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上传人(卖家):ZLPDX
  • 文档编号:3539035
  • 上传时间:2022-09-14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974.3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九年级 化学 第二 单元 灭火 原理 方法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7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组织方式 O自然单元 O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燃烧的条件的探究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3化石燃料的开发 与利用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 利用与开发二、单元分析(一) 2022版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2.认识燃烧与灭火的

    2、本质是可燃物的化学反应。3.通过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 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4.认识燃烧伴随着能量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引 导学生建构化学变化的能量视角。5.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及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识到新能源开发的 社会责任。6.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 7.知道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二) 教材分析知识现状能力水平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 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性质,通 过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 气中燃烧的现象对比,知道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

    3、越充分, 点燃某物质的前提是这种物 质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其次 需要借助火点燃。结合生活 经验也知道二氧化碳和水等 多种扑灭一般物质的失火的 方式。学生对化学变化中伴 随的能量变化认识易出错, 对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带来 的重大危害认识不清,难以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低 碳行动的意义。学生已具备实验探究、 小组合作、分享与表达的能 力,也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 加工信息的能力,但缺乏对 已有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并建 构模型的能力。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共两个课题: 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本单元与社会、生活、能源及环境息息相关, 充分体现STS的教育理念。有意识

    4、的利用化学变化获得新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反应 条件来调控化学变化,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对生活中一些现象 的解释以及日常所用的方法都有科学依据,来源于科学知识和原理。注重结合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反应化学科学发展的成就,结合社会热点加强安全认识,体现了 化学在科技、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了学生证据推理、 构建模型、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单 元涉及到能源问题及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凝练了化学的应用价值, 对于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

    5、识化学的重要性,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 作用。(三)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心理发展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化石燃料对学生而言也是既亲切又熟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了解什么是燃烧,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能够通过调控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3.能够应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了解常见的吸热和放热反应;5.了解我国主要的能源类型,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了解煤、石油综 合利用的意义;6.知道煤、石油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

    6、意义;树立环境保护 意识;7.了解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知道氢能源优势和存在的困难,激发学生应对能源 高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奋斗目标,了解常见的新能源。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 建构认识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培养 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业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大军,却被周瑜的火攻 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孔明 “借”来的 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

    7、火烧的更旺。1、参考答案:可燃物,提供热量,使木船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充足的氧气2、时间要求:1-2分钟3、设计评价:错误的答案是由于不明确燃烧的三个条件或语言表达不准确。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学过的”赤壁之战”分析化学的燃烧条件 促进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发展学生的系统思维,增强学生的跨学科意 识,促进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作业2、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 (钻木取火) 、“金燧” (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 (撞击固体产生火星取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取火方法的原理均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B“木燧”能够取火只是因为“木”是可燃物C真空环境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8、D“石燧”通过固体撞击产生火星,提供了可燃物1、参考答案:A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B,是对燃烧条件认识不全面,“木”是可燃物只是燃烧的 其中一个条件,错选C 没理解真空环境是缺少与氧气接触这个燃烧条件, 错选D 没有理解石燧取火的原理,产生火星可以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分享古人的三种取火方法,使学生体会古人取火方法中蕴含的智慧,分析 其中包含的有关燃烧条件的化学知识,解释不同方法使物质燃烧的奥秘及实质。作业3、化学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 改进后的装置 (如图二) 与图一相比,其优点

    9、是 。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采取的操作是 。(2)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 (如图三 所示) ,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3)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 ,比如钠遇水 会立刻着火,因为钠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 反应 ( “吸热” 或“放热”)1、参考答案: (1) 减少污染,将试管从水中拿出擦干在酒精灯上加热(2) 氧气或空气 (3) 放热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 (1) 语言表达不够准确或不知道优点在哪里,忽略实验操作注 意事项,如试管壁要擦干才能在酒精灯上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10、 (2) 回答错误是没 有结合燃烧条件去分析 (3) 回答错误是吸热、放热使外界的温度怎么变化分析 反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改进实验和课本实验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理性分析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理 解反应条件对物质变化的影响,形成条件控制意识及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且伴随 能量转化的观念,能用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解释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事实,感受实 验探究的意义。超越自我选做作业4、某同学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整个实验的环节科学合理,但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却小于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以白磷为可燃物,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

    11、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所示(1) 其中Y曲线表示的是 (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 解释压强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3) 下列关于实验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 (填序号) 。白磷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没有氧气 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浓度时白磷不能 继续燃烧(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与氧气接触并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物质燃烧时一定会发光、放热、有火焰。C、相同条件下,同时,点燃小木条和木棍,小木条燃烧,而木棍不燃烧是由 没有达到木棍的着火点。D、增大氧气浓度可使可燃物燃烧更充分。1、参考答案: ( 1 ) 氧气的浓度 ( 2 ) 白磷燃烧,温度升高,压强

