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39037
  • 上传时间:2022-09-14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368.0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六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碳的单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6.1 金刚石、石墨和 C603实验装置的设计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4二氧化碳的制取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5二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一氧化碳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单元分析( 一) 目标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能通过实例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形成合理利用物质的 意识;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能初步运 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形成一 定的证据推理能力;认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和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进行 安全、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任务;初步形成节能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 式;( 二) 内容要求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的关系;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 路与方法;以自然界中

    3、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想 到转化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意义。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三) 学业要求能正确选取实验试剂和仪器,依据实验方案完成必做实验,并能 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3能说明实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分析实验实施的合理,能体现严 谨求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能通过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能举例说明物质性质的广泛应用及性质与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能设计简单实验,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能基于真实情境,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 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对低碳行为展开讨论,积极参

    4、与综合实践活动。(四) 教材分析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 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 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 1 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 石墨和 C60 等)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题 2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 如何制取二氧化碳。课题 3 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 用途。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能结合 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 取方法;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对人体 健康的影响;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 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4计思想。第一、碳的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 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多样性的角 度,都应该集中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 C60 等。第二、碳的氧化物( CO 和 CO2 )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而且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 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 3 介绍二氧 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 下基础。第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6、,学生具备基本的化 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 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 2 在学生已学过的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问题。本单元教材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注意采用探究的呈现方式。例如:课题 2 在给出了实验室里制 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 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2.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活性 炭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 芯和冰箱除味剂等。3.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例如:教 材中介绍了碳纳米

    7、管和单层石墨片、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以及5目前备受关注的温室效应增强等内容、4.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由现象推知性质、由性 质了解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本单元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与碳原 子结构;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结构;二氧化碳 与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与化学性质的差异的学习中要使学生初步认识 “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 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的基础,具

    8、有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知识和技能,且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浓厚,但由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和分析能力较弱,目前还不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还需要在教学 中注重引导。二氧化碳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就有所 了解,教材中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学生大都能通过预习来掌握,需 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看问题时往往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因此 要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科学的认识二氧化碳。6(六) 单元重难点: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装置; 3.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以碳的单质为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

    9、境的责任感。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 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 组成不同的物质;(2)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 化碳的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能正确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3) 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实验室制取气 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4) 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节能低碳的方法措施;(5) 知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 作业设计思路: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7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每位学生多一点时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 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

    10、,本份作业设计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 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 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 到“减负增效”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从 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 情况,本份作业采取分层设计的理念,我们的教学是以学生为本的,学 生兴趣各有差异,能力各有不同,所以我们的出发点是“尊重差异”,给 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题目,搭设不同的“梯子”,来帮助 他们达到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二) 作业设计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 际情

    11、况,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作业要求恰当,注意内容合适,作业形式 多样。2、体验性原则。作业设计应注重凸显学生在参与完成作业过程中的 体验感受,通过书面作业,记忆,动手操作等多种实践活动的最也丰富与 拓展学生的学习经历,增强体验学习的快乐。3、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设计数量适度和难 度适宜的作业。作业量适度是指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宗旨,精选作业为 内容,把握作业时间。4、分层性原则。班上学生层度不同,学习能力有差异,故而,设计8作业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并针对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与之 相符的作业。(三) 作业类型:1、书面作业;2、记忆作业;3、实践作业 (收集资料或课外

    12、实验)(四) 作业难度与作业主体:作业难度作业主体作业要求1、基础知识积 累,难度低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要求课前预习独立完 成,作为导学案;少数学习有困难 学生课后完成。同时本部分内容大 多也是记忆作业。2、综合达标练 习,难度中大部分学生书面作业,课后完成3、培优创新实 践,难度高学有余力的 学生书面作业或是实践作业,课后完成( 五) 单元课时目标:课题课时学习目标课题 1 金 刚石、石 墨和 C60第一课时 碳的单 质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 主要用途 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 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 物质。 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 物质的性

    13、质在很大程度上9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题 2 二 氧化碳制 取的研究第三课时 实验装 置的设计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 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第四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课题 3 二 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第五课时 二氧化 碳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 用途。 3.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4.知道温室效应,了解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措施。第六课时 一氧化碳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五、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时作业第

