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四 古代诗歌鉴赏.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A组 2019年浙江中考题组,1.(2019杭州,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6分)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共月还。 注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唯应:只有。,(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 的氛围。(2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4分),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做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解析
2、 (1)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概括意境。“西溪独泛”抓住一个“独”字,可 以看出当时诗人是独自一人在西溪泛舟,又写到了“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可以联想 到一位隐士的隐居生活,由此可知,营造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2)竹里馆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意思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无人知道,只有一轮明月在他左右; 接着分析本诗尾联表情达意的手法,可知这两句诗也是通过明月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据此加以概括即可。,2.(2019温州,12)古诗阅读(4分) 玉仙馆 唐张籍 长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阴云尽向西。 楚客天南行渐远,山山树里鹧鸪啼。 (选自全唐诗) 请你完成这首诗歌的微电
3、影镜头脚本设计,来展现诗歌的意境。(4分),答案 (4分)(1)新雨后溪水湍急,混浊如泥,天上阴云向西奔涌。“楚客”孤独一人,渐行渐远,在山林小径中 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2)用声音、远景镜头、从后面拍摄的方法营造出悲凉氛围,表现出楚客思乡不得归的落寞、悲苦的心 境。,解析 (1)结合诗歌内容展开想象并运用优美的词句描摹画面,主要结合诗句中的关键信息“长溪”“新 雨”“色如泥”“阴云”“向西”“楚客”“南行”等拟写答案。 (2)结合脚本设计的重点来揣测预期效果,抓住“景别”“摄法”“配音”来解读如此设计脚本所能达到 的效果。,3.(2019宁波,17)古诗阅读(5分) 牧童词 唐李涉 朝牧牛
4、,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牧 童 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见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两位诗人向往的生活一样吗?结合牧童形象作出分析。(5分),答案 (示例1)一样。牧童词“芦管卧吹莎草绿”中的牧童卧吹芦管,自得其乐;牧童“牛得自由 骑,春见细雨飞”中的牧童自由自在,骑牛闲游。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悠然自得、闲适自由生活的向 往。 (示例2)不一样。牧童词中牧童“乱插蓬蒿”“不怕猛虎”表现了牧童的可爱顽皮、率性天真。诗人 描写这种可贵的童稚之心,表达了对生命
5、本真状态的渴慕。牧童中“自由骑”“唱歌去”“抚掌归” 写出牧童的悠闲自在、怡然自得,表现了诗人对远离俗世纷争生活的向往。(5分。结合具体诗句1分,明确 牧童形象2分,明确生活向往2分),解析 两首诗都描绘了牧童悠闲的生活状态,但两首诗又有所不同,牧童词中的“不怕猛虎欺黄犊” 和牧童中的“无是亦无非”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可抓住这两点来写其不同之处。,4.(2019金华,1314)古诗阅读(4分)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 此
6、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 丈。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搜句:作诗。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2分)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 (1)吴音渐已变儿童 (2)表达了诗人对文长老淡泊、安闲生活的羡慕,自己除了作诗之外一事无成的无奈,遍赏浙东山水寄托诗 情的愿望。,解析 (1)“吴音渐已变儿童”的意思是会说方言的人已经是没有见过的小孩子了,说明诗人离家的时间 已经很久了。 (2)三、四联的意思是文长老虽已年迈,表达已不像当年那样畅达,但
7、却深谙禅趣,生活淡然闲适,令人羡慕。 而“我”除了会作诗别无长处,这是诗人谦虚的说法,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想像长老一样洒脱淡泊,日后流 连于浙东的自然山水间,享受安闲生活的愿望。,B组 20152018年浙江中考题组,1.(2018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 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
8、,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2分)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3分),答案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花落尽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 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解析 (1)审清题目要求,找到写出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文字,符合此季节特点的是“麦花雪白”或“菜花 稀”。高诗中能凸显暮春季节特点的三个字显而易见是“花落尽”。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中艺术手法的理解能力。衬托手法是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
9、以一事物来陪衬突 出另一事物。范诗“无人过”“蜻蜓蛱蝶飞”形成对立条件,初夏正是农忙时节,四顾无人,可见农事繁忙; 高诗中“花落尽”与“蝶来多”形成对比,可见蜂蝶都来到了菜畦,让人立即联想到菜花的繁盛。,2.(2018宁波,171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分)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
10、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答案 (1)“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意思 相近即可) (2)C,解析 (1)阅读整首词会发现“春早”一词是整首词作的核心,在赏析画线句子“一夜遍生芳草”时,结合 关键词“春早”来赏析,便会发现“一夜”从时间的角度突出春来得迅速,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到来了;而 “遍”字则是从范围的角度来写“一夜”之间芳草已是遍地丛生,也可见春来之速。此外赏析的时候不能 遗漏诗词的情感,结合全词结尾“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发现,作者是赞美春光的,由于关键词是“春早”,应 选择“惊喜”一词作为作者的情感。 (
11、2)词的结尾虽然提到“花外斜阳更好”,但结合词作关键词“春早”会发现,该词是写春来之早的,这与C 项中“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矛盾,故选C。,3.(2018金华、丽水,1415)古诗阅读(4分) 遣意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细雨更移橙。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 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酿黍:酿酒。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字看出。颔 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分)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
12、人所遣何“意”?(2分),答案 (1)泛 野花落 (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 看出。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谢交忘名,有淡然世 外之思。尾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 斑。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 垫。作者的情感由“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 使用自己的名字,
13、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方法指导 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 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动词、形容词,表议论或抒情 的词句);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4.(2018湖州,13)古诗阅读(3分)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 由。(3分),答案 C 理由:
