写了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21、()A打倒列强,除军阀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和平民主建国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这里的“革命道路”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指的就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它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壮大,所以选 B。【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工农红军发展的历史,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的提出史实的考察,主要是对基础历史史实的把握,属于基础巩固题。应该督促 学生对基本历史史实掌握牢固,基本史实的把握是历史学习的基础,重中之重。也要反思现在的历史题目过于求新,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考察。4 我国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2、社会主义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D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此题考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关的知识点,因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是我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革命道路。A 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有关,C 与红军长征胜利有关;D 指南 昌起义。只有选项 B 正确,故选 B。【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识记与掌握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星星之火可

    23、以燎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需要学生识记与掌握,本题是对这一理论的考察。5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中响最大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的根 据地,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故选 A。【设计意图】本题是一道基础巩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革命根据地的知识,也 是对于学生要牢固掌握课本知识的提醒。6(选做题)大别山,一方红色热土。这里不仅是建党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 队的重要诞生地,

    24、更是治党、治国、治军杰出人才的摇篮。在革命战争年代,大 别山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战斗不息,有 200 余万人参战,100 万人英勇牺牲,英 雄的鲜血染红了大别山。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陈列馆是以大别山红色文化为主题 的专题馆,由三个展区和一个多功能厅组成。第一展区:辉煌大别山,第二展区:英雄大别山,第三展区:红色英山。综合运用版面说明、实物展示、视频播放、场景还原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 1927 年至 1949 年大别山和英山发展党组织、开辟根据地、组织三二暴动、组建红军、北上长征等历史事件。请参观大别山革 命历史文化陈列馆的网络版,然后写一篇观后感。【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

    25、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 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观后感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力、观赏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有感而发”,这种作业形式比较开放,可以反映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参观历史场馆,写作观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通过参观陈列馆,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历史。通过 参观,观看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物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历史就有了动力。学习历史可以知兴替,通过参 观历史陈列馆,可以

    26、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更好的理解革命岁月,加强 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的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 史核心素养。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红军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 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 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遵义会议 过雪山草地 吴起镇会师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从 1934 年 10 月 17 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 金出发开始,至 1

    27、936 年 10 月 22 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 两年零五天,途径遵义、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935 年 10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 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长征胜利 结束,由此分析可知符合题意,故选 A。【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历史,主要是对基础历史史实的把握,属于基础巩固题,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2 在红军征战藏区的过程中,各族人民支援红军的粮食约 1000 万斤,牛、羊、马、猪等各类牲畜总数约 20 万头。这主要说明红军长征()A粉碎了敌

    28、人的重重围剿C保留了革命的精干队伍B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支持D传播了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期间红军实施正确的少数民族政策和严明的军纪,因此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 支持,题干的材料则说明了红军长征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物质支持。选项 B 符合题 意,故选 B。【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主要是对基础历史 史实的把握,属于基础巩固题。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体现长征精神的是()翻越大雪山进军井冈山四渡赤水纪念馆穿过草地A

    29、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本题考察长征期间红军所发生的事情,图 2 是井冈山根据地开辟,题干说的是红 军长征的精神,是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事情体现的。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要求学生对长征精神有所了解,解题关键主要是对基础历史史实的把握,属于基础巩固题。4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C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

    30、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D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 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向湘西出发,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后来在毛泽东建议下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渡过乌江,解放遵义;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 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故答 案为 C。【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识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过程,要求学生对红 军长征的历史路线熟记,解题关键主要是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31、,属于基础巩固题。5 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 适合的路线()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瑞金遵义会宁C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34 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 瑞金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 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 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 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红军北上

    32、,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1935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 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 符合题意;由以上 分析,没有涉及到上海、井冈山,BCD 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BCD 不合题意。故答 案为 A。【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 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巩固题。6(选做题)长征是一部历史战争剧情电影,请观看此电影后根据情节并 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评价

