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整套课件教程-财政与金融.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39554
  • 上传时间:2022-09-14
  • 格式:PPT
  • 页数:187
  • 大小:1.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整套课件教程-财政与金融.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整套 课件 教程 财政 金融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财政的概念、职能和作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的概念 2.重点掌握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财政的概念 一、财政的概念二、对财政概念的理解(一)财政分配的主体(一)财政分配的主体 1.国家的存在是财政分配的前提 2.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主导地位3.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4.财政分配是以国家制定的法律为依据进行的 (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二)财政分配的对象(三)财政分配的目的(三)财政分配的目的三、公共财政(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一)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二)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

    2、二)公共财政是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财政的财政(三)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三)公共财政是非营利性的财政(四)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四)公共财政是法制化的财政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的职能财政的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一)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二)资源配置的职能范围(二)资源配置的职能范围(三)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三)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 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一)收入分配职能的含义 (二二)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 财政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首先要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职。具体来说:1.凡属市场分配范围,如职工工资、企业利

    3、润、租金收入、红利收入、股息收入等,应由市场机制调节,财政不直接介入,更不应替代。2.凡属财政分配的范畴,财政应尽力做到公平分配。(三)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三)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税收、转移支付和公共支出。1.税收是对全社会分配进行强制性调节的分配形式,是财政界定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最常用手段。其中,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和增值税等都是调节个人收入和财产的基本手段。2.转移支付是将资金直接分配给特定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有明确收益对象和范围的直接性收入分配方式,其具体形式包括专项拨款、各种补贴、补助和社会保障支出。3.公共支出主要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福利,改善工作生活环

    4、境,提高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其受益对象范围广泛,亦可间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三、经济调控职能(一)经济调控职能的含义(一)经济调控职能的含义(二)经济调控手段(二)经济调控手段 财政主要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实现经济稳定增长:1.改变政府采购数量,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使经济发展保持平稳。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数量。3.调整税收。四、监督管理职能 第三节第三节 财政的作用财政的作用 一、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二、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三、在经济稳定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第二章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财政收入规模和财政收入结构 2.掌握税收收入的形式、分类及税法构成要素 3.理解

    5、国有资产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规模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衡量指标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二)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三)价格变动(三)价格变动(四)其他因素(四)其他因素三、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一)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低的原因(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较低的原因(三)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对策(三)提高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对策 1.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着重对目前的财政收入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以提高财政收入规模。2.税费改革

    6、是当前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当前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第二节 财政收入结构一、财政收入的项目结构二、财政收入的价值结构三、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四、财政收入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 税收收入一、税收的概念和作用(一)税收的概念(一)税收的概念 在许多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靠税收来保证,以至于可以近似的用税收收入分析来观察整个财政收入状况。税收作为一种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它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制性 2.无偿性 3.固定性(二)税收的作用(二)税收的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 2.调节经济 二、税法构成要素(一)纳税人(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二)

    7、征税对象 (三)税率(三)税率 1.比例税率 (1)行业比例税率:即按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税率,同一行业采用同一税率。(2)产品比例税率:即对不同产品规定不同税率,同一产品采用同一税率。(3)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即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税率。(4)幅度比例税率:即中央在制定税法时只规定一个幅度税率,各地可在此幅度内,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确定一个比例作为本地适用税率。2.定额税率 (1)地区差别税额:即为了照顾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水平和盈利水平,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的不同税额。(2)幅度税额:即中央只规定一个税额幅度,由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中央规定的幅度内,确定一个执行数。

    8、(3)分类分级税额:把征税对象划分为若干个类别和等级,再由低到高规定相应的税额,等级高的税额高,等级低的税额抵,具有累进税的性质。3.超额累进税率 4.超率累进税率 (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 (五)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 (六)减税免税(六)减税免税 (七)违章处理(七)违章处理 三、税收分类三、税收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分类 (二)按计税标准分类(二)按计税标准分类 (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三)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第二节第二节 国有资产收入国有资产收入一、国有资产的概念 二、国有资产的构成(一)按国有资产的形式分类(一)按国有资产的形式分类(二)按国有资产

