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六 单元 抗日战争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六单元第 1 课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六单元第 2 课3正面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3 课4敌后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 4 课5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第 5 课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单元是统编人教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民族的抗日 战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课程内容: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列举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知道中国 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 历史意义。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 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 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举办抗战歌曲演唱会。2(二
3、)教材分析知识框架:单元综述:1931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 机。在这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以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经过 14 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3时空坐标:教学内容分析:自“九一八事变”起,中华民族处在亡国灭种的边缘,在这危急的关头
4、,民族利益高 于一切,共赴国难成为国共两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整个中华民族投入到艰难而惨烈的抗战 中。本单元陈述那段难以忘记的历史,日军在中国犯下一幕幕令人发指滔天罪行,当时中 国人在日本的铁蹄下颠沛流离的艰苦度日,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狂喜在国人心中激荡。抗 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课程标准和本册课本中的重 要内容。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南京大屠杀充分暴露日本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壮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 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完全胜利
5、的决定性因素。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的原因和伟大意义。(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经历过七年级历史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古代日本和中国交往的历史,同时受当前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的通过网络平台、新闻媒体、家长口述、影 视作品等形式了解了中国近代史中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具备学习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基础。学习能力方面,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史料分析、提取信息、对比归纳等基本的历 史学习能力。心理方面,八年级学生拥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探索精神,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4思维的过渡阶段,但是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同时在学习方法方面 还需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本单元中涉及到的
6、政治上的相关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知道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共七大),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2.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探究,培养学生正确梳理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目标。4.通过知识点归纳和整理,使学生充分认识 14 年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
7、通过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能力;通过材料解析,以“我心目中的抗日英雄”为主线,结合情境,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设计多样化的历史作业分层设计与提高效率相结合历史作业题型以选择、材料分析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在保留传统历 史作业题型的前提下,再设计一些能提高学生能力、发挥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 精神的开放题型。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将课时作业在时间上 控制在 10 分钟至 15 分钟以内,单元作业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以内,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二)设计生活化的历史作业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
8、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社会生活与课堂知识相关联的素材,引导学生在生活5中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实现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促进教 学的实效。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丰 富生活经历,探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使自己的探究成果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社会。简单的基础题目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探究式题目不是学生独立能够完成 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 过程中互相求教,学生在完成合作性作业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体验 成功。(三)设计情境化的历史作业立德树人
9、与寓教于乐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和育人价值,将学科知识与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深度融合。使作业绝不仅仅是巩固学习知识,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和强化”,它还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为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发展个 性提供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障。本作业设计注重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做作业的认同感和归属 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设计了家书、英雄事迹、新闻报道、实地学习等形式,以“我心目 中的抗日英雄”为作业设计主线,凸显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 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达到立德树人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设计意图。(四)设计可操作化的
10、历史作业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 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作业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本作业设计注重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通过学生自评客观选择题、教师评价材料解析题,师生共同评价实践探究题,使作业评价立体化,师生均参与到当中,体会“双减”背景下作业减负增效的乐趣,让历史教学焕发迷人的风采。6五、课时作业第 18 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作业时间:约 10
11、分钟一、单项选择1.1931 年 9 月东北大学被迫开始了“流亡”之路,大部分师生从沈阳迁往北平。下列事件 中与此次东北大学迁移有关的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 九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人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此次东北大学在 1931 年 9 月从沈阳迁出,可见与九一八事件有关,故而选 A。B 项一二 九运 动是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举行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运动。C项西安事变是193
12、6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D 项七 七事变是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事件,七七 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 B、C、D 项都不选。【设计意图】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是 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运用东北大学流亡的历史情境加强学生对九一八事变这一事件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时间与地点的记忆和对知识提取运用能力的培养,渗透“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1935 年上海左翼美术联盟画家蔡若虹在邹韬奋主编的 大众生活 一卷六
