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 第二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第 6 课2辽、西夏 与北宋的并立第二单元第 7 课3金与南宋的对峙第二单元第 8 课4宋代经济的发展第二单元第 9 课5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二单元第 10 课6元朝的统治第二单元第 11 课7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二单元第 12 课8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二单元第 13 课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辽 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
2、变化”。对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可以得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1.“通过,了解、知道、认识、理解”,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教 学建议的指导。2.对于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渗透更具体,如民族融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重要英雄人物的精神,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等,都有明确要求。1总之,本单元通过对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及文化 等方面的介绍,讲述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学生能够 通过了解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通 过宋
3、元时期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知道中国历史是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通过中国宋元时期的经济、科技成就,了解生产力 发展对政治、社会、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课程标准在“教学提示”中,提示“查阅、整理中国古代史上岳飞、文天祥等杰出人物的相关资料,组织开展故 事会。”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辽宋夏金元时期(960 年 1368 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是我 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继续发展的时 期,是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本单元共 8 课,各课内容围绕核
4、心内容展开,又各有侧重:课题侧重内容第 6 课北宋的政治侧重于政治方面,反映出从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政治特点。同时,民族关系贯穿始终。各民族 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平是主流,民族交融是主要趋势。第 7 课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 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 10 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第 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宋元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教材主要从都市生活、文化、科技、交通等方面展示了宋元时期文 化的高度繁荣。第 13 课 宋元时期
5、的科技与中外交通3本单元的教学要在梳理宋元时期民族政权演变的过程中,探究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及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意识到统一是我国历 史发展的主流,中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及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 贡献,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1.能够用示意图表示出辽宋夏金元各个政权演变的情况,概括宋元时期政局的特点:从政权并立逐渐走向统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阅读教材、史料,识图,列表格等情境,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3.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
6、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及其原因、1.通过识别示意图,能够判断出辽宋夏金元各个政权演变的顺序,概括宋元时期政局的特点:从政权并立逐渐走向统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通过史学界新观点、重文轻武政策影响下的军弱文强等现象,更好地理解重文轻武政策与宋朝的中央集权制,纵向联系元朝的行省制度,认识到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与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意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4.通过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 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理解 元朝统一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历史
7、解释、家 国情怀)5.通过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科技创新、文学艺术成就和对外交流,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家国情 怀)6.通过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 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7.通过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中国古代的重要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3.通过北宋与辽、西夏的议和,南宋与金的议和,元朝回族的形成等图片、史料情境并结合教材,了解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认识到各民族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历史是全国各族人
8、民共同创造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4.通过史料、图片并结合教材,了解宋元时期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发达,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先进的科技在中国历史上,乃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体会生产力 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5.通过出一期手抄报或是讲故事的情境,了解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英雄事迹,正确评价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的行为,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 到8 个课时教学中,
9、再通过 8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加以检测和巩固。课 时作业立足于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分为基础测评、能力提升与拓5展延伸三部分。基础测评与能力提升部分大多是以选择题与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出现,而选择题不一定都是基础题,材料解析题也不一定都是能力提升题,所 以在作业结构上没有截然分开,但总体比例大概为 6:3:1。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 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 元主题,同时遵循作业设计原则,落实核心素养,又整体设计了一份 30 分钟左 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教材模块单元主题课题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
10、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6 课 北宋的政治作业时长10 分钟作业目标1.通过历史典故、诗词等情境,知道北宋建立的史实。(史料 实证、时空观念)2.通过历史典故、研读史料、识图等情境,并结合教材,从 军权、行政权、财权及重文轻武国策等方面,分析宋朝加强中央 集权的利与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通过分析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了解王安石变法。(历史解释)作业题型作业内容()1下列选项与图一人物无关的是()一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B.设置知州以分通判的权力C.实现全国统一D.实行重文轻武政策【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宋太祖赵匡胤。960 年,宋朝建立,
11、史称北宋。北宋并未统一全国,至少北方就有 一个契丹政权。故选 C 项。A、B 项是赵匡胤在行政权上采取的措 施。赵匡胤自己是黄袍加身的武将出身,因此对武将集团相当顾6图忌,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后世的赵氏王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故 排除 A、B、D 项。【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在知识点上主要考查宋太祖赵匡胤的贡献。材料创设了一个识别人物画像的情境,学生们首先要判断出人物是谁,这一步很关键。所以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图积累。在核心素养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水平达成度。()2.从历史典故中了解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趣途径。其中,与“杯酒释兵权”这一典故对应的是()A.分化事权以削弱相
12、权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D.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兵权”,用排除法,排除 A、C(均为行政权)。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的将领,直接目的是为了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故 D 项也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故选 B 项。【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在知识点上涉及到作业目标 2,考查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之在军权方面的措施。创设一个 历史典故的情境,学生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与历史典故的 积累,所以在核心素养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 的水平达成度。()3 北宋时
13、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 计超过 200 人,其中文臣出身者 162 人,武将出身者 39 人。宋代 民间俗语说“做人莫做军”。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人的志向不同B宋代文化比较发达C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D选拔人才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通过文臣、武将数量的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判断出是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再结合“做人莫做军”进一 步确定了是重文轻武的国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 端重现,北宋开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 生变化。因此,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C 项正确。军事机构文臣多,说明并不是志
