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十 单元 溶液 酸碱 检验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常见的酸和碱10.1 常见的酸和碱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3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活动 6 酸、碱的化学性质4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活动 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二、单元分析()以盐酸、硫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本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物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可以从物质的存在、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
2、角认识物质的性质;知道可以通过物质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了解通过物质共性和差异性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了解观察、实验,以及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认识物质性质在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科学地利用物质性质对提 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能依据物质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酸和碱;能通过实验说明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举例说明酸和碱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中和反应初步预测常见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
3、出合理 的结论。()第十单元学习的酸和碱的内容,是建构中学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属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化学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教材首先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简单归纳共性,然后从微观角度 进行初步解释,注意联系学生实际,选择日常生活或者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 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教材的整个编排渗透“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等化学观念,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思维方式
4、,同时教材从酸和碱的具体性质入手,学生定性的认识酸具有酸性、碱具有碱性,继而通过 pH 试纸测酸碱度的方法,学生初步 从定量的角度认识酸性、碱性的强弱,渗透“从定性到定量”视角认识物质及其性质,通过酸和碱性质的实验探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建立酸碱性质的认识模型,运用模型解释与化 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体现化学学科价值,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知识层面,学生关于酸碱的已有认识家庭调味品食醋中的醋酸;稀酸与镁、锌、铁、铜等金属反应的异同;澄清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等等,但对酸碱性质、反应化学方程式和 类型等方面认识存在不完整性。在学科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预测、现象、
5、结论的能力。但是由于很多酸碱反应看不 到明显现象,怎么证明反应发生了呢?多数同学缺乏实验方案的设计角度和思路。尤其当面对 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不能运用其中涉及的酸碱性质,更无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有层次的 分析和论证。在学科思维层面,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初步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原因是 什么”“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各种变化”等问题,也认识到金属等类物质的学习方法。然而,从类别的角度系统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意识有待加强,对化学变化的认识角度和思路有待丰富,根据物质的类别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能力有待提升。基于以上,本单元构建“物质的性质与 应用”这一学科大概念。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通
6、过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变化进行描述和符号表征,从微观视角认识酸类物质和碱类物质的通性和差异性原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从宏微 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2)通过酸和碱性质的实验探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酸性、碱性的强弱,建立酸碱性质的认识模型,运用模型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价 值判断。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物质多样性”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 和事实进行逆向设计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设计课时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
7、相关作业。大概念物质多样性学科大概念物质的性质与应用次级大概念常见的物质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核心概念常见的酸和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事实盐酸、硫酸的性质氢氧华钠、氢氧化钙的性质酸和碱的检验图 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课时目标第一课时:认识指示剂,了解其变色情况。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知道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知道盐酸与硫酸的用途。从微观视角认识酸类物质和差异性原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第三课时:知道几种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溶液导电
8、的原 因。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通过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建立酸碱反应现象的认识模型,运用模型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的实验探究,运用对比方法,操作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实验、分析原因、验证规律。依据实验,系统地认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通过酸和碱性质的实验探究,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初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酸性、碱性的强弱。图 2:自然单元课时主题和课时目标五、课时作业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认识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了解它们遇到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会用酸 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9、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和碱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课时主题单元主题1.时间要求:1 分钟1.时间要求:1 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A,对分子的特点识记不准确;错选 C,无法通过对比实验,放在大烧杯外的酚酞没有变 红,说明空气能使酚酞变红;错选 D,对碱能使酚酞变红认识不清。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考查学生对分子性质的掌握,以及对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掌握,是否具备空白实 验对照的思想。满载而归“悦”收获课后作业 1: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稀盐酸食醋甘蔗水蒸馏水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颜色红红黄黄绿绿绿(1)用该花汁
