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 文档编号:3539108
  • 上传时间:2022-09-14
  • 格式:PDF
  • 页数:34
  • 大小:1.7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天方乘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模板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4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作业设计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口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3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 1 主要介绍碳的儿种单质(

    2、金刚石、石墨和 C6o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题 2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课题 3 介 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 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第一、碳的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 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集中介绍碳的单 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等。第二、碳的氧化物(CO 和 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是初中 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 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 3 介

    3、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可为学 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 2 在学生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二氧化碳 的实验室制取问题。本单元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例如,课题 2 在给出了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 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活性炭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

    4、璃刀、铅笔芯和冰箱除味剂等。3.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教材中介绍了碳 纳米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以及目前备受关注的温室效应等 内容。34.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用途一性质一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2.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 集有一定基础,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所以课题 2 的 难度不会很大。初三学生刚接触化

    5、学不久,对化学尤其是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由 于学生接触化学的时间不长,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弱,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 探究能力。3.二氧化碳是中学化学中继氧气之后的又一种重要气体。该气体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接触,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未必有科学的认识。由于在氧气的学习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然而学生有时看问题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 思的习惯,教师应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他 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1.掌握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2.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

    6、任感;3.学会正确选择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装置及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深刻理解对照实验的核心“控制变量法”的设置;5.理解并会综合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的化学问题计算,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广泛应用;6.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1.体现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升教学反馈的质量和效果。3.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分层作业设计形式。4.选题经典型与量少型原则相结合。1.巩固性作业;2.拓展性作业;3.探究性作业;4.实验创新作

    7、业;5.实践活动性作业。1.对作业量进行分层由于学生之间是具有差异的,所以在布置作业上,就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 行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就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作业中取得成就,从4而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对知识吸收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留较少的书面作业,增加实践活动性作业;对学习能力薄弱,学习态度不踏实的学生,适当添加相同题 型的作业,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2.对作业难度进行分层教师在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之后,把作业按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布置,这样能够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要保证他们能够完成基本的学生任务,简单的作业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8、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 作业的设计上,要适当增加难度,促进他们的提升。3.对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进行分层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选择作业的一方,没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这样就极容易缺失学习的主动性。为了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作业,最好的途径就是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对作业进行选择,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教师 依照学生能力的不同程度,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进行设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化学作业的合理性布置,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且科学地设计课时作业,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也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5班级:姓名:实际完成时长:分钟 教师评

    9、价:课时目标:初步认识金刚石,石墨和 C6o的结构,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用途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作业 1:如图为金刚石,石墨和 C6o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金刚石石墨A.金刚石、石墨和 C6o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B.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碳单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可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B,对金刚石,石墨和 C6o的结构认识不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才是 上述三种物质的本质区别;错选 C,对碳充

    10、分燃烧的产物认识不准确;错选 D,是对 由同种元素能构成不同物质即同素异形体(补充)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定的金刚石,石墨和 C6o的结构模型图,测评学生对碳原子的排列方 式不同,是形成不同物质即同素异形体(补充)的本质认识。作业 2:中国年轻学者曹原,因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成为 2018 年度影响世界 的十大科学人物榜首。单层石墨称为石墨烯,这种“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传导电子速度最快的新型材料,下列关于石 墨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为 CO2B石墨烯属于单质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石墨烯中碳元素的化

    11、合价为+4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碳充分燃烧的产物认识不准确;错选 B,对题干“单层石墨称为石 墨烯”没有引起注意,同时对石墨是碳的单质理解不对;错选 C,对题干“单层石 墨称为石墨烯”没有引起注意,同时对石墨的导电性等性质及用途认识不够准确。6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榜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对新领域的探究热情。测评学生对金刚石,石墨和 C6o的 性质及用途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作业 1 举一反三的例证与强化巩固。作业 3: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1)木炭呈块状

    12、,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 CuO 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2)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3)装固体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4)刚开始预热,试管中立即产牛气泡,但石灰水不变 浑浊,原因是。(5)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为,中现象为。1.参考答案(1)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集中火焰,提高温度;(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4)先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5)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认

    13、识不够深刻理解,同时对加热装固体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不会灵活类比运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基础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习题,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的步骤、现象及注意事项。作业 4:有如图所示变化:(1)写出化学式:B;C.;D.;E.(2)写出以上各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71.参考答案:(1)B:Cu;C:CO2;D:CuO;E:CO(2)2CuO+C高温2Cu+CO22Cu+O2加热2CuOCO2C高温2CO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拓展综合推断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课本知识的综合和加深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的体会。独立思考后小