    12、增大,氧 气消耗,压强减小,压强增大幅度大于压强减小幅度,因此压强增大。 ( 3 ) 。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1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白磷燃烧消耗知道燃烧消耗氧气能从燃烧放热和燃能分析并解释燃烧过程中压强的变化氧气会使 密闭装置 压强减小并伴随放 热,进而 使密闭装 置压强变化烧消耗氧气两个角度分析装置压强的变化趋势,并从能量的 角度认识化学变化(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燃烧 需要与氧 气接触知道燃烧 的三个条 件能从图像获取信息即白磷燃烧需要一定浓度的氧气认识燃烧剧烈程度 的影响因素,能解 释生活中的灭火原 理(4)无意义或

    13、空白答案知道燃烧 是一类氧 化反应知道燃烧 的概念和 燃烧的条 件知道燃烧的特征,理解不同物质的燃烧的共性能从不同的角度认 识燃烧的发生,能 解释生活中物质的 燃烧现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白磷燃烧实验入手,结合图像考察学生对燃烧概念和燃烧条件的 理解,培养学生图像的提取能力和分析信息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燃烧的 发生和学会解释生活中的燃烧现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够根据燃烧条件对灭火原理进行分类概括,应用所学知识对生活 生产中引起的各类火灾进行分析归纳,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作业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A、 清除可燃物 B、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

    14、点以下 C、隔绝空气(1) 炒菜锅里的油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 )(2) 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熄灭 ( )(3) 用水浇灭野炊后的火焰 ( )1、参考答案: (1) C (2) A (3) B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误的选择是由于学生不会结合生活实例去分析灭火的原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灭火的原理,实现问题解决 过程与核心知识的获得自然融合,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生活处处离不 开化学。作业2、可乐是一种常见的碳酸饮料,近日,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 流传,视频中,消防员手持一瓶可乐,拧开瓶盖,捂住瓶口使劲摇晃后将喷溅而出 的可

    15、乐泡沫对准火焰进行喷射,很快火就被扑灭,下列对可乐及“可乐灭火”分析 错误的是 ( )A“可乐泡沫”使可燃物隔绝了氧气B可乐能“喷溅而出”是由于压强改变所致C“可乐泡沫”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消防员“使劲摇晃”的目的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逸出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是由于没有理解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性质,不能随意 的升高或降低,与灭火原理中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弄混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爱喝的可乐入手,引发学生对可乐能灭火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体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密切。作业3、你能用尽可能多的方法使燃着的蜡烛熄灭吗?把你能想到的

    16、方法填到表 格里,并在相应的灭火原理的空格打 。 (可以用自己方法也可以利用以下物品: 扇子、剪刀、沙子、杯子、水、湿抹布)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 点以下清除可燃物方法1方法2方法3方法4方法5.1、参考答案:用嘴吹灭 (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用扇子扇 (把温 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用剪刀剪烛心 (清除可燃物) 、用沙子盖灭 (隔绝空 气或氧气) 、用杯子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用水浇灭 (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 点以下)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等合理答案2、时间要求:3-4分钟3、设计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 案能想

    17、到个别 方法熄灭蜡 烛能想到多种方法熄灭蜡烛对多种熄灭 蜡烛的方法 能解释灭火原理能结合燃烧条件对 生活中各种燃烧正 确分析找到合适的灭火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对熄灭燃烧的蜡烛有哪些可行方法的思考,认识灭火的原理是去除燃烧条 件的任何一个就能达到目的,能对灭火方法和原理进行分类概括,从而能对生产生 活中各种火灾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的科学思 维能力。作业4.家庭小实验: 自制简易灭火器 (要求:用小苏打, 白醋为药品,从家里 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并熄灭燃着的蜡烛,拍摄视频在课堂展示表达)1、参考答案:略2、时间要求: 自定3、评价设计:制作失败可能

    18、是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材料选择 不合理,放入药品的量不合理,装置漏气等原因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展示表达,认识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感受实验操作和动手实验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 厚兴趣。作业5、社会实践活动:检查家里及社区可能引起火灾的隐患,结合救火措施 及逃生方法设计成海报或制作视频在社区宣传,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1、答案:略2、时间要求: 自定3、评价设计:检查不出安全隐患或只检查出个别安全隐患,海报或视频制作 内容不丰富,事先没有先收集资料再调查, 目的性不明确,展示不全面。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综合运用体验和表达

