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土地改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45241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PDF
  • 页数:28
  • 大小:739.1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土地改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历史 第一 单元 土地改革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2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单元第 1 课2抗美援朝第一单元第 2 课3土地改革第一单元第 3 课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单元的 教学要求如下: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2.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3.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本单元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事件及相关人物的介

    2、绍,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的历史。学生需要知道这些人物和事 件的大致情况,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历史事件的基 本过程并理解其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课程标准在“教学活动建议”中,建议“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了的深刻内涵。“学唱 我的祖国英雄赞歌 等歌曲,学习志愿军将 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知识框架3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主要历史 发展线索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政权的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 的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它们

    3、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第 1课 讲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变了中国的 社会性质,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此后,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的 努力。第 2 课 讲述的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对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企图 扼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政权的有力反击。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 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大大提高了我 国的国际地位。第 3 课 讲述的土地改革,这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深刻的 社会变革,它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的土地占有关系,消灭

    4、了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使农民翻身得解放,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接下来 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站起来所包含的民族精神,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 做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逐 步了解中国国情,初步树立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 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 想。学生在小学课程和日常的生活中已经接触和学习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4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这有利于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但

    5、学生对事 件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较浅层次的“事”上,而对较深层次的“理”缺乏全认识,因此八年级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情景材料,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的,教学 中宜对比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状况,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帮学生理解这 一概念。1.能叙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等史事的基本进程,理 解这些事件间的内在关系。2.能准确说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实施的影响。3.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通过对

    6、比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状况及有关内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5.通过学习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 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感悟抗美援朝精神。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在分析 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 到3 个课时教学中,再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0分钟左右。在课时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 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外,

    7、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51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 等各方面代表 662 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 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 指()A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B制定共同纲领C决定国都、国歌、国旗、纪年方法D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地点等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本题强调 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要解决的问题,A 符合题意,BCD 属 于 A项中的一部内容。本题主

    8、要考查学生理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用“历史材料”重现历史情景,呈现有关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的内容,回顾此项内容在家国情怀 方面所蕴含的意义。【设计意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召开的,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通过本题的设计,考查学生对这次会议 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渗透学科素养。2“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和1949 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其中第三次“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北平和平解放B七届二中全会C南京解放D新中国成立【实

    9、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用“历史材料”6创设情境,整合历史上相关联的时间点进行命题。3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B.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影响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本题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影响,从漫

    10、画发 表的时间、名称、图案、站在地球上的人、和平鸽等,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选 B 项。【设计意图】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培养学 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4阅读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形势图,下列地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还没有解放的是()ABDC【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从时间上可判断,AB 处是在三大战役中解放的,C 处在7渡江战役中解放,D 处 1951 年和平解放,故选 D。【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本题通过地 图的呈现,学生阅读地图并结合教材内容提炼有效信息,隐形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的时间。二、辨析改错题。5.辨别

    11、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改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统治。改正:【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北京 改为 北平(2)资本主义 改为 官僚资本主义【作业分析】(1)北京的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时称北平,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并作为新中国的首都。(2)“官僚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

    12、官僚资本主义代表的是反对势力,新中国成立自然 要推翻,民族资本主义基本消失则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设计意图】(1)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于一些易混淆内容的掌握情况。(2)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能否准确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历史概念,通过学生对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培养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三、材料解析题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8图一图二(1)图一会议召开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一事件与图二事件的关系。(4 分)材料二 经过三个月筹备和认真协商,1949 年 10 月 1 日下午 3 点,首都 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半

    13、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它 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 分)(3)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程,你有何感悟?(2 分)【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行了必要的 准备。(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和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3 分)(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14、;要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走群众路线等。9【作业分析】(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目的是为新中 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会议通过的一系列决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工 作。(2)本题考察的是依据所给材料,提炼出有关要点,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观点的能力。(3)本题考察的是学生综合归纳能力,通过新中国建立的过程得出相应的结论。【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 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运用,第一题以图片

    15、为载体,考察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召开的意义。第二题考察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根据所给材料提炼相关内容的能力。第三题从发展的角度考察学生归纳能力。四、拓展题部分(选做题)7.观看电影 开国大典,根据电影情节结合史实,写一篇观后感。【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综合上述要素按优、良、合格、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写观后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还要做到“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认识。由于观看电影、写作读后感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较高,故 而

