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上 第五 单元 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历史 课程标准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五单元)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28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五单元第 15 课2毛泽东开辟井冈山路第五单元第 16 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单元第 17 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部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五单元,单元标题是“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 (2001年或2022版)对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识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等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点。 分析黄埔军校的创建及其所起作用。分析北伐战争取胜原因,构建北伐战争和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在关联。把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掌握它的建立和 性质, 认识它形式上的统一全国。识记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相关知识点。八七会议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相关知识。理解井冈山会师与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掌握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全面掌握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原因。掌握中国共 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历史意义。识记红军长征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路线和胜利。理解长征
3、胜利的历史意 义,分析和掌握长征胜利的原因。记忆遵义会议,多角度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 义。理解和理顺红军长征中形成的长征精神的内涵。本单元通过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和中国工农红军 长征等事件及其相关人物的介绍,讲述了在中国近代史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以后, 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 路。学 生需要掌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井冈山道路以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等历史事件 的基本过程, 进一步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以及它们产生的 影响。课程标准建议观看井冈山道路、长征之路、建军大业等影 片,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
4、斗争精神。(二) 教材分析知识框架1924 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 共 合 作苏 俄共产国际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1923 年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民 党 右 派 叛黄埔军校北伐战争变四次围剿均失败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武装割据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北洋军阀统治残酷孙中山领导多次革命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工人运动受挫工人阶级不够强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名义上统一全国国民大革命 失败教训南昌起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运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遵义会议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的框架是国
5、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和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主要历史发展线索是中国在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由合 作到对立。本单元内容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要十分 重视本单元内容。本单元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 15 课讲述的是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自中共诞生后,在领导中国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 争中,逐渐认识到国内外敌人力量的强大。于是在 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 次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可是,帝国主义破坏,国民党右派的叛变,国民大革 命失败,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第 16 课讲述的是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 共汲取了国民
6、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开始醒悟,走上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 路。但是,在攻打长沙等实践中,中共认识到中国国情的复杂,为中国找到了适合 国情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探索出中国革命的出路。 第 17 课讲述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引起了国民政府对根据 地进行围剿。由于主观思想上的错误,加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 略转移。两年后,胜利结束了长征,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打开了。根据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 (2022版)中的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 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 中国共产 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认识到
7、中国人民对面的敌人异常强大,于是国共第一 次共同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但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 须独立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建立武装力量,在创建武装力量进行起义中,共产党人寻 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有利于培养 学生奋斗精神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另一方面, 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得南京国民政 府加紧围剿红军,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中国革命迎来新的 局面 ,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感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从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三) 学情分析这两年,电视
8、剧觉醒年代、建党伟业、建军大业等影视作品不断 涌现出来,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对单元 与单元之间知识点的衔接。但是,由于影视作品人物众多,情节丰富,线索繁杂, 学生不容易把握这些历史知识的内在关联。特别是有关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的这一段历史的史实,影片作品中几乎没有一部有关这个时间段的完整作品。这就不利于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段时间的历史事件,尤其是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合作后的国 共两党为何又会走上对立。中共创建了革命队伍后,为什么从城市转入农村,工农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因 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
9、内容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 “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要结合材 料、视频和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思想的内涵。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记忆北伐战争、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等史实的基本 进程, 理解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系。2.能准确说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建立、遵义会议等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3.理解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的原因。理解和把握中共创建中国工农红 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4.分析北伐战争取胜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理解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的建立标
10、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的转移;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认识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任务。5.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理解红军长征 中形成的长征精神的内涵,认识长征结束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6.通过学习贺龙、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物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的斗争精 神,感悟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的奋斗精神,深切感悟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由于第五单元在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中的位置十分显著, 新课程教学目标 不仅要求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要
11、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有利 于培养学生构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也有利于促进以后的教学, 优化历史学科学 习环境,构建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理念, 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历 史学科的兴趣,分不同层次、用不同方式来锻炼学生,从而到达学科核心素养的 培养,当然, 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将来学有所成建设我 们的国家。本单元作业设计, 切中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的前提下,制定单元作业目标,并把作业目标分解到课时教学中, 通过3个课时作业和1 个单元检测作业来巩固本单元知识。课时作业