    19、、成就和激励等策略促进学生 知-意-行的统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增强学生善于观察, 勤于动手,主动表达及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超越自我选做作业6 、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1) 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 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_。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 其灭火原理是_。(2) 乘坐地铁时禁止携带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写出酒精 (化学式C2H5OH) 燃 烧的化学方程式_。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 因是_。H +C1 2HC1点燃2 2(3) 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

    20、: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1、参考答案: (1) 分子间隔变大 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 化合反应2、时间要求:3-4分钟3、评价设计:隔离可燃物 (2)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 白答案知道物质由 微粒构成, 知道燃烧需 要一定的条 件。知道物质由 微粒构成, 构成物质微 粒的特征, 知道燃烧的 条件和灭火 的原理。能利用构成 物质的微粒 的特征解释 生活中一些 现象,会利 用灭火的原 理解释生活 中的现象。具备物质的 微粒观并能 解决生活中 的相关问题 ,能设计实 验验证微粒 的特征,

    21、能 利用燃烧和 灭火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 的问题,具 备安全逃生 知识。(2)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会写出 常见物质的 化学式,知道燃烧需要会书写 简单的符号 表达式和一些物质的化能书写 熟悉的化学 方程式,会利用灭火的运用已 学的化学方 程式会书写陌生反应的一定的条件学式,知道 燃烧的条件 和灭火的原 理原理解释生 活中的现象 并知道着火 点无法改变 ,降低的是 可燃物的温 度进行灭火化学方程式 ,能利用灭 火的原理把 化学和生活 实践相结合 ,学会生活 中安全用火。(3)无意义 或空白答案认识常 见化学反应 ,知道燃烧 的条件能归纳 出化学基本 反应类型和 反应特点, 知道燃烧的 条件,能写 出

    22、常见物质 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能从反 应物和生成 物特点归纳 化学反应类 型,理解几 种常见化学 反应的关系 。从化学反 应的角度认 识燃烧不一 定需要氧气能从反 应物和生成 物特点归纳 化学反应类 型,并能写 出对应的常 见化学方程 式。能从化 学反应的角 度认识燃烧 不一定需要 氧气,并能 说出类似反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从微观角度考察学生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通 过灭火的原理知识测评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认 识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通过燃烧条件的考察,培养学生从辩证的角度认识燃烧 的条件。测评学生能否书写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23、:认识燃烧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三种化石燃料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 性及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感受化学在综合利用资源和开发新能源方面的重要作 用。知道资源开发能量使用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树立环保意识。作业1、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南海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1) 化石燃料有石油、天然气和 。(2) 淮北市民家中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我们燃烧天然气做饭是利用了天然 气的 。(3) 随着汽车制造的发展,双燃料汽车也进入了人们的家庭,双燃料汽车用 的燃料是汽油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4) 化石燃料属于 能源 (填

    24、“可再生”或“不可再生”)CH +2O CO +2H O点燃4 2 2 21、答案: (1) 煤 (2) 可燃性 (3) 一氧化碳(4) 不可再生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 (1) 对化石燃料认识不足,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不完整(2) 不理解可再生、不可再生的含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知道三大化石燃料的种类,充分认识化石燃料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及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培养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作业2、在学校组织的野炊活动中,小东用火柴引燃枯叶,发现火柴头朝上很 容易熄灭,火柴头朝下燃烧较旺,引燃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 产生很

    25、多浓烟。于是引起小东思考:(1) 为什么火柴头朝上朝下燃烧情况不一样?从燃烧条件分析,可燃物都是 ,都与 接触,火柴头朝上 容易熄灭是因为火柴杆的温度 。(2) 枯枝燃烧不旺,产生浓烟是因为 ,对环境的影响是 , 解决的方法是 。(3) 活动过程要注意防火安全,野炊结束后,应及时把火熄灭,可采用的灭 火方法有 。 (写一点)1、参考答案: (1) 火柴,空气,达不到火柴的着火点 (2) 氧气不足枯枝燃烧不充分 污染环境 把枯枝架空,鼓入更多空气 (3) 用土浇灭,用水浇灭等合理答案2、时间要求:3-4分钟3、作业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 燃烧的

