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盛唐气象-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盛唐气象-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 第一 单元 盛唐 气象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盛唐气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 时代单元 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一单元第 1 课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 盛世”第一单元第 2 课3盛唐气象第一单元第 3 课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单元第 4 课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一单元第 5 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 2022 年春季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第一单元,单元 标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隋唐时期: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 原因;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 的原因;3.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 盛唐的社会气象;4.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 文化交流的发展。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
3、如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 盛的原因;1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 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 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 机。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相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在本单元的名称上加上了“五代十国”,赋予历史时代更加准确的称谓;在 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上突出了“兴亡”概念,体现了历史“鉴古知今”的作用,同时凸 显了隋唐王
4、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应根据课程 标准结合学情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 它创建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 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到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 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顶峰。此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盛世景象结束。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教科书 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
5、进行了介绍。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的盛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 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
6、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第 1、2、5 课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隋朝的统一与发展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至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安史之乱结束了盛世景象。第 3、4 课分别从经济、 文化、民族交往与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了唐朝前期的繁荣与开放。2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 道理,树立“民本观念”,鉴古知今,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要 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7、,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对初中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也培养了兴趣,但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较浅层次的“事”上,如封建朝代的建立时间、建 立者以及定都在哪里,而对较深层次的“理” , 如盛唐文化的传播力、学习力和影 响力,如何评价封建帝王等缺乏深入地认识。总体来说,学生的认识多数停留在感性 认识阶段,缺乏理性分析。同时,七年级古代史的学习,古文史料相对较多,这对七 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宜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 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还可举行历史问题辩论会,引导学生 写历史小论文,教
8、学中适当引用古文史料并释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等资 源,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解疑等方式,多措并举,循序渐 进,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难,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能力。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 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 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3.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 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对民
9、族团结的历史贡献。4.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 强盛之间的关系。5.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 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分析课标、 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5 个课时 教学中,再通过 5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 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为 10 分钟。在课时学习 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
10、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 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第 1 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文化”展览的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 ( )3甲骨文都江堰祖冲之大运河最早诞生于夏朝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 江水系著有齐民要术巩固了国家统一局 面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目前所知,甲骨文最早诞生于商朝而非夏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是 秦朝开凿的灵渠不是都江堰;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而非祖冲之;隋的统一,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而大运河贯通南 北,加强了南北交通和南
11、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故而 排除 A、B、C 三项,选择 D 项。【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温故知新,落实课程标 准中“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的要求。2. 大运河安徽段现有通济渠泗县段、柳孜运河遗址 2 处遗产区列入世界遗产 名录。大运河的开始开凿的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 ( )公元 6 世纪 公元 7 世纪 公元 8 世纪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大运河开凿于 605 年,属于公元 7 世纪初,故 C 项正确。【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乡土历史,培育家国 情怀、时空观念。3.下列
12、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隋统一以后,发展经济,编订 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B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科举制的创立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4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灭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故 C 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考察历史解释,渗透唯物史观。4.与以下诗文相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 ( )“大人世及以为礼。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13、。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等良将怯如鸡。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A . B. C . D.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是世袭制,出现于夏朝; 是察举制,出现于汉朝;是九品 中正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是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所以正确选项是 A。【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考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5.阅读以下材料,从中可以比较出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是 ( )秦朝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 了长时间政权分离的局面。A由分裂走向统一
14、 B二世而亡C制度创新 D留下泽被后世的工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A 项正确,符合题意。B、C、D 三项虽然也是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 但是在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可排除。【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鉴别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考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 力,渗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二、选做题 ( 任选其一)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有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工巨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交叉在 北京,形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5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三 :尽道隋亡
15、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 图 1 中的两条“人工巨龙”A、B 分别代指中国古代哪两大工程?(2) 你是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还是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是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 理?请回答并说明理由。(3) 你了解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它与该河有哪些关系? 【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 (1) A-长城;B-大运河 。 (2) 同意材料二的观点,理由:修 建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客观上促使隋朝走 向灭亡;同意材料三的观点,理由: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交通和南北地区政治、 经济和文化交流;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16、;尽管修建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 程,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客观上促使隋朝走向灭亡,但是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 南北交通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 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 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态,促进了南北方经 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 绝大部分渠道都是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大运河, 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作业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读图并注意题目 提
17、示:“交叉在北京” 、“古代.工程”,应该难度不大;第二题需要学生具备 一定的诗文理解能力及提炼材料观点能力,回答同意材料二或材料三的观点,或是认 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均可,需言之成理,论从史出,设计此题意在锻炼学生辩证分 析的能力;第三题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历史与现实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大运 河是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古 为今用。本题三小题难度呈梯次分布,故而需要老师介入并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设计意图】大运河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不仅仅是写在教科书上的历史 知识,更是流经祖国大地正在发挥现实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通过设计此题,学生既 能掌
18、握知识,又能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还能显示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同时,渗透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体现历史跨学科教学理念。7.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划图对照,看隋朝大运河主要经过 现在哪些省级区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构图比例合理,重要地名标注准确且有古今对照,能写出经过的省 级区域。综合上述要素按 A.优;B. 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绘制历史地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一定时间,故而 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6【设计意图】一是通过绘制历史地图,培养学
19、生“时空观念”素养;二是通过古 今对照,渗透“家国情怀”教育。8.归纳已学历史中短命而亡的统一王朝,并探究其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据此自拟 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秦朝:公元前 221前 207 年;结束春秋战国分裂时期;西晋:266 316 年;结束三国分裂时期;隋朝:581618 年;结束南北朝分裂时期。共同点: 不体恤民生引发动乱,加速了王朝衰亡。启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可根据题目要求,按:A.优;B. 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评定评价指标等级优论点鲜明,论据
20、充分,论证科学,语言精辟,言简意赅, 表述清晰A良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语言流畅B合格论点明确,论据能证明论点,语言通顺C基本合格论点明确,有相关论据,语言通顺D【作业分析】审题的关键是抓关键词“已学历史中”、“短命而亡”、“统 一王朝”,通过这三点,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探究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重点,清晰 表达是难点,对于七年级学生虽有一定难度,但能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点,构建知 识体系,学会客观解释历史现象。【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分析探究题,既考查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 生的审题和分析、总结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 度,旨在提升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渗透“
21、民本”观念,进行品德教育。第 2 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说:“7 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 的一页。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 )A.贞观之治 B.贞观遗风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贞观遗风”, 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兴盛的重要表现,故 A、B、C 三个选项皆不 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衰亡的重要表现,故选 D。【设计意图】聚焦教学目标:历史课标 2011 年版要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唐 太宗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