    14、组交流,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碳的化学性质的拓展综合推断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灵活性、综合性和自主选择性相结合。三、(任选一题)作业 5:(1)查找碳的同素异形体相关资料。(2)查资料了解碳的有关更多新型材料。1.时间要求:35 分钟2.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体现生活处处皆有化学的理念。上网查找碳的同素异形体相关资料,查资料了解碳的有关更多新型材料,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 生学习化学、探究化学的欲望。8班级:姓名:实际完成时长:分钟 教师评价:课时目标:基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实验药品的选择、实验装置的选 择

    15、依据及优缺点等,让学生初步掌握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作业 1.在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采用的方法是()A在氧气中燃烧木炭B高温煅烧石灰石C大理石和稀硫酸混合D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C 均是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认知不够清晰。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选择,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药品选择的依据。作业 2.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分别是()A带火星的木条;燃着的木条B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C 澄清石灰水;燃着的木条D 澄清石灰水;带火星的木条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16、A 对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氮气、稀有气体认识不清楚;错选 C、D 对氧气的检验方法出现遗忘或与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相混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实验室常用来检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考察,帮助学生理清易于混淆的知识要点。作业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ABCD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9错选 A、B、D,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进一步理解。作业 4.如图装置具有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

    17、优点,为 了解装置具有 该优 点的 原因,某兴趣 小组在装置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 实验 中试管 内气体压 强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b 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下降B.a 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C.bc 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D.bc 段压强基本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C、D,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进一步理解与运用,明确反应过程中压强的变化原因。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自主选择性相结 合,同时也是对作业 3 原理

    18、举一反三的例证与强化巩固。作业 5.气体的制备是科学实验基本技能之一,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方法为。(3)图中 A 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其中一处不足是;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1.参考答案:(1)锥形瓶;(2)BC;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2.时间要求:35 分钟103.评价设计:基于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选择,实

    19、验常见仪器的辨识,气体的验证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会识辨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气体的验证方法。作业 6.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实验室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采用的装置组合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等 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选项序号)。(3)该小组想用 B 装置来制取 CO2,所

    20、用药品名称为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 CO2前,如果用 F 装置中的某种溶液干燥 CO2,则该溶液是;CO2应从 F 装置的端通入。(4)该小组在制取 CO2的时侯,发现二氧化碳收集好后,反应仍在发生,所以,他 们想设计一个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装置,你觉得下面 、装置中 能实现上述意图的是。1.参考答案:(1)a:长颈漏斗 b:集气瓶。(2)AE;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bcda。(3)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浓硫酸;d。(4)I、III。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

    21、收集装置的正确选择,实验常见仪器的辨识,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万能瓶”的使用方法及常见的发生装置的优缺点的辨别。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1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会识辨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气体的验证方法。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掌握“万能瓶”的使用方法,学会辨别常见的发生装置的优缺点。学生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用生活中的物品代替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组装一套实验装置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提示:大理石可以用鸡蛋壳代替,稀盐酸可以食醋代替,实验器材可用废弃的饮料瓶代替)1.参考答案:见附图2.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外实践活动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随时控制

    22、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实验 仪器较为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变废为宝!能提高学生的 创新素养。12班级:姓名:实际完成时长:分钟 教师评价:课时目标:基于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领悟对照实验的核心“控制变量法”的设计。作业 1CO2和 O2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对它们的认识中,不正确的 是()A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制冷剂 1.参考答

    23、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了解;错选 B 对氧化反应的概念模 糊不清;错选 D 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不全面。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进行简单的考察。作业 2“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B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C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D.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 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方法不了解;错选 B 对元素的概念模糊 不清;错选 D 对二氧化碳的密度就危害了解不全面。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24、基于对前面所学简单知识的全面考察及各个常考零碎知识点的记忆辨识。作业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BCD13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C 均是对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了解,同时也不清楚二氧化碳和空气密度的大小比较。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的考察及科学严谨的探究思路和方法。作业 4做好“碳达峰”、“碳中和”,需要从人人做起。下列行为不利于低碳生活的是()A植树造林B节能减排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利用太阳能、风能发电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均是

    25、不明确低碳生活的核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学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化学素养。作业 5.化学是一 门研 究物质 的科学,我们一般从物质 的组成(或构成)、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一种物质。以二氧化碳为例,请回答相关问题:(1)从微观上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由_和_构成。(2)如 图甲所示 实验 中,a、d 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 的棉球,b、c 为 用石蕊试液染成 紫色 的干燥棉球。缓慢通入 CO2一段 时 间后观察 到:d 比 a 先变红,b、c 不变红,此现 象说 明 CO2具有 的物理性质是_,化学性 质是_。如 图 乙所示 实验,将注射器 中 Ca(O