    9、的经济用途分类(二)按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分类(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三)按国有资产存在的形态分类三、国有资产收入 (一)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入(一)国有资产的经营性收入 1.利润 2.租金 3.股息和红利(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 1.国有资产所有权转让收入 2.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 第三节 债务收入 一、国债的性质与功能 (一)债务收入的概念(一)债务收入的概念 (二)国债的性质(二)国债的性质 1.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2.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 3.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 (三)国债的功能(三)国债的功能 1.弥补财政赤字,调剂国库资金周转,平衡财政收支

    10、 2.筹集建设资金,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3.具有连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功能 二、国债的种类(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国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二)按偿还期限划分,国债分为短期国债、中期国债、长期国债(三)按发行凭证划分,国债分为有纸国债和无纸国债(四)按付息方式划分,国债分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国债、定期付息国债和贴现国债(五)按流通与否划分,国债分为可流通国债与不可流通国债三、国债的规模(一)债务负担率(一)债务负担率(二)债务依存度(二)债务依存度(三)偿债率(三)偿债率 第四节第四节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但包括的具体项目较多。主要有:规费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为居民或各

    11、类组织机构提供某些特殊服务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诸如工商执照费、商标注册费、户口证书费、结婚证书费、司法诉讼费以及公证费、护照费等,都属于此类收费的范围。专项收费,是指国家为特定公共项目运营需要收取的费用、基金等,具有受益税或获使用费的特征。诸如与政府相关联系的路桥费、城市水资源费、排污费、公园参观门票等,都属此类。我国财政收入中长期存在的各种基金收入,也大多属于专项收费。事业收入,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属事业单位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向财政上缴的业务收入。罚没收入,是指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按规定处理的罚款和没收品收入以及各部门、单位依法处理追回的赃款和赃物的变价

    12、收入。第三章第三章 税收原理税收原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税收原则2.掌握现代税收原则3.理解并掌握税收负担及其转嫁 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一、西方税收原则(一)威廉(一)威廉.配第的税收原则配第的税收原则(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二)攸士第的税收原则(三)亚当(三)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斯密的税收原则(四)瓦格的税收原则(四)瓦格的税收原则二、现代税收原则(一)税收的公平原则(一)税收的公平原则(二)效率原则(二)效率原则 1.效率的含义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税收的超额负担 4.税收中性(三)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三)公平与效率的兼顾1.效率是公平的前提2.公平是效率的必要

    13、条件3.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负担及其转税收负担及其转一、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一)微观税收负担 1.微观税收负担的度量 (1)企业综合税负率 (2)个人税收负担率 2.影响微观税收负担的因素(1)宏观税负水平(2)税收制度 第一、税种结构。第二、税率的设计。第三、计税依据。第四、税收优惠与加成加倍征收。(二)宏观税收负担(二)宏观税收负担 1.宏观税负指标 2.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政府职能的范围的大小 (3)财政收入手段的选择 (4)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二、税负转嫁(一)税收转嫁(一)税收转嫁1.税负转嫁与商品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而且价格的升降

    14、是由税负转嫁而引起的。2.税负转嫁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也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分离。3.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也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纳税会影响纳税人的经济利益,造成纳税人的经济负担,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之下,纳税人必然要将税负转嫁他人。(二)税收归宿(二)税收归宿三、税负转嫁的方式(一)前转(一)前转(二)逆转(二)逆转(三)消转(三)消转(四)税收资本化(四)税收资本化 四、税负转嫁的条件 (一)供求弹性(一)供求弹性 (二)税种类型(二)税种类型 (三)课税范围(三)课税范围 (四)生产目标(四)生产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掌握国债的基本

    15、概念。掌握国债的基本概念。2.2.了解国债的种类、结构。了解国债的种类、结构。3.3.掌握国债的负担及规模。掌握国债的负担及规模。4.4.理解国债的功能。理解国债的功能。第四章 国债原理 第一节第一节 国债概述国债概述 一、国债的含义 二、国债的种类 (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一)按应债资金来源划分 (二)按偿还期限划分(二)按偿还期限划分 (三)按发行凭证划分(三)按发行凭证划分 (四)按付息方式划分(四)按付息方式划分 (五)按流通与否划分(五)按流通与否划分 三、国债的结构三、国债的结构 (一)应债主体结构(一)应债主体结构 (二)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二)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

