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制取氧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39123
  • 上传时间:2022-09-14
  • 格式:PDF
  • 页数:22
  • 大小:1,007.8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制取氧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二 单元 制取 氧气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空气(一)2.1 空气2空气(二)2.1 空气3氧气的性质2.2 氧气4制取氧气2.3 制取氧气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空气的组成,提高学生爱护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等方式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及相互间的合作精神。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等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及综合比较等方面的能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实验操作,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在培

    2、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二)教材分析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九年级化学中接触详细物质的开端,不仅由于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熟悉,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泛,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也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的自然物质。氧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和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通过对氧气的性质、用途和制法等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对氧 气这种物质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和理解,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 性质提供了真实材

    3、料,也为学生准确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纯净物和混合物 以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原理提供了依据,对本章知识的 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通过氧气的性质和制取等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在实验的过程中,训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初步熟悉认识物质 性质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地精神,这些对同学们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三)学情分析(1)本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2)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

    4、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3)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 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突出实验,让学生有感性 认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 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 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

    5、的重要作用,了解自然界的氧 循环。(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能解释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化学现象。(3)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分析实验信 息能力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4)通过制备氧气实验活动逐步养成严谨求实,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5)学生通过作业能归纳总结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网络。(6)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熟练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并验证,体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科学探究身边的物质”这一大概念统摄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 1 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

    6、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 2 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其中巩固型作业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化学观念理解程度。拓展型作业力争体现化学与现代科技、生产、生活、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的紧密联系性,在检查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 运用知识、技能、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型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学以致用的能力。12五、课时作业课时目标: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 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3作业 1:通过实验,首先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 拉瓦锡B 道尔顿C 门捷列夫D 侯德榜1.参考答案:A2.时间要

    7、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于各个人物和相应的实验成果混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定的条件,测评学生对各个人物于化学成果的一一对应。作业 2:空气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 21%的气体()A N2B CO2C 稀有气体D O2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于空气主要成分的体积占比记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约占空气体积 21%的已知条件,得到此气体为氧气;牢固空气中各气体 的体积知识点。作业 3:如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图,有关此实验的结论与分析错误的是()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1/5B.实

    8、验证明,反应后组气瓶内剩余的气体,既不易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硫来代替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装置气密性不好造成的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对于各气体占空气体积的多少记忆不清;错选 B 是对于 空气除氧气之外的气体性质认识不清;错选 D 是在装置气密性对实验的影响理 解上存在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是根据红磷燃烧法测定氧气含量的装置,测评学生对于氧气占空气体积的多少、各气体的性质、硫燃烧的产物以及装置气密性对于此实验的影响等知识点。8作业 1:常用装置或变式装置还有如下一些,你能说出各个实验中的现象及改

    9、进的优点吗?(1)(2)(3)(4)(1)(2)(3)(4)1.参考答案:(1)现象:红磷燃烧,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顺着导管流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间的 1/5。优点:误差小,更严密,更环保。(2)现象:红色铜粉变成黑色,冷却到室温后,注射器内空气体积 减少到原来的 4/5。优点:无污染,更环保,误差小,且便于读数。(3)现象:红磷燃烧,冷却到室温后,U 型管内左边液面上升,上 升高度约占原来空气体积的 1/5。优点: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更明 显。(4)现象:白磷燃烧,冷却到室温后,活塞向左移动,且移动到 4 刻度处。优点:操作方便,现象直观且便于读数。2.时间要求:8 分钟3

    10、.评价设计:实验装置的再设计,了解其它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现象描述不完整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对比书本实验,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点能从本质分析装置,体会实验装置改进的优点(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实验原理理解部分有误实验原理理解正确,现象描述完整利用不同的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以采用其他的原理,拓宽思路解决问题(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对装置的认识不全面,现象描述不完整正确解读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现象完整物理知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多角度分析实验装置能根据所学知识点,分析陌生实验装置,了解其优点(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现

    11、象描述不完整正确理解并描述实验过程,描述现象及优点完整能认识到物质燃烧的条件,根据理论设计实验装置能根据此实验装置原理设计其他实验装置,增强创新意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拓展型作业,结合学生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力,改进实验装置,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5作业 1:对比原始大气与现在的空气,你有哪些发现?你认为空气对人类进步做 出了哪些贡献?1.参考答案:原始大气没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供给了呼吸,二氧化碳促进了植 物的光合作用,氮气可以作为保护气等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正确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道题属于实践性作业,

