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45037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4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六 单元 一氧化碳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 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碳的单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3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二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5一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初步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及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基于实验事实推测物质的变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树立安全意识。(二)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第二、第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及其 化合物知识”单元,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这里既是 对前一阶段启蒙学习能力达成的检验,又是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 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单元知识主要包

    3、括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和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装置的选择、检 验和验满的方法等。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在呈现方 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高 科技;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学情分析- 1 -初中生主要通过形象思维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本 单元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 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以及元素符号、化 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加之本

    4、单元的实验非常贴近学生生 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注重探究能力培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 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用途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通过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 初步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4) 通过阅读材料,认识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5) 学会归纳总结,认识到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6) 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树立安全意识。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物质的性质和应用”这一大概念为统

    5、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 大概念、核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本次第六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 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 设计相关作业。- 2 -图 2 : 自然单元课时主题和目标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金刚石、 石墨和 C60 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了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通过对金刚石、石墨 和 C60 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知道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通过 对 C60 研究进展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业 1:金刚石

    6、、石墨和 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3 -A.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B.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C.金刚石、石墨和 C60 都是黑色固体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碳原子的排列方式认识不清;错选 C,不知道金刚石是无色固体; 错选 D,对石墨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碳单质,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碳单质的结构、组成及性质,测评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组 成及性质的了解,认识“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的重要性,认识物质是 多样

    7、的。作业 2:“本以为是青铜,没想到是王者”,用这句话来形容材料界的超级黑马 石墨烯再合适不过了。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只有一层碳原子厚度的物质。 具有优异的光学、 电学和力学特性,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材料。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 (C60 ) 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石墨烯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认识不清;错选 B,不知道石墨的组成 及化学式;错选 D,不知

    8、道足球烯 (C60 ) 是由 C60 分子构成的。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的组成,测评学生对物质的分类,以及金刚石、 石墨和 C60 的构成、性质和用途的了解,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逐步形 成对化学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作业 3: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请选择合适的物质与序号填空:金刚石 石墨 活性炭 C60(1) 用于制作电刷的是_;(2) 制糖工业中可用于脱色制白糖的是_;(3) 可应用于超导材料领域的是_;(4) 用于制作装饰品的是_。 1.参考答案: 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 4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

    9、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作电刷是利用导电性知道是用序 号填空知道石墨的 性质能说出石墨具有 导电性,作电刷(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脱色制白糖利用吸附性知道是用序 号填空知道活性炭 的性质知道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超导材 料知道是用序 号填空知道 C60 的用 途了解 C60 可用于超 导材料领域(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了解作装饰品需要光泽好知道是用序 号填空知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知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固体,可作装饰品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请学生归纳、整理金刚石、石墨、活性炭和 C60 的性质和用途,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

    10、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进而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化学。作业 4:关注科学,动手实践,我们知道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请你利用生活中 常见物品,设计实验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并画出电路图。1.参考答案:- 5 -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设计石墨导电的小实验,通过课题一学习,学生知道铅笔 芯是用石墨制成的,用铅笔芯代替导线连接学生安全电源,观察到闭合开关灯泡亮即 可证明石墨导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请学生设计石墨导电的小实验,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学习的物 理知识画出电路图,加强

    11、学科间融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了解还原反应;通过古代字画经久 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能燃烧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物质化学性质活泼与稳定是 相对的;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有不同用途的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 维能力,同时体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道理。作业 1:物质的用途和性质密切相关。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B. 金刚石作装饰品C. 焦炭用于冶金 D. 用金刚石切割玻璃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认识不清;错选 B,不知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 面体形状的固体,可做装饰品;错选

    12、 D,对金刚石的硬度大认识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金刚石、活性炭和焦炭的用途,推测物质的性质,并且区分物理性质 和化学性质,测评学生对金刚石、活性炭和焦炭性质的了解,认识物质具有多样性, 有些用途利用物理性质,有些利用化学性质。- 6 -作业 2:如图为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C.反应结束后立即把试管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D.实验结束,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试管中撤出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B,对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认识不清;错选 C

    13、,不知道为防止刚生成的铜再 次被氧化,要等试管中刚生成的铜冷却到室温再倒出;错选 D,实验结束后,应 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这样可以起到防倒吸的作用,反之 试管内温度变小,气压变低,会倒吸,使热的试管炸裂。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以及操作注意事项的了解,全面认识一氧 化碳的还原性,同时知道给酒精灯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有利于反应的 进行,基于实验事实推测物质的变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作业 3:同学们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对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了一定的认识。请回 答下列问题:( 1 ) 我 国 古代用 墨绘制或书 写 的字 画 能

