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二 单元 灭火 原理 方法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7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组织方式 O自然单元 O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3化石燃料的开发 与利用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 利用与开发二、单元分析(一) 2022版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2.认识燃烧与灭火的
2、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反应。3.通过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 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4.认识燃烧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引 导学生建构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5.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识到新能源开发的 社会责任。6.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 7.知道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二) 教材分析知识现状能力水平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 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通 过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 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知道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
3、越充分, 点燃某物质的前提是这种物 质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其次 需要借助火点燃。结合生活 经验也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等 多种扑灭一般物质的失火的 方式。学生对化学变化中伴 随的能量变化认识易出错, 对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带来 的重大危害认识不清,难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 碳行动的意义。学生已具备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分享与表达的能 力,也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 加工信息的能力,但缺乏对 已有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建 构模型的能力。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共两个课题: 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单元与社会、生活、能源及环境息息相关, 充分体现STS的教育理念。有意识
4、的利用化学变化获得新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反应 条件来调控化学变化,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 的解释以及日常所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注重结合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反应化学科学发展的成就,结合社会热点加强安全认识,体现了 化学在科技、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 构建模型、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单 元涉及到能源问题及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凝练了化学的应用价值, 对于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
5、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 作用。(三)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心理发展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化石燃料对学生而言也是既亲切又熟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了解什么是燃烧,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能够通过调控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3.能够应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了解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5.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了解煤、石油综 合利用的意义;6.知道煤、石油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
6、意义;树立环境保护 意识;7.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知道氢能源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激发学生应对能源 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奋斗目标,了解常见的新能源。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 建构认识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培养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业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 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 “借”来的 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
7、火烧的更旺。1、参考答案:可燃物,提供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2、时间要求:1-2分钟3、设计评价:错误的答案是由于不明确燃烧的三个条件或语言表达不准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过的”赤壁之战”分析化学的燃烧条件 促进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意 识,促进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作业2、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 (钻木取火) 、“金燧” (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 (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取火方法的原理均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木燧”能够取火只是因为“木”是可燃物C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8、D“石燧”通过固体撞击产生火星,提供了可燃物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B,是对燃烧条件认识不全面,“木”是可燃物只是燃烧的 其中一个条件,错选C 没理解真空环境是缺少与氧气接触这个燃烧条件, 错选D 没有理解石燧取火的原理,产生火星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分享古人的三种取火方法,使学生体会古人取火方法中蕴含的智慧,分析 其中包含的有关燃烧条件的化学知识,解释不同方法使物质燃烧的奥秘及实质。作业3、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 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二) 与图一相比,其优点
9、是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采取的操作是 。(2)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 (如图三 所示) ,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3)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 ,比如钠遇水 会立刻着火,因为钠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反应 ( “吸热” 或“放热”)1、参考答案: (1) 减少污染,将试管从水中拿出擦干在酒精灯上加热(2) 氧气或空气 (3) 放热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 (1) 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或不知道优点在哪里,忽略实验操作注 意事项,如试管壁要擦干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10、 (2) 回答错误是没 有结合燃烧条件去分析 (3) 回答错误是吸热、放热使外界的温度怎么变化分析 反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改进实验和课本实验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理性分析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理 解反应条件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形成条件控制意识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且伴随 能量转化的观念,能用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解释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事实,感受实 验探究的意义。超越自我选做作业4、某同学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整个实验的环节科学合理,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却小于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白磷为可燃物,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