    12、将知识点和生活中的问题紧密联系,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让知识点不枯燥。4性质用途氧气通常状况下,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化学性质,可支 持燃烧;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于_等。氮气通 常状况 下 是色味 的 气体,溶于水;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作灯泡,做粮食瓜果的,用于制等。稀有气体通常都是颜色,气味的气体,通 常化学性质被称为。作_气,用于电光源,气还可用于填充 气球等。1.参考答案:无;无;活泼;供给呼吸无;无;不易;不活泼;填充气;保护气;氮肥没有;没有;不活泼;惰性气体;保护气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前

    13、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巩固型作业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物质的个别性质能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能根据物质的用途正确描述物质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物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概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已有信息填空,将相关知识点与用途一一对应,强化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16阅读书本资料卡片中的空气质量日报,课后调查本市近一年来的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提出提高空气质量改进建议,撰写成小论文。1.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时间要求:16 分钟3.评价设计:正确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资料卡片中的空气质量日报,写一篇关于

    14、提高空气质量的改进建议。本道题紧密联系生活热点,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3作业 1: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 将细铁丝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 氢气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读题不细致严谨,将空气错看成氧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各物质分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生成物的特征测评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氧化反应都是化合

    15、反应B 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C 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D 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两种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于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结合点和交叉点理解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特点,测评学生对于两个反应的掌握程度,及而二者关系的理解。作业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氧气支持燃烧,可做燃料B 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 带火星的木条在含有氧气的环境中一定复燃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对于助

    16、燃性和可燃性的意义混淆;错选 B 是对于氧气物 理性质记忆错误;错选 D 是对于氧气使小木条复燃是有浓度要求这一细节忽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氧气的相关性质,测评学生将性质与用途之间一一对应的能力。5作业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 我们共同分享大家的收获。(1)我们时时刻刻需要呼吸,我们吸入的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是_,实验室里最常用来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2)请用符合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五氧化二磷食盐水二氧化锰清新的空气液态氧过氧化氢溶液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属于纯净物的的是。(3)有 A、B、C、D 四种物质,A 是无色无

    17、味的气体;B 在 A 中燃烧发出明亮 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D 是一种无色 的气体,把 D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各是什么物 质?A:,B:,C:,D:。1.参考答案:(1)氧气;酒精灯(2)(3)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知道部分物质的性质能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根据物质性质进行应用,在实验操作过程正确选用实验装置(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仅知道个别物质的类别正确分类所给物质,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概念能根据物质类别,将生活中常见物质分类(3)无意义或空白

    18、答案推断出个别物质能根据物质性质推断出所有物质能根据所给信息,对信息进行判断、分析、总结,获得正确结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出的相关情境,测评学生依据学过的知识分析题目得到正确答案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初步形成科学探 究的能力。12作业 1: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1.参考答案:学生能规范操作且现象明显,完整记录实验现象即可。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根据操作实验现象,测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上课所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化学实验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9、。5作业 1:下列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熄灭酒精灯;检查装置气密性;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在水槽中;点 燃酒精灯;收集气体;撤出水槽中的导管;往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固 体;选择仪器进行实验;固定试管。A、B、C、D、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步骤的错误记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测评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记忆。作业 2: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导致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你认为不 正确的是()A、加热时试管口向上B、试管外壁有水,未擦干即加热C、预热后,用酒精灯外焰对准受热部位加热D、没有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0、便停止加热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已给情境,测评学生正确分析实验错误操作。4作业 1: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1)B 装置代替 A 装置的优点:(2)C、D 装置代替 B 装置的优点:1.参考答案:(1)控制反应速率(2)控制反应速率且不需要液封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装置的个别特点能多角度分析装置特点能全面分析装置的优缺点根据实际需要能正确选取装置(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仅能考虑到能控制反应速率知道仪器的多个优点能区

    21、分各装置的不同运用新型实验装置制取氧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四张反应图总结不同实验器材对于反应的影响,测评学生对于实验操作改良的理解。8作业 1: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一个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1.参考答案:实际可行且展现自己的想法即可。2.时间要求:8 分钟3.评价设计:正确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的性能,制作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化学实验探究,自主设计实验,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 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10作业 1:空气中的成分中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且含量比较多的气体是()A 氮

    22、气B 氧气C 稀有气体D 一氧化碳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 A 主要是读题不仔细,忽略化学性质活泼这一条件。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于氧气在空气中所占体积及化学性质活泼的掌握情况。作业 2: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A 不放出氧气B 放出氧气速率快C 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D 放出氧气总量会不变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催化剂理解不清,认为催化剂是反应物之一。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测评学生对于催化剂在化学变化中的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催化剂。作业 3: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作

