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45407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76.5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三 单元 两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建立 和巩固单 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第 9课2秦末农民大起义第三单元第 10课3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三单元第 11课4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三单元第 12课5东汉的兴衰第三单元第 13课6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三单元第 14课7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第

    2、15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标题是“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1.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2.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3.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1东 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汉武帝大一统:灭亡:造纸术: 医学: 史学: 宗教:4.了解东汉的建立

    3、,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 入和道教的产生。5.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 华佗的故事。本单元通过对对秦汉时期朝代的更替和秦汉时期开创和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的 介绍,讲述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汉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 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学生需要掌握秦汉时期历史的发展,认识秦始皇、汉武帝等历 史人物,还需要掌握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观看如果文物会说话等影片,感受中国灿烂辉煌的秦汉文化。(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1秦朝汉朝 时期建立:巩固统一:衰亡:西汉建立西 统汉 治建立:兴盛:衰

    4、落:对外关系:科技和文化2. 教学内容分析秦汉时期在整个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中占据的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从 “分裂”走向“统一”的重要一步,开启了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的新局面。从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 巩固大一统王朝到东汉王朝的兴衰,主要从朝代更替以及统治政策的角度分析秦 汉时期的历史发展,让学生认识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的“丝 绸之路”与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这两课分别从对外联系、科技、文化等方面带 领大家全方位的了解汉朝历史,树立民族自豪感。统编教材的内容丰富,在单元导言部分就突出了本单元的知识的脉络。第三 单元秦汉时期共有七课

    5、内容,除了每课的正文之外,还包含导入、相关史事、知 识拓展、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为课 前、课中、课后的作业布置提供选择。(三) 学情分析我校初一学生人数较少,两个班级共 45 人,且学生基础相较于市区学生较 为薄弱,个别学生存在学习较困难的现象,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和作 业的布置中要注重分层,既要关注整体性,也要考虑差异性。学生在影视作品中已经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了基础的认知,知道秦始皇、刘 邦、项羽、汉武帝等历史人物,但对秦汉时期朝代更替的具体脉络缺乏完整了解,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过于片面;学生对丝绸之路、造纸术等知识也有了基本认识, 但缺乏系统认知

    6、。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拓展, 让学生对秦汉统一对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清晰地认识,感知灿烂辉煌的秦汉文明。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 能叙述从秦朝的建立与衰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与衰亡到东汉的建立 与衰落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朝代更替的规律。2.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过程、意义,认识汉朝的繁荣与开放。3.结合教材与课外知识,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对秦始皇、汉武帝有客观 的认识和评价。4.通过秦朝和汉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认识秦3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意义。5.通过对两汉时期造纸术、医学、史学、宗教的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领先世界,培养

    7、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在分析课标、 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7 个 课时教学中,再通过7 个课时作业和 1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 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在 10分钟左右。在课时 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 心素养,整体设计30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第 1课时 秦统一中国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找了以下历史材料,根据他整理的笔记,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8、 )材 料出 处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资治通鉴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汉书 百官公卿表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秦始皇本纪3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C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D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王初并天下, 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 “皇帝”,“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郡置守、尉、监” ,可以看出,秦朝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 所以主题是确立中央集权制,本题选D;题目不涉及秦的统一,A 排除;题目中 没有

    9、体现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等暴政,B 排除;题目没有涉及秦朝的疆域辽 阔,C 排除。【设计意图】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利用 多则材料分别展示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 养。2明代思想家李贽誉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下面哪些史实可以佐证他的观点创立中央集权制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度量衡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A【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 ,主要在于他有一 系列伟大功绩,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影响深远;采取“车同轨,书同 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0、;因此,均符合 题意,A 项正确;其他三个选项均不全面,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设计意图】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本题的设计,多角度了解秦始皇“千 古一帝”的功绩,多维度考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句耳熟能详的诗句肯定了秦始皇的哪样功3绩 ( )A统一全国 B统一文字C赞扬秦始皇聪明勇敢 D秦始皇修筑了长城【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秦王扫六合” ,意思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30 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 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 221 年秦

    11、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 都咸阳。A 项正确;统一文字,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之一,排除 B 项;赞扬秦始皇 聪明勇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C 项;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长城,排除 D 项。故选 A。【设计意图】对文言文的理解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带领学生去掌握这种 题型的做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4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 一笔抹去了,其实也是冤枉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A全部肯定 B全部否定 C不作评价 D以史实为依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皇