    26、H)2溶液注入锥形瓶 中,振 荡,观 察到瓶 中 小气球 的变化是_;发生这种变化 的 原 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利用 CO2不燃烧,也 不支持燃烧,且密度 比 空气大 的性质,CO2在生活 中可用于_。1.参考答案:(1)1 个碳原子;2 个氧原子;(2)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膨胀;Ca(OH)2CO2CaCO3 H2O。(3)灭火14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的理解运用进行综合考察。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实验设计富有创新性、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让学生体验了化学

    27、基本实验操作,更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创新性、节约药品的原则。作业 6.如图为 CO 还原 CuO 的微型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A 处的现象。(2)B 处 V 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1.参考答案:(1)黑色固体变成红色.(2)Ca(OH)2CO2CaCO3 H2O。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微型化的实验创新设计,富有创意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核心化学性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微型化的实验创新设计,富有创新性、实验现象更加直观形象,不仅易于激发 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药品的意识。作业 7.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 CO2的性质。操作步骤:

    28、用 3 个 250mL 的烧瓶收集满 CO2进行实验。如图 1 所示,同时迅速将 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 2 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图(三种操作分别对应 1、2、3 三条 曲线)。图 1图 215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步骤中,曲线 1、2、3 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 段)的操作是;(2)曲线 2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图 2 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填字母)。A1 体积水中溶解 CO2 的量约为 1 体积B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CC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D40NaOH 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

    29、合用于吸收 CO21.参考答案:(1)振荡烧瓶。(2)Ca(OH)2CO2CaCO3 H2O。(3)ACD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本类型的题既要结合题目作答又要体现该题的创新独特之处;既巩固了本课所学基础知识又体现了学科交叉综合分析能力。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拓展探究型中,既巩固了本课所学基础知识又适当锻炼的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科学严谨的核心素养。适当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6班级:姓名:实际完成时长:分钟教师评价:作业 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对金刚

    30、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四种物质都由原子直接构成B结构:四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性质: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 CO2D 用途: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及碳纳米管的结构认识不清,错选 A 对 C60是有分子构成的,认识不准确。错选 B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才是上述几种物质的本质区别;错选 D,是对由同种元素能构成不同物质的用途了解模糊。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根据给定的金刚石,石墨和 C60及碳纳米管的结构模型图,测评学生对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是形成

    31、不同物质即同素异形体(补充)的本质认识。作业 2.如图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其中错误操作是()A和B 和C 和D和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173.评价设计:基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能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及二氧化碳的检验及验满方法的操作方法。作业 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 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BCD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

    32、发生和停止的发生装置的原理(使大理石和稀盐酸接触或脱离),进一步理解。作业 4.(关注科技阅读)碳元素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元素。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虽然不足 0.03,但分布广泛,且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化合物有很多。石墨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某些碳原子受到挤压,凸出到层间的空间中,与上一层正六边形的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排列形式,就得到金刚石。1985 年英国科学家克罗托发现 C60,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2)碳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图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填 化学式)。(3)由石墨制取金刚石是(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3、。(4)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其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1.参考答案:(1)二18(2)C60(3)化学(4)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 分子构成不同2.时间要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对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结构,是由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的认识,让学生 知道不同物质的本质所在;体会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必然关系。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关注科技阅读,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勇于科学探索的精神。作业 5.实验室中,利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取一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

    34、题:(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向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若用 装置 F 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选填“a”或“b”)端进入;(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装置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化学中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 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填字母)。1.参考答案:(1)集气瓶(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3)B;CaCO3+2HCl=CaCl2+H2O+CO2(4)A;C2.时间要

    35、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选择,实验常见仪器的辨识,常见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会识辨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能熟练书写常见化学方程式。作业 6.通过半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9(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 硫酸反应来制取,则发生装置应选择,收集装置可选用(填字母);(3)用 F 装置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

    36、层植物油的目的是;(4)若要收集干燥的 CO2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CO2从装有浓硫酸装置的(填“m 或“n”)端导入,再用装置(填“C”“D”或“E”)收集。1.参考答案:(1)集气瓶(2)A;C 或 E(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误差(4)m;D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基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正确选择依据;万能瓶使用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让能准确快速地选择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深刻理解并熟练万能瓶的使用方法;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自主选择性相结合,同时也是对作 业5 举一反三的例证与强化巩固。作业 7.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污

    37、染少等优点,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小组设计的微型 实验装置:(1)请写出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观察到 a 处紫色石蕊溶液变_色,证明 CO2能与_反应。(3)移开挡板后发现低处蜡烛先熄灭,由此可推出 CO2的具有性质为_;。_1.参考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红;水(3)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2.时间要求:24 分钟3.评价设计:20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 7无 意 义或 空 白答题正确 书 写 实验 室 制取 二氧化碳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正确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

