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套课件教程-财政与金融.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整套课件教程-财政与金融.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套 课件 教程 财政 金融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的概念 2.重点掌握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概念二、对财政概念的理解(一)财政分配的主体(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1.国家的存在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2.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3.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4.财政分配是以国家制定的法律为依据进行的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三)财政分配的目的(三)财政分配的目的三、公共财政(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二)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
2、二)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财政的财政(三)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三)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四)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四)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二)资源配置的职能范围(二)资源配置的职能范围(三)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三)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二二)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 财政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首先要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职。具体来说:1.凡属市场分配范围,如职工工资、企业利
3、润、租金收入、红利收入、股息收入等,应由市场机制调节,财政不直接介入,更不应替代。2.凡属财政分配的范畴,财政应尽力做到公平分配。(三)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三)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1.税收是对全社会分配进行强制性调节的分配形式,是财政界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最常用手段。其中,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和增值税等都是调节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基本手段。2.转移支付是将资金直接分配给特定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有明确收益对象和范围的直接性收入分配方式,其具体形式包括专项拨款、各种补贴、补助和社会保障支出。3.公共支出主要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福利,改善工作生活环
4、境,提高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其受益对象范围广泛,亦可间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三、经济调控职能(一)经济调控职能的含义(一)经济调控职能的含义(二)经济调控手段(二)经济调控手段 财政主要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实现经济稳定增长:1.改变政府采购数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数量。3.调整税收。四、监督管理职能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 一、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二、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三、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收入结构 2.掌握税收收入的形式、分类及税法构成要素 3.理解
5、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变动(三)价格变动(四)其他因素(四)其他因素三、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低的原因(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低的原因(三)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对策(三)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对策 1.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着重对目前的财政收入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以提高财政收入规模。2.税费改革
6、是当前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当前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二节 财政收入结构一、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二、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四、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 税收收入一、税收的概念和作用(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 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的用税收收入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状况。税收作为一种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二)税收的作用(二)税收的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 2.调节经济 二、税法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二)
7、征税对象 (三)税率(三)税率 1.比例税率 (1)行业比例税率:即按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税率,同一行业采用同一税率。(2)产品比例税率:即对不同产品规定不同税率,同一产品采用同一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税率。(4)幅度比例税率:即中央在制定税法时只规定一个幅度税率,各地可在此幅度内,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确定一个比例作为本地适用税率。2.定额税率 (1)地区差别税额:即为了照顾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水平和盈利水平,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的不同税额。(2)幅度税额:即中央只规定一个税额幅度,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中央规定的幅度内,确定一个执行数。
8、(3)分类分级税额: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别和等级,再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额,等级高的税额高,等级低的税额抵,具有累进税的性质。3.超额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 (六)减税免税(六)减税免税 (七)违章处理(七)违章处理 三、税收分类三、税收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二)按计税标准分类(二)按计税标准分类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第二节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收入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二、国有资产的构成(一)按国有资产的形式分类(一)按国有资产的形式分类(二)按国有资产
9、的经济用途分类(二)按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三、国有资产收入 (一)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入(一)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入 1.利润 2.租金 3.股息和红利(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 1.国有资产所有权转让收入 2.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 第三节 债务收入 一、国债的性质与功能 (一)债务收入的概念(一)债务收入的概念 (二)国债的性质(二)国债的性质 1.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2.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 3.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 (三)国债的功能(三)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调剂国库资金周转,平衡财政收支
10、 2.筹集建设资金,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3.具有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 二、国债的种类(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二)按偿还期限划分,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三)按发行凭证划分,国债分为有纸国债和无纸国债(四)按付息方式划分,国债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定期付息国债和贴现国债(五)按流通与否划分,国债分为可流通国债与不可流通国债三、国债的规模(一)债务负担率(一)债务负担率(二)债务依存度(二)债务依存度(三)偿债率(三)偿债率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包括的具体项目较多。主要有:规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
11、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诸如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司法诉讼费以及公证费、护照费等,都属于此类收费的范围。专项收费,是指国家为特定公共项目运营需要收取的费用、基金等,具有受益税或获使用费的特征。诸如与政府相关联系的路桥费、城市水资源费、排污费、公园参观门票等,都属此类。我国财政收入中长期存在的各种基金收入,也大多属于专项收费。事业收入,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向财政上缴的业务收入。罚没收入,是指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理的罚款和没收品收入以及各部门、单位依法处理追回的赃款和赃物的变价
12、收入。第三章第三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税收原则2.掌握现代税收原则3.理解并掌握税收负担及其转嫁 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一、西方税收原则(一)威廉(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的税收原则(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三)亚当(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的税收原则(四)瓦格的税收原则(四)瓦格的税收原则二、现代税收原则(一)税收的公平原则(一)税收的公平原则(二)效率原则(二)效率原则 1.效率的含义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税收的超额负担 4.税收中性(三)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三)公平与效率的兼顾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
