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45458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858.0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 第四 单元 香港 澳门 回归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2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民族大团结第四单元第 1 课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四单元第 2 课3海峡两岸的交往第四单元第 3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标题是“民族 团结与祖国统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义务教育历 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要求如下:2011 年版教学要求: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2、发展的重要意义;2.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22 年版内容要求:1.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知道“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本单元通过对民族大团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海峡两岸的交往等事件及相关制度政策的介绍,讲述了我国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的政策和成就。内容 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的提出、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重大历史 事件为标志,表明了在处理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维护祖国统一 的坚强决心。学生需要知道这些制度政策和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区域自治、3一国两制的提出

    3、、港澳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历史事件的基本过程并理解其对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影响。在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两个教学活动,即“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和“举办有关台湾 问题的专题讲座”。(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港澳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往,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解决国家的安定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以及祖国统一大业,在党和政府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台湾回归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12

    4、 课讲述的民族大团结,民族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第 13 课讲述的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自 1840年开始,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力逐步增强,港澳的回归也成为必然。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港澳回归既是千秋大业,也是我国国力增强的表现。第

    5、14 课讲述的海峡两岸的交往,“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点燃了明灯,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交往 日益密切,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共同组成,各民族之间密不可分、共同繁荣,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识到中国近代悲剧4的根源是国内封建统治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入侵,落后导致挨打。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实力的增强,认识到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认识到理论的构建要符 合实际,实事求是,体会与时俱进和国家强盛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民族政策和“一国两制”的

    6、成功实践中,从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念。(三)学情分析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在七年级中国古代史中,穿插了不少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知识点,如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朝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与 汉朝的巩固;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方各族的内迁以 及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如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

    7、发展与 社会变化,辽、西夏与北宋、金与南宋的对峙以及元朝的统一,民族交往进一步 促进民族交融;再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可见,民族关 系在历史的发展中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关乎国家安定与百姓安宁的重要因素。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习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本单元学习 奠定了基础。关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问题,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其与国 家分离的史实,在七年级下学期第 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课中,学习过葡萄牙 攫取澳门居住权;在八年级上学期第 1 课鸦片战争中,学习过南京条约割香 港岛给英国,以及解放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败逃台湾等知识,都与本单元内容密切 相关。学习以

    8、上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到港澳台自古以 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回归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需学会运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理性分析教材内 容和情景材料,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祖国的安定团结统一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八年级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政策制度学生 难以理解,所以,教学应该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本单元教学还应 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能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进 一步激发家国情怀。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实行、意义,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制度;了

    9、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及过程,知道实现国家统一是 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台方针和政策的变化,会分析这些 变化发生的原因。2.知道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了解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兴边富民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说出“一国 两制”的内涵,分析这项基本方针对我国统一大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知5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基本方针,概述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海峡 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往状况,重点掌握“九二共识”和汪辜会谈。3.概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过程,分析港澳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存在的阻碍以及解决的具体途径。4

    10、.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分析港澳回归的原因,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正确的方针政策是港澳回归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同胞血浓于水,任何企图将台湾分裂出去的行径都不可能得逞。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紧扣单元主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以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 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3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3 个课时 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

    11、重点、难点和 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 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通过课时作业和单元检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迁移运用。课时作业分为巩固性作业、拓展性和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 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做,提升综合素养。具体设计原则考虑如下:1.素养导向,着眼发展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秉持素质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坚决 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重视作业的开

    12、放性和创新性,帮助学生提升思维品质,培养探究精神。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评价 功能,将作业设计与实施纳入教学教研体系,构建“教学评”一体的历史学 习系统。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基于“双减”背景,本着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出发点,有效控制作业难度与作业数量。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优化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保证大部分作业能够在校内完成。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适应性和选择性。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分层 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题型多样化,体现分层性,重在考查知识的整体 建构、运用迁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方