12、体现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 标,都是基础题, 每课课时作业时间为十分钟。单元检测作业紧扣单元教学核心 知识,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用时30分钟左右。针对学生个性差异,作业设计是分 层次设计,有基础知识类型的,有巩固提高类型的, 也有联系生活实际类型的, 题型多样灵活。使每一位学生在合适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 增加自信, 获得 满足。五、课时作业第 15 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作业时间: 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越飞于5月1日给广州转来了“苏联政府致孙中山电”。其文谓:“我们 准备向您的组织提供200万金卢布的款项,作为筹备统一中国和争取民族独立的 工作之用遗憾的是,我们的物质援助数额很
13、小,最多只能有8000支日本步 枪, 15挺机枪, 4门奥里萨卡炮和两辆装甲车希望能建立一个包括各种 兵种的内部军校”。由此可以看出( )A、国民党力量非常衰弱B、黄埔军校不仅获得中共的支持,还有来自苏联的帮助C、中国共产党势力增强D、国共合作【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B【作业分析】 A项错误,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之前,国民党是当时实力最 强的政党,也是比较革命的政党, 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此项设置培养“史料实 证”核心素养。 B项正确,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起来的,有来自 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从题干中“苏联政府致孙中山电”、“我们准备向您的组 织提供200万金卢布的款项”、“
14、最多只能有8000支日本步枪, 15挺机枪, 4门奥里萨卡炮和两辆装甲车”得知黄埔军校建立时得到苏联政府的帮助,正 好与题干提供的信息吻合,此项设置渗透“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C项错误, “中国共产党势力增强”和题干给出的信息不符,此项设置培养“史料实证” 核心素养。 D项错误,黄埔军校建立时正好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但是,与题 干中所给信息没有逻辑关系,此项设置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设计意图】黄埔军校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成果之一,革命事业成功离不开革命力量。黄埔军校为中国民族革命事 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打下了基础。通过本题的设计,
15、 可多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培养“唯物史观”核心素养与“史料实 证”核心素养。2.“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 席卷湖南, 进入湖北, 占领武汉,又沿 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 ”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A、1895 年 B、1900 年 C、1926 年 D、1915 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C【作业分析】 A项错误,1895年是马关条约签到的时间,也是中国同盟会成立 的时间,这时中华民国尚未成立,这与题干中的“民国十五年”的信息不相符 合,此选项设置是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B 项错误,190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
16、当时的政府是清政府, 不是民国时期, 八国联军侵华时并没有进攻湖南、湖北等地, 此选项设置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 “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与“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 年,“民国十五年”正好是1926年, 这一年进行的是北伐战争, 而北伐战争进军 过程和题干中提供的湖南、湖北、武汉、南昌等信息是相吻合的,此项设置考查 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D项错误,1915年在中国爆 发了新文化运动, 这是为了抵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的反封建斗 争,举起了“民主”、 “科学”两面大旗,此项设置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 心素养。【设计意图】北伐是国共合
17、作后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孙 传芳、吴佩孚、张作霖这几大军阀的实力。本题提供北伐的材料,考查学生读取 材料、运用材料联系教材内容的能力。也帮助学生理清晰历史事件的过程,培养 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3.1924 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合作,共同指导了北伐战争,并取得显著的成 果, 当时国共两党合作组建的战线是( )A、革命统一战线 B、反法西斯统一战线C、爱国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A【作业分析】 A项正确,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组建了革命统一战线,此项设置 考查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
18、养。 B项错误,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建立的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广泛联盟,正式建立于1942年1月1日,此项 设置目的是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核心素养。 C选项的形成在新中国成立后,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时期建立起来的,此项设置目的是考查的“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D项排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是团结全民族 进行抗日而组建的,此项设置目的是考查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设计意图】通过本题设计,从深层次考查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考查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4.北伐在几个月内取得了很大成功,打倒了三大军阀。取得如
19、此大成功的主要因素 是( )A、苏俄的帮助 B、军事装备精良C、国共合作,人民群众支持 D、国民革命军思想觉悟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材料展示的信息比较直接,考查北伐这一知识点。A 选项错误, 苏俄 的帮助确实存在,但不是主要因素,此项设置考查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B 选项材料信息中并没有展示,此项设置考查学生注意题干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也渗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C项正确,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大 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所到之处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是民心所向,势不可 挡,此项设置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核心素养。D 选项是成功的一个因素,但不 是
20、主要因素,此项设置渗透着“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设计意图】北伐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教材用很多篇幅描述这一历史事 件。通过对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题围绕北伐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进 一步挖掘,学生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具备“时空观念”核心素养,除此还要对材 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在分析归纳题意后要进 行思维发散,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从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5俄国革命虽遇见国内外反动势力夹攻,但还是成功了。工人运动陷入低潮。民国 十二年,孙中山先生与列宁的代表越飞接触。随后,孙中山先生派蒋介石赴俄,考查 红军和共产党组织。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是(
21、 )A、双方经济联系密切B、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国共合作是一种必然C、苏俄共产党组织深刻影响了孙中山D、军阀割据混战,工人运动受阻【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材料展示的信息比较直接,考查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一知识点。但是,材 料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发散思维。从材料里提取信息进行加工 和处理,并结合教材内容发散思维。A 选项错误,因为材料里并没有反应经济联系情 况,此项设置渗透“唯物史观”核心素养。B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国内有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外部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国内外敌人相互 勾结,力量强大,只有国共合作才能有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可
22、能,此项设置培养学生 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C 选项提到了苏俄的影响力,但是只是有一定影响,并 不能说“深刻”,此项设置渗透“家国情怀”核心素养。D 选项是国共合作的一个原 因,而并不是本题所要的结论,此项设置目的是考查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设计意图】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材用了很多文字叙述这一历史 大事件。本题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A 选项涉及到“唯物史观”核心 素养,唯物史观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需要学生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 展往往会影响政治发展。B 选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C 选项渗透“家国 情怀”核心素养。D 选项培养学生的“时空
23、观念”核心素养,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认识题意,理解题意,扣准题意。作业 6 (选做题)观看电影建军大业,根据电影情节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语言流畅、结构完整、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上 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观后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还要做到 “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 这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 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观看电影、写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也较高,故而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 地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