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介绍与新课程标准解读-PPT精选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课程改革的情况介绍与新课程标准解读-PPT精选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程 改革 情况 介绍 标准 解读 PPT 精选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 业 锋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西昌学院副教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中学高级教师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lsyflsyf谌业锋主页 jksyf.scxxtjksyf.scxxt 电话:0834小灵通 3687163 E-mail:jksyf1632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业锋 一、新课程改革具有崭新的理念与策略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最鲜明的特色 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 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三、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3 一、新课程改革具有崭新的理念与策略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最鲜明的特色 4
2、一、新课程改革具有崭新的理念与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为了实现总体目标,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
3、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6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75
4、、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8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是课程改革最鲜明的特色最鲜明的特色 为了实现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把课程当作一种系统工程来设计,并把课程结构作为这一系统工程建设的突破口。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依据国际课程发展趋势、课程现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国情和教育传统,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集中表现在
5、课程的综合性、选择性与均衡性。9(一)(一)强调综合性,以克服学科门强调综合性,以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依据基础教育的特殊功能、现代人的素质需求以及儿童的认知方式而提出的,它主要涉及在国家层面的课程结构中以何种方式和怎样的程度体现课程综合化的潮流。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通过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课程结构“综合性”的内涵以综合课程为主要表现方式,并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10从课程综合的程度看,大致有这样几种模式:交叉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和经验课程等。这些模式在国外大都被广泛应用,部分模式仍处于探索
6、阶段。鉴于我国的课程传统与教师接受程度,新一轮课程改革必须提出课程综合化的方向,并在一定范围内,设置综合课程,减少学科门类,同时,强调学科间的联系,重组课程内容。11从课程的组织方式来看,综合课程的范式大致有: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将学生原有的过于分化的学习内容统整为几种学习领域;综合学科综合学科将原有的分科课程统整为包容性更强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学生在实践中综合掌握并运用分科知识与技能。鉴于我国关于综合课程的探索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开发和设置综合程度较高的学习领域尚不具有充足的现实条件,而开发和设置综合学科和综合活动的时机已经成熟。1
7、2从课程实施的安排来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随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在低年级的课程结构中,综合课程所占比重应明显超出分科课程。随着年级的增高,综合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而分科课程所占比重则逐渐提高,并最后超出综合课程。或者说,小学阶段课程的综合性应强于分科性,而高中阶段课程的综合性则弱于分科性。13(二)(二)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这些差异在我国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它主要涉及各级地方教育主管部门、
8、学校(校长与教师)、学生如何选择课程,以及我们的教育能给地方、学校与学生提供多少课程以供选择。这样看来,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包括如下三个基本内涵。14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必须具有一定的变通性我国幅员辽阔,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看,可分为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三大区域,各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有着不同文化知识结构的人才,因此应当允许各地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以适应这种区域经济差异。从文化角度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课程结构应适应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需要,如民族文化课程、地域文化课程等。15由此看来,国家层面的
9、课程结构需要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以有利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选择。新一轮课程改革试图建立“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从国家课程政策层面强调分级负责,实现相关部门或人员的决策共享;规定多少比例的必修课、每门必修课程的课时范围,留出地方课程开发的空间。162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体现选择性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解放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只有当每一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而不是课程改革的被动执行者、实施者的时候,课程改革才有希望。每一所学校的主体性集中体现在通过选择并设置有关课程来创造和形成本校的学校文化特色。17不论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在课程门类及其关系方面都应适应每一
10、所学校之学校文化的特殊性,学校有必要也有能力根据本学校的教育宗旨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选择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国家或地方层面的课程计划还需要规定学校自己设置的选修课(校本课程)的课时比例。183课程结构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选修制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课程结构必须具有选择性,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自20世纪初开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课程选修制。课程选修制已成为现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支柱,正确处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19从世界范围来看,一些教育集权制国家(如法国、日本、俄罗斯等)
11、由于长期加强了中小学必修课的建设,而忽视选修课的建设,因此这些国家的中小学课程改革呈现出加强选修课程的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以前只在部分重点高中进行学分制试点,没有对此给以足够的重视。此次课程改革将在总结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在普通高中提倡学分制,并且,大力推进教科书的多样化。20(三)(三)确保均衡性,以促进学生全确保均衡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面、和谐的发展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依据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而提出的,即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在考虑课
12、程的持续性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课程的均衡性。一般说来,课程结构“均衡性”的内涵主要从三个层面上体现出来。211、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规划、设计应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体现全面、均衡的原则。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设置什么科目或多少科目;按重要性排主次,或称核心科目与基础科目。2、各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各学习领域或学科与活动的课时安排应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体现均衡性,而绝不是平均分配。如各领域或科目占多少课时,课时安排在学生学习进程中的位置(哪一季节,星期几,上、下午或第几节)等。223、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体现均衡的原、课程内容的选择也要
13、体现均衡的原则。则。学习领域或学科确定之后,就要编制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在编制标准与教科书时,必须要对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应该教什么?或不应该教什么?这一单元在整个领域或科目体系中到底教多少内容才是恰当的?23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三、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四、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24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这次课程改革
14、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25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个学科的种课程标准已于年月以实验稿的方式向社会正式公布。从年秋季起在全国个省市个实验区开始了课程标准的实验。26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3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27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5、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28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29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
16、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30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纲要纲要第七条指出: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究竟如何?31(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的基本思想和各
17、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32(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3(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教材是对课程标准
18、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的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34(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使用新教材,实验区的
19、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实质,同时又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353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改成课程标准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理解和考虑:四方面的理解和考虑:36(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众教育年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的学生不能达到
20、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3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的发展。38(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面提
21、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39这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目前,即便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国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0(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程实施过程教
22、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1(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42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
23、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这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43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 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分的简要分析44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 课程标准分为课程标准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以前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分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三部分45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几种陈述方式: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
24、的几种陈述方式:学习领域学段(语文、数学等)学习领域水平(体育);目标领域等级(英语);主题领域(科学)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46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课 程程 标标 准准 教教 学学 大大 纲纲 前言前言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课程基本理念课程基本理念 标准设计思路标准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 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25、 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n n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n n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n n考核与评价考核与评价 评价建议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附录 术语解释术语解释 案例案例 47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1)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48(2)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 1、知识知识 了解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说出、背诵、辨认、列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