    13、面的不同 需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3.依标重本,形式多样初中历史作业设计要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资源。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充分考虑学情,坚 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坚持课堂与课后、课本与校本相结合;坚 持共性与个性、硬性与弹性相结合;坚持学科与综合,短时与长时作业相结合。丰富作业内容,培育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6编写原则: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五、课时作业第 12 课 民族大团结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巩固性作业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

    14、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 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对少数民族实行民 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因此只有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B.C.D 三个选项没有全面概括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设计意图】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实现民族大团结起到重要的指导作

    15、用,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处理民族问 题方针政策的理解,多维度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2.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GDP 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推动“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A.B.C.D.7【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953 年2010 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GDP 总量不断 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发布,民族区域自 治开始全面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

    16、经济发展;1999 年我国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再次得到发展;选项符合题意;而选项“一 国两制”构想的实行,在香港澳门回归上得到了成功实践,与题意无关;因此只 有选项符合题意,故选 A。【设计意图】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是国家工作的中心,而少数民族的 发展也是关系国家稳定与团结的重点。本题通过少数民族八省区 GDP 总量不断增 长的柱状图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考查学生 的综合能力。“一国两制”是关乎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学生要将民族团结与祖 国统一的方针政策识记清晰。二、拓展性作业3.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

    17、用的是 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 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 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 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 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摘自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 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 21 世

    18、纪初我国对少数 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 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西部大开发战略。(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 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作业分析】(1)根据材料

    19、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各民 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它体现了国家充 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 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8奠定了基础。因此,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意义是: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

    20、21 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 世纪末,中央决定进 行西部大开发。(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应该:国家加大对 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 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 建议,表述准确即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民族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和发展。【设计意图】真实的文字材料让学生感知知识、感知史料。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 解和辨别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民族区域

    21、自治制度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的意义。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三、探究性作业(选做题)4.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要素:能将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讲解清晰,解说条理清 晰、语言自然流畅。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示例:达斡尔族: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十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大门的正前方用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一个高高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老人们将大块的肉、馍、饺子等食物抛进火堆,祝福人 畜安康、五谷丰登。晚上,全家吃手把肉并进行各种辞旧迎新活动

    22、。人们在房屋 西侧雪地上插上香,朝西叩拜,以示缅怀祖先。除夕夜家家吃饺子,饺子里包有 白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比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作业分析】每一个民族的风俗,都真切地折射着该民族的价值追求,都是社会 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形 成,逐渐形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华民族大家庭是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了解 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增进了解,增强民族凝聚力。谈论其他民 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谈论之前学生需要 做大量功课,查阅

    23、历史文献、书籍、在网络上搜寻有价值的资源,能深入学习少 数民族知识,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观反映出学生综 合素质。通过分享展示和解说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也能促进 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本题围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跨学科主题学 习展开,注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 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准备过程9中,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有效史料、分析归纳等各方面能力,以学生的自 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主,促使学生将地理、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与社 会现实联系起来,

    24、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 13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巩固性作业1下列有关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叙述,正确的是()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完成了统一殖民国家力量削弱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洗 刷了中国人民的屈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稳定,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因 此选项中国完成了统一,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只有选项符合题意,故 选B。【设计

    25、意图】本题通过组合选项的设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判断等综合能力。要求学生能对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港澳回归进一步推进了祖国统 一大业,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增强祖国统一的信心,培养“家国情怀”。2.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国家领导人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的对应中,错误的一项是()A.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了武力解放台湾B.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国两制”C.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 程的八项主张【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

    26、全会后,为了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同志在 1980 年代初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因 此错误的一项是 B,故选 B。【设计意图】针对台湾提出的方针和政策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不同时期对台的方针和政策的变化。学生要正确回答本题,既要掌握对台方针和政策的变化,又要体会 我国方针政策的制定是符合国情、实事求是的,要学会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因此10此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提升“时空观念”“历史理解”“唯物史观”素养。二、拓展性作业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4 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

