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汉代隶书赏析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33198
  • 上传时间:2022-09-13
  • 格式:PPT
  • 页数:36
  • 大小:37.8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汉代隶书赏析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汉代 隶书 赏析 课件
    资源描述:

    1、-隶书隶书流变浅谈流变浅谈-定义:隶书,有秦隶、汉隶等 ,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根据出土简牍,隶书起源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发展:隶书是通过“隶变”从篆书字体中脱胎产生的。隶变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次

    2、重大的书法文化事件。发生隶变的内在动因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对文字应用的要求。“隶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结构的变化,既是对正体篆书字形结构的改造,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向是简化;二是书写方式的变化,既是改变原有正体篆书的书写方式,这种改变的主要目的是简捷流便”。字形结构的简化和书写方式的简捷流便构成了隶变过程的核心内容。就书法而言,隶变完成了以下篆隶转换:1、摆脱篆书字型结构的凝固化束搏而走向隶书线条时空运动的抽象化表现2、线条由篆书委婉的弧笔变为险峻的直笔,曲折处由篆书的联绵圆转变为转折的方笔。-先秦 汉代 唐代隶书发展 明代 重要时期 清代 -秦代隶书:秦统一全国后,政事繁多,圆转的篆书

    3、书写慢已经不适应繁忙政务的文字工作,于是一种以方折笔代替圆转篆书的文字应运而生,秦朝时的隶书被称为秦隶。隶书是由古汉字向现代使用的楷书过渡的字体,为汉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牍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甲本已有了明显的隶意。-秦代隶书:秦隶出现后,虽然为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却没有真迹遗留下来。1975年底在湖北省云梦县城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竹简,字径很小,最大的不过二分,字型工整端秀,笔画浑厚。它的笔画肥、瘦、刚柔

    4、、纵横奔放,浑厚凝重,变化多姿,其点画有明显的起伏变化,特别是其中的波势已初具规模。这就是秦隶的墨迹。另外从上世纪初起,在西北和山东等地陆续出土了多批竹木简,战国、秦、汉、晋都有,湮没了二千多年的秦隶墨迹,终于重现于世。-唐代隶书:唐代的隶书虽然不能与汉隶同日而语,虽然没有像楷书、行书、草书那样成为唐代书法的最强音,但却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唐代的隶书家有李隆基、韩择木、梁升卿、史维则、蔡有邻、殷仲容、李潮、白义眰、归登等。隶书四大家为:韩择木、蔡有邻、李潮、史维则。-唐代石台孝经:石台孝经,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书,太子李亨(唐肃宗)篆额,镌于唐玄宗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碑文隶

    5、书,十八行,行五十五字,书法工整,丰腴华丽,结体庄严恢弘。-唐代祭西岳神告文碑唐天宝元年(742)刻。在陕西华阴县岳庙。韩赏撰,韩择木书。隶书,20行,行15字,额篆书“开元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建”10字。石完好无缺。此碑书法,端庄严谨,这也许是受时代风尚影响的缘故。然细察局部,却不乏活泼、灵动处。此碑写得非常美丽,极受人们欢迎。明赵崡石墨镌华谓其书:“虽姿字不至峻茂,而严正可畏。”-清代:郑簠,清代书法家,规范的隶书笔法中,加入富于个性的轻重用笔,或用枯笔,结字也不呆板。与时间稍早的王时敏相比,郑簠的隶书稍接近汉人和富有古意。其隶书飘逸虚灵,活脱洒丽。其传世书迹主要有杨茂源酬于附马诗轴、卢仝新月

    6、诗轴、浣溪少词轴及灵宝谣-清代: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代表作有东萼吐华图、空捍如洒图、腊梅初绽图、玉蝶清标图、铁轩疏花图、菩萨妙相图、琼姿俟赏图等。-清代:伊秉绶的隶书具有鲜明的个性,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有强烈的装饰美术之意趣,没有晚期汉隶的“蚕头燕尾”的习气。严格的中锋行笔,藏头护尾,法度森然,其笔画粗细大致均等。圆润率直,分明是地道的篆、籀笔

    7、意。结体左右平均匀称。他的隶书,善用浓墨,墨色柔润,乌亮如漆,笔划光洁精到,此五言联,其笔力雄健,中画沉厚挺拔。-清代:何绍基是清代篆隶、碑学集大成的书家,在对清初以来篆隶笔法进行总结后,不仅隶书在用笔、结体、用墨上守法出新,行草书也因篆隶技法的娴熟运用而炉火纯青、碑帖融合了。-汉代各个时期隶书代表作品-按时间分类 石刻隶书:莱子侯刻石鲁孝王刻石 西汉 缯帛、简牍:马王堆汉墓帛书 碑刻隶书:石门颂郙阁颂西狭颂 史晨碑乙瑛碑张迁碑 礼器碑 曹全碑 华山碑鲜于璜碑衡方碑东汉 朝侯小子残石 石碑篆书、章草及其他 -按风格分类第一类是古朴厚重、茂密雄强类:郙阁颂、西狭颂、衡方碑、张迁碑等。这一类碑刻,

    8、总的特点是体方笔拙,笔力遒稳,气派宏大,浑厚雍容。第二类是奇纵恣肆类:石门颂、杨淮表记等这类作品用笔奔放不羁,纵逸有致。第三类是典雅工整、法度谨严类:华山庙碑、熹平石经、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石等。这类作品字体均极工整,中规入矩,一丝不苟。-西汉:莱子侯刻石刻石刻于新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刻石书法古拙奇瑰,气势开张,丰筋力满,趣味横生,熔篆籀之意写隶,清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以篆为隶,结构简劲,意味古雅。”西汉传世书迹甚少,通过此石,可窥西汉书风。-西汉:鲁孝王刻石 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早期的西汉刻石。形体为隶书,但也夹杂一些篆字结构。西汉前期(武帝以前)

