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中考数学复习课件§4.1 基本图形、相交线与平行线.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江苏中考数学复习课件§4.1 基本图形、相交线与平行线.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数学 课件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复习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考点1 线段与角,1.(2019常州,12,2分)如果=35,那么的余角等于 .,答案 55,解析 90-35=55.,A组 20152019年江苏中考题组,2.(2016南通,12,3分)已知: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AB,COE=60,则BOD等于 度.,答案 30,解析 OEAB,EOA=90, 又COE=60,AOC=90-60=30, BOD=AOC=30.,考点2 相交线与平行线,1.(2019常州,4,3分)如图,在线段PA、PB、PC、PD中,长度最小的是 ( ) A.线段PA B.线段PB C.线段PC D.线段PD,答案 B 根据“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
2、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知,线段PB的长度最小.故 选B.,2.(2019苏州,4,3分)如图,已知直线ab,直线c与直线a,b分别交于点A,B.若1=54,则2等于 ( ) A.126 B.134 C.136 D.144,答案 A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1=3=54. ab, 3+2=180, 2=180-54=126. 故选A.,3.(2018淮安,5,3分)如图,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矩形纸片的一边上.若1=35,则2的度数是 ( ) A.35 B.45 C.55 D.65,答案 C 1+3=90,1=35,3=55,2=3=55,故选C.,解题关键 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
3、等的应用是解此题的关键.,4.(2017宿迁,7,3分)如图,直线a,b被直线c,d所截,若1=80,2=100,3=85,则4的度数是 ( ) A.80 B.85 C.95 D.100,答案 B 1=80,2=100, 1+2=180,ab. 3=85, 4=3=85.故选B.,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2016苏州,5,3分)如图,直线ab,直线l与a、b分别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交直线b于点C. 若1=58,则2的度数为 ( ) A.58 B.42 C.32 D.28,答案 C 因为ACAB,所以BAC=90,
4、在RtABC中,ACB=90-1=32,又因为ab,所以2=ACB =32,故选C.,6.(2019南京,11,2分)结合下图,用符号语言表达定理“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推理形式: ,ab.,答案 1+3=180,解析 1+3=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2017淮安,18,3分)如图,直线ab,BAC的顶点A在直线a上,且BAC=100.若1=34,则2= .,答案 46,解析 ab, 1+BAC+2=180, 1=34,BAC=100, 2=46.,8.(2017苏州,12,3分)如图,点D在AOB的平分线OC上,点E在OA上,EDOB,1=25,则AED的度
5、数为 .,答案 50,解析 OC平分AOB,1=25, AOB=21=50, DEOB, AED=AOB=50.,9.(2016连云港,12,3分)如图,直线ABCD,BC平分ABD.若1=54,则2= .,答案 72,解析 如图. CDAB, CBA=1=54. BC平分ABD, ABD=2CBA=108. CDAB, 2=DBE=180-108=72.,10.(2015泰州,10,3分)如图,直线l1l2,=,1=40,则2= .,答案 140,解析 如图,延长AE交l2于点B, l1l2, 3=1=40, =, ABCD, 2+3=180, 2=180-3=180-40=140.,考点3
6、 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2018南通,9,3分)如图,RtABC中,ACB=90,CD平分ACB交AB于点D,按下列步骤作图: 步骤1:分别以点C和点D为圆心,大于 CD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M,N两点; 步骤2:作直线MN,分别交AC,BC于点E,F; 步骤3:连接DE,DF. 若AC=4,BC=2,则线段DE的长为 ( ) A. B. C. D.,答案 D 由作图可知,四边形ECFD是正方形, DE=DF=CE=CF,DEC=DFC=90, SACB=SADC+SCDB, ACBC= ACDE+ BCDF,DE= = .故选D.,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
7、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 会利用面积法构建方程解决问题.,2.(2019南京,15,2分)如图,在ABC中,BC的垂直平分线MN交AB于点D,CD平分ACB.若AD=2,BD=3,则AC 的长为 .,答案,解析 作AEBC于E,如图所示, CD平分ACB, = = , 设AC=2x(x0), 则BC=3x, 直线MN是BC的垂直平分线, MNBC,BN=CN= x, MNAE, = = , NE=x, BE=BN+EN= x,CE=CN-EN= x, 由勾股定理得AE2=AB2-BE2=AC2-CE2, 即52- =(2x)2- , 解得x= , AC=2x= .,解后
8、反思 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运用勾股定 理列出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3.(2018南京,14,2分)如图,在ABC中,用直尺和圆规作AB、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连 接DE.若BC=10 cm,则DE= cm.,答案 5,解析 由作图知,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DE= BC=5 cm.,解题关键 此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作图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得出DE是ABC的中位线是解题 关键.,4.(2018淮安,15,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3,BC=5,分别以点A、B为圆心
9、,大于 AB的长为半径 画弧,两弧交点分别为点P、Q,过P、Q两点作直线交BC于点D,则CD的长是 .,答案,解析 连接AD. PQ垂直平分线段AB, DA=DB,设DA=DB=x, 在RtACD中,C=90,AD2=AC2+CD2, x2=32+(5-x)2,解得x= ,CD=BC-DB=5- = .,思路分析 连接AD,由PQ垂直平分线段AB,推出DA=DB,设DA=DB=x,在RtACD中,C=90,根据AD2=AC2 +CD2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AD, 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5.(2019