    16、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设计意图】一是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新中国成立那激动人心的 时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二是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扩宽获取历 史知识的来源,帮助学生形成区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意识,培养学 生的“史料实证”素养。10作业时间:10 分钟一、选择题部分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以上两个事件共同作用是:()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C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本题考察学生理解运用和综合能力

    17、,认识两个历史事件的共 同点,从而提高学生全面分析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联系和比较“土 地改革”和“抗美援朝”两个事件以后,故选“D”。【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 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 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意识,用历史史实,引导学生判断明确 历史事件,并识记历史事件的影响。2.1950 年,彭德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因此,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A.抗美援朝B.和平解放西藏C.武力解放台湾D.发动辽

    18、沈战役【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主要通过史料引言,考察学生对抗美援朝历史事件的正 确判断,由“1950 年”和“美军摆在鸭绿江岸”等信息可以判断得出该历史事 件是“抗美援朝”,故选“A”。【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11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意识,用历史史实史料,判明历史事件 的发生客观事实和过程,具体到此题属于识记层面。3.一位日本教授曾经感慨到:“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日本无人相信后来你们出兵朝鲜,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打压到了

    19、南面。我 们才真正感觉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A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状况B新中国成立后,军事实力显著增强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中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历史史料的引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意义做出正 确解答,依据题意和关键信息的判断,国际社会认识到了抗美援朝以后影响力与 建国前完全不一样,得出结论“新中国国际地位明显提高”故选“C”【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 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 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意识,用历史引

    20、言,引导学生判明抗美 援朝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理解能力。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探究某一历史主题中出现了以下关键要素:中国人 民志愿军军歌、最可爱的人、电影上甘岭,由此可以判断该兴趣小组探 究的主题是:()A 新中国的诞生 B.抗美援朝战争 C 抗日战争 D.进军西藏【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在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正确认知的能力,培养综合分析 能力,通过对几个关键信息的研判,故选“B”。【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 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意识,

    21、用历史史实,引导学生判断明确12历史事件,具体到此题属于识记层面。二、辨析改错题部分5.辨析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在上甘岭战役中,邱少云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改正:【】2)1955 年 7 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改正:【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错,把“邱少云”改成“黄继光”。(2)错,把“1955”改成“1953”。【作业分析】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是在1953 年,故两个都错了,应该加以改正。【设计意图】课

    22、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 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本题考察学生的“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认 知和理解,学生能够识记上甘岭战役和朝鲜停战协定的基本史实,并应从中得到 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和升华,从而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三、材料解析题部分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周恩来说:“它的国防线放到了台湾海峡,嘴里还说不侵略不干涉。它侵略朝鲜,我们出兵取管我们是有理的,它是无理的。”1950 年 9 月 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也从不害 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 己的邻人肆行侵

    23、略而置之不理。”材料二:我国一位军队领导人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13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1)材料一中的“它”和“帝国主义者”指的是谁?(1 分)“邻人”指谁?(1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这场反侵略战争指什么战争?(1分)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 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的结果怎么样?(2 分)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3 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理解和认识。【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美国朝鲜(2)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3)1953 年 7 月美国不

    24、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取得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 碑。(4)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均告 失败,丧权辱国,任人宰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奋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 际地位和影响力,西方国家再也不能在东方为所欲为了。【作业分析】(1)“它”和“帝国主义者”及“邻人”结合课本知识基本 能够判断出来分别是美国和朝鲜;(2)这场反侵略战争,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中的 时间信息“

    25、1950 年”判断出是抗美援朝战争,因为 1950 年新中国已经成立了,所以进而得出抗美援朝战争目的不再是民族解放战争,而是一场反侵略的保家卫 国战争。(3)战争结果可以结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的来解答,影响则可以从对中 国国内的影响和对世界影响两方面解答;(4)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和原则,抓住题目中“几百年来”等关键词,把新中国成立前反侵略战争与14抗美援朝的反侵略战争进行对比,从反侵略战争不同的结果来谈理解和感受,更 能接近题意。【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课标对此知 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第一 小题及第二

    26、小题第一问属于识记层面,第二小题第二问属于理解层面,第三题和 第四题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意识,只有深刻认识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和目的,才能真正理解抗美援朝的伟 大的历史意义,才能在学生思想深处得到升华,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为此付出牺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业时间:10 分钟一、选择题部分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发放的土地证,此证得以颁发的主要依据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