    23、粮食瓜果的保护气B 制成各种电光源C 医疗冷冻麻醉D 焊接金属的保护气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将氮气与稀有气体混淆,对氮气用途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察氮气在生产生活的用途。作业 4:分辨物质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醋B.冰C.泥土D.金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物质分类中氧化物的概念理解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考查学生对于氧化物的理解是否到位,测评学生将概念的理解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作业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塑料老化B.食物腐败C.木柴燃烧D.动植物呼

    24、吸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缓慢氧化与剧烈氧化区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缓慢氧化正确认识、理解和辨别。作业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A 大试管、铁架台B 锥形瓶、长颈漏斗C 集气瓶、酒精灯D 导管、单孔塞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整体装置不熟悉,不能正确理解、记忆主要的实验用品及用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参考答案:D设计通过对实验仪器的选用,测评学生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基本实验仪器的了解是否清楚。作业 7:下面是某同学记录的

    25、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将硫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有混淆;错选 B 是对 于“白雾”和“白烟”两概念不能正确理解;错选 D 是未正确掌握描述实验现象的方 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通过硫、磷、铁、木炭等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测评学生对 于不同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时产生的不同现象的掌握情况,以及描述实验现 象时相关化学用语的准确性。作业 8:“

    26、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A 买菜买东西使用布袋子或者篮子,少用一次性塑料袋B 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C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D 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30 秒3.评价设计:将生活情境与化学知识结合,正确理解低碳生活。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情景,测评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是否清晰,能否进行正确辨析。作业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低钠盐;牛奶B 赤铁矿;鸡蛋壳C 矿泉水;生理盐水D 氧气;二氧化碳2.时间要

    27、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C 是对纯净物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不能正确辨别物 质类别。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对某种物质是否是纯净物的辨识能力。作业 10: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可以用硫替代红磷进行该实验B 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助燃C 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5:1D 若最后液体进入广口瓶的体积不到 1/5,则可能是红磷过多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未正确理解本实验测定氧气含量的原理;错选 C 是没有 正确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占比或读题不细;错选 D 是不能正确进行误差分析。4.作

    28、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测评学生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掌握情况。作业 11: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 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 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A 氧气、氮气、空气B 氮气、空气、氧气C 氧气、空气、氮气D 氮气、氧气、空气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不同气体的助燃性记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根据在不同气体中火焰的燃烧情况测评学生对不同气体的助燃性质的掌握。作业 12: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

    29、气体。下列 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不易溶于水C.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氧化铁D.能供给人类呼吸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到位。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对氧气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在人体中的作用的掌握。作业 13:下列图示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 中正确的是()ABC D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是对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理解有误;错选 C 是将氧 气的验满和检验方法混淆;错选 D 是忽略铁在纯氧中燃烧释放大量热需要在集 气瓶底放细

    30、沙或水。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测评学生对实验室氧气的制备、收集、验满、验证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的掌握。作业 14: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 KMnO4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对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药品、过程、注意事 项理解有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所示的实验装置,测评学生根据实验仪器能正确选择实验药品、制取氧气时的操作过程的能力。15作业 15: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31、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铁粉可以达到实验目的C.将装置 1 中的气球更换为注射器(见装置 2),可使空气与铜粉接触更充分,数据更加准确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内气体体积总和的 1/5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是不能正确综合应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关知识;对创新型实验不能准确应对。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传统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的新装置,测评学生综合应用空气中氧气含量和反应物的选择等相关知识的能力。作业 16: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认识【实验

    32、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减小,烧杯中水倒 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7%时,红磷就 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实验改进】、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设计图 2 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 杯 中 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

    33、积体积/mL90.062.53136.0【交流表达】(1)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1.参考答案:【实验原理】气压【交流表达】(1)20.2%(2)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或测量时考虑到扣除导管容积和内容物所占体积)(合理即可)2.时间要求:6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初步分析所给数据内容分析各组数据间的联系联系氧气在空气中占比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给出的反应分析反应原理,正确计算(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初步分析是否正确操作从

    34、实验原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整体进行分析结合实验仪器、原理、误差分析进行分析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测评学生对变形实验的解答,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能力以及计算能力。作业 17: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30%双氧水的质量(g)加入的水的体积(mL)二氧化锰质量(g)收集时间(s)1104052002203051003302067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选填编号)。2实验 3 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

    35、量为_g。3相同条件下,实验 3 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2)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 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 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 原因是,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_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1.参考答案:(1)B5相同条件下,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越大,反应速率越快(2)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排水集气2.时间要求:6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初步判断仪器名称和分析所给数据内容