    12、帝,在评价秦始皇的过程中,既要看 到其残暴的一面,也要认识到他的历史功绩,“全部肯定”和“全部否定”都过于片面,故 AB 选项不选,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过程,故C 不选,评价历史 人物,以史实为依据,树立史料实证的观点,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以史实为依据,培 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素养。5如果你生活在统一的秦朝,你会使用下列哪种货币进行消费 ( )3ABCD3【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 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A 对应的是韩赵魏

    13、等国的布币,B 对应的是齐燕等国的 刀币,C 对应的是楚国的蚁鼻钱,D 应的是半两钱,故 D 正确,ABC 排除。故选 D。【设计意图】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下令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作为通 行全国的货币,本题是对考察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作业 6 (选做题)任选如果文物会说话 以下内容中的一集观看,并为该文物撰写介绍词。第六集:跪射俑帝国的镜像第七集:战国商鞅方升一升量天下第八集:秦始皇陵铜车马第九集 里耶秦简-秦朝县城那些事儿第十集 南越汉玉-有玉而安【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符合史实、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 综 合上述要素按优、 良、合格、基本合格

    14、 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文物介绍词既需要学生有有基本的历史知识,也考察学生的语言 组织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 感由史生、有感而发”, 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 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 本题对初一学生来说要求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 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观看纪录片,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和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二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扩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通过观看文物,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第 2课时 秦末农民大起义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 收泰半 (三分之二) 之

    15、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 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根据材料我们可以了解 到秦朝统治存在的问题是A徭役繁重 B刑法残酷 C赋税沉重 D兵役沉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C【作业分析】根据材料“ (秦始皇) 收泰半 (三分之二) 之赋男子力耕不足 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可 知,秦朝农民要将收成的三分之二上交给国家,说明了秦朝赋税沉重,C 项正确; 材料与徭役、刑法酷、兵役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设计意图】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对 材料的分析能力。2中国历史上第

    16、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农民起义是A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农民起义【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09 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但是,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3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因此,这次农民起义是陈胜、 吴广起义,B 项正确;A 项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C 项是东汉 末年发生的农民

    17、起义,D 项是唐朝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均与题干“第一次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不符,排除 ACD 项。故选 B 项。【设计意图】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通过本题的设计, 了解劳动人民的抗争精神。3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 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刘邦项羽争霸过程中,项羽各方面攻击或逼 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符合题意要求,故选 A 项;项羽与秦 兵打仗,领兵过河后

    18、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不符合题意, 故排除 B 项;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 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 项;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与 题意不符,故排除 D 项。【设计意图】了解与历史相关的成语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国应该培养学生的知识素 养,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成语中的历史事件.4小明正在整理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下列哪些包括 ( )秦始皇骄傲自大 繁重的赋税 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残酷的刑罚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 的暴政的表

    19、现有: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的残暴统治。3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C 项正确;秦始皇骄傲自大不是秦末农民起 义爆发的原因,排除 ,排除含有的 ABD 项。故选 C。【设计意图】秦末农民起义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 知识的理解和巩固。5秦简记载: “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 判为刑徒。 ”阅读这一段文字记载说明了A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秦朝的刑罚很残酷C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秦朝的徭役很繁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 刺刻涂墨,判为刑徒。”可知题

    20、干材料表明行盗者受到的惩罚很重,体现出秦朝 的刑罚很残酷。B 项正确;秦朝的赋税很沉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 项;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不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排除 C 项;秦朝的徭役很繁重在题 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设计意图】刑法残酷是秦朝暴政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通过材 料分析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培养核心素养。作业 6 (选做题)辩论赛:秦始皇到底千古一帝还是暴君, 自选角度,撰写辩词。【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有论点有论据,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并且能够提前准备针对 对方论点的问题。根据活动的现场表现评出获胜方以及最佳辩手。3【作

    21、业分析】辩论是考察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既能培 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通 过对秦始皇是“暴君”还是“千古一帝”的辩论,能有效的检验学生的课堂把握 情况,学会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设计意图】这种开放的作业形式,既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让有能力的同学展现 自己的才华,也能让观看的同学有所受益。在查找资料,准备辩词的过程中学生会养成“史 料实证”的历史素养;在辩论的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培养“唯物史 观”。第 3课时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假如你想参观

    22、西汉的都城,应该去今天哪个城市A西安 B洛阳 C南京 D杭州【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于长安,长安 就是今天的西安,A 项正确;洛阳不是西汉的首都,排除 B 项;南京和杭州都不 是西汉的都城,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设计意图】汉朝的建立和都城是本课的基础知识,本题较为简单,通过本题的设计 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2西汉初年,朝廷无积蓄,将相出行都只能坐牛车;灾民遍地,官府无力救济, 只好允许百姓卖儿卖女、四处逃荒。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招抚流亡百姓 B增加朝廷收入 C禁止人口买卖 D恢复社会经济【评