    16、债资金来源结构 (三)国债期限结构(三)国债期限结构 四、国债负担和规模 (一)国债负担(一)国债负担 (二)国债规模(二)国债规模 1.国债负担率 2.债务依存度 3.国债偿债率 第二节第二节 国债的性质和功能国债的性质和功能 一、国债的性质 (一)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一)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 (二)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二)国债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 (三)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三)国债是一个特殊的金融范畴 二、国债的功能二、国债的功能 (一)弥补财政赤字(一)弥补财政赤字 (二)筹集建设资金(二)筹集建设资金 (三)调节经济发展(三)调节经济发展 (四)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17、四)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五)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五)机构投资者短期融资的工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理解并掌握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理解并掌握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2.2.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财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政支出规模的因素。3.3.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4.4.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概念及相关内容。相关内容。第五章 财政支出 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财政支出的规模 一、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活动扩张论(一)政府活动扩张论

    18、 (二)梯度渐进增长论(二)梯度渐进增长论 (三)经济发展阶段论(三)经济发展阶段论 (四)官僚行为增长论(四)官僚行为增长论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经济性因素(一)经济性因素 (二)政治性因素(二)政治性因素 (三)社会因素(三)社会因素 四、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结构财政支出的结构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结构 (一一)公共积累支出公共积累支出 (二二)公共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 (三三)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三、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三节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一、社会公共消费支出 (一)行政管理支出(一)行政

    19、管理支出 (二)国防支出(二)国防支出 (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三)社会公共事业支出 二、公共投资支出 (一)公共投资的特点一)公共投资的特点 1.公共投资目的的社会效益性 2.公共投资项目的大型化和长远性 3.公共投资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公共投资的领域(二)公共投资的领域 1.社会基础设施和公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2.经济基础产业投资领域 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以及重要能源和稀缺资源 的开发领域 第四节第四节 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一、社会保障支出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系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体系 (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内容 1.一般预算安

    20、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 2.政府基金预算中的社会保险基金安排的社会保障性支出 二、财政补贴支出二、财政补贴支出 (一)财政补贴的特征 1.政策性 2.灵活性 3.可控性 4.时效性 (二)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二)财政补贴的主要内容 1.价格补贴 2.企业亏损补贴 3.财政贴息 4.福利补贴 第六章第六章 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3.了解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 4.掌握我国现行分税制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政府预算的概念和功能一、政府预算的概念二、政府预算的功能 第二节

    21、第二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政府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内容(一)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一)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和级次(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二)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三)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四)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四)预算调整制度和方法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一)统收统支体制(一)统收统支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三)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四、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以下简称“分税制”)(一)分税制的含义(一)分税制的含义(二)分税制的要点(二)分税制的要点(三)我国现行分

    22、税制的主要内容(三)我国现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 第七章 货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货币的概念 2.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3.理解货币的层次 4.掌握货币制度 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的概念和职能货币的概念和职能 一、货币的概念(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一)马克思的货币定义(二)货币的特征(二)货币的特征 1.可区别性 2.可分离性 3.可分辨性 (三)货币的形态(三)货币的形态 1.实物货币 2.金属货币 3.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5.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二)流通手段(三)支付手段(四)价值储藏手段(

    23、五)世界货币 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的层次货币的层次 综观西方各国情况,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第一层次: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第二层次: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第三层次: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第四层次: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在我国,为了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按季度公布货币供应量指标。其构成如下:第一层次:M0=现金 第二层次:M1=M0+企业、单位支票存款+基本建设存款 第三层次:M2=M1+储蓄存款

    24、+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 第四层次:M3=M2+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 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及构成(一)货币制度的概念(一)货币制度的概念(二)货币制度的构成(二)货币制度的构成 1.本位币材料的规定 2.货币单位的规定 3.规定主币和铺币的发行与流通 4.自由铸造、限制铸造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6.准备制度二、货币本位制度的发展(一)银本位(一)银本位制制(二二)金银复金银复本位本位制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与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3.跛行本位制(三)金本位制(三)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2.金块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四)布雷