    27、析】本题通过史料“土地所有权证”照片,来判断历史事件,进 而认识土地改革的实施法律依据。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由图片中关键信息,确定历史事件,根据新中国成 立后“土地证”做出最后判断出答案选 A。【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内容”。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识记”,具体到此题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土地改革内容的掌握和了解,用“历史图片”呈现有关土地改革的15内容,培养学生通过史料的展示来了解历史事件。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运用。2.烟标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展示出历史文化和科技的综合形态。下图所示的烟标反映了(A)A.土地改

    28、革在新解放区刚刚开始B.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和牲畜C.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D.广大农民过着比较富裕的生活【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土改牌”照片,只是判断历史事件的补充,更在呈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认知。由关键信息土改和农民耕田得出是考察土地 改革的结果,其他选项不符合。【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是“土地改革的内容”。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识记”。了解图片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事件,用“历史图片”呈现重大事件内容,从而让学生通过图片里有关有效信息了 解事件的相关知识。培养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3.土地改革中刘少奇的姐姐被定

    29、为地主,刘少奇教育她说:“我当了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故事表明当时被消灭的阶级是()A.地主阶级B.资产阶级C.农民阶级D.富农阶级【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引言,考察学生对土地改革伟大意义的了解,由乡下种田吃饭得出是农民身份,乡下收租吃饭,不劳而获得出是地主身份。所 以被消灭的是地主阶级。【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 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

    30、的运用,通过史料的呈现,认识16历史的变化发展和结果,并能认识历史变化发展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掌 握通过史料来认识历史事件作用的意识与方法。4.“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该材料中的“主要成就”是指(C)A.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为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D.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答案解析】本题通过史料引文,依据题意和关键信息进行判断,进而认 识土地改革的政治历史意义。关键抓住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的理解。【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

    31、土地改革的历史 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的运用,学生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探讨因果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二、辨析改错题部分5.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改正:【】(2)1952 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消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改正:【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32、】(1)错。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法”(2)错。把“封建君主专制”改为“封建土地制度”17【作业分析】改错题第一题学生通过土地改革时间、内容得知是建国后进 行的土地改革,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来指导这场改革的,而中 国土地法大纲 是建国前的。第二题关键点学生要对土地改革的作用理解,分清 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还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制度是辛亥革命的作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 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两题属于运用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的运用,通过土地改革的作用和

    33、结果等关键信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 历史事件相关本质性理解和分析能力。三、材料解析题部分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目的。材料二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个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

    34、底的改革。摘自刘少奇 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2)根据材料二,说明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 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精准扶贫”的政策,谈谈你的感想。18【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背景:人民革命战争胜利,新生人民政权建立。目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2)基本内容:把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政策制定要从国情出发

    35、。(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作业分析】材料题关键是审题仔细,抓住关键信息。第一问抓住根据材 料一指出答案,答案就藏在材料里。第二题一小问也属于从材料中寻找答案,二 小问从为什么是最彻底的改革可以分析出问我们什么?可知是土地改革带来的 影响,答案为土地改革的作用。三问考察学生对时政现实的关注情况,学生可以 联系接触到的信息举一反三,抓住农村改革和扶贫字眼谈感想。【设计意图】通过此题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 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意义。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 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培养理解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作业时间:30 分钟一、选择题部分1历史

    36、照片是一个时代特征的反映。右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C新中国的诞生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19【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开国大典讲话”照片,来判断历史事件,进 而认识“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由“图片”中关键信 息,确定历史事件,根据限定性要求“标志着”即历史事件的影响,做出最后判 断。本题选择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标志性事件,可用于专题性复习,同时,通 过更新史料“图片”,可以举一反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容“开国大典”。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

    37、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 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意识,用“历史图片”重现历史情景“开国大典”,判断明确历史事件,并识记历史事件的影响。2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D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照片

    38、,只是判断历史事件 的补充,更在呈现历史场景,激发学生感情认知。本题在意于考察学生对相关内 容的理解,在于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考察学生对选择项通过比较而选择符合 题意项。【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 容“开国大典”。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认识”,属于理解层面,包含识记层面要求。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用“历史图片”呈现有关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的内容,回顾此项内容在家国情怀方面所蕴含20的意义。3从 1842 年的割地赔款到 2021 年中美战略对话中的唇枪舌剑,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