    9、的隶书,承袭秦隶,篆隶夹杂。由鲁孝王刻石可以看出,其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较浓,其“年”字长脚与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汉简(如流沙坠简)同趣。-西汉:马王堆帛书是中国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其书风古朴、自然,笔墨饱满流畅。用笔已规范化,波笔、挑笔形成了特色,字体富于变化,错落有致而又气脉贯通。-东汉:曹全碑全称汉郃h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

    10、是用隶书写成。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也是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东汉: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修孔子庙器碑”、“韩明府孔子庙碑”等,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东汉永寿二年(156)立。此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礼器碑笔画以瘦硬为主,粗细变化明显,尤其是部分捺画,劲健有力,干脆利落,粗与细之间形成反差,平正于外,奇崛于内,体势变化看似平淡,而结体细细推敲却并不简单,布局疏朗,而字字重心稳固,通篇骨力通达,神完气

    11、足。碑文字迹清劲秀雅,有一种肃穆而超然的神采。-东汉: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又名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原石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东汉:史晨碑 两面刻,碑通高二百零七点五厘米,碑身高一百七十三点五厘米,宽八十五厘米,厚二十二点五厘米,无碑额。前碑全称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169)三月。史晨前后碑为著名汉碑

    12、之一,碑字结体方整,端庄典雅。笔势中敛,波挑左右开张,疏密有致,行笔圆浑淳厚,有端庄肃穆的意度,其挑脚虽已流入汉末方棱的风气,但仍有姿致而不板滞。-东汉: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东汉中平三年刻立(公元186年)。张迁碑古朴淳厚,雄强大气,堪称汉碑中此类风格的代表作。该碑用笔以方为主,许多笔画棱角分明,笔画之间粗细对比并不强烈,而笔笔饱满,字内布白较少,厚重感、体积感较之其他汉碑尤为明显。每个字所占用的空间也较为匀称,复杂的变化都表现在笔画内部。该碑在结体上以扁方为主,构字形态独特。-东汉:石门颂(全称为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

    13、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东汉:西狭颂是东汉建宁四年(171年)六月仇靖撰刻并书丹的摩崖石刻、隶书书法作品。西狭颂是“三颂”中保存最完好的,至今一字不损。它虽然是隶书成熟时代的作品,但又带有较浓的篆书意味,所以有人说它“结体在篆、隶之间”。但是它用笔本身的撇、点、捺和横画蚕头燕尾等特色,仍然是隶书笔法。它结字高古,庄严雄伟,用笔朴厚,方圆兼备,笔力遒劲。-东汉:郙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 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该石刻自成一家,独具丰标

    14、,为标准的汉隶八分 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沉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 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汉:华山碑汉代隶书全称西岳华山庙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四月刻,此碑与礼器碑一样被誉为汉隶中典范,结字堂堂正正,字、行距齐整,波磔秀美。华山碑是汉碑隶属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风朴茂古拙又圆转流动;用笔丰满中和又波磔明显,为书家所推重。-东汉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用笔极为有力,笔画丰润,在转折和撇、捺处尤见功力,形成外方内圆的效果。其结体方正,

    15、波、磔、撇、捺皆不张扬外露,字体方整严峻,有下紧上松之感。整篇章法紧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留白很少,但又毫无局促壅塞之感。-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鲜于璜碑书风方整朴厚,笔法方圆结合,在存世汉碑中,与晚于它的张迁碑同属方笔一派而有别具特色。碑阴字大小不一,不甚工整,参差错落,近两爨书风,真率稚拙。鲜于璜碑的出土,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东汉:杨淮表记刻于东汉熹平二年(173),全称“司隶校尉杨淮从事下邳湘弼表记”,亦称“杨淮碑”。杨淮表记书法雄古遒劲,笔势开张,用笔沉着扎实,结字参差古拙。其章法,因石势而书,纵成列,横不成行,字态因

    16、字立形,疏宕天成。如第六行“也”字,为此行末字,故形体较大,第七行“过、此、追、述”四字,波笔舒展,极尽开张之势。-东汉:熹平石经刻于东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至东汉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石经集中体现了隶书法则,端庄稳重,笔法铿锵,极为工整严肃,用笔方圆兼备,笔道丰满厚重,方整沉稳之中多具波势变化,横磔波挑,奥折多姿,俯仰有致。波挑收笔,有的圆润、有的方整、有的丰满、有的峭拔,其用笔绝不机械重复。章法整肃庄重,而笔道、结字都能追求变化,充分体现了汉隶笔法上的丰富性。-尹宙碑全称汉豫州从事尹宙碑,又名尹宙碑额。东汉熹平六年(177年)四月立。尹宙碑结体内紧外拓,笔画细瘦圆健,整篇碑文为隶

    17、书,体势近似楷书,元明以来书家多称之。字体风格俊逸洒脱,颇具秦小篆之遗风。此碑书法笔法圆健,与楷相近。书法风格工整中透出洒脱,统一中富于变化。行笔一波三折,有金石之气。结体顾盼有神,若群鹤起舞,堪称汉碑中的上乘之作。古代书家给以较高的评价,“无一字不生动,无一字不规矩”,尹宙碑是汉隶高峰期的碑刻。-朝侯小子残石拓本隶书,装裱成轴,每行十四、五字不等,无年月。碑文书体端庄清晰,刊刻精良,书法类曹全碑,严谨秀丽,有力而富变化,又存字较多,少有漫泐,为存世汉碑中的精品。其书法,是成熟的隶书风格,应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字体秀美飘逸。其笔划完好。在现存为数很多的汉代残石之中,朝侯小子残石的书法属於“上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汉代隶书赏析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331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