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北伐战争-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45482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696.1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北伐战争-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五 单元 北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部编人教版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北伐战争第五单元第 15 课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第五单元第 16 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单元第 17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标题是“从国共合 作到国共对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 下: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2.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

    2、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 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3.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道遵义会议,认识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本单元重点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展开讨论,两党从合作走向对立,学生需要了解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 山会师、农村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建立和发展等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感悟长征精神。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议“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工农红军长征2的路线。”(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

    3、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讲述了国共合作展开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等内容。本单元的三课内容环环相扣,反映了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发展内在联系。国共 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共关系破裂,国共从合作走向对 立。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毛 泽东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大规模“围剿”,但未能打破第五次“围剿”,红军被 迫进行战略转移,历经艰险,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

    4、革命的新局面。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通过分析北伐战争的目的、经过、路线,让学生理解第 一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建立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长征故事让学生了解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了解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继而弘扬中华民族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传承同人民群 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学情分析本单元重点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展开讨论,两党从合作走向对立,从同盟走向对立,用一系列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进程。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了七年级的中 国古代史后,对历史有初步的认知,八年级的历史课将进一步促使他们系统地学习历 史知识、培养学科

    5、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生已学习了五3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相结合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理解本单元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2.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及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的基本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4.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

    6、目标分解、落实到 3 个课时教学 中,再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 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依据“双减”政策和课标要求,兼顾课时作业目标和单元作业目标的关系,设计有梯度、层级性、个性化的单元作业。据此思路,将作业设计为三类:基础过关类,培优提能类和拓展延伸类。基础过关类,设计了五道选择题,根据课标要求,着重考 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培优提能类,设计了一道材料解析题,着重

    7、考查学生 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拓展延伸类,设计创新延伸类题目,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4五、课时作业第 15 课北伐战争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基础过关类1.有位同学在图书馆里看到一张小卡片,卡片左上角的字十分模糊,最可能的内容是()A.京师同文馆C.黄埔军校B.江南水师学堂D.福州船政学堂【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从图中,能看出“陆军军官学校”,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所学校 是黄埔军校,因此 C 选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了解有关黄埔军校相关知识,培养 学生的读图能力。2.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

    8、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 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A辛亥革命B黄花岗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5【作业分析】依据材料中“革命战争”、“孙传芳”,我们联系到国民革命运动中,军阀孙传芳是革命军讨伐的对象之一,而材料中的“一炮”指的就是北伐战争。只有 C 选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通过引用鲁迅的话,创设题目的情境,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的中国 现状只有通过革命才能改变军阀混战的现状,引导学生掌握北伐战争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3.猜一猜他是谁?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

    9、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他”是()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中“北伐战争”“第四军独立团”“汀泗桥和贺胜桥”,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的描述,我们联系到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叶挺的突出贡献。只 有B 选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通过有关历史人物信息的展示,让学生猜一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 生通过阅读题干,提炼信息,复习相关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素养。4.“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

    10、”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材料中“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可知考查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 1924-1927 年的国民大革命,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只有符合题意。只有 A 选项符合题意。6【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题干叙述的时间信息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是北伐战争的历史史实,学生通过回忆北伐战争的知识点,判断北伐战争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了学生 分析判断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5.

    11、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题干中提到,国民革命运动失败,根据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认识到失败 的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右派的叛变,A 和 B 选项不符合题意,C 选项与本题无关。只有 D选 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内容的呈现,有助于考查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和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的史实,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二、培优提能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伐初期,国民政

    12、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材料二: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福州而雄踞祖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材料三: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3、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分析,黄埔军校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7(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分析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省份:湖南、湖北。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 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2)意义: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 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3)原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制定 了正确的战略方针;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骨干,北伐军官兵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在战斗中的模范作用;广大工人、农民和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响应;国际援助 等。【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并关联考

    14、查黄埔军校对北伐战争产生的积极作用,难度不大,考查全面,能有效考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设计意图】本题通过材料全面梳理北伐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针对材料的层层设问,从而帮助学生厘清北伐战争过程中重大事件的逻辑线索;通过史实的呈现,让学生提取并归纳材料的信息,培养了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历史素养;通过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三、拓展延伸类7.口说历史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攻打吴佩孚、攻打孙传芳、工农运动)收集有关 北伐战争的材料,特别是查找一些英雄模范人物事迹,举办一次小小故事会。【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表达清晰、故