    26、某 个条件知道 燃烧的三 个条件会结 合生活实 例分析燃烧的条件燃烧是不是 一定需要氧气参 与(2)无意义或 空白答案知道 一种使物 质充分燃 烧的方法了解 多种使物 质充分燃 烧的方法物质 不充分燃 烧引起的 环境污染问题各种燃料充 分燃烧及不充分 燃烧对环境的影 响,新能源的优点(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3知道 一种灭火 方法知道 多种灭火 方法不同 的燃烧采 取合适的灭火方法特殊材料燃 烧的正确灭火方 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野炊做饭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知道燃 料不充分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学会在不同的场景的灭火的正确方法, 树立预防火灾的安全意识作

    27、业3、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野炊时带了“自热饭盒” ,其原理是在饭盒有两层,一层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使用时打开隔层,即发生以下反应 Mg+2H2O=Mg(OH)2+H2 ,请根据信息回答:(1) 由信息可知镁和水的反应是反应是 反应 (吸热、放热) 。 饭盒中的镁还可以用 代替 (氧化钙,氯化钠)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 (1) 放热 (2) 氧化钙,CaO+H2O=Ca(OH)2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1) 选错答案是由于没有认真阅读所给信息(2) 选错答案是由于对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吸热放热现象不熟悉,及化学方程式书写不熟练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

    28、给学生提供信息,判断化学反应的吸热放热现象,体会不同的化学反应的 能量变化,逐渐形成利用化学反应的能力,初步形成变化观,同时培养学生信息分 析及对现象和事实进行分析解释的能力作业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相关问题厉害了!我的国!据媒体报道,3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布消 息称,我国自主研发的1000吨采用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备汽油技术取得成功,生产 出来的产品符合国六标准。该技术将二氧化碳加氢生成汽油和水,汽油燃烧再产生 二氧化碳,水电解可产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碳中和不再是一 个遥远的梦想,预示我国可以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 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2

    29、) 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备汽油发生了 变化 (物理,化学) 。“二氧化碳变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国成为这个领域的世界领跑者,你认为 该成果的现实意义是 。1、答案: (1) 温室效应 (2) 化学 (3) 减缓温室效应,变废为宝,实现碳中和,减轻我国对化石燃料的依赖。2、时间要求:3-4分钟 3、评价设计: 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知道二氧 化碳对环 境的影响知道污染 空气及造 成环境问 题的多种 气体知道解决 相关环境 问题所采 取的相应 措施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低碳生活(2)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知道化学 变化知道变化 包括物理 变化和化 学变化知道

    30、物理 变化和化 学变化的 本质区别会判断生活中各种变 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 变化(3)无意义 或空白 答案从文章中 能找到一 点意义从文章中 找到多种 意义还能自己 总结科技 发展对人 们生产生 活起到的 重要作用 ,理解科 学技术, 社会,环 境之间的 关系体会科学家的严谨的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 怀,体会化学是推动 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力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利用科学家新研发的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的技术, 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在创造新物质,应对和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及挑战中的 作用,彰显中国化学家在其中的贡献作业5、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光耀世界,在开幕式点燃

    31、火炬环节最后一棒火炬 呈现在由参赛国家 (地区) 铭牌组成巨大雪花的中心,继续燃烧。你知道本届冬奥 会火炬用的是什么燃料吗?它与以往冬奥会用的燃料相比有什么优点?体现了本届 冬奥会什么理念?请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获得知识和小伙伴一起交流吧。1、参考答案:北京冬奥会火炬用的是氢能源,与液化天然气或丙烷等气体做燃料不同,氢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燃烧是产物只有水,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向世 界展示了中国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没有收集资料、查阅信息知道氢能源 的优点全面了解氢 能源氢能源和传 统化石燃料的对比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及 对

    32、环境的影响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设计2022冬奥会火炬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燃料的发展及优缺点,关注燃料燃烧 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动手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交流信息的能力。 测评学生对新能源发展与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认识。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作业1.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对与燃烧有关的成语解释错误的是( )A. 釜底抽薪-移走可燃物,使燃烧停止B. 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C. 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D.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物质的着火点越高,燃烧越剧烈 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

    33、设计:错选A,对灭火原理认识不清,错选B,不了解影响可燃物燃烧的 因素;错选C,不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让学生知道一些成语的科学性,与化学的关系,同时 测评学生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以及影响燃烧的条件掌握程度作业2 (引用) .从防火、灭火、 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室内着火时马上打开门窗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C、 开启电灯检查燃气是否泄漏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B,不了解基本的防火措施以及基本的灭火方法,错选C 是不知道电火花也会引燃燃气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

    34、强化这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防火、灭火、 自救知识,培养学 生的安全意识作业3 (引用)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燃煤过程中,用风机鼓入空气,可使燃烧面积增大C、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了空气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A,没有全面认识燃烧的条件,错选B.不能了解增大物质间 接触面积的方法;错选D不了解可燃物着火点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本题不同的情景,测评学生对影响燃烧的因素、灭火原理、着