    27、湾、香港问题可以有 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时的谈话材料二:1984 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 1997 年恢复行 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邓小平大智慧处理香港回归材料三图一图二(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 伟大构想?(2)依据材料二,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哪两个地区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场景?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

    28、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结合香港、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一国两制”。(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图一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台湾地区。(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 合港澳地区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作业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

    29、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 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11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 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因此为 和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根据(1)题的分析可知,“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 意义是: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 年 7

    30、 月 1 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香港 政权交接仪式。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 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因此材料三图一反映的是中英香港交接仪式;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因此材料三图二反映的是中葡澳门交接仪式。香 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 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台湾地区问题创造了条件(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使我们感受到:“一国两制”符合中 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31、)【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和图片的设置,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从提取有 效价值的能力,增强“历史解释”,锻炼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历史问题感悟到香港、澳门的回归,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 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体会到落后就会 挨打,认识到祖国强大,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把个人命运同祖国紧密相 连,增强“家国情怀”。三、探究性作业(选做题)4.制作“第 13 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思维导图并在班级展示、解说。【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要素:思维导图结构要简洁美观,清晰展示本课重要历史事件 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解说

    32、条理清晰、自然流畅。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体系建构,能深化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观反映出 学生本课的学习结果。思维导图的展示和解说过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 平台,培养了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能促进学生间 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理清本课重要历史事件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时空观念”;引导学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 碎片化、孤立化的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12第 14 课 海

    33、峡两岸的交往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巩固性作业1.大陆赠送给台湾的熊猫“团团”“圆圆”已适应了当地生活,成为台湾民众的“开心果”,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 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 大业。【设计意图】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图片的解读,除了需要学 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外,还需要运用综合知识,具备图文结合能力,是跨学科 考查的重

    34、要载体,因此是学生历史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本题作业以大陆赠送台 湾大熊猫为背景,围绕图片设计了问题,考查学生读取历史图片有效信息能力和“图”“史”结合能力,着力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2.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13【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 本方针。坚持

    35、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设计意图】本题注重基础知识,也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法律,提供一定的历 史材料,构建新的情景,从而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 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二、拓展性作业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 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邓小平材料二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 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材料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洪秀柱

    36、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 大陆访间团时强调,面向未来国共两党要对民族、对历史负责,坚定信心、勇于 担当,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团团圆圆赴台梦圆两岸三通材料四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祖国大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者,是两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守护者,我们迈向民族复兴的步伐坚实有力,捍卫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反对“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扰、实现相国统的意志坚不可摧。海内外中华儿女要坚定信心,不懈努力,共担民族大义,共促祖国统一,共圆民 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栗战书在反分裂国家法实施 1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独特的模式”是什么?“独特的模式”的基本含义

    37、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3)材料三中两岸的交往以哪一共识为前提?两岸三通指的是哪“三通”?14(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一国两制”。含义:“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 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主要是“台独”势力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通邮、通航、通商。(4)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

    38、族才能更加繁荣强大等。(只要意思相近,言之有 理,答出一点即可【作业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及对其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 知识即可得出,属于识记类考题;(2)本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对当今时政热点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需要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归纳出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主要是“台 独”势力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3)学生需明确两岸交往的前提条件,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三通”较容易得出答案,即通邮、通航、通商。(4)本题属于开放题,学生需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答出自己对国家统一的理解,如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39、只有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更加繁荣强大等。只要意思相近,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出示多则材料和图片,意在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图片和材料 并从图片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真实的史料让学生感知历史,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辨别能力,提高学习 的兴趣,认识到“一国两制”的优越性以及统一是大势所趋,同时引导学生对台 湾回归因素进行辩证分析。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 情怀”。探究性作业(选做题)4.观看纪录片收复台湾,根据纪录片并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

    40、、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 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观后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感由 史生、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 于观看纪录片、写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 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观看纪录片,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人民收复台湾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史 知识的来源,引导学生区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15(作业时间:30 分钟