14、不在从军,排除 A 项;B 项、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 C 项。【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知识点上涉及到作业目标 2,主7要考查宋代重文轻武的国策。创设一个数字史料与俗语史料的情境,学生需要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所以 在核心素养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的水平达成度。()4.下列关于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B.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安定C.中央控制强化,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D.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
15、措施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奠定了基本消除唐中期以来繁镇割据的 基础,消除了五代战乱的根源,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但是,“强 干弱枝”“守内虚外”,这是造成了北宋财政危机的根源。选项 ABD都符合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而选项 C 中央控制强化,不利 于地方经济发展,不符合宋太祖政治措施的评价。故选 C。【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在知识点上设计到作业目标 2,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这些措施造成的影响。在核心 素养中,主要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的水平达成度。()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
16、:“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朝“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图二 宋朝科举考试图(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句子。(2)识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现象与宋朝实行8的哪一政策有关?(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什么关系?(4)为了解决材料一、二导致的后患危机,1069 年,宋神宗 任用谁主持变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重文轻武(3)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延伸,也是其结
17、果。(4)王安石【作业分析】(1)抓住材料一题干“此非他故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则天下自安矣”便可以得出。(2)“进士及第”来自于科举考试,说明对“文”的重视,宋朝发展科举制是重文轻武国策的一种表现。(3)材料一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是重文轻武国策,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延伸,也是其结果。(4)北宋中期,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危机,王安石等人进行 了变法,但收效有限。【设计意图】本题综合性较强,几乎涉及了本课所有内容。在知识点上重在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及措施,宋朝重 文轻武国策,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在能力上,主要还是锻炼审题、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
18、。()6.图三是一份手抄报。办手抄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知 欲望,还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美术设计、书法写字等综合素养。图三小活动:出一期手抄报。主题:科举制。提示:内容上主要9梳理科举制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手抄报模板可以打开班级“班班通”查找以获得灵感。(要求:知识点一定要准确、条理清晰,同时页面图文并茂。)【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评价要素:页面简洁美观,清晰展示隋朝科举 制的建立、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对科举制的发 展,宋朝对科举制的发展,知识点一定要准确。综合上述要素按 优、良、合格、基本合
19、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手抄报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能直观展示学生对科举制的学习结果,激趣的同时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观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平台,也能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设计意图】通过手抄报的制作,帮助学生梳理隋朝、唐朝、宋朝科举制的建立与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把碎片化、孤立化的知 识体系化,进而内化知识,实现深度学习。同时跨美术学科,实 现了综合素质的全面落实。教材模块单元主题课题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作业时长10 分钟作业目标1.通过示意图等情境,了解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时
20、空 观念)2.通过识图、史料分析等情境,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 原因及影响;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认识到各民族有战 有和,和是主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时空 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作业题型作业内容()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所描述的 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元昊B赵匡胤C忽必烈D阿保机【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由材料“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可知,这描述的是耶律阿保机。10 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10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 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D 符合题意。元昊
21、是党项 族的,建立了西夏,A 不符合题意。赵匡胤建立北宋,不是契丹族 的,B 不符合题意。忽必烈是蒙古族的,建立了元朝,C 不符合题 意。所以 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D。【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知识点上考查“辽的建立”。材料是三字经(节选),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的水 平达成度,即考查学生能否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 判断。()2 北宋建立后并未能统一全国。下图中能大致反映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简图是()北宋金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依据示意图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960 年赵匡胤 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
22、统一 契丹各部,建立辽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1038 年党项族首领 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所以与北宋并立的政 权有辽国(位于北宋的东北方)和西夏(位于北宋的西北),D项符合题意。1125 年,金灭辽,1127 年,金灭北宋,后形成南宋、西夏和金并立的局面。由此分析 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在知识点上涉及到作业目标 1,“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材料是绘制的历史简图。绘制历史 简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技能,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 展示出来。考查了学生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的水平达成度。()3.“从历史的后端来看,这 1004 年(宋真
23、宗景德年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 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以 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协定南宋与金政权达成和议B.代价战争费用远远少于岁币11辽北宋辽西夏北宋金辽西夏金北宋C 作用协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D.观感中原人民乐意接受和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从史料中的“1004 年”“()里的宋真宗”都可以判断出来这个协定是“澶渊之盟”。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达成和议,A 错误。B 的说法无法考证,B 错误。宋辽议和是双方 实力均衡的产物,是北宋软弱无能的体现,D 错。但是双方停止了 战争,有利于商贸的往来和民族的融合。故选
24、 C。【设计意图】本题是选择题。材料是一段史料,知识点涉及 的是“澶渊之盟”,考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历史解 释的水平达成度。()4.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评价实施主体】学生【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模仿了中 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民族政权并立,有战有 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可见,契丹货币、
25、西夏货币、北宋货币体现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D 正确;根据材料 无法得出 A、B、C 各项。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为选择题,知识点上考查“通过辽、西夏 与北宋的交往交流交融,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 发展的必然结果,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应用历史图片 辅助初中历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是货币图片,“图 说历史”,从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将图片中的信 息与所学内容建立起来。考查的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与 家国情怀的水平达成度。1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期间所生 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