    33、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 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观后感要求学生的写作能力、观赏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有感而发”,这种作业形式比较开放,可以反映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观看历史剧,写作观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历史剧,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通过观看 历史剧可以直观的了解红军长征这一段峥嵘岁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提高其历史的学习动力。学习历

    34、史可以知天下大势,通过观看有关长征的历史剧,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眼界,更好的理解那 一段革命岁月,加强对长征精神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 历史核心素养。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时间:3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 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C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D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 血液”,其中新鲜血液指的

    35、是共产党,确立三大政策后,国民党允许共产党员以 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故选 D。点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合作方式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组织上的独立性。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 合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不是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也不是三大政策。【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国 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基石,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本题的设计就是着眼于此,本题考查学生对合作内容的掌握和辨析能力。2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只有农民才能使 旧中国这个摇摇欲坠的大

    36、厦倾塌。”在该观点指导下的革命实践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第一次国共合作C北伐战争D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中国革命的成败取决于农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历史,毛泽东开辟的 井冈山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这是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是本单 元的重点内容。本题的设计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这段历史,识记这段史实。3 某同学在编写 红军长征 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

    37、其中与史实 相符的是()A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B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D四渡赤水河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试题分析:红军长征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 息“红军长征”、“中央红军巧妙地渡过金沙江”,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五次 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 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弃湘西,取贵州,渡过 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 的包围圈。1935 年 1

    38、0 月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 利结束的标志。故答案为 C。【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历史,红军长征的史实较多,对于 准确记忆这些事件,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道题目的设定,就是在提醒学生学习 历史应该立足于课本。4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39、革命胜利。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长征的历史意义。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故排除;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 使中共摆脱了蒋介石的围剿,转危为安;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因此正确,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红军的长征历史,尤其是长征的意义。这个意义是本单 元的重点内容,是需要学生理解掌握的,本题设计意图就是提醒学生要积极主动 地掌握这一内容。二、材料解析题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 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

    40、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 年 7 月)“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来说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 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 议决定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 年 6 月)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 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北伐宣言1927 年蒋介石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请回答:(

    41、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2)材料三图一是我们通称的哪所学校?该校与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关系?(3)根据材料四,从“宣言”来看,此次北伐的目的是什么?请写出两个北伐 的对象以及名将。(4)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标志着什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转变:由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第一次工人 运动高潮遭受挫折,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 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随后 的北伐战争作了准

    42、备。(3)目的:推翻北伐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名将:叶挺(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作业分析】(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时 期,共产党决定不和任何党派合作,后来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发生的转变是由独 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因为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共产党认识到单 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图一是 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 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3)根据材料四“本党

    43、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的信息可知,此次 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伐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在北伐战争中,叶挺带领独立团积极作战,被称为“铁军”。(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五反映的事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在 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蒋介石叛变革命,疯狂屠杀共产党人,标志着国民革命失 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历史。需要 学生对这段历史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本题所考查的都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有利 于学生的查缺补漏。三、论述题6“如果孙

    44、中山先生多活二十年,中国革命早就成功了!”请对这句话进行评 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评价要按照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可以认为该观点正确,或者认为该观点错误。这是一道开放性论述题,主要在于 探讨中国革命的成功与挫折的原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作业分析】本题属于历史论证题,既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考查学生准 确把握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 的区分度。【设计意图】本题是要求学生能够从自己已掌握的史料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的原因。充分认识英雄史观和非 英雄史

    45、观,对其未来历史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四、选做题7制作“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思维导图并在班级展示、解说。【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要素:思维导图结构简洁美观,清晰展示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1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说条理清晰、自然流畅。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高 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 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 链接。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体系建构,能深化对本单元知 识的

    46、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观反映出学生本单 元学习结果。思维导图的展示和解说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也 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重要历史事件间的内在 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碎片化、孤立化的 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8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2易选编30 分钟2选择题1、2易选编3选择题1、5中等改编4选择题1、5较难原创5材料题1、2、3中等原创6论述题1、2中等原创7历史制作1、2、3、4、5较难选编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国共合作-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504.html
    ZLPD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