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六 单元 正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六单元第 18 课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六单元第 19 课3正面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20 课4敌后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21 课5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第 22 课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 战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1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
2、的意义。2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3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4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 牺牲的精神。5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 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本单元通过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南京大屠杀和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以及中共七大、日本投降等事件及相关人物的介绍,讲述了 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历史。学生需要知道这些人物和事件的大致情况,掌握一八事变、西安事 变、七七事变、第二次
3、国共合作形成、南京大屠杀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以及中 共七大、日本投降等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并理解抗战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远影响。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 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的受害者或见证人。”“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 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举办抗战2歌曲演唱会。”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 1931 年至 1945 年这 14 年间的抗战历史。1931 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占据中国东北,并威胁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
4、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 亡的旗帜,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 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英勇杀敌。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 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为 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经历了 14 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 8
5、 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把握十四年抗战的整体过程。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另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抗战胜利的深远意义。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旧例,
6、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起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因此,关于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在中国近代史学习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小学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已经接触过抗日战争的一些史实,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3内容的学习。但是,小学阶段的学习层次较浅,德育教育活动中的学习和接触是以通过文学化、影视化的形式呈现的,较为零碎甚至夸张。更多停留在对于抗日战争感性认识,如战士 们英勇的表现,日寇的凶残等。对于十四年抗战的整体进程、战争胜利的原因、历史意义缺 乏理性认识。因此,本单元既要理清十四年抗战的历史脉络,又要帮助学生正确领会中国共 产党坚持抗战,中流砥柱的历史作用,还要从民族复兴角度理解其
7、意义。1能够回忆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场的抗日史实、中共七大等重要事件。2理解重要史实的影响、意义等,能运用史实进行说明。3能从抗战的重要史实中感悟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4能结合史实理解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和历史意义。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 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5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5 个课 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
8、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 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4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1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北郊柳 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知识点二: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21935 年 12 月 9 日,在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 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 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知识点三:西安事变3.1936 年 12
9、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扣押蒋介石,实行“”,并 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自主学习评价卡4得星标准自主学习评价我能认真阅读圈划找出关键信息,并全部完成知识点梳理我能认真阅读圈划找出关键信息,基本完成知识点梳理我能认真阅读课本我能得1.沈阳南满铁路“九一八事变”2.中国共产党“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二 九运动”3.西安兵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作业分析】自主阅读教材,找到关键信息,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点。【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养成良好预习习惯,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掌握自我学习和有效学习的方法。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
10、()A九一八事变B“满洲国”成立C七七事变D珍珠港事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所以 A 项符合题意;B 项“满洲国”成立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排除;C 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D 项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排除。难度较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的了解和掌握。知识点掌握程度:(A,知道)难度较低。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如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英雄人物
11、林则徐邓世昌?历史事件虎门销烟黄海海战东北抗日游击战A杨靖宇B赵登禹C张自忠D左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身为共产党员的杨靖宇,率领东北抗联与 日寇血战,1940 年壮烈牺牲,故 A 符合题意;赵登禹在北平保卫战中牺牲,张自忠在枣宜会5战中牺牲,左权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故 BCD 均不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民族英雄的了解和掌握,重点是每位民族英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掌握程度:(A,知道)难度较低。320 世纪 30 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 品。这些作品有利于
12、激发()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民抗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根据“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可知这 些作品能够激发国人反抗外来侵略的意志,所以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故选 D;ABC 都发生在 20世纪 30 年代以前,排除。难度适中。【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历史主旋律的了解和掌握,重点是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并把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 解)难度适中。4 这一事件“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 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B