    14、一课时 碳的单质课时目标:10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2.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 不同的物质。3.以碳的单质为载体,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 物质的性质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一、基础知识积累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作业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性质金刚石石墨色、态光泽性加工后有光泽有金属光泽硬度导电性用途注意:(1) 铅笔里面不含 ,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2)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它们的物理性质 差异很大,是因为 不同。1、参考

    15、答案:性质金刚石石墨11色、态无色透明正八面体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光泽性加工后有光泽有金属光泽硬度天然存在最硬很软导电性不导电优良的导电性用途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金属制铅笔芯、制电极(1) 铅 (2) 单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时间要求:12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知道结构上的差异会 导致性质存在差异。作业 2、C60 是由 组成的单质。每个 C60 分子是由 60 个碳 原子构成的,它形似足球,因此也叫足球烯。它在 和 等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参考答案:碳元素,超导,材料2、时间要求:1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

    16、过作业 1、2 知道不仅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 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作业 3、(1) 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的主要成分都是 , 它们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的,没有固定的几何形状, 所以统称为 。木炭具有吸附性,是由于木炭具有 的12结构。活性炭也具有吸附性,且吸附作用比木炭强,常用于 、 等。(2) 现有:A.木炭,B.石墨,C.活性炭,D.金刚石四种物质,按要求填空 (填字母)用于制黑火药的是 ;用作装饰品的是 ;用来作电极的是 ;填充滤毒罐的是 ;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1、参考答案:(1) 石墨,无定形碳,疏松多孔,净水,防毒面具。(2) A,D,B,C,D2

    17、、时间要求:12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形成观念:(1)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物质的用途;(2) 科学发展是无止境的。二、综合达标练习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作业 4、下图分别是金刚石、石墨和 C60 的结构模型 (图中小球 均代表碳原子)(1) 金刚石属于 (填“单质”或“化合物”),判断的依据13是。(2) 下表为金刚石和石墨的部分性质,回答下列问题:物质硬度导热性导电性金刚石很硬很差几乎不导电石墨很软良好能导电电车与电缆接触的部分称作“电刷”,制作“电刷”的碳单质 是 (填名称)。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结

    18、构和性质推断,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A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B .不同物质的组成元素一定不同C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D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1、参考答案:(1) 单质,只由碳原子构成;(2) 石墨; B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能从微观粒子角度 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错选 A,对物质的微观构成认识不清楚;错选 C,对物质性质14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认识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结构模型知道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加深对单 质概念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观

    19、念: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物质的用途;加深学生对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业 5、(1) 很久不用的锁,开启比较困难时,可向锁孔中加些铅 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 。(2)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 NO2 气体的烧瓶中投入若干块烧烤过的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 ; 。1、参考答案:(1) 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石墨很软,有滑腻感;(2) 烧瓶内红棕色褪去烧杯内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中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 2 )无 意 义 或 空 白 答案仅 从 木 炭 的 吸 附 性 回答木炭吸附 NO2

    20、 气 体,烧瓶内压强 减小木炭吸附 NO2 气体, 烧瓶内压强减小,烧 杯 内的水沿导管进入烧瓶15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了解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引导学生通过木炭具有吸附性 能吸附 NO2 气体来推测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已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三、培优创新实践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外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 展示)作业 6.把一根石墨电极或 6B 的铅笔芯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如图 6-10),接通电源后,灯泡是否发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作业 7.点燃一支蜡烛,把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如图 6-11),过一会儿,你将在冷碟子底上收集到亲手制得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21、什么?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实验 1 了解石墨的导电性,实验 2 制取炭黑;培养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四、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及单质概念 物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16根据物质性质推测实验现象五、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 中错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课时目标: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基础知识积累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作业 1、(1)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

    22、,既不容易失去 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因此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不 易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即使与日光、空气、水等充分接触,也不容 易发生化学反应。(2)、碳的可燃性:当碳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 化学方程式 为 。当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 ,化学方程式 为 。(3)、碳的还原性: 木 炭 还 原 氧 化 铜 。 现 象 : , 化 学 方 程 式17为。炽热的炭层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为 。木炭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4)、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到氧元素,发生 反应,表现出 性,是该反应中的 剂;物质失去氧元素,发生 反应, 表现出 性,是该反应中的