    41、)一、巩固性作业1.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和睦共处的秘诀在于()A.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B.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各不相同C.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D.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中“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这是各族人民和睦共 处,共同发展的秘诀,ABC 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 D。【设计意图】我国是一个由 56

    42、个民族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本题的 设置,“和睦共处的秘诀”让学生体会到正确的民族关系和原则,了解和尊重少 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从而渗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四位同学分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的是()A.甲:“一国两制”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于其他国家B.乙:“一国两制”不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C.丙:“一国两制”会很快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D.丁:“一国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港澳回归问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不只适用于社会主义国家,也适

    43、 用于其他国家;“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一国 两制”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不是港澳回归问题,“一国两制”不会 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B 项表述最符合“一国两制”理论含义;ACD 三 项说法错误。故选 B。【设计意图】“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其含义的理解是学生理解本单元标题“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关键,因此该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含义的掌握和辨析能力。3.台湾舞剧 薪传 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 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 序,排列正确的是

    44、()“汪辜会谈”的举行16“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93 年“汪辜会谈”;改革开放以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1995 年江泽民提出了“八项主张”;1987 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设计意图】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而台湾问题的解决也是关乎祖国统一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深刻理解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才能掌握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然而对八年级学生来说“一国两制”等概念,是复杂且抽象的,故本题通过海峡两

    45、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的排序设计,使学生在历史对应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海峡两岸的交往以及“一国两制”的内涵,感受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素养。二、拓展性作业4.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索:E17(1)_(填字母)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1965 年 3 月党中央在此地建立了_。1988 年中国在 B 建立_。(2)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对_(填字母)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 正式成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3)在 D 问题上,邓小平提出_伟大构想,形成了什么对 D 的基本方针?D与祖国大

    46、陆关系现状如何?(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你能发现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区域实行哪些制度和政策?这说明了什么?【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A;西藏自治区;海南经济特区。(2)C;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在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3)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 交流蓬勃发展,随着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4)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沿海地区:实行改革开放,建立 经济特区;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说明了党和人民政府不断探索实践,坚持制度和政策创

    47、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作业分析】第(1)问,学生可通过对地图的记忆和理解进行判断。第(2)问 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3)问 需要学生先明确 D 所代指的地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识记或利用地图 中的位置即可得出结论;大陆与 D 关系问题,则需要学生结合所学以及平时知识 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第(4)问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需要从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方针政 策的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按时间和空间的线索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总 结,得出了党和人民政府不断探索实践,坚持制度和政策创新,坚持

    48、以人民为中 心,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结合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启示。【设计意图】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地图的解读,除了需要学 生具有扎实的历史基础外,还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具备史地结合能力,是跨学科 考查的重要载体,因此是学生历史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结合地理和历史所学知 识,进行知识整合,综合性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作业以 党在不同时期实事求是制定的制度和政策为情景,围绕中国地图设计了 4 个问 题,考查学生读取历史地图有效信息能力和“图”“史”结合能力。理解我国实 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经济特区、设立特别行政区等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 现实情况决定的,增

    49、强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由此感悟到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与时俱进性与创新性,体会到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而自觉学习党的精 神,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一起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携手奋斗。着力 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5.请简要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列举现阶段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因素。【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按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科学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如: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新石器时代,远古居民进入台湾;三18国时期,孙权派遣卫温率甲士万人到达夷洲;元朝时期,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 球;清朝初年,郑成功

    50、收复台湾;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管辖台湾;马 关条约签订后,台湾被日本占领;1945 年 10 月 25 日,台湾回归祖国。解 决台湾问题的因素:有利因素: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一个中国 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 大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两岸在经贸、文化各领域交流日益紧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 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历史来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 部分;法律依据:反国家分裂法的颁布。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是台 湾问题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台独势力。本题可综合上述要素、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58.html
    ZLPD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