    25、顿森林体系(五)纸币本位制(五)纸币本位制 第八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信用的含义及信用制度的发展2.理解信用制度的含义3.掌握信用的基本形式、特点、作用等相关内容4.掌握信用工具的特征、种类,着重掌握商业票据的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信用制度与形式信用制度与形式 一、信用制度(一)信用(一)信用(二)信用制度(二)信用制度 1.信用制度的含义 2.信用制度的发展(1)前资本主义信用制度(2)资本主义信用制度(3)中国的信用制度 二、信用形式(一)信用形式的含义(一)信用形式的含义(二)信用形式的分类(二)信用形式的分类 1.商业信用(1)商业信用的含义(2)商业信用的特点商

    26、业信用与特定商品买卖相联系。商业信用的双方当事人都是商品的经营者。商业信用的供求受经济状态的影响。(3)商业信用的优、缺点2、银行信用(1)银行信用的含义(2)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信用所贷出的资本是货币资本以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金。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而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银行信用所提供的货币贷款,一般也运用于生产和商业流通。3.国家信用(1)国家信用的含义(2)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可以调节财政收支的短期不平衡。国家信用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国家信用可以调节经济与货币供给。4.消费信用(1)消费信用的含义(2)消费信用的主要方式 分期付款 消费贷

    27、款 信用卡 第二节第二节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一)偿还性(一)偿还性(二)收益性(二)收益性(三)风险性(三)风险性(四)流动性(四)流动性二、信用工具的种类(一)按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划分(一)按信用工具的流动性划分 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和具有有限流动性的信用工具。(二)按信用工具的发行者划分(二)按信用工具的发行者划分 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三三)按偿还期限划分按偿还期限划分 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四四)按信用形式划分按信用形式划分 商业信用工具、银行信用工具、国家信用工具和证券投资信用工具。三、商业票据 (一)商业票据的特征(一)商业票据的特征 1.票据是具有

    28、一定权力的凭证;2.票据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存在任何原因的,只要持票人拿到票据后,就已经取得票据所赋予的全部权力;3.各国的票据法都要求对票据的形式和内容保持标准化和规范化;4.票据是可流通的证券。除了票据本身的限制外,票据是可以凭背书和交付而转让。(二)汇票(二)汇票 1.汇票的含义 2.汇票的种类(1)按汇票上是否记载收款人的名称,可以分为记名式汇票、指定式汇票和不记名式汇票。(2)按汇票到期日不同,可以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3)按出票人不同,可以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4)按是否附有包括运输单据在内的商业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3.3.汇票的特征汇票的特征(1)汇票关系的基本当事人

    29、有三方,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2)汇票的出票人必须与付款人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3)汇票必须经过承兑。(4)汇票除了有见票即付外,还有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和见票后定期付款的情况。4.我国票据法对汇票的有关规定(三)本票(三)本票 1.本票的含义 2.本票的种类(1)按本票上是否记载收款人名称,可分为记名式本票、指定式本票和不记名式本票。(2)按本票的到期期限可以分为即期本票和远期本票。(3)按出票人来划分,可分为商业本票和银行本票。商业本票是由企业签发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又称“商业期票”。3.3.本票的特征本票的特征 (1)自付票据。(2

    30、)基本当事人少。(3)无须承兑。4.4.我国我国票据法票据法对本票的有关规定对本票的有关规定(四)支票(四)支票 1.支票的含义 2.支票的种类 (1)按照是否可以提取现金,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2)按照是否记载收款人,可分为记名支票、无记名支票和指示支票。3.支票的特征(1)支票的付款人仅限于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2)支票不存在承兑行为。(3)支票存在委托付款关系。(4)支票必须见票即付。4.我国的票据法对支票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第九章 利息与利率利息与利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利息的决定因素。2.掌握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与本质的理论。3.掌握我国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

    31、。4.了解利率的分类。第一节第一节 利息利息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二、利息出现的原因(一)延迟消费(一)延迟消费 (二)预期的通胀(二)预期的通胀(三)代替性投资(三)代替性投资(四)投资风险(四)投资风险 (五)流动性偏好(五)流动性偏好 三、利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一)影响企业行为的功能(一)影响企业行为的功能 (二)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功能(二)影响居民资产选择行为的功能(三)影响政府行为的功能(三)影响政府行为的功能四、我国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一)我国关于存款利息计算的规定(一)我国关于存款利息计算的规定1.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2.逾期支取的定期储蓄存款超过原定