13、井冈山会师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一二 九运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C 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A 排除;井冈山会师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与“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不符,B 排除;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之前,D 排除。难度适中。【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件和平解决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难
14、度适中。5如图中的人物和建筑共同见证了()张学良和杨虎城西安事变谈判旧址6A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D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依据图片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 12 月 12 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发生。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 变,联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 成。C 项符合题意;ABD 均与西安事变无
15、关。难度适中。【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难度适中。61894 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 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 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 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画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A共御外侮B铭记国耻C抵制日货D寻找外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4 年的甲午海战和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都是日本发 动的。1931 年 9 月 18 日的九一八
16、事变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出现危机。1931 年末,上海良 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主要目的是呼吁国人共御外侮,抵抗日本的侵略,故 A 符合题意;铭记国耻、抵制日货、寻找外援不是良友画报重刊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 的主要目的,排除 BCD。【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共同点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难度适中。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对如何处置被捉的蒋介石,存在不同的主张: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17、,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有人说“国 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可以放 了他”。(1)材料一反映了国民政府对日军的侵略行为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后果是什7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不抵抗政策。短短 4 个多月,日军就完全侵占整个东北,并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作业分析】依据材料一“夺我东三省”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 20 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并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
18、抗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知 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难度适中。(2)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西安事变发生后出现了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你认为中国共产党会支持材料二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第二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 长远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 年 12 月 12 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 逮捕了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目的是逼蒋抗日。依据材料二“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 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报仇雪恨,杀了他”;“国难当头,国际、国内
19、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可以放了他”及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 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二中的后一种观点,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为当时日本侵略中 国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设计意图】本题考查西安事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知识点掌握程度:(B,理解)难度适中。(3)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全 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逼 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
20、事变。【作业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 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下令将 20 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的侵略,在这种背景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发动了旨在 逼迫蒋介石抗日的西安事变。【设计意图】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知识点掌握程度:(C,应用)难度适中。8选做题 1:自主设计一张图表,概括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提示:从历史事件、时间、概况、标志、表现等方面)完成情况评价:表现描述自
21、评互评师评态度 20%(0-20 分)1.积极查找资料,为设计做准备2.认真完成设计,不敷衍了事构思 50%(0-50 分)1.布局合理,绘图流畅、有逻辑性2 构思有新意,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说明 30%(0-50 分)1.文字说明简明,能帮助了解设计意图2.文字说明与画面呈现主体的结合密切我能得【参考】【作业分析】注重问题的开放性,不拘泥于固定答案【设计意图】学会使用表格来学习和巩固新的知识点。选做题 2:2021 年 9 月 18 日,沈阳天空中响起了凄厉的防空警报,足足响了 15 分钟,这天是我们的 国耻日。此刻,我们就翻开这中国历史上最沉重的一页。“九一八”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2、,我们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不能忘记这个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深的一道疤痕。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的日子 1931年 9 月 18 日。以追思、警告和祈愿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同学们进行演讲比赛、和平之声接力 诵读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完成情况评价:维度等级优秀合格需努力选题选题角度新颖,有较强探究的价值选题较恰当,有探究的价值选题一般,探究的价值不大9资料收集资料丰富,内容丰富,且典型、翔实可靠,能说明论点资料来源较广,内容较为丰富,比较可靠,基本说明论点资料来源单一,没有典型性,不能说明论。论文内容论点明确,论据客观,论证过程充分体现论处史出,史论结合论点比较明确,论据较充分,论证
23、过程基本做到论处史出,史论结合论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未能做到论处史出,史论结合文字表述体例规范、语言准确,文章渗透积极的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语言基本准确、流畅,有思想感情。语言不流畅,缺乏感情。互评师评自我改进措施【作业分析】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特别是通过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创设情境、研读史料、探究问 题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研读史实的能力,从而 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系方法,形成客观而全面的历史认识,从而培育学生 发现历史问
24、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目的。1937 年 12 月,采石邮政局长刘一鸿在坝头村组建抗日 自卫队,这是当涂县第一支抗日武装,后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1938 年 6 月,新四军一支队第一团由高淳渡石臼湖,在长流嘴登陆,进至江(宁)当(涂)溧(水)地区,以小丹阳为中心开展抗日游击活动。1938 年 10 月,塘南乡庄村湾党支部成立。支部书记庄家福,党员 10 余人。这是中国共产 党在当涂县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改编自抗日战争纪念网今年是抗战胜利 77 周年,在当涂这片热土上,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战斗,一段段难忘的革命事迹,你都知道吗?请你通过网络、实地参观考察等途径,来
25、具体了解当涂县人民在抗战中可歌可泣的表现。评价活动内容:活动描述:家长评价同伴评价其他评价个人活动反优:点10思(优缺完善建议)缺:改进:教师评价【作业分析】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掌握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特别是绝大 多数当涂学生对家乡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缺乏了解,对通过归纳历史事件要素的方法,初步养成了查找、收集资料及课前预习的习惯。【设计意图】将乡土历史知识引入课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热爱家乡并建设家乡,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知识点一:七七事变1._年 7 月 7 日,日军炮轰我军防地,驻_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