    14、够保存很长 时 间不褪色 , 是 因 为 。(2) 保存字画时要注意远离火源,因为碳具有可燃性,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会 生成_,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_,所以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 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3) 在日常生活中活性炭常用作冰箱除味剂或吸附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是因 为活性炭具有_。- 7 -1.参考答案:(1)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3) 吸附性 2.时间要求:2 分钟。 3.评价设计(1) 错写成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忘记写在常温下,不清楚物质化学性质活泼 与稳定是相对的;(2) 易出现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写反现象,对碳燃烧条件不同,生成物不同认

    15、识不清楚;(3) 错写可能对活性炭疏松多孔的结构认识不清楚。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是因为 碳的性质知道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知道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说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碳有可 燃性知道碳燃烧能生成不同物质知道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产物不同归纳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则生成物不同(3)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吸附性知道活性炭 具有吸附性知道活性炭 具有疏松多 孔的结构, 所以有吸附性将活性炭的吸附性应用于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异味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古代字画

    16、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情境,测评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生活中增强安全意 识。作业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冬季乡村最常见的取 暖方式是煤炉和烧炕,这两种取暖方式因为烧的是煤炭、木炭、木材、玉米芯等, 在通风不畅、燃烧不充分情况下,易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 毒。请同学们根据本课题所学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经验, 以漫画的形式广泛宣传冬 季如何安全用火,谨防一氧化碳中毒。 (本次作业将优选优质作业,在全校宣传栏 进行展示)- 8 -1.参考答案:2.时间要求:10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

    17、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仅用粗略的 线条勾勒出 炉火的轮廓能用简单的 线条画出炉 火的燃烧 , 并备注碳不 完全燃烧会 产生一氧化 碳。能生动形象的 画出炉火不完 全燃烧产生一 氧化碳,并绘 画出造成的安 全隐患。结合生活常识,积极主动 进行思考,能生动形象的 绘画出炉火不完全燃烧 产生一氧化碳,并能根据 此隐患画出解决方案,从 而达到宣传的效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学生们绘画冬季如何安全用火的实践活动,测评了学生们对于碳不完 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的认识,通过结合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学生们安 全用火的意识。此次实践活动,学生们认识到化学指导着人类的

    18、生活,将有利于激 发学生们对于化学的热爱;在孩子们的作品当中,也体现了化学与美术的融合,彰 显了化学的美育功能。- 9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探究比较,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气碳的理想原料,能熟练写出 实验室制取二氧气碳的反应原理;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 养学生以实验为主进行证据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制作 和使用相关模型的能力,初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态度。作业 1:实验室选择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条件 B.气体的密度C.气体颜色 D.反应物状态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选择实验

    19、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之一是反应条件的认识不清;错 选 B,没有全面考虑根据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大,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 装置;错选 D,对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之一为反应物状态的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分析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测评学生通过实验室制取气体 的一般思路确定制取气体应采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利用比较、分类、分析、 归纳等科学方法,初步形成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和构建模型的能力。作业 2:下面是实验室依次制备、收集、验证、验满 CO2 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 是 ( )A B C D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20、对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 斗逸出的认识不清;错选 B,对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用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的知识不清楚;错选 C,没有全面考虑氮气、氦气等气体都能够使燃烧的木 条熄灭,验证二氧化碳应该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 明是二氧化碳。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0 -设计根据实验装置图进行分析和判断,测评学生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及 生成气体的性质合理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以及气体验证、验满方法。使学生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形成化学实验的一般思路、方法,养成严谨求实、实事求 是、尊重实证的科学态度。作业 3:根据如图

    21、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_。(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所需的装置为_ (填 字母)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_检 验该气体。(3) B、C 装置均可作为实验室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选用C 装置的优点是 _,写出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_。(4) 若用装置 E 收集 H2 ,气体从_ (填或) 端进入。1参考答案:(1) 试管 (2) AD 2KMnO4 K2MnO4+MnO2+O2 带火星的木条(3)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CaCO3+2HCl=CaCl2+CO2 +H2O (4) 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1) 易

    22、出现错别字,对实验仪器名称认识不清;(2) 第一小空: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和生成气体氧气的性质,故选择 AD,易错写成 AE 或 AF;第二小空:易出现气体生成符号、加热条件漏写和物质化学式书写错误等问题, 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不熟练;第三小空:错写为燃着的木条,对生成气体的验证认识不清;(3) 第一小空:通过对比,C 装置可以通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液体药品的滴 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易错写为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第二小空:易出现气体生成符号漏写、未配平和物质化学式书写错误等问题- 11 -(4)易错写成 ,对“洗气装置”的使用认识不清。若用装置 E 收集 H2 ,因