10、泰州,20,8分)如图,ABC中,C=90,AC=4,BC=8. (1)用直尺和圆规作AB的垂直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若(1)中所作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求BD的长.,解析 (1)如图,直线MN即为所求. (2)连接AD.MN垂直平分线段AB, DA=DB,设DA=DB=x(x0), 在RtACD中,AD2=AC2+CD2, x2=42+(8-x)2,解得x=5, BD=5.,6.(2017连云港,22,10分)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点D、E分别在边AB、AC上,且AD=AE,连接 BE、CD,交于点F. (1)判断ABE与ACD的数量关系,并说
11、明理由; (2)求证:过点A、F的直线垂直平分线段BC.,7.(2015苏州,24,8分)如图,在ABC中,AB=AC.分别以B、C为圆心,BC长为半径在BC下方画弧,设两弧交于 点D,与AB、AC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F,连接AD、BD、CD. (1)求证:AD平分BAC; (2)若BC=6,BAC=50,求 、 的长度之和(结果保留).,解析 (1)证明:由题意可知BD=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D=CAD, 即AD平分BAC. (2)AB=AC,BAC=50, ABC=ACB=65. BD=CD=BC, BDC为等边三角形. DBC=DCB=60,DBE
12、=DCF=55, BC=6,BD=CD=6. 的长度= 的长度= = . 、 的长度之和为 + = .,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弧长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判 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1 线段与角,1.(2019吉林,6,2分)曲桥是我国古代经典建筑之一,它的修建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有利于游人更 好地观赏风光.如图,A,B两地间修建曲桥与修建直的桥相比,增加了桥的长度,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
13、直线平行 C.垂线段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答案 A 由题意可知,曲桥增加的长度是相对于两点之间直接连线而言的,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 曲桥增加了桥的长度.故选A.,2.(2019河北,3,3分)如图,从点C观测点D的仰角是 ( ) A.DAB B.DCE C.DCA D.ADC,答案 B 点C观测点D的仰角是视线与过点C的水平线的夹角,故选B.,3.(2016北京,1,3分)如图所示,用量角器度量AOB,可以读出AOB的度数为 ( ) A.45 B.55 C.125 D.135,答案 B 由题图可知,AOB=55.,4.(2018云南昆明,3,3分)如图,过直线AB上一点O作射线OC
14、,BOC=2918,则AOC的度数为 .,答案 15042(或150.7),解析 AOC=180-BOC=180-2918=15042(15042=150.7).,5.(2017江西,8,3分)图1是一把园林剪刀,把它抽象为图2,其中OA=OB,若剪刀张开的角为30,则A= 度.,答案 75,解析 由对顶角相等可得AOB=30,OA=OB,A= =75.,6.(2018北京,9,2分)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BAC DAE.(填“”“=”或“”),答案 ,解析 如图.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可得AC=BC=2, MN=AN= ,AM= ,ACB=90,BAC=45,AM2=AN2+MN2
15、,MNA=90,MAD=45.显然, DAEDAE.,一题多解 本题还可以直接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考点2 相交线与平行线,1.(2019四川成都,5,3分)将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和矩形纸片按如图方式叠放在一起,若1=30,则2的度 数为 ( ) A.10 B.15 C.20 D.30,答案 B 如图,由题意得ABCD,EFG=45,3=1=30,2=EFG-3=45-30=15,故选B.,2.(2019河北,7,3分)下面是投影屏上出示的抢答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 则回答正确的是 ( ) A.代表FEC B.代表同位角 C.代表EFC D.代表AB,答案 C 证明过程如下: 延
16、长BE交CD于点F, 则BEC=EFC+C(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之和). 又BEC=B+C,得B=EFC, 故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显然只有选项C判断正确,故选C.,3.(2018吉林,4,2分)如图,将木条a,b与c钉在一起,1=70,2=50.要使木条a与b平行,木条a旋转的度数至少 是 ( ) A.10 B.20 C.50 D.70,答案 B 如图,作db,1=70,3=110,又2=50,4+3=130,4=20,即木条a旋转的度 数至少是20.故选B.,4.(2018陕西,3,3分)如图,若l1l2,l3l4,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 ) A.1个 B.
17、2个 C.3个 D.4个,答案 D 如图,l1l2,l3l4,2=4,1+2=180,4=5,2=3,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2, 3,4,5,共4个.故选D.,5.(2017安徽,6,4分)直角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放置.若1=20,则2的度数为 ( ) A.60 B.50 C.40 D.30,答案 C 如图所示,4=1+30=50,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5=4=50,所以3=90-5=40,所以2= 3=40.,6.(2015河北,8,3分)如图,ABEF,CDEF,BAC=50,则ACD= ( ) A.120 B.130 C.140 D.150,答案 C 延长AC交直线EF于点G,ABEF,BAC=CG
18、D=50,ACD是CDG的外角,ACD =CGD+CDG=50+90=140,故选C.,7.(2015浙江杭州,14,4分)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度,则GFB为 度(用关于的代数式表示).,答案 90-,解析 ECA=度,ECB=(180-)度.CD平分ECB,DCB= ECB= 度.FGCD, GFB=DCB= 度.,8.(2019湖北武汉,18,8分)如图,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CE与BF交于点G,A=1,CEDF.求证:E=F.,证明 A=1,AEBF,E=2. CEDF,F=2.E=F.,考点3 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