    15、事精彩感人,综合上述要素,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查找一些英雄模范人物事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查找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在查找信息后,要在班级参加小小故事会,进行展示,还需要拥有清晰的 语言表达能力,使故事生动精彩。由于查找人物事迹,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 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拓展延伸题,为延时类题目,学生可以花 1-2周的时间去 准备。【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北伐战争的材料,培养学生查找史料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举办故事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展 示自我的良好品格;感受英雄人物的优良品质,

    16、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8第 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基础过关类1.下图是八年级学生制作的一幅历史手抄报,与之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D.秋收起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手抄报中提到“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即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始 有了自己的军队。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中 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之后才有了“八一建军节”。故选项 C 符合题意。【设计意图】南昌起义是本课重点内容,本题以历史手抄报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南昌 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意

    17、义的认识。2.“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A.瑞金B.井冈山C.会宁D.吴起镇【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秋收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于 1927 年 10 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9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军队和湖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朱德 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等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井冈山会师”。故选项 B 符

    18、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以通俗易懂的江西民谣的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井冈山会师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此题意在巩固 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3.下面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和“党员成分构成”统计图,其中 a年到 b 年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农运动支持北伐进程C.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湖南农民运动的推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1927 年至 1928 年中共党员中农民的比重上升较大,这主要和共产党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有关,故 B 项正确;ACD 项是 1924-1927 年国民

    19、大革命的的影响,故排除。此题考查、渗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设计意图】本题材料以图表和数据呈现,学生读图发现“党员成分构成”中农民比 重迅速增长,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得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此题以直观 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加深理解星星之火已发展为燎原之势,巩固基础知识。4.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初心,方能本色前行。”“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光荣 传统和政治优势”、“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90 年前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10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古田会议D遵义会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1929 年 12 月,中国工

    20、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根据题干 中的信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等可知考查的是古田会议。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从题干中提取信息,使学生了解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提取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培养唯 物史观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5.下列史实反应的主题是()A.国民革命运动C.工农红军长征B.工农武装割据D.近代化的探索【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 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

    21、,逐渐将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了一条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到 1930 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十 几快革命根据地。据此可知,该年代尺反映的主题是“工农武装割据”。故选 B 项。【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年代尺,起到对本课内容梳理总结的作用,加深对本课重难点 知识的印象,同时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二、培优提能类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材料一:8 月 1 日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 2 万余 人起义,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 3000 余人,占领这座城市。此后,部队有 一部分突围到了广东的海陆丰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

    22、由朱德、陈毅 率领转入湖南南部,开展游击战争。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1927 年)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它使中国共产党看到了新的出路,踏上新的征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1928 年起,毛泽东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 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石崇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此次起义的

    23、意义。(2)材料二描述的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会议结束后,毛 泽东领导了什么革命斗争?(3)材料三中“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什么?对此你有何启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会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3)“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启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言之有理即可)【作业分析】(1)材料一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周恩来、朱德”、“8 月 1 日”等可知,此次起义是南昌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南昌起义”

    24、的意义在于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材料二考查的是“八七 会议”,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八七会 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后起义。(3)结合材料三中的关键词“不是先占城 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正确革命道路。12【设计意图】三则材料的呈现全面检测学生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等本课重难点内容,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史料分 析的能力,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也

    25、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三、拓展延伸类7.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观本地的历史遗迹芜湖“六洲暴动”纪念馆,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介绍六洲暴动小短文。(短文内容含时间、过程、结果、感悟等,字数在 200 字左右。)【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上述 要素,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纪念馆的小短文,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参观纪念馆、写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

    26、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延时 题目,学生可以在两周内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延时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周末时间参观乡土历史遗迹,体验社会生活,提升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同时与地方史相结合,拉近历 史与现实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 17 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基础过关类1.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13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C.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D.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题干中的图片反映的是遵义会议、红

