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抗美援朝-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抗美援朝-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 第一 单元 抗美援朝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部编人教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一单元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第一单元第 2 课抗美援朝3第一单元第 3 课土地改革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单元的 教学要求如下:1.讲述新中国成立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3.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这一单元主要阐述了建国后头三年的历史。内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2巩固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 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做好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3、国家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辟了道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主要是历 史脉络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各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 1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课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时作的准备工作、成立的 标志和成立的历史意义。第 2 课“抗美援朝”,本课主要讲述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历史意义、涌现出的战斗英雄及体现出的抗美援朝精神。第 3 课“土地改革”,成立3本课主要讲述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目的、特点、结果及历史意义。通过本单元的 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几件大事,
4、理解抗美援朝和土地改 革分别从军事上和经济上巩固了新生的国家政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之间的关系。着眼于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培养和知识衔接,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对时代背景的理解,让学生通过新中国成立及巩固政 权的措施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体会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国家 安全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 习而努力学习奋斗的远大理想。从知识储备上看,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中对新中国成立的史实有过一定了解,且通过生活中的电影、
5、名 著书籍等对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史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有利于学习本单元 的内容;但对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历史意义缺乏清晰的认识。从学习能力上看,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如分析重大历史 事件应该从背景、时间、过程、意义等方面入手,基本具备了阅读、搜集、整理、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具备了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因而,教学中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 系。1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史实的基本概况,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记忆、理解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能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及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抗美援
6、朝的结果及意义、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等。记忆史料实证43理解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作用、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理解、分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结合国内外局势,分析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及其胜利的历史意义。应用、分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5通过学习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幸福与和平来之不易,维护世界和平。评价感知家国情怀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在分析 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 到3个课时教学中,在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
7、。课时作业立足于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 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 足于单元主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整体设计 35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时间:10分钟【】1.()“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5【素材来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材【参考答案】C【作业分析】本题为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内容的了解。依据所学
8、知识可知,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故选择 C 项。【设计意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重要 会议进行回顾,体现历史的时间脉络。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 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 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发生于 1949 年”材 料中的“第三次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B.基本确立了社会主
9、义制度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答案】D【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公元前 221年的 革命指的是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911 年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1949年的革命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项表述是错误的,辛亥革命的主要 历史功绩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建立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因此通过此选 项一来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二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意义的认识。B 项错在建立了社会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意义的理解,新中国成立结 束了半殖民
10、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并非 是社会主义社会,此项也在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C 项考查学生对历史 事件的辩证认识和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封建制度是一个广泛性概念,包括政治上6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文化上的传统正统思想等,考 查学生对这一系列概念的理解及不同封建制度结束的标志,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D 项考查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内涵的理解,是正确的,此项可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设计意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从纵向角度、学科素养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3
1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可见,新中国的成立()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C.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D.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材【参考答案】C【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的认识,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学科素养。A项表述是错误的,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通过此选项一来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二是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意义的认识。B 项中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是 1936 年西安
12、事变的和平解决。此项也在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D 项中赢得了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是抗美援朝的胜利。C 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考查 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故选择 C 项。【设计意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从纵向角度、学科素养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利用智慧课堂平板观看电影 建国大业,根据电影情节结合相关 史实,写一篇观后感,并分小组在课上分享交流。短文要求:史论结合,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 150 字。7教师评价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范式,对作业的