10、作酸碱指示剂,可用于代替_(填“紫色石蕊溶液”或“无色酚酞溶液”)(2)被蚂蚁叮咬后(向人体注入了甲酸)出现的皮肤疼痒、红肿症状,最适宜涂抹上表中的_(写物质名称)。参 考答 案2.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 够 了 解 个别 指 示 剂 的变色情况准确掌握两种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变化情况能够跳出定 势 思维,做出判断能够熟练掌握指示剂变色并灵活运用(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 够 判 断 个别 物 质 的 酸碱性能够判断部分物质的酸碱性能够判断表中所有物质的酸碱性有初步酸碱中和的概念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让我们巩固了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学
11、会判断一些物质的酸碱性。课后实践性作业:(二选一)(1)以“酸碱指示剂”为关键词,通过从互联网收集资料,了解其发现史,性 质及制作方法。(2)从花店或者菜市场购买牵牛花、月季和紫甘蓝等尝试自己制作指示剂。然后利用厨房中食醋和日常生活中的石灰水,与自制指示剂反应,观察现象。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8 分钟2.评价设计:流程内容准备知识准备掌握与指示剂有关的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器材准备电脑、打印机、知网账号密码、图书等技能准备ppt 制作技能、绘画基本技能、知网论文检索技能、写作归纳技能探 究步骤分工:2 位同学探究酸碱指示剂种类概况,2 位同学探究调查酸碱指示剂发展史概况,2
12、 位同学探究自制酸碱指示剂方法,并尝试制作酸碱指示剂。整合:首先各 2 人小组归纳整合,梳理出一致性结论,然后小大组整体从酸碱 指示剂种类,发展史、自制方法、具体实验等视角进行整理,达到知识内容的 结构化。汇报:副组长制作 PPT 文案,组长协同组员检查文案,确保科学性和层次性。解释将小组整理的酸碱指示剂概况向全体师生汇报,并且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评价自 评、互评、师评对知识、器材和技能,活动时参与态度,创新实践能力能方面进 行综合评价。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实践就是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
13、学,设计作业时要紧密联系 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课堂延伸到自然,从书本拓展到生活,通过社会调查、实验、观察测量、社区服务、技能训练等实践性作业,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 生活的向导,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符合新课标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 品格。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知道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知道盐酸与硫酸的用途;从微观视角认识酸类物质和差异性原因,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 定用途”的化学观念。扬帆起航“悦”准备课前作业:(1)浓盐酸是色,是气味的液体,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 瓶塞,在瓶口会看到,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
14、性。(2)浓硫酸是色,粘稠的液体,不易挥发。浓硫酸具有的特性:吸水性,常做剂;腐蚀性,能使木材或者纸张等而变黑;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沿器壁慢慢注入中,并用搅拌。参 考答 案乘风破浪“悦”课堂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C.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半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A,未能正确识记酸与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错选 B,未能正确理解“雾”的形成过程;错选 D,未能正确识记浓盐酸的颜色、气味和状态等物理性质。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5、考查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以及盐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课堂作业2:(1)将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 生的化学方程式;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 是,溶液变为浅绿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上述过程中用稀硫酸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具有相同的。(填离子符号)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2 分钟2.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只了解酸的部分化学性质了解酸的化学性质但不熟练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但方程式不熟练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及方程式的书写(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只知道和氢元素有关只能写出氢原子只
16、能写出中文的氢离子熟练并书写 出氢离子的符号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生活中的常见“生锈的铁钉”为素材,从宏观现象的描述和微观方程式书写两个视角,考查酸的化学性质,真正落实“宏微结合”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推广到一类物质(酸)的通性,所有酸溶液中都含有 H+。满载而归“悦”收获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和稀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AlCl3B.ZnSO4C.FeCl3D.MgSO4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8 分钟2.评价设计:1.时间要求:半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A,未能正确识记铝与稀盐酸反应情况;错选 B,未能正确识记锌与稀硫酸反应情况;错选 D,未能正确识记镁与稀硫酸反应
17、情况。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背景,辨析不同金属与稀酸反应产物的情况,其中金属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从而真正落实用“符号”表征化学反应。课后作业2: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 H+,从而呈酸性。下 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A.CO2B.Fe2O3C.MgD.NaOH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1 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B,未能正确掌握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错选 C,未能正确掌握金属与酸反应情况;错选 D,未能正确掌握碱与酸反应情况。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柠檬酸”为背景,考查酸的化学性质。题干:“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