13、期上发表了 新闻漫画 学生救亡运动一幕 描述了 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示威的爱国运动斗争场景。一二 九运动在中国抗战史上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7A.它的发生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B.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漫画内容:很多学生聚集在长场上,有的挥舞拳头高呼口号,有的高举横幅和 标语,标语上写有“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反对秘密外交”等,他们同手持长枪、刺刀和水龙头的反动军警展开了面对面的激烈斗争。1931 年九一
14、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 项错误。1936 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项错误。一二 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 C 项正确。【设计意图】对一二 九运动的解读为本课的难点知识,通过对当时漫画史料的解读以及结 合教材中所学知识,突破本课的难点,加深对一二 九运动重大历史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 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704 班某同学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时,未能及时完成
15、笔记,请你帮他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人物:结果:和平解决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A.陈独秀李大钊C.叶挺贺龙B.张学良杨虎城D.张学良叶挺8【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围剿”红军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并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于1936年 12 月 12 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6、题中时间、地点、结果、意义均符合西安事变,故选择 B 项。【设计意图】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以此为契机,国共两党结束了内战状态,再度携手合作,联袂走上抗日战场。张学良、杨虎城为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本题的设计,加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二、材料解析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央在事变发生后曾多次致电共产国际,报告事变真相及中共采取的应急措施。12 月17 日,中共中央才收到共产国际 16 日电报,因密码差错,无法译出。18 日去电请求重发。在 共产国际还未回电时,中共中央已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一整套方针政策。20日,共
17、产国际复电重新发到,其中提出“用和平方法解决这一冲突”,与中共中央已确定的 方针是一致的。中共不仅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而且作为一方直接参与了西安与南 京之间的谈判,促成了释放蒋介石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摘自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9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 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作业分析】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
18、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设计意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挽救了国家民族一 大危机,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本题,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 平解决西安事变,同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意味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增强学 生的“爱国情怀”。三、情境探究(选做)5.利用图书馆等资源查阅相关资料,结合
19、所给信息制作英雄人物杨靖宇信息卡,感悟爱国精神,并在历史课后服务活动中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提示:人物的出生年月、生 平经历、成就总结)杨靖宇,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抗联队伍最壮大时,共有 11 个军 4 万人,有效牵制了数十万日寇。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在东北,人们把总指挥杨靖宇唤做“杨司令”,把他带领的抗联一路军称为“杨司令的 队伍”。可在敌人眼中,用兵如神的杨靖宇,是“心腹大患”。1940年,他陷入到日军“讨伐队”重围,冒着零下40度严寒,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最后只身一人,坚持战斗,直至壮 烈牺牲。杨靖宇为国捐躯
20、后,日本侵略者剖开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饿得变了形,里面除了尚 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都没有!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 折服了。10卡片绘制区姓名:事迹:感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学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材料搜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否经 过筛选辨别史料。人物信息卡内容的准确性和概括性是否水平高。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 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本题需要学生查找和分析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概括并形成文字;在卡片的 制作上,要有一定的设计;向同学们展示的过程中,能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风采,对学生的 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供学有余力
21、的同学尝试。【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搜集整 理资料、认识理解英雄人物的能力,增强爱国意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1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时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课时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九一八事变易原创10 分钟2选择题一二 九运动易原创3选择题西安事变易原创4材料解析西安事变中等原创5情境探究抗日英雄中等原创12第 19 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作业时间:约 10 分钟一、单项选择1.晓月芦沟,怎忘当年,战火曳空!惹英雄奋起,永定河边,南苑巷内,多少男 儿浴血中。天公竟妒豪英,弹飞处,焦石溅
22、血浓。(沁园春佟麟阁)这首诗称 赞的民族英雄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九一八事变B.一二 九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七七事变发生在 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 奋起抵抗,它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诗中提到“卫我中华一脉同”,称赞的佟麟 阁是在保卫北平中壮烈牺牲,诗中也提到芦沟、永定河等地点。故答案选 D。A 项九一八事 变发生在东北,B项一二 九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C项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故 ABC错误。【设计意图】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帮 助同学感受中国
23、人民抗击日本侵略作出的牺牲和努力以及他们的爱国之心,悼念英雄。渗 透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瓦窑堡会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国共两党发表声明中国初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1213【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A选项,1935年瓦窑堡会议召开,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A 错误;B 选项,1936 年 12 月 12 日西安事变的作用是十年
24、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 错误;C 选项,日本全面侵华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共两党 表明抗日立场,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C 错误;D 选项,1937年9 月国民党公 开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实际上承认中共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 成,结论史实都正确,故而选 D。【设计意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学生的易错点,通过表格的方式有利于 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有系统了解,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全民族 抗战中做的努力,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3.七七事变后,日本采取了“速战速决”的侵华方针,声称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25、”。由此引发了抗战初期规模浩大的淞沪会战,会战中谢晋元仅率所属一营死守四行仓库,所在 部被中国人民誉为“八百壮士”,淞沪会战中国军人抵抗对抗日战争的影响是()A.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迷梦,激发全国人民斗志B.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C.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D.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淞沪会战持续 3 个多月,1931 年 11 月上海失陷,并未胜利;B 选项是台儿庄战役 的影响,C 选项是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故排除 B、C 选项;中国局部抗战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14东北军民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