    23、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3【作业分析】依据题干的内容可知,汉初经过长期的战争,人们生活困苦,国家 经济衰退,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大 力发展农业,使得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裕,国力强盛,D 项正确;招抚流亡百姓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A 项;增加朝廷收入,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B 项; 禁止人口买卖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C 项。故选 D 项。【设计意图】本题考察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背景,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清晰 地理解汉初统治者首要解决的问题。3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 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

    24、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 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A休养生息政策 B用牛车代替马车C 以“礼”治国 D对匈奴和亲政策【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由于秦末战乱,使社会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的需要,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 教训,采取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使经济得 到了恢复,A 项正确; “用牛车代替马车”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 “以礼 治国”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对匈奴和亲政策”,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设计意图】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而亡

    25、的教训,采取黄老无为思想,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是本课的重点知识,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汉初的政策。4西汉文帝曾立下薄葬诏,提出“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 ,使薄葬之 风盛行一时;汉景帝阳陵中的陪葬品也数量较少且形制简朴,不似秦朝陵墓中的 那样气势恢宏。这体现了汉初A彻底摒弃秦朝的政治制度 B诸侯王严重威胁中央C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D“光武中兴”的政治局面3【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秦朝厚葬相比,汉初实行薄葬,这是汉初统 治者爱惜民力的体现,体现了汉初“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C 项正确;A 说法 错误,排除 A 项;BD 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

    26、 BD 项。故选 C 项。【设计意图】休养生息的措施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培养学生阅读材料 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的历史素养。5、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符合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治国思想。A. 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休养生息”的政策属于黄老思想,与道 家思想有关。法家思想是秦朝时期的治国思想;儒家思想是汉武帝之后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墨家思想虽然代表平民利益,但不属于汉初治国思想,故 ABD 排除, 本题选 C。【设计意图】休养生息的措施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治

    27、国政 策和道家思想的关系,提升综合素养。作业6 (选做题)制作第 11 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思维导图并在班级展示。【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根据思维导图的整体框架是否完整全面、知识体系是否清晰、结构 是否简洁明了、态度是否端正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对于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 学生互相评价学习。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 基本合格4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思维导图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体系建构,能深化对课知识3的学习,呈现出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有较强的开放性,能直观反映出学生本课的学习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学生理清本课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引导学

    28、生从宏观视角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把碎片化、孤立化的 知识体系化,进而内化 知识,实现深度学习。而优秀作品的展示能够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借鉴。第4课时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政治上上加强中 央集权的措施是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专卖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推恩令”的实施解决了王国问 题,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 A;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实行“盐铁专卖”的政 策,B 选项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控

    29、制,排除 C 项;派卫青、 霍去病北击匈奴是军事措施,排除 D 项。故选 A 项。【设计意图】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了 解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措施“推恩令”。2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3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将铸币权收归 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全国统一调 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 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

    30、基础。故 D 符合题意;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商人的经 济地位、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不是汉武帝采取的经济措施的作用,排除 ABC。故 选 D。【设计意图】汉武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更加 直观的了解该措施产生的影响。3“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最相似的是( )A. 根本目的 B. 实施背景 C. 实施过程 D. 实施结果【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汉武帝“焚 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实施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选 A。【设计意图】将秦汉时期的思想措施进行比较,认识其思想措

    31、施的目的都是为了政治, 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唯物史观。4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人物措施秦始皇推行皇帝制、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3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措施有利 于大一统格局的形成;汉武帝采取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格 局的巩固。故 A 符合题意;全行业公

    32、私合营是建国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 排除 B 项;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思想建议,促使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确立,排 除 C 项;D 中彻底消除说法绝对,排除。故选 A。【设计意图】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王朝形成和巩固的历史时期,通过本题的设计, 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秦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5西汉的卫青、霍去病对抗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匈奴 B鲜卑 C女真 D契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为了解决匈奴边患问题, 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反击匈奴,A 项正确;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 族建立了北魏政权,排除 B 项;两宋时期女真族建立了金政

    33、权,明朝后期努尔哈 赤统一建州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其子皇太极又将国号改为清,排除 C 项;五代十国时期,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或辽政权,排除 D 项。故选 A 项。【设计意图】卫青、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通过本题的设计,让 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他们的贡献,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业6 (选做题)某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3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假如让你为汉武帝写一本传记,你会给这本传记起 什么名字,分为哪些章节。【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符合史实、标题具有新意、章节内容全面、设计合理, 综合 上述要素让