    32、存期的部分,除约定自动转存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3.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如遇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4.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二)存期的确定(二)存期的确定(三)计算零存整取的储蓄利息(三)计算零存整取的储蓄利息(四)计算整存整取储蓄的利息(四)计算整存整取储蓄的利息(五)计算存本取息的储蓄利息(五)计算存本取息的储蓄利息第二节第二节 利息率的种类利息率的种类一、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二、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三、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四、法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五、基准利率与差

    33、别利率六、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第三节第三节 利息率的决定利息率的决定利率的决定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一、社会平均利润率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三、物价水平 四、国际利率水平 五、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 六、法律、历史和传统因素第十章第十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概念。2.理解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区别;重点掌握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特点与作用。3.了解近年来我国金融创新取得的成果。第一节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一)金融市场的定义(一)金融市场的定义(二)金融市场与要素市场、产品市场的区别(二)金融市场与要素市场、产品

    34、市场的区别1.在金融市场上,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借贷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暂时分离或有条件的让渡。2.市场交易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即货币资金。3.市场交易的场所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形的,通过电讯及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交易的方式已越来越普遍。二、金融市场的功能(一)聚敛功能(一)聚敛功能(二)配置功能(二)配置功能(三)调节功能(三)调节功能(四)反映功能(四)反映功能三、金融市场的分类(一)按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一)按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市场和黄金市场(二)按中介特征划分:直接金融

    35、市场与间接金融(二)按中介特征划分:直接金融市场与间接金融市场市场(三)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初级市(三)按金融资产的发行和流通特征划分: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场与二级市场(四)按交割方式划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四)按交割方式划分: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四、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主体(一)金融市场主体交易者。交易者。1.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地位2.政府在金融市场上的双重身份 3.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特殊地位 4.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二)金融市场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二)金融市场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的标的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工具。实交易的标

    36、的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融工具。实质是货币,只是有的要借助一些书面载体来完成。质是货币,只是有的要借助一些书面载体来完成。如:票据、债券和股票等如:票据、债券和股票等 (三)金融市场媒体: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三)金融市场媒体: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促使交易完并收取一定的佣金为目的交易媒介,促使交易完并收取一定的佣金为目的机构和个人。机构和个人。(四)金融市场价格: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四)金融市场价格:不同的金融工具具有不同的价格,同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密切相关。价格,同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密切相关。五、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一)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必要性(一)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

    37、必要性(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目标(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目标(三)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三)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机构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市场货币市场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同业拆借的含义(一)同业拆借的含义(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二)同业拆借市场的形成(三)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三)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1.融通资金的期限比较短。2.参与拆借的机构一般在中央开立存款帐户,参与同业拆借交易的资金主要是金融机构存放在该帐户上的资金。3.同业拆借资金主要用于短期、临时性需要。4.同业拆借基本是信用拆借,无需提供担保品。5.利率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经双方协同,一般低于优惠贷款利率。(四)同业拆借市

    38、场的作用(四)同业拆借市场的作用 1.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同业拆借市场的作用。2.从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个角度来理解同业拆借市场的作用。二、商业票据市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商业票据市场的要素(二)商业票据市场的要素1.发行者2.面额及期限3.发行4.信用评估5.发行商业票据的非利息成本6.投资者三、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市场(一)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概述(一)大额定期存单市场概述 (二)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发行与交易方式(二)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发行与交易方式 四、回购市场 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一、股票市场一、股票市场(一)(一)股票

    39、市场的概念股票市场的概念(二)股票市场的分类(二)股票市场的分类1.根据市场的功能划分,股票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2.根据市场的组织形式划分,股票市场可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3、根据投资者范围不同,我国股票市场还可分为境内投资者参与的A股市场和专供境外投资者参与的B股市场(三)股票市场的功能(三)股票市场的功能二、债券市场(一)债券市场的概念(一)债券市场的概念(二)债券市场的分类(二)债券市场的分类(三)债券市场的功能(三)债券市场的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含义二、我国金融业务创新成果三、中国银行业进行金融创新的必要性(一)随着中国加入(一)随着中国

    40、加入WTO WTO 后银行业市场的全面开放,后银行业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求银行业全面(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求银行业全面提高服务水准。提高服务水准。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构体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情况,掌握金融机构的分类 2、理解金融机构的各种职能 3、了解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4、熟悉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一节第一节 金融机构的分类和职能金融机构的分类和职能一、金融机构概述 二、金融机构的分类(一)按照业务不同可以划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1.银行金融