    23、剂。1、参考答案:(1) 4,不活泼;(2) CO2 ,C+O2 点燃 CO2 CO,2C+O2 点燃 2CO;(3) 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2CuO + C 高温 2Cu + CO2t;C + CO2 高温 2CO;2Fe2O3 + 3C 高温 4Fe + 3CO2t;(4) 氧化,还原,还原,还原,氧化,氧化2、时间要求:4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导学或是课后练习初步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包括: (1) 常温下碳的稳定性;(2) 碳的可燃性;(3) 碳的还原性。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二、综合达标练习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

    24、完成)作业 2、下列碳的用途中,利用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的是( )18A.用作电极 B.用作吸附剂 C.用于签名、作画 D.用作燃料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不清楚;错选 B,对木炭 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吸附剂不清楚;错选 D,对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 料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作业 3、右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 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

    25、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B,对实验现象不清楚;错选 C,对碳的还原性不清楚;错 选 D,对实验操作不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19通过练习加深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认识作业 4、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 80g 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 (注:本题与培优 创新实践中作业 4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道来完成。)1、参考答案:解:设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x2CuO + C 高温 2Cu + CO2 160 1280g x=160 80g12 x X=6g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

    26、 6g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无 意 义 或 空 白答案能正确写出碳还 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能正确写出化学方 程式,知道正确的书写格式能 利 用 化 学 方 程式进行计算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复习巩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算三、培优创新实践20完成形式:课后练习,供少数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完成作业 4、将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20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 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5.6g,试计算:(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 有多少克氧化铜参加反应?(注:本题与综合达标练习中作业 4 请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 择一道

    27、来完成。)1、参考答案:(1)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0g-15.6g=4.4g;(2)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 2CuO + C 高温 2Cu + CO2t21160X = X=16g444.4g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为 16g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 点 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 意 义能 正 确能正确写出化能 利 用 化能依据质量守恒或 空 白 答案化 学 方 程式学方程式,知道 正确的书写格式学 方 程 式 进行计算定 律 求 出 CO2 质 量,并正确进行计算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需要学生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物质质量上的差异,先运用质量 守恒

    28、定律推断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作业 5:有如右图所示变化,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 写出化学式:A: ;B: ;C: ;D: ;E: 。(2) 写出以上各步的化学方程式: ; ; 。1、参考答案:(1) A:C 和 CuO,B:Cu,C:CO2 ,D:CuO,E:CO;(2) 2CuO + C 高温 2Cu + CO2t; 2Cu + O2 2CuO;C + CO2 高温 2CO2、时间要求:4 分钟3、评价设计22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无 意 义 或空白答案能推断出部分物质能推断出所有物质能依据推断出的物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推断题对学生

    29、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对碳化学性质的认识。作业 6、调查与研究: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碳排放”和“碳中和” 的资料,试着列表估计自己家庭一个月的碳排放量,并根据“家庭碳 排放表”提出合理地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完成形式:学生分小组课后完成,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课后调查与研究加强对“碳排放”及“碳中和”的认识, 树立正确的化学观。以小论文或手抄报的形式提交,教师制作成电子 合集进行交流展示。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单质碳常温下的稳定性碳的可燃性碳的还原性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认识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

    30、算 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23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第三课时 实验装置的设计课时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基础知识积累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作业 1、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化学反应, 有不少反应的生成物中都有 CO2 ,你能把它们都写出来吗?它们能用 于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吗?为什么?1、参考答案:(1) C+O2 点燃 CO2;2CuO + C 高温 2Cu + CO2t;Na2CO3 + 2HCl = 2NaC

    31、l + H2O + CO2t(2) 碳燃烧反应物中有氧气,不能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木炭 还原氧化铜需要在高温下才能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都 不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24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能知道部 分满足要 求的反应能知道全 部 已 学 过 的满足要求的反应能 正 确 书 写 相 关 反 应 的 化 学方程式能根据各个反 应 的 特 点 判 断 是 否 适 用 于 实验室制取 CO2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已学知识,交流讨论实验室如何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反 应原理。作业 2、实验室常用 与 反应制取