13、评价科学化、人性化,体现出导向性和指向性。学生互评体现评价的结果和形式公平,促进同学交流与沟通。A.基本观点明确,内在逻辑清晰。B.基本史实无误,史论结合。C.情感真挚,感由史生。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设计者查询资料原创写观后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 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观看电影、写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评价设为多层次多维度评价体系,尽量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一是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
14、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帮助学生形成区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注重学生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作业时间:10分钟【】1.()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60 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A.中国工农红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B.八路军、新四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8【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2014 年江苏无锡初中毕业升学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D【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时期人民解放军称呼的了解。中国人民志
15、愿军是在抗美援朝时期对人民解放军的称呼,故 D 项是正确的。此项可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设计意图】通过本题的设计,从纵向角度、学科素养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抗美 援朝概况的理解。2.()习近平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是()A.黄继光C.聂荣臻B.邱少云D.翟志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光明日报(2021 年 09 月 30 日 03 版)【参考答案】A【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了解。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故A项正确。【设计意
16、图】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以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考察、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3.()“建国初期,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所有中国人的爱国热情都 被奇迹般地调动起来,人民加班加点的工作,把增产增收的东西捐献成飞机大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对这些现象描述恰当的是()A.渡江战役,解放南京C.土地改革,保障民生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D.一五计划,工业起步【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河南省 2021 年中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B【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胜利原因的理解。通过题干中“建9国初期、所有中国人、人民加班加点的工作、捐献成飞机大炮、
17、送往前线”等关 键词,限定时空,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历史事件为抗美援朝。选项可以考查学 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历史解释”素养、也可考查、渗透“家国情怀”素养。故B 项正确。【设计意图】抗美援朝的胜利原因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从纵向角度、学科素养等方面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的理解。【】()利用畅言智慧课堂平板观看 长津湖系列 爱国电影,根据电影情 节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要求:史论结合,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 150 字。教师评价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范式,对作业的评价科学化、人性化,体现出导向性和指向性。学生互评体现评价的结果和形式公平,促进同学交流与沟通。A.基本观点
18、明确,内在逻辑清晰。B.基本史实无误,史论结合。C.情感真挚,感由史生。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设计者查询资料原创本题贴近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学生在行为和情感上更能引起 共鸣。学生在行文上更具有可行之力,且易做到感由史生,有感而发,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作业形式和作业答案不拘泥于固定,能较好的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是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艰辛和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素养。注重学生作业的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10作业时间:10分钟【】1.(
19、)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地改革,期间颁布的文件是()A.天朝田亩制度C.中国土地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材【参考答案】D【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了解,属于基础题。土地改革 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分别是近代以来重要历史事件的文件,具有一定的干 扰性,因此通过此选项一来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二是考查学生对土地 革命的了解。【设计意图】土地改革的概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既从纵 向角度使得学生
20、了解近代以来几次土地关系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又从学科素养 的角度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了解。2.()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土地情况调查表,中国共产党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是()阶级成分占总人口比重%占有土地比重%地主、富农750贫农、雇农5714A.抗美援朝B.土地改革C.和平解放西藏D.农业合作化【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材【参考答案】B【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由题干中11“地主、贫农等”占人口比重和占土地比重的大小比较,体会情境,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示意土地改革的必要性,考查学生的“史料佐证”“历史解释”素养
21、。故选择 B 项。【设计意图】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图表获取信息,推论史实的能力。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 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C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B农村停产“闹革命”D农村实行“大包干”【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2019 年孝南月考【参考答案】A【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内容的理解。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由题干中关键词“1952年、农民”等,并结合 所学知识,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权变地主所有为
22、农民所有,故 A 正确。【设计意图】土地改革的内容是本科教学的重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从学科素养、史料分析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内容的认识。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下列选项对此理解的是()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评价实施主体】教师【素材来源】2021 年四川南充中考试题第 8 题【参考答案】B【作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目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本题在设置上采用否定式设问,考查学生
23、的“历史解释”素养。A 项、C 项、D 项解1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学科语言表述上正确。B 错在对土地改革的内容表述有误,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故选择B项。【设计意图】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本题的设计,使得学生对土地改革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推荐学生阅读余华的作品活着,根据作品的相关时代情节,并 走访怀远荆山镇社区经历过“土地改革时代的”老人,到怀远县图书馆查找怀远 县县志,结合史实,写一篇历史小报告(涵盖土地改革的时代背景、实施过程、时代影响等),并在班级进行分享。要求:史论结合,语言流畅,不少
24、于 200 字。需分组合作进行,班级分 3 大组,每大组分 3 小组,分别进行作品阅读、社区走访和县志查阅,必要时应取得家长协助。教师评价遵循历史学科的基本范式,对作业的评价科学化、人性化,体现出导向性和指向性。学生互评体现评价的结果和形式公平,促进同学交流与沟通。整个作业的执行过程,需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报告书写用时在 20分钟左右。A.基本观点明确,内在逻辑清晰。B.基本史实无误,史论结合,内容完整。C.情感真挚,感由史生。A.作品阅读札记是否具有,作品相关历史情节选取是否准确、详尽;B.走访社区,是否制定具体的走访计划,包括走访时间安排、走访 路线、走访区域、走访访问提纲、访问记录、拍照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