    34、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喜欢的传记设计。【作业分析】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分杰出的帝王,为他拟写传记既能巩固 本课所学知识,又能提升民族自豪感。题目的拟写要符合汉武帝的一生,同时要 体现创意,章节的拟写需要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汉武帝的功绩,是对课堂知识的 进一步补充和拓展。【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和 创新精神,在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5 课时 东汉的兴衰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众多盛世,其中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5、【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光 武中兴” ,“文景之治”是汉朝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盛世,“贞观之治” 是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盛世,故选“B”。【设计意图】光武中兴是本课的一个重点,通过本课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东汉刘秀统 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2关于东汉社会有这样一句俗语“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这句 话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 ( )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 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

    36、分析】“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 官场的腐败,这些黑暗腐败最终导致了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外戚夺得了东汉政 权” 、“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这是东汉统治的特点,并不是结果,故排除 A、 B,东汉王朝走向衰弱并未灭亡,故排除 D,故选“C”.【设计意图】东汉统治的腐败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东汉王 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提升核心素养能力。3小明想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外族的入侵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的爆发少数民族的叛乱A B 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东汉政权走向衰亡是由于宦官和外戚交替

    37、专权和农民起义的爆发导 致,外族的入侵和少数民族的叛乱不是东汉政权走向衰亡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3故选“C” 。本题考察课本的基础知识。【设计意图】东汉统治的腐败是本课的一个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加深学生对东汉衰 亡原因的具体认识,巩固基础知识。4公元纪年法是我们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纪年方法,根据下面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A211 年 B193 年 C194 年 D210 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西汉王朝从公元前 202 年刘邦称帝定都西安到公元 9 年王莽篡权西 汉灭亡,从公元前到到公元后的时间算法是 202+9 1=210 年,通过数轴的形式 让学

    38、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历史纪年,认识时间的算法,通过计算可得本题选“D”。【设计意图】公元纪年法是贯彻初高中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本题的设计, 让学生了解公元纪年法,培养时空观念。5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当时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重用外戚宦官野心大,利用皇帝 与外戚争权夺势皇帝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朝臣太没用,过于软弱A BC 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东汉中后期政治的主要特点,而造成这种想象 的原因是多样的。当时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重用外戚、宦官野3心大,利用皇帝与外戚

    39、争权夺势、皇帝不甘心被外戚摆布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之一,故选。【设计意图】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本课的设计,让学生更好的掌 握重难点知识,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业6 (选做题)假如让你穿越成为生活在东汉的一位农民,你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会如何应 对?【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符合历史情境、理由合理、内容深刻,故事生动。以故事的形 式展示东汉一位普通农民的境遇和新路历程,师生共同讨论出最喜欢的故事。【作业分析】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东汉中后期社会的黑暗腐败,普 通农民生活的困苦与无奈,理解黄巾起义发生的背景和原因,阶级矛盾是农民起 义发生的主要原

    40、因。通过情境故事的编写,也能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让学生理解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的背景,树立唯 物史观,同时也能让学生珍惜当今社会的幸福生活。第6 课时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作业时间: 1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2017 年 5 月 14 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 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 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

    41、西到达西亚,最远 到达欧洲A B C D3【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一带一路”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一带一路”与本课的 丝绸之路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当今社会的联系与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奠 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 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而汉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是从山东沿岸出发, 故不对,本题选“B”。【设计意图】丝绸之路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的概 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细心、用心。2汉代,“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 和罗马帝国” 。这反映了当时

    42、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 和罗马帝国,通过材料可以看出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影响,促进了东西方之间贸易 的发展,故选“C”。中国商品到达罗马帝国而不是中国商人,故“A”选项排除, 丝绸对欧洲来说是贵族的奢侈品,故“B”选项排除,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 之路并不冲突,故“D”排除。【设计意图】丝绸之路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培养学生“史料分析” 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

    43、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 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 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3A台湾府的设置 B伊犁将军的设置C驻藏大臣的设置 D西域都护的设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台湾府是清朝时期设置的,故排除“A” ,伊犁将军也是管理新疆 地区的机构,是清朝时期设置的,故排除“B” ,驻藏大臣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置 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故排除“C”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汉武帝时期设置的,标 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理。【设计意图】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这道题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到 西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树立家国情怀。4、2017 年 5 月 15 日闭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407.html
    天方乘风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