18、酸,在 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 H+,从而呈酸性。”可知柠檬酸具有酸的通性,主要考查学生类比、迁 移的学科思维,真正揭示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课后作业3:完成下面讲述类作业,任选一题。1.如果我是一种普通的“酸”,讲述我传奇的人生。(例:盐酸前世、今生和未来)2.收集“酸”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毒害的资料,提出防止危害的建议。3.收集有哪些科学家在“酸”方面做出的杰出的贡献,讲讲他们的故事。(要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及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用书面形式,以化学专业 语言进行续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可以以图片、文字、实物、PPT 等形式交流;也可 以以情景剧的形式模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角色扮演。)基于
19、原有经验笼统描述和分析问题;基于课本或网络详细描述和分析问题;各小组整理归纳相关问题,评价各组组员的贡献;通过同组同学互评,教师即时点评,小组成果汇报成果。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这组作业的完成需要几个步骤。首先学生要选择一个自己要完成的作业,然后需要收集、精选素材,整理思路,以“写”的方式,把作业叙写出来,交老师审阅、挑选,最后,才会在 课堂上带着情感去“讲述”。有了准备的过程,学生才会有真切的感受,更是对化学世界的奥 妙、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化学家求真务实精神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第三课时课时目标:知道几种常见的碱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20、和用途。知道酸、碱溶液导电的原因。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贡献。扬帆起航“悦”准备课前作业: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溶于水时热,在空 气中易潮解,可剂,有强烈腐蚀性,俗称、。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溶于水,其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俗称、,其水溶液俗称。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 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案参答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C.氢氧化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乘风破浪“悦”课堂参 考答 案1.时间
21、要求:1 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A,未能正确掌握氢氧化钠的三种俗名;错选 C,未能正确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 应;错选 D,未能正确掌握氢氧化钠的用途。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俗名及用途。课堂作业 2: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分别测试乙醇、稀硫酸、氢氧化 钠溶液的导电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发现有一组实验灯泡不发光,该组实验烧杯中装的药品是。其他组灯泡发光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2)取少量 C 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使其变色的是(填“Na+”或“OH-”)。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1 分钟2.评
22、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 意 义 或空白答案能够了解个别物质的导电情况知道大部分物质溶液导电情况熟练掌握物质的导电情况掌握溶液导电的原因(2)无 意 义 或空白答案大致了解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知道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但不熟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熟悉常见的碱及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情况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本题 设计了三种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跨物理学科,利用物理电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相结合,解释溶液 导电的本质,使化
23、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培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作 用。满载而归“悦”收获课后作业 1: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 CsOH,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A CsOH 溶液的 pH 小于 7B CsOH 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C CsOH 溶液中含 OHD CsOH 与 CO2反应生成 CsCO3和 H2O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1 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A,未能正确掌握碱溶液的 pH大于 7;错选 B,未能正确掌握碱与指示剂反应的颜色情 况;错选 D,未能正确掌握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情况。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氢氧化铯”为背景,考查碱的化学性质。题干:“氢氧化铯
24、是一种可溶性碱,其 化学式为 CsOH,”可知氢氧化铯具有碱的通性,主要考查学生类比、迁移的学科思维,真正 揭示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课后作业 2:任选一个完成1.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碱的相关知识。2.利用“微粒”的观点,画一个有关碱的化学反应。参 考答 案1.时间要求:8 分钟2.评价设计:基于原有经验笼统描述和分析问题;基于课本或网络详细描述和分析问题;各小组整理归纳相关问题,评价各组组员的贡献;通过同组同学互评,教师即时点评,小组成果汇报成果。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思考的高效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绪,重塑更加有序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在学习中,有
25、着许许多多的运用场景。比如它可以用来事物分析、知识归纳等。本题中第 1 题利用“碱的相关知识”为载体,利用思维导图工具使化学知识结构 化。第 2 题利用“微粒”的观点,画一个有关碱的化学反应,旨在考查学生的化学观念-微粒 观。课题 2酸碱中和反应课时目标:通过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建立酸碱反应现象的认识模型,运用模型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并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1.时间要求:1 分钟2.评价设计:错选 B,未能正确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错选 C,未能正确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错 选D,未能正确从微观角度理解碱中和反应。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微观示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的概念和碱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