    36、分析仪器用途和各组数据间的联系根据各组数据得出二氧化锰的用量和相关数据分析氧气产生速率快慢的原因正确理解催化剂概念和作用,会判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是否是催化剂(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仅能考虑到木条不复燃对木条不复燃原因从气联系木条不复燃原因,判断能正确分析和解释各实验现1的原因及集气方法体纯度角度初步分析;分析学过的收集氧气方法的适用情况出温度的影响,采用排水集气法使产生气体降温象,联系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双氧水制氧气测评学生对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和解决的 能力。15作业 18:回顾本单元主干知识点;鼓励学生构建不同知识网络结构图,并展示

    37、说明。1.参考答案:学生自主绘制本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图即可。2.时间要求:15 分钟3.评价设计:网络图设计全面、干净、整洁、美观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结构的整理和整合。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2)易改编40 分钟2填空题(3)中等改编3实验题(4)较难引用4简答题(5)中等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总体上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结果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无显著性差异。在评价指标方面女教师在语言亲和力上略优于男教师,

    38、男教师在“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优于女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二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好于新手教师。在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评价指标12“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评价指标14“学生能运用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观察实验、推理解释等探究学习方式主动学习化学知识”评价指标 15“教师能运用提问、点评、活动

    39、表现等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熟手教师好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展示课和常态课中化学课堂教学表现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课堂教学氛围。在评价指标4“教师肢体语言表达具有亲和力。”、评价指标5“课堂中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评价指标 7“师生关系融洽,班级有纪律。”、评价指标 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3“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

    40、堂学习活动。”、评价指标15“学生能通过回答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交流看法、展示作品。”7 个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常态课。原因可能在于,展示课上教师更加活跃,更具有亲和力,更多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同时,展示课时教师更注重提升学生地位,尊重学生,班级纪律也更好。教师更多地运用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展示课上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在评价指标 1“教师仪表得体,符合教师着装标准。”、评价指标 6“课堂中教师公平对待学生。”、评价指标 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

    41、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差异性不显著,本研究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女教师无论展示课或常态课都比较注重教师仪表,所以在指标1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上课过程中,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都做不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和汇报讨论结果的机会总体上会被部分学生获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较少使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在使用时使用水平较低或过程并不外显,教师需要提升对学生进行思维激趣、激疑的能力。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元素化合物课、概念原理课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

    42、念原理课。在评价指标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 9“教师能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评价指标 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指标11“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好于概念原理课。本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元素化合物课型的内容本身更加利于教师寻找贴近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也更适合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等教学活动和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

    43、释与预测等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维度进行测量和评价,结论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均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教师引导”维度和“学生参与”两个维度上的中学化学氛围均有显著性差异,展示课均好于常态课。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

    44、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在“教师引导”维度上课堂教学氛围具有显著性差异,元素化合物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好于概念原理课,但是在“学生参与”维度上两种课型并无显著性差异。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应用结论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水平相当,多数处于中水平和高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中学化学新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水平多处于中等水平,小部分处于低水平,新手教师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学化学熟手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绝大多

    45、数处于高等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明显优于新手教师。展示课和常态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展示课中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绝大多数处于高水平,常态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多处于低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常态课的课堂教学氛围水平需要所有提升。元素化合物课和概念原理课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水平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元素化合物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大多处于高平,个别处于低水平,概念原理课中课堂教学氛围多处于中水平,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针对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教师在干预前、干预后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得分的均值差异不显著。基于评价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46、研究发现大多数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只有评价指标 8“教师能运用具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实物、图表、模型、实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评价指标10“教师能组织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有鲜明化学特色的化学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后稍好于干预前的课堂教学氛围,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课程内容的不同。基于评价维度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干预前、干预后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在 2 个维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基于水平预测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干预前、干预后课堂教学氛围都处于高水平和中水平,均没有出现低水平。干预前、干预后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水平基本一致,干预后课堂教学氛围水平稍高于干预前,这种差异没有显著性。综合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在一定时间内,短期干预下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显著变化。原因可能在于短期的干预培训对教师形成的冲击强度不足,参训教师难以获得实践的机会,难以打破教师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短期培训对教师造成的影响不深。建议培训能加长专题培训的时间,给教师更多实践和得到培训专家指导的机会,对教师形成更深刻的影响。另外建议能针对每个培训专题给与参训者更多的专业系统的参考资料供参训者在日后教学中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制取氧气-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1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