    38、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及化 学 性质。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化学性质及物理性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从微型化的实验创新设计入手,巧妙地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重要化学性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 8.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图。(1)有下列实验步骤:.加热、.通入一氧化碳;实验开始时应先 _,然后 _;(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A 装置中观察到现象为,化学方程式为,B 装置中出现的现 象为 _,化学方程式为;(3)在 C 处用酒精灯点燃的目的是 _;(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 a,继续通入 CO 直到玻璃管冷却,

    39、其主要目的是。_1.参考答案:(1);(2)黑色粉末变成红色;CO+CuO 加热 Cu+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 H2O(3)防止 CO 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环境。(4)防止灼热的铜在空气中被氧化2.时间要求:35 分钟3.评价设计:21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 8无意义或空白答题仅能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认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环保的意识。能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尾气处理等角度理解。能利用类比、归纳的方法,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40、: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步骤、现象、注意事项及尾气处理等方面全面考察一氧化碳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的相关实验要点,培养学生类比及归纳总结(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层次性、自主选择性相结合,同时也是对作业 7 举一反三的例证与强化巩固。作业 9.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取 12.5g 样品和稀盐酸放入如图 1 所示装置,当将过量稀盐酸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天 平示数的变化如图 2 所示。请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2)计算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图 1.参考答案(1)4.4g

    41、(2)设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为 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4.4g10044x4.4gX=4.4g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12.5x100%=80%答:石灰石样品中 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图 2图 122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作业 9无意义或空白答题仅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仅会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的有关计算。能从反应前后微观和宏观质量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反应前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的广泛应用,会进行相关的化学

    42、问题计算。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理解并会综合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的化学问题计算,体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广泛应用,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教学理念。23学生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或化学实验活动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实验大串联的综合实验活动课,本活动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再深入式的实验串联探究。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 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形式,强调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1.实践活动流程:实践活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践活动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再探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的

    43、现象(先浑浊,后澄清)。Ca(OH)2+CO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2)探究二氧化碳的灭火性?2Mg+CO2点燃 2MgO+C(3)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实验改进:)实践活动 3:师引导学生科学公正地看待二氧化碳。实践活动 4:师引导学生交流心得: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科学实验探 究。2.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课外实践活动(或化学实验活动课)设计巧妙,操作综合性较强,建议在有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本实践活动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主线,进行再深 入式的实验串联探究。该实践活动:1、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

    44、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形式,强调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 师生关系;2、设置情景,介绍并演示自制生活化、创新化发生装置的优点,为后 面小组代表介绍各组所用发生装置的优缺点,做出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对比归纳、讨论分析,自己设计并组装实验装置、展示并讲解各小组装置的优缺点;3、通过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 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24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仅克服了知识讲授课的单调乏 味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再探究、再思考的缜密性思维及发散思维。该实践活动课,意在锻炼学生的实

    45、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以及逻辑思维的严密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3.参考答案:见附图25班级:探究组别:课代表签名:实验日期:实验名称: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目的: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解并掌握实验装置选择的依据、以及生活化创新化实验的设计。实验药品、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指导老师建议或评价:2627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 pH 约为 5.6。pH越小,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提出问题】二氧化碳

    46、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设计实验】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图:(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关闭止水夹,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4)关闭,打开、,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 闭、,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 pH为5.5 和 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中.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实验二: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47、体积分数.如图是收集的气 体 中 二 氧 化 碳体 积 分 数 随 时 间变化 的 关 系 图,从 图 中 能得 到 哪 些 信28息:;【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能降低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写一条即可)。29参考答案及解析:解:(1)甲装置中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以及二氧化碳,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因为甲装置多处导管开口,所以要首先形成密闭空间,用双手捂住加热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具体的方法是 先在导管口处连接另一长导管,把长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活塞,再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或先在导管口处连接一注射器

    48、,关闭活塞,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若注射器活塞回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关闭止水夹,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说明空气排尽。(4)关闭,打开、,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充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 pH 为 5.5 和 6.5.分析可以知道,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 大于 丁装置中.所以在要加装仪器进行 HCl 气体的吸收,避免造成干扰,所以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二: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

    49、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如图是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收集二氧化碳无论是排水法还是向上排空气法,都得不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排水法比向上排空气法要纯.【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因为气30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可以采用热水或者在过程中给水加热,所以能降低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升高水的温度或使用热水收集.313233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运用1选择题(1)易改编2030 分钟(不含综合实践活动题)2科技阅读题(2)易改编3简答题(3)中等改编4实验创新综

    50、合题(4)难改编5计算题(5)中等改编6综合实践活动题(6)难原创1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总体上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测量和评价,研究结果及分析:不同性别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男、女教师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无显著性差异。在评价指标方面女教师在语言亲和力上略优于男教师,男教师在“教师能注重运用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解释与预测等符合化学认知规律的思维方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上优于女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的测量与评价。研究发现,二者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整体具有显著性差异,熟手教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明显好于新手教师。在评价指标 1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1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