    23、为氢 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体从端进入,瓶内空气从端排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仅知道实验 仪器准确认识实验 仪器名称正确书写实验 仪器名称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正确表示(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仅从图像所 示认识实验 制取装置、 反应原理和 生成气体的验证从图像所示实 验制取装置、 反应原理和生 成气体的验证角度分析从图像所示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角度分析能归纳出实验 室制取气体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3)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仅从图像所示认识发生装置和反应原理从图像所示实验发生装置和反应原理角度分析从图像所示理

    24、解选择实验发生装置和反应原理的思路角度分析能归纳出选择 实验发生装置 和反应原理的思路,并在此基 础上分析(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仅从图像所示收集装置的作用角度分析从图像所示收集装置结合气体的物理性质角度分析从图像所示收集装置结合气体的密度角度准确分析多角度总结归纳图像所示收集装置的各种使用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实验室常用制取气体的装置图,测评学生对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 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性质和注意事项 等。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物质及变化的相关模型,能根据物质类型预测其性质,并 运用比较、分类、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解决相关的化学问题。作业 4:

    25、动手实践,学习科学知识,体会探究乐趣。我们知道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优点的制取二氧化碳 气体的发生装置。- 12 -1.参考答案: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4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仅用简单生 活用品代替 实验发生装 置的仪器能制作出具 有“随开随 用,随关随 停”优点的 实验发生装 置主 动 进 行 实 验探究,能制 作 出 选 材 料 环 保 科 学 并 具有“随开随 用 , 随 关 随 停”优点的实 验发生装置主动进行实验探究,能制作出选材料环 保科学并具有“随开 随用,随关随停”优 点的实

    26、验发生装置, 通过动手实践、对比 观察、归纳总结,提升自主获取知识的 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制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考查学生制作和使 用相关模型的能力,并在动手实践中形成质疑、合作、分享、评价、反思和创新意 识。通过选择身边的材料,制作简单的装置,使学生初步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开拓学生思维,体 现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态度。- 13 -第四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列举 有关用途;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体 会到探究活动

    27、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初步形成设计实验来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业 1:下列实验或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是 ( )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B振荡后塑料瓶变瘪C气球漂浮在烧杯中 D倾倒有 CO2 的纸袋下沉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了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是因为 CO2 密度比空气大;错选 C,因为 不清楚 CO2 密度比空气大才会使充满空气的气球漂浮;错选 D 则不清楚 CO2 密度比空 气大会使纸袋下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四幅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图片分析,测评学生对

    28、 CO2 密度比空气大和 CO2 溶 解性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 2:下列有关 CO2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2 用于灭火只用到其物理性质BCO2 也能用于还原氧化铜CCO2 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CO2 是光合作用原料,可作气体肥料 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不了解 CO2 用于灭火是利用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即利用了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化学性质;错选 B,因为不清楚 CO2 没有还原性;错- 14 -选 C 则不清楚 CO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才会使石蕊变红,CO2 不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 变红。4

    29、.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描述,测评学生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用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思维。作业 3:习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辨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1) 两会上,“碳达峰” 、“碳中和”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承诺 2030 年前,CO2 的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之后逐步降低,最终产生与消耗的 CO2 平衡,实现 CO2 的零排放(即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

    30、一 目标的是 ( )A. 用脱硫处理的煤代替原煤作燃料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 “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 (填化学式) 气体排放, 大气中的 CO2 过多会引起_效应增强。(3) “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澄清石灰水喷淋 “捕捉”空气中的 CO2 ,可达到消耗 CO2 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 参考答案:(1) A(2) CO2 温室(3) Ca(OH)2 + CO2 = CaCO3 + H2O2.时间要求:5 分钟。- 15 -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

    31、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化石燃 料的燃烧知道清洁能 源的使用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空气污染的关系知道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2)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低碳的 概念知道低碳指的是较低的CO2 排放知道 CO2 的 含量与温室 效应的关系知道 CO2 的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3)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了解两种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分析判断 两种物质反 应的生成物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能熟练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 “碳达峰”、“碳中和”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最新国家动态,形成节能低 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作业 4:本课题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32、比较多,且有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同学们 能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器材,重新设计实验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6 -1.师生合作设计方案图 1图 22.实验器材和药品一个农夫山泉的塑料瓶,一根棒棒冰,小试管一支,带胶管的导管一支,高矮 蜡烛各一支,玻璃片若干,两个弹簧夹,5cm 长的胶皮管两条,3cm 长的玻璃导管三支,酒精灯,稀盐酸,大理石,澄清石灰水,醋酸,石蕊试纸 3 条3.实验装置说明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的平面图如图 2 所示,用两支长 3 厘米的玻璃 导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之后在塑料瓶高低不同的位置,烫出一个孔,并且将玻 璃导管插入进去,然后在插口端涂上凡士林