13、条件3.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税收负担及其转一、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 1.微观税收负担的度量 (1)企业综合税负率 (2)个人税收负担率 2.影响微观税收负担的因素(1)宏观税负水平(2)税收制度 第一、税种结构。第二、税率的设计。第三、计税依据。第四、税收优惠与加成加倍征收。(二)宏观税收负担(二)宏观税收负担 1.宏观税负指标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职能的范围的大小 (3)财政收入手段的选择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税负转嫁(一)税收转嫁(一)税收转嫁1.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而且价格的升降
14、是由税负转嫁而引起的。2.税负转嫁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纳税会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利益,造成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之下,纳税人必然要将税负转嫁他人。(二)税收归宿(二)税收归宿三、税负转嫁的方式(一)前转(一)前转(二)逆转(二)逆转(三)消转(三)消转(四)税收资本化(四)税收资本化 四、税负转嫁的条件 (一)供求弹性(一)供求弹性 (二)税种类型(二)税种类型 (三)课税范围(三)课税范围 (四)生产目标(四)生产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掌握国债的基本
15、概念。掌握国债的基本概念。2.2.了解国债的种类、结构。了解国债的种类、结构。3.3.掌握国债的负担及规模。掌握国债的负担及规模。4.4.理解国债的功能。理解国债的功能。第四章 国债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国债概述国债概述 一、国债的含义 二、国债的种类 (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 (二)按偿还期限划分(二)按偿还期限划分 (三)按发行凭证划分(三)按发行凭证划分 (四)按付息方式划分(四)按付息方式划分 (五)按流通与否划分(五)按流通与否划分 三、国债的结构三、国债的结构 (一)应债主体结构(一)应债主体结构 (二)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二)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
16、债资金来源结构 (三)国债期限结构(三)国债期限结构 四、国债负担和规模 (一)国债负担(一)国债负担 (二)国债规模(二)国债规模 1.国债负担率 2.债务依存度 3.国债偿债率 第二节第二节 国债的性质和功能国债的性质和功能 一、国债的性质 (一)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一)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二)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二)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 (三)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三)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 二、国债的功能二、国债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发展(三)调节经济发展 (四)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17、四)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五)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五)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理解并掌握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理解并掌握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2.2.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财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政支出规模的因素。3.3.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4.4.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相关内容。第五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18、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四)官僚行为增长论(四)官僚行为增长论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性因素(一)经济性因素 (二)政治性因素(二)政治性因素 (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 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支出的结构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一)公共积累支出公共积累支出 (二二)公共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 (三三)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三节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一、社会公共消费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
19、管理支出 (二)国防支出(二)国防支出 (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 二、公共投资支出 (一)公共投资的特点一)公共投资的特点 1.公共投资目的的社会效益性 2.公共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长远性 3.公共投资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公共投资的领域(二)公共投资的领域 1.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2.经济基础产业投资领域 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重要能源和稀缺资源 的开发领域 第四节第四节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系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系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 1.一般预算安
20、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 2.政府基金预算中的社会保险基金安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 二、财政补贴支出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特征 1.政策性 2.灵活性 3.可控性 4.时效性 (二)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二)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 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4.福利补贴 第六章第六章 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3.了解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4.掌握我国现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一、政府预算的概念二、政府预算的功能 第二节
21、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一)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四)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四)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一)统收统支体制(一)统收统支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四、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以下简称“分税制”)(一)分税制的含义(一)分税制的含义(二)分税制的要点(二)分税制的要点(三)我国现行分
22、税制的主要内容(三)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货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概念 2.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3.理解货币的层次 4.掌握货币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一、货币的概念(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二)货币的特征(二)货币的特征 1.可区别性 2.可分离性 3.可分辨性 (三)货币的形态(三)货币的形态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3.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5.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支付手段(四)价值储藏手段(
23、五)世界货币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层次货币的层次 综观西方各国情况,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第二层次: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第三层次: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第四层次: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在我国,为了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按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其构成如下:第一层次:M0=现金 第二层次:M1=M0+企业、单位支票存款+基本建设存款 第三层次:M2=M1+储蓄存款
24、+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 第四层次:M3=M2+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一)货币制度的概念(一)货币制度的概念(二)货币制度的构成(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1.本位币材料的规定 2.货币单位的规定 3.规定主币和铺币的发行与流通 4.自由铸造、限制铸造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6.准备制度二、货币本位制度的发展(一)银本位(一)银本位制制(二二)金银复金银复本位本位制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跛行本位制(三)金本位制(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四)布雷
25、顿森林体系(五)纸币本位制(五)纸币本位制 第八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信用的含义及信用制度的发展2.理解信用制度的含义3.掌握信用的基本形式、特点、作用等相关内容4.掌握信用工具的特征、种类,着重掌握商业票据的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信用制度与形式信用制度与形式 一、信用制度(一)信用(一)信用(二)信用制度(二)信用制度 1.信用制度的含义 2.信用制度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信用制度(2)资本主义信用制度(3)中国的信用制度 二、信用形式(一)信用形式的含义(一)信用形式的含义(二)信用形式的分类(二)信用形式的分类 1.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2)商业信用的特点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