14、(1)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2)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3)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 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诗歌的内容并体会诗人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从内容、情感角度 看,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是C项。相同之处: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都是动人的春景,都写出 春天的美好,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5.(2018台州,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喜 雨 明朱曜 一犁春雨润新田,小犊还宫老牸眠。 笑摘园蔬漉村酿,夜灯儿女说丰年。 雨 夜 宋项安世 夜雨疏窗不堪听,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如何禁得打篷声? 注 牸(z
15、):母牛。 漉:滤。 这两首写了“雨”的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4分),答案 喜雨通过写春雨滋润农田,农家儿女喜说丰收的场景,抒发了农人的喜悦心情。 雨夜通过写诗人在雨夜独坐寒斋,想象友人孤篷听雨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同时也流露出 自己的孤寂之感。,解析 解答本题可以从题目入手,“喜”字暗示对雨的喜爱之情,再结合诗中“新田”“小犊”及“丰 年”可以判断该诗的主题是农人喜雨。雨夜一诗中抓住关键词“独”“故人”可以判断出诗人在雨 夜对友人的担忧。,6.(2017温州,101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汉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
16、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 汉:汉水。霁(j):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2分)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答案 (1)宁静 (2)“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 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中的“鸣橹”“惊寒 鹭”以动衬静,分别从听觉、视觉这两方面给我们一种
17、安静的感觉。,方法技巧 考生要抓住语句当中的一些意象来进行想象和体悟。例如,“鸣橹”就会让人想象出一个船夫 在摇橹,而“惊寒鹭”则可以想象出“鹭被人惊吓后扑腾”的画面。这些从侧面反衬出整体环境的宁静。 (2)本题考查对词句情感的理解分析能力。“且住”一词是“暂且停留吧”,并且重复了两遍,表达了词人 的无限留恋之情。“数遍溪南烟树”描绘的是词人遥望小溪南边的袅袅炊烟腾起的村落的画面,表达了作 者对此处的喜爱,不愿离开。同时,“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中也可以 解读出这层情感。,7.(2017丽水,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
18、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去,方知不动是真山! 披仙阁上观荼 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仰架遥看时见些,登楼下瞰脱然佳: 荼 蝴蝶浑无辨,飞去方知不是花。 (选自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 注 可观:壮观。荼 (t m):花名。仰架:仰望花架。脱然:舒畅喜悦的样子。 两首诗题材不同而理趣相似,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知识卡片 理趣是指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 宋诗往往不排斥说理,但不用抽象、直露的“理语”入诗,而要用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表现 一定的道理。,答案 晓行望云山写诗人拂晓赶路远望云山,以为彩云也是山峰,直到发现有一座“山峰”凌空飞去, 才知道那不动的是真山;披仙阁
19、上观荼 写诗人在观荼 时,花蝶相混,浑然莫辨,直待飞去,才知道飞者非 花。两首诗都通过动静的变化,揭示了一个道理: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 实。两首诗所描绘的生活场景难以言传,一经诗人妙笔写出,顿觉幽默风趣。,解析 晓行望云山写作者把彩云误当作山峰,写得新颖、活泼,很有情趣。峰是静的,云是动的,作者善 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将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披仙阁上观荼 写作者在披仙阁上看荼 时,花和 蝴蝶分辨不清,花蝶动静相生。作者以自己由错觉到获得真知的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 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事实。我们想要不被假象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以明辨
20、真伪。,解题关键 题干非常明确地指出“结合诗句”赏析两首诗的“理趣”,而且两首诗歌的“理趣”是“相 似”的。另外“知识卡片”中对“理趣”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诗歌所蕴含的哲理与审美情趣”,而且 往往以“具体生动、自然和谐的美的形象”来阐释,这样的提示语更是给了我们具体的答题方向:锁定诗 歌的形象,在对形象的分析中探究诗歌所要表达的哲理。答题时要点出两首诗歌阐述的“理趣”是什么, 其次要紧扣诗歌具体形象,分别分析两首诗歌相似的理趣所承载的内容。,8.(2017宁波,192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5分) 满庭芳 失鸡 明王磐 平生淡薄,鸡儿不见,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闲锅灶,任意烹炮。煮汤的贴他三
21、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 椒,倒省了我开东道。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注 休焦:不要着急。火烧:一种圆形面食。穿:通“汆”,一种烹调的方法。 (1)对曲中的“我”而言,失鸡最大的好处是“ ”。(用原句回答)(2 分) (2)请结合作品内容,说说这首曲的语言特点。(3分),答案 (1)直睡到日头高(免终朝报晓,直睡到日头高) (2)(示例)这首曲子的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如“煮汤的贴他三枚火烧,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写得通俗易 懂;失鸡之后,作者宽慰童子,嘲笑偷鸡贼,列数失鸡的好处,语言诙谐幽默;这首曲“焦”“炮”“道”等字 押同一个韵,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
22、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从诗歌中可以得知失鸡最大的好处是:免终朝报晓,直睡 到日头高。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这首曲语言特点的能力。注意通读全曲,理解曲意,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9.(2017湖州,1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从军行 唐陈羽 海注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湖泊。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答案 C 理由:(1)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2)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3)两首诗都有 “雪”这个意象;(4)两首诗都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
23、;(5)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 的英雄气概。(两点理由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的能力。从军行是一首描写风雨中行军的诗。一、二句写行军 环境的严酷。第三句中,笛声使人产生这里有人的联想,“不见人”造成悬念,从而引出第四句。风中红旗 不乱,已足见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体现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一往无 前的精神。A.该诗写诗人山中幽居的景象,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B.该诗描写了作者归隐后的田园生 活,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黑暗的批判。C.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 豪迈。具体来说,一、二句写敌军的溃退,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
24、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由 此可知选C。,10.(2016杭州,2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月 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 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偏知:才知。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月夜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早行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分)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3分),答案 (1)春天 秋天 (2)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早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