11、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 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 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3) 下列关于实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填序号) 。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 继续燃烧(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与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物质燃烧时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火焰。C、相同条件下,同时,点燃小木条和木棍,小木条燃烧,而木棍不燃烧是由 没有达到木棍的着火点。D、增大氧气浓度可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1、参考答案: ( 1 ) 氧气的浓度 ( 2 ) 白磷燃烧,温度升高,压强
12、增大,氧 气消耗,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幅度大于压强减小幅度,因此压强增大。 ( 3 ) 。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1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白磷燃烧消耗知道燃烧消耗氧气能从燃烧放热和燃能分析并解释燃烧过程中压强的变化氧气会使 密闭装置 压强减小并伴随放 热,进而 使密闭装 置压强变化烧消耗氧气两个角度分析装置压强的变化趋势,并从能量的 角度认识化学变化(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燃烧 需要与氧 气接触知道燃烧 的三个条 件能从图像获取信息即白磷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认识燃烧剧烈程度 的影响因素,能解 释生活中的灭火原 理(4)无意义或
13、空白答案知道燃烧 是一类氧 化反应知道燃烧 的概念和 燃烧的条 件知道燃烧的特征,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的共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认 识燃烧的发生,能 解释生活中物质的 燃烧现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白磷燃烧实验入手,结合图像考察学生对燃烧概念和燃烧条件的 理解,培养学生图像的提取能力和分析信息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燃烧的 发生和学会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够根据燃烧条件对灭火原理进行分类概括,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 生产中引起的各类火灾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作业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A、 清除可燃物 B、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
14、点以下 C、隔绝空气(1) 炒菜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 )(2) 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 ( )(3) 用水浇灭野炊后的火焰 ( )1、参考答案: (1) C (2) A (3) B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误的选择是由于学生不会结合生活实例去分析灭火的原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灭火的原理,实现问题解决 过程与核心知识的获得自然融合,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处处离不 开化学。作业2、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 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 的可
15、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 错误的是 ( )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C“可乐泡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是由于没有理解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性质,不能随意 的升高或降低,与灭火原理中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弄混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喝的可乐入手,引发学生对可乐能灭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作业3、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吗?把你能想到的
16、方法填到表 格里,并在相应的灭火原理的空格打 。 (可以用自己方法也可以利用以下物品: 扇子、剪刀、沙子、杯子、水、湿抹布)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1、参考答案:用嘴吹灭 (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用扇子扇 (把温 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用剪刀剪烛心 (清除可燃物) 、用沙子盖灭 (隔绝空 气或氧气) 、用杯子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用水浇灭 (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 点以下)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等合理答案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 案能想
17、到个别 方法熄灭蜡 烛能想到多种方法熄灭蜡烛对多种熄灭 蜡烛的方法 能解释灭火原理能结合燃烧条件对 生活中各种燃烧正 确分析找到合适的灭火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熄灭燃烧的蜡烛有哪些可行方法的思考,认识灭火的原理是去除燃烧条 件的任何一个就能达到目的,能对灭火方法和原理进行分类概括,从而能对生产生 活中各种火灾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的科学思 维能力。作业4.家庭小实验: 自制简易灭火器 (要求:用小苏打, 白醋为药品,从家里 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并熄灭燃着的蜡烛,拍摄视频在课堂展示表达)1、参考答案:略2、时间要求: 自定3、评价设计:制作失败可能
18、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材料选择 不合理,放入药品的量不合理,装置漏气等原因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展示表达,认识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感受实验操作和动手实验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 厚兴趣。作业5、社会实践活动:检查家里及社区可能引起火灾的隐患,结合救火措施 及逃生方法设计成海报或制作视频在社区宣传,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1、答案:略2、时间要求: 自定3、评价设计:检查不出安全隐患或只检查出个别安全隐患,海报或视频制作 内容不丰富,事先没有先收集资料再调查, 目的性不明确,展示不全面。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综合运用体验和表达
19、、成就和激励等策略促进学生 知-意-行的统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增强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动手,主动表达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超越自我选做作业6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1) 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 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_。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 其灭火原理是_。(2) 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写出酒精 (化学式C2H5OH) 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_。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 因是_。H +C1 2HC1点燃2 2(3) 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
20、: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1、参考答案: (1) 分子间隔变大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 化合反应2、时间要求:3-4分钟3、评价设计:隔离可燃物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物质由 微粒构成, 知道燃烧需 要一定的条 件。知道物质由 微粒构成, 构成物质微 粒的特征, 知道燃烧的 条件和灭火 的原理。能利用构成 物质的微粒 的特征解释 生活中一些 现象,会利 用灭火的原 理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具备物质的 微粒观并能 解决生活中 的相关问题 ,能设计实 验验证微粒 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