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六 单元 二氧化碳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二氧化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 和碳的氧化物单元 组织形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碳的几种单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6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二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一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了解金刚石、石墨、C60 等碳单质的物理性
2、质和用途;掌握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泼性;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及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归纳 O2 、CO2 的制备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 基本思路;认识 CO.CO2 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认识 CO2 过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和 CO 的毒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
3、的又一个“元素 及其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这 里既是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需要全面运用启蒙阶段学习所积 累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又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 内容打基础、作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知识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 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所用 的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等。习题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 考查学生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呈现方式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4、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一直都是各省市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1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1 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通过比较、归纳,较为系统地认 识几种含碳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三)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 途的思维能力,但对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还不够清楚,所以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 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后, 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等有了一定基础,可通过引导学生自
5、主探究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设计。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 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 知识体系。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创设 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具体物质入手为学生们展现学习研究物 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样式和范例。指导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 必须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第六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 对此特点,本次单元复习着重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 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将各物质之间的转化来一次整合,加强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和掌
6、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另外针对 本单元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及用途之间的联系,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 学生加深认识;最后要求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解答一些其 它题型,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的 培养。三、单元作业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意识,激发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 题以求甚解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品质。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适当地选取生活中学生熟知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事物的现象,并透过 现象去发现事物变化的实质,加深对 CO2 和 CO 性质的理解应用。4
7、、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核 心观念,如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物质的化学变化观以及学科 价值观等,关注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水平。5、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关注证据推理与模型 认知,减少记忆性试题,保持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6、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考查,一 定要让平时经常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学生在应考时表现出他们的长 处。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密切联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新 科技成果和学生生活实际等中选择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 学有
8、关的重大社会议题,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基本理念,渗 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育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1、作业难度分层,由简单逐步难度加深,使学生解题能力逐渐增强。22、采用分层次作业,充分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3、作业设计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4、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5、作业设计要体现探究性和有效性。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 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作业 1北约曾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这是利用了石墨的 ( )A可燃性
9、B. 还原性C. 导电性 D. 润滑性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石墨导电性知识认识不够,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北约用“石墨炸弹”使南联盟的高压输变电线路短路情境,引导学生关 注时事,认识“石墨炸弹”的原理。作业 2、我国一些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这是因为 ( )A.防止触电B.烧焦变成木炭有导电性C.烧焦变成木炭,防止木材腐烂D.比较易埋入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概念认识不清,不会 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
10、古建筑被埋入地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视 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 的价值作业 3.根据碳单质的性质,写出它们的一项用途。(1) 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可用于 。(2)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可用于 。3(3) 石墨质软且滑腻,可用于 。(4) 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 可用于 。 1.参考答案:(1) 做钻头、刻刀 (2) 冰箱除味剂(3) 润滑剂 (4) 做电极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学生对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概念认识不清,不会 解决实际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古建筑被埋入地
11、下的木柱子要用火将表面烧焦情境,引导学生从化学视 角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现化学学科 的价值,让学生了解碳的几种单质各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及应用;2.掌握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重点3.理解还原反应的概念。难点 4.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讨论探究,体会物尽所用、人尽其才的道 理。作业 1、有关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说法正确的( )A、CuO 具有还原性B、C 发生了还原反应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
12、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氧 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认识不清;错选 D,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测评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作业 2、将 3g 碳放在 6g 氧气中燃烧,可生成的物质 ( )A、只有二氧化碳B、只有一氧化碳C、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D、以上说法都不对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5 分钟43.评价设计错选 A、B,D 学生未充分考虑碳在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 气不足时,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所以本题中,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小于或 等于 12:32(3:8)时,全部生成二氧化碳;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
13、大于或等于 24:32 (3:4) 时,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当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介于 3:8 和 3:4 时,生成 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碳的可燃性知识的理解,根据反应物碳和氧气比例不同, 产物也会不同,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思想。作业 3、按如图进行试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B、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C、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 CO2 的质量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刚产生的气泡是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的;错选 C,是因刚反 应结束,生
14、成的铜温度较高,防止还原出的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又生成氧化铜; 错选 D,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还理解不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单质碳的还原性实验的知识,培养学生注意实验规范性 操作及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深刻理解。作业 4、将两种黑色固体粉末 A 和 B 装入大试管中加热,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C。若将 C 通过炽热的固体 A,则转变成一种可燃性气体 D。D 气体 在氧气中燃烧又变成气体 C。当试管里的物质反应完毕后,黑色粉末变成了红色 的 E。根据以上叙述填空。(1) 用化学式表示:A ;B ;C ;D ;E 。(2) 写出下列两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AB - CE
15、CA - D1. 参考答案:(1) A 是 C B 是 CuO C 是 CO2 D 是 CO E 是 Cu(2) C + 2CuO 2Cu + CO2 t CO2 + C 2CO2.时间要求:4分钟3.评价设计培养学生能审清题意,根据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如颜色、状态、气味、条 件、变化等,从而推断出物质的种类,从而书写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的理解,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
16、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3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 纳、总结、理解及运用的科学方法。4.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化学的动机,养成互相交流,勇于实践的良好 习惯。6作业 1.选择填空cF(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 收集装置应选择_。(2)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收集装置应选择_。(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收集装置应选择_。1. 参考答案:(1) A E 或 D(2) B或C E或F(3) B或C D 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通过选择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装置的比
17、较,找出它们 的异同点,并能评价每套装置的优缺点,并选择一套最优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选择,由个别推广到一般,培养 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作业 2.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_,_。(2)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 CO2 ,应选用图中的_ (填序号) ; 其化学方程式为_ 。1. 参考答案:(1) 水槽 长颈漏斗(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及生成 物性质,从题目所提供的仪器中选取适当
18、的仪器进行组装一套比较合理的制取 CO2 的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及实 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改变教师重知识轻实验的教学导向,让学生动手 实验,具备基本化学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打好基础。作业 3、课后实践尝试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如饮料瓶等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 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四课时课时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2了
19、解并关注温室效应。3.通过自主探究,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善于合作、 勇于探究等科学精神。4.树立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作业 1、按题意从 O2 、N2 、H2 、CO2 、CO 中选择适宜的化学式,填入下列横线上 (1) 有剧毒的气体:_ ;(2)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_ ;(3) 能在空气中燃烧的体: ;7(4)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 ;(5)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 ;(6) 密度最小的是 ;(7) 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_ ;(8)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1. 参考答案:(1) CO (2) O2 (3) H2 CO (4
20、) N2(5) CO2 (6) H2 (7) CO (8) CO22.时间要求:2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 O2 、N2 、H2 、CO2 、CO 这几种气体性质的理解。作业 2、“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等理念逐渐深人民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 念的是( )A.多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B.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C.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D.农业和园林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知道乘坐公共交通可以节省能源,减少 CO2 的排放;错选 C,不 了解废物利用,変废为宝;错选 D,学生不理解节水也属绿色发展的范畴,且节 水必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