    39、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体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 地位的变化,而这种有助于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认识。本题选择项属 于历史事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体现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而考察学生 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认识。【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教材内 容中缺乏直接认识意义中有对外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材料。课标对此知识 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识记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 史核

    40、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学生即要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又要了解有关时政知 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才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华民族所带来的 积极变化。4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评价设计】本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选择项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有关知识。通过此题,可用于专题性复习。【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等,教材内容通过人民政协会议,特别是共同纲领,宣誓

    41、着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21革命胜利的标志。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考察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理解,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 心素养之“历史解释”,此题基于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重要历史事件的“历 史理解”。5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 不能没有先锋。”下列人物哪些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左权ABCD【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引言,来认识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与 贡献,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本题选择项属于革命史上的英雄人物,可用于专 题性复习,同时又通过

    42、组合选择方式,既明确各英雄人物的相同点,又明确各英 雄人物的区别。【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教材内容“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 题属于识记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英雄”是一 个国家、民族的杰出人物,对历史有着重要贡献,此题所涉及的“英雄”所彰显 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用“组合”方式,要求学生对同类 的英雄人物按历史事件归类。6 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 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忧国优

    43、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C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通过史料引用,来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凝聚的精神谱系这宝贵的精神财富。本题选择项属于中国共产党领22导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凝聚的精神谱系,可用于专题性复习,同时又通 过组合选择方式,既明确各精神的相同点,又明确各精神的区别,例如时期的不 同等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教材内容“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 题属于识记层面来处理。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

    44、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党的 精神谱系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历史有着重要贡献,同时,在今 后还将发挥积极影响,此题所涉及的党的精神谱系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7“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指的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战争【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评价设计】本题通过史料引文,依据题意和关键信息进行判断,进而认 识引文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本题选择项属于中国共产党参与或领导 的战争,可用于专题性复习,可以举一反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认识抗美援朝、保家

    45、卫国的正义性”,教材内容“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 题考察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属于理解层面。本题旨在考 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此题基于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历史意义的“历史理解”,进而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对新中国的巩固作用。引文不同于课 文内容,但可以在把握“国际地位”“和平环境”两个关键词,区别于 ABC 三项 只是国内事件,又区别于 BC 从“国家统一”“制度更新”角度对新中国巩固作 用。从单元角度,建构了本单元中“新中国的成立”与“新中国的巩固”三件事 件: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土地改革之间的关联。8

    46、 关注农民、农村、农业,是一直党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建党百年之际,乡村振兴成为党的又一个奋斗目标。1952 年,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23A.“打土豪,分田地”C.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B.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D.建立了人民公社【作业分析】本题通过题意,让学生认识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认识 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本题通过题中关键信息,确定历史事件,根据限定性要求“原因”即是何历史事件造此影响,做出最后判断。本题选择项 属于中共土地政策内容,可用于专题性复习,可以举一反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

    47、 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运用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运用,通过“获得感和幸福感”历史事件作用这一关键信息,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内容的掌握情况。91950 年 6 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2 年底土改基 本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 1950 年的 132 亿吨增长为 163 亿吨、人均粮食 由1950 年的 239.4 公斤增长为 285.2 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B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C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D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实施评价主体】教师

    48、【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本题考察学生解读史料数据的技能。本题选择项大都属于土 地改革的意义,可以考察学生对土改意义不同层次区别的认识。【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 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运用层面。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史料实证”的运用,通过史料数据的变化,认识历史的变化发展,并能认识历史变化发展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从而掌握 通过史料来认识历史事件作用的意识与方法。10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共同作用是()24A消灭了地主阶级C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B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D实现了国家

    49、工业化【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对比与归纳能力。本题选择项大 都属于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的意义。【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 正义性”,教材内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课标对此知识点提出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具体到此题属于运用层面。本题旨 在考察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通过历史事件意义的对比,认识历史 中“多事一果”,认识历史变化发展的观察可以是多维度多角度,从而掌握通过 全面认识历史发展与历史事件之间必然关联的意识与方法。二、辨析改错题部分1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

    50、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废除地 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度。改正:【】(2)1950年,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赴朝鲜前线。改正:【】(3)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改正:【实施评价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错。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土地改革法”(2)错。把“中国人民解放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3)正确。25【作业分析】辨析改错题着重于考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或相近的术语区别。【设计意图】课标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认识抗美援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土地改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241.html
    ZLPDX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