    27、军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 草地,均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长征”。故选项 C 符合题意。【设计意图】从教材中选取了四幅图片,这四幅图片实际上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历史 史实。锻炼了学生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2.“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A.遵义会议C.中共二大B.八七会议D.古田会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会议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结合所

    28、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故选项 A 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引用史料,考查的是遵义会议中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军事主张,使学生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而不是照搬照抄苏联经验。培 养了学生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3.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长征中打乱了敌人追剿 计划的军事行动是()A血战湘江B四渡赤水C渡过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14【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长征途中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 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故选 B 项。【设计意图】

    29、通过七律 长征诗词,使学生感受长征的不易,体会长征精神,考 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4.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下图中的()A处B.处C.处D.处【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1936 年 10 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 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是瑞金,是遵 义,是会宁,是吴起镇。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出示红军长征的路线,考查学生对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点的掌握,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时

    30、空观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5.毛泽东在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一文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 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深刻的阐明了长征的伟大意 义。下列所述属于红军长征胜利意义的是()A.是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15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D.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查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新文化运动是启迪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 放运动,排除 A 选项,五四运动

    31、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 B 选项,抗日战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排除 C 选项,故选项 D 符 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理解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着力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 核心素养,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二、培优提能类6.以下是几则战地日记,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指挥失误被迫转移】1934 年 9 月 6 日 阴今天天气阴沉,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 据地发动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

    32、虽仗打得辛苦,坚持了一年,却未打退敌人。看着身边同志一 个个倒下,我们都很难过。迫于形势,只能进行战略转移。(1)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漫漫征程知错就改】1935 年 1 月 29 日晴在遵义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军队的领导告诉我们,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军 事上的指挥权再次转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手中最近几天,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 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今天,我们终于首次渡过了赤水河。但是,敌人又很快包 围上来,我们能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吗?我们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能被动挨打呢?16(2)“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与哪次会议有关?为什么说这一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漫漫征程创造奇迹】1

    33、936 年 10 月 22 日晴虽经历了千辛万苦,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我们却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摆脱了老蒋的追击。这两天,我们同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 子。我们相信只要保存下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胜利一定属于我们!(3)红军长征胜利有何伟大意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原因: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会议:遵义会议。原因:这次会议纠正了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所以说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

    34、危 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造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作业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关键词“1934 年”、“老蒋接着又发动了有史 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可知,“战略转移”指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结合 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概况出长征的原因是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结 合材料二中的关键词“遵义”、“军事上的指挥权再次转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手中”可 知,“党中央更换了领导人”与遵义会议有关。结合所学知识,遵义会议纠正了组织 上和军事上的错误,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此题考查、渗透“唯物史观”素养。(3)结合所学知识,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在于

    35、:粉碎 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造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此题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设计意图】本题以战地日记的方式出材料题,对于学生而言,显得亲切而生动,充 满了趣味性。三个小题的设置,由易到难,考查了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以及长征的 伟大意义。都需要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作答,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核心素17。三、拓展延伸类7.2021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 85 周年。张同学和他的父母为纪念红军长征,打算“重走长征路”,开展一次“红色之行”自驾游。请你根据长征的知识为他们设计出一条合适的旅游线路,

    36、感受长征路途的艰辛。【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方式,表扬设计亮点,激励当先,调动学生 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要求分组交流、简化路线、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综 合上述要素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重走长征路”路线的设计,需要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基础上,有一定的 历史概括能力,涉及地理等学科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学 科心素养,所以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设计路线需要 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 选做。【设计意图】本题为开

    37、放性题目,通过时政热点拉近学生与历史的之间距离,题干中 的“旅游路线”的引出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长征的路线。此外,这道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内化知识,着力深度学习。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时间:30 分钟一、基础过关类1.“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养18【作业分析】题中提到“出师北伐”、“国民政府”,从材料中能判断此次北伐指的 是国民大革命,其任务

    38、目标是打败列强除军阀。【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任务,学生要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此次北伐指的是国民大革命,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2.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1919192219231926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0.78%2.45%25.14%A.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题中“19231926”这一时期,“革

    39、命”一词出现的频度最高,这一时 间段,能判断出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而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而“革 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很高。【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在 19231926 年的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国民大革命历史背景史实的理解,运用历史知识去解释这一历史现象,考查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A.城市领导农村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B.城市武装起义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19【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题中“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