    41、机构。一般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转账结算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为银行。它主要包括:(1)中央银行(2)商业银行(3)专业银行 2.非银行金融机构。除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专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都称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1)保险公司(2)投资基金公司(3)信托投资公司(4)信用合作社(5)租赁公司(二)按照职能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央银行和一般的金融机构。(三)按照活动的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直接金融机构和间接金融机构。三、金融机构的职能(一)间接金融机构的职能1.降低交易成本 2.化短期资金为长期资金3.信用创造(二)直接金融机构的职能 第二节第二节 西方

    42、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一、银行机构(一)中央银行(二)商业银行(三)专业银行二、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一、我国的银行体系(一)中国人民银行(二)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商业银行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股份制商业银行二、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一)保险公司(二)证券公司1.证券经纪;2.证券投资咨询;3.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4.证券承销与保荐;5.证券自营;6.证券资产管理;7.其他证券业务。(三)农村信用合作社(四)邮政储蓄机构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教学目

    43、标:教学目标:1.了解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掌握中央银行的职能,熟悉中央银行的分类。3.掌握中央银行的三大业务。4.了解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5.了解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第一节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中央银行概述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于19世纪初 叶,它 产 生 的 经 济 背 景 如 下:(1 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2)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既为中央银行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中央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客观要求:(1)政府控制货币财富的需要 (2)统一货币发行的

    44、需要 (3)集中信用的需要 (4)建立票据清算中心的需要 (5)统一金融管理的需要二、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1.地位的特殊性2.业务的特殊性3.管理的特殊性(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2.银行的银行(1)保管存款准备金(2)最后贷款人(3)组织全国的清算3.国家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3)给国家提供信用支持(4)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三、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一)单一型1.一元式2.二元式(二)复合型(三)跨国型(四)准中央银行型四、我国的中央银行第一发行货币,保持币值稳定。第二对金融业进行管理。第三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

    45、正常运行。第四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第五负责黄金、外汇储备的管理和监督,调节国际收支。第六代表政府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中央银行体制下的支付清算制度一、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一)清算机构(二)支付清算系统1.按经营者身份不同可划分为中央银行的、私营清算机构的、行内的支付清算系统。2.按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大小可划分为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3.按服务的区域范围可分为境内支付系统和国际性支付系统。(三)支付结算制度二、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一)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全国电子联行清算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处理异地清算业务的行间处理系统。(二)系统内的异地资金

    46、清算(三)跨系统的同城资金清算 第三节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资本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存款业务。(一)资本业务(二)货币发行业务(三)存款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贷款业务(二)再贴现业务(三)有价证券的买卖业务(四)黄金外汇储备业务三、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组织票据交换清算(二)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第四节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的 金融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金融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一、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一)金融监管概述1.社会利益论2.金融风险论3.保护债权论(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1.金融监管的目标2.金融监管的原则(1)

    47、依法监管原则(2)“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3)安全稳健与风险预防原则(三)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1.金融监管的内容。2.金融监管的方法。二、中央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趋势;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制度。2.重点理解并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3.掌握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原理、过程。4.了解网上银行的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第一节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580年,意大利出现了第一个采用“银行”为名称的金融机构威尼斯银行。1694年世界上第一家以经营工商信贷为主的现代股份制商

    48、业银行英格兰银行诞生了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一)商业银行的性质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它具有一般工商企业的基本特征。其次,商业银行也有其特殊性。(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二)商业银行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 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将社会上各方面暂时闲置的资金聚集在一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贷款业务将其所集中的货币资金投向社会各经济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的职能。3.信用创造职能所谓信用创造职能是指

    49、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各类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存款,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应量。三、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1.单一银行制 单一银行制也称为单元制,其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分支机构。2.总分行制 总分行制是指法律允许银行在总行之下,在国内外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且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制度。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制又叫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4.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或称“联合制”,是指由某一个人或某一集团购买若干银行的多数股票,从而达到控制这些银行的程度。四、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

    50、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效益及利润最大化。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资本(一)商业银行的资本 根据国际巴塞尔协议的规范,商业银行的资本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组成。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也就是自有资本。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准备、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整套课件教程-财政与金融.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5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