    35、火点的认识作业4 (引用) .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 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竹筒要盖上盖子是为了减少与氧气接触B、装在竹筒内的可燃物本身就发生氧化反应C、 打开盖子,吹一吹,可燃物温度升高,使可燃物剧烈燃烧D、 打开盖子,吹一吹,增大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剧烈燃烧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A,B是没有仔细审题,错选D,不了解吹一吹的作用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认识火折子,了解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能用化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作业5 (改编) .已知

    36、:氢氧化钙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如图所示装置,活塞连 接金属滑片,滑片能绕固定点O转动点,不计任何摩擦试管内是空气和足量的白 磷,烧杯中盛放足量生石灰闭合电键小灯泡发光,向烧杯中加入几滴含有酚酞试 液的水,试推测:烧杯中的液体将呈现_色;最终与刚闭合电键时相比,小灯 泡将_A、无色 变亮 B、红色 变亮 C、红色 变暗 D、无色 变暗1、答案:B2、时间要求:2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A、D,不了解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错选C,没有了解白 磷燃烧导致试管内气压改变,进一步导致滑动变阻器电阻的改变。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本题是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的综合运用题,通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引发白 磷燃烧,

    37、氧气消耗,气压减小,导致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小,从而使灯泡变亮,主要 测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6 (原创) .下列环境问题不是煤、石油大量燃烧引起的是 ( ) A.酸雨 B.大气环流异常 C.臭氧空洞 D.极端天气频发 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A、B、D,对温室效应引发的环境问题不了解,不能对与化 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做出正确的判断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温室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引发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作业7 (原创) .下列使气球变大的原理与其它的不同的是 ( )A、氧化钙与水 B、镁与稀硫酸C

    38、、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 D、氢氧化钠与水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分钟3、设计评价:错选A、B、C,没清楚题意,不了解常见的放热反应,不知道氢 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是物理变化。4、作业分析及设计意图通过气球变大的原因分析,测评同学对化学变化中常见的放热反应的掌握程度 作业8 (原创) 填空题 当遇到如下情况时,请填上合理的处理方法(1) 实验桌上的酒精着火 ;(2) 家用插座着火 ;(3) 熊出没中熊二屁股着火 ;(4) 煤田着火 ;1、参考答案: (1) 用湿抹布盖灭或用灭火器或灭火毯 (合理即可)(2) 先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用棉被毛毯等不透气物品包裹或土和沙 ( 合理即可)(3) 打

    39、滚或跳进水池里 (合理即可)(4) 用土埋 (合理即可)2、时间要求:4分钟3、设计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空白或无意 义答案能够知道某 种灭火方法知道多种的 灭火方法知道灭火的原理,并能根据 实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测评学生对灭火原理的掌握 程度,以及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能力作业9 (原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采用火炬接力,当时的火炬然料采用的是复合镁粉, 火炬手跑得时候,火炬会冒出浓郁的白烟,有时还有微小的光;1948年伦敦奥运会选择了镁作为燃料,这样燃烧效果更好,而且即使在阳光明

    40、 媚的时间也能看的清楚;1960年罗马奥运会,本届的火炬采用了天然松香作为燃料,松香是天然松树树 脂通过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非挥发性的天然树脂,主要有树脂酸组成,另有少量 脂肪酸和中性物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采用了气体燃料,燃料为液化石油气;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改用橄榄油作为燃料,是历史上第一次采用液体燃料;1984年之后的奥运会,都是选择丙烷 (C3H8 ) 和丁烷 (C4H10 ) 等的混合气体, 2008年北京奥运会,选择丙烷作为燃料,丙烷、丁烷都是有碳、氢元素组成,完全 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燃料选择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41、产物只有水,是一种 清洁能源.(1)松香的物质类别为: ,理由是 。(2)金属镁燃烧的现象: 。(3)写出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要被推广,你认为应该在等方面加强研究 。(5) 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备受关注,下列有关氢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是由氢原子构成的 B.氢气能与氧化铜反应,体现氢气的氧化性C.工业上可通过电解水获得氢气 D.氢气在点燃之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1、参考答案; (1)混合物;主要有树脂酸组成,另有少量脂肪酸和中性物质;(2)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白色固体生成(3) (4)降低氢气的制取成本 (合理即可) (5) CD2、时间要求:5分钟3、设计评价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一些物质 所属的类别知道常见物 质的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灭火的原理与方法-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90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