    40、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一条中国革命道路,创造性地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历史核心素养。4.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 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红军长征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南昌起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题中“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描绘了红军长征的景

    41、象,从瑞金出发,爬雪山、过草地 等,充满着“饥饿、寒冷、疾病、硝烟”的漫漫长征路,“理想、信念、意志”又体 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 物必然胜利的长征精神,故选项 A 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学生结合材料内容来作出判断。对长 征精神的考查,着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对中华 民族的认同感。5.下图是 801 班李同学绘制的八年级历史思维导图,他探究的主题最可能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B土地革命20C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是思

    42、维导图,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第一次 国共合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昌起义”、“红军长征”等,描述的 是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故选项 D 是正确的。【设计意图】本题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引 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考查学生 的“唯物史观”素养,实现深度学习。二、培优提能类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 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 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

    43、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 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原因。材料二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 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 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 义。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原因,并指出该革命道路的首次实践。(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这一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原

    44、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各阶层的广泛参与;21北伐战争的目标明确。(2)原因: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是敌人统治 力量薄弱的地区。实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只有中国 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单元内容,从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到国共合作失败,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巩固所学知识,启迪学生思维。【设计意图】本题注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1)题培养学生阅读 史料、概括

    45、归纳的能力。(2)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启示题有 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必须要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认识到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所发挥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要坚持爱国、爱党,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升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和“史料实证”素养,涵养学生“家 国情怀”素养。三、拓展延伸类7.根据红军长征相关知识,选择设计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例如下图中的文创绘画、文创手工等,配上文创作品解说词。完成后,拿到班级比一比,赛一赛。【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创意新颖,见解独到,契合“长征”的主题,符合历史史实,符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综合上述要

    46、素,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 行评价。采用展示评价,激励优先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优秀作业”,调动学生的1积极性。【作业分析】设计文创产品,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要做到与史实相结 合,要有一定的创意,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创设 计作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手工实践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故而将本题设置 为延时题目,给予学生两周时间准备,文创产品的班级展示,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 建了平台,也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延伸拓展作业,通过以“长征”为主题的文创作品的设计,并 配上相应文字的解说词,加深学生对长征知识的了解

    47、,使学生感悟长征精神,使家国 情怀落实起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易选编30 分钟2选择题1易选编3选择题3中等选编4选择题4较难选编5选择题1、2、3、4中等原创6材料题1、3、4中等选编7文创设计4较难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笔者设置本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社会生活领域所发生变化的掌握程度,由调查可知,28.23%的学生认为春节联欢晚会上赞助商的变化反映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57.06%的学生认为

    48、该变化是反映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只有 5.37%和 9.34%的学生选择反映了“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春节联欢晚会作为现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娱乐活动,其赞助商的变化在侧面体现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综上所述,通过本模块的调查,我们大致了解学生对社会生活史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一定社会生活史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史料解读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从知识考察中加入社会生活史所包含的部分内容,有利于在下一模块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理解调查。在对社会生活史的内容进行知识性考察后,学生对“社会生活”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调查结果显示:81.31%的学生对“社

    49、会生活”的理解是包括整个社会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学生选择“人们的衣、食、住、行”的人数占15.9%;学生选择“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消费活动”分别是占0.99%和1.79%。由此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知道“社会生活”的定义是什么,只有少数学生对该定义尚不理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社会生活相关概念的教学。在了解到学生对“社会生活”定义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后,笔者设置“你对社会生活史的理解是”一题,在该题中,58.25%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反映人们社会生活理念和行为的形式演变过程,35.59%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历史,3.98%的学生认为社会

    50、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物质生活的历史,仅有 2.19%的学生认为社会生活史是研究普通百姓精神生活的历史。由此可知,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社会生活”的概念,但是对社会生活史概念的认识则有所欠缺,这是当前社会生活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关于“你认为学习社会生活史的重要性如何”一题中,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55.4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7.5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6.16%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仅有0.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社会生活史有其重要性,学生的这一观念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推进教学。综上所述,通过本模块的调查,我们大致掌握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北伐战争-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82.html
    天方乘风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