    32、 CO2 气体,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原因 是 , 也 不 能 用碳 酸 钠 代 替 石 灰 石 , 原 因 是 。1、参考答案:稀盐酸;大理石;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稀硫酸 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防止反应的进一 步进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气体的收集。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 或空 白答案知道用稀盐酸和 大理石 (或石灰石) 制 CO2能正确书写化 学方程式能根据各个反应的 特点判断是否适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25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

    33、图: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作业 3、气体的制取装置健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 的选择与 和 有关。制取 CO2 发生装置应选 择 。收集方法的气体的密度和 有关,若气体的相对分 子质量29 (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 ,则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29 (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则 密度 空气,可用 法收集;若气体难溶于水,则可用 收集。(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时,一般不用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 CO2 只能使用 法。1、参考答案: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固液常温型;溶解性;大于;向上排 空气法;小于;向下排空气法;排水;向上排空气2、时间要

    34、求: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知道制取 CO2 的 发 生 装 置 和收集方法知道制 取 CO2 的 实验装置,了解 选择气体制取装置的依据能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和气体的 性质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26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装置。注:作业 2、作业 3 内容要求记忆。二、综合达标练习完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作业 4、在实验桌上有如下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1) 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为 (

    35、填字母),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 用 ( 填 字 母 ) 装 置 收 集 二 氧 化 碳 , 理 由 是 。1、参考答案:(1) 铁架台;(2) B;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3) 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时间要求:34 分钟3、评价设计27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无意义 或空 白 答案知道仪器的名 称,或制取 CO2 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知道制取 CO2 的实 验装置,能正确书 写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 质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36、装置的认识。三、培优创新实践完成形式:课后练习,供少数学有余力学生选择完成作业 5、以下均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其中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 (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启普发生器简易装置认识不清楚;错选 B,对使用长颈 漏斗的作用认识不清楚;错选 D,对固液常温型简易发生装置认识不 清楚。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对四套不同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进行选择,对学生要求较高,28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作业 6、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 或是洁厕液 (主要成分中含有盐酸),立即用蘸有

    37、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观察现象。完成形式:学生小组课外实验 (有兴趣的学生完成,并在课堂上 展示)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课外实验了解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 的化学反应原理,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作业评价:优秀 良好 待提高 主要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错误分析:(请结合老师对作业的批改及讲评,归纳出作业中错 误涉及到的知识点,并将正确的记录在下方空白处)第四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课时目标:1.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9一、基础知识积累完成形式:课前预习完成 (大多数学生) 或是课后练习 (少数学 生)作业 1、(

    38、1)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 检验二氧化碳, 写出检验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 集 CO2 时,验满的方法是 。(2) 实验室制取 CO2 有以下几个步骤:按要求连接仪器;向 长颈漏斗中加盐酸;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B.C. D.1、参考答案:(1) 澄清石灰水;Ca(OH)2 + CO2 = CaCO3 + H2O;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二氧化碳(2) D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 或空 白答案知道 CO2 的检验 方法 , 或知道CO2

    39、 的验满方法知道 CO2 的检验方法, 验满方法,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掌握实验室制取 CO2 的正确操作顺序30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检验、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化学反应原 理以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作业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1) (2) (3) 1、参考答案:(1) 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2) 确定制取气体时应采用的实验装置,包括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 确定如何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2、时间要求:1 分钟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注:本部分内容要求记忆。二、综合达标练习完

    40、成形式:课后练习,要求大多数学生完成 (少数学生可以根据 自己的情况选择完成)作业 3、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 CO2 气体的制取。A、B、C 三套发生 装置都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 CO2 气体。31A B C D E F G(1) 仪器 a 的名称是 (2) 实验室制取 CO2 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 CO2 可 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检验 CO2 收集满的方法是 (3) 利用B 装置制取 CO2 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弹簧夹,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4) 与 A 装置相比,利用C 装置制取 CO2 的优点是 。(5) 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选择 的发生装置为 ,能用G 装置收集甲烷,说明甲烷具有的性 质是 ,当看到导管口出现 时开始收集气体。1、参考答案:(1) 试管;(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t ;D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二氧化碳;(3)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03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