    33、以密封。创新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创新实验装置的平面图如图 2 所示,用两支长 3 厘米的 玻璃导管分别在酒精灯上加热,之后在塑料瓶高低不同的位置,烫出一个孔,并且 将玻璃导管插入进去,然后在插口端涂上凡士林以密封。4.创新装置的评价创新装置图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只有一个农夫山泉的塑料瓶和棒棒冰的外包装, 但是却能验证出二氧化碳的一系列性质,且整个实验在三分钟左右即可完成,其优 点有以下三点。(1)在书本当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是分两个课题进行的, 改进实验之后,将两个课题的所有实验集中到一个实验当中,融为一体,成功的效 率更高,通过实验来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

    34、能力,更为老师们 赢得了更多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并且整个装置便于携带,便于循环利用,也有助于 老师进行多班的教学。(2) 本实验当中选用的饮料瓶和棒棒冰的外包装都是来源于我们生活中比较常 用的材料,并且他们的材质都属于塑料制品,非常方便在材料之上进行打孔,进行 加工,而且还不易破碎。本实验有助于打开学生自制教具的思维,发展他们创新思 维的能力。(3) 本实验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学生合作的方式学习生动有 趣的化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五课时课时目标: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重要用途;知道一氧化

    35、碳还 原氧化铜的原理;通过视频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培养;通过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尾气处理的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作业 1:下列有关 C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 CO 中毒B.CO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CO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D.CO 中含有氧元素和碳元素,所以它属于混合物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 17 -错选 A,因为不了解 CO 难溶于水;错选 B,因为不清楚 CO 不与水反应,不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错选 D 则不清楚 CO 是由氧

    36、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 CO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物质组成的叙述,测评学生对 CO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的了解程度及物质组成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等方法认 识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思维。作业 2: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 (C2O3 ) ,实验证明 C2O3 的化学性质与 CO 相似。下列关于 C2O3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 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铜BC2O3 中碳的化合价为+3 价CC2O3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C2O3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37、 A,因为不清楚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则 C2O3 在一定条件下也能还原氧化铜; 错选 B,不会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未知元素的化合价;错选 D, 因为不清楚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 C2O3 在 O2 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也为 CO2。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题意“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引导学生回顾 一氧化碳的性质,测评学生们对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 析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定的证据推理能力。作业 3: 认真下面短文,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且难溶于 水的气体。为了防止煤气

    38、中毒,常在煤气里加入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泄漏了, 以便及时采取 措施。1L 一氧化碳约重 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具有还 原性,可用于工业冶炼钢铁。(1) 写出一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填写一点即可) 。(2) 收集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因为_。(3)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_。(4) 请写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 1.参考答案:(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1L 一氧化碳约重 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 (填写一点即可)(2)一氧化碳的密度跟空气接近且有毒(3)燃料- 18 -(4)C

    39、OCuO CuCO2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物理性质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知道一氧化碳常 见的物理性质能够准确区分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2)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排水法可以 收集什么气体知道一氧化碳的 性质能够准确表述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3)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一氧化碳具 有可燃性知道性质决定用 途知道一氧化碳有可 燃性,可做燃料(4)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一氧化碳和 氧化铜的化学式知道一氧化碳有 还原性能书写一氧化碳还 原氧化铜的化学方 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煤气即一氧化碳的有关介绍,使学生

    40、全面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 性质及一些用途,测评学生对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收集方法的认识; 通过阅读短文,使学生明白为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入硫醚的用意,知道了 怎样判断煤气泄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高 科学素养。作业 4 :家用燃气热水器的使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温暖,但也会埋下 安全隐患,如燃气不完全燃烧造成的一氧化碳中毒等。请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课 外实践活动:家用热水器安全小调查-画一画“我家的燃气热水器”。- 19 -1.参考答案: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 20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

    41、白答案仅用粗略的线条勾勒出热水器的轮廓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热水器的外部构造主动进行实践活动,能生动形象的绘出家用热水器的构造,会安全使用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活动, 能生动形象的绘出家用热水器的较详细构造,会 安全使用并能归纳一些安全使用常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简单评点学生画出的家用燃气热水器草图的实践活动形式,考查了学 生对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通过绘画的方式,使学生更 生动形象的了解家用热水器的简单构造和安全使用的一些常识。这份特殊的“安全作业” ,是一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宣传教育。通过此次实 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跨学科意识,在认识到化学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42、 活需要的同时,也要在心中种下安全意识的种子,将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积极影 响。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一氧化碳有毒,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D二氧化碳灭火既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认识不清;错选 C, 不清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对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求法不熟练; 错选 D,则是不知道二氧化碳灭火利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属于物理性质,又 利用其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属于化学性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描述,认识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 碳的组成、一些性质和用途,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安全意识。作业 2:下列有关物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一氧化碳-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4503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