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宣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模板早拆施工技术规程宣贯.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板 施工 技术规程
- 资源描述:
-
1、在楼板模板支撑系统中设置早拆装置,当楼板混凝土达到早拆强度时,早拆装置升降托架降下,拆除楼板模板;支撑系统实施两次拆除,第一次拆除部分支撑,形成间距不大于2m的楼板支撑布局,所保留的支撑待混凝土构件达到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拆模条件时再进行第二次拆除。早拆装置是由支撑顶板、升降托架等组成,安装在竖向支撑上。可将龙骨及模板降下,实现模板早拆的装置。第一次拆除模架是指当早拆支撑模架所支承的楼板混凝土达到早拆强度时,所拆除的主次龙骨、模板以及横向支撑和竖向支撑作为本地标编制单位之一,北京泰利城模板公司是一家专业早拆模板租赁公司。该公司专利产品TCL早拆支撑体系,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2、第三阶段早拆技术.TCL早拆体系特点是,横向定长拉杆1320(为配合4英尺8英尺的木质多层板)的支撑体系。模板面板、主次龙骨使用通用材料。应用范围较为广泛。限制:板条夹缝,定宽,4英尺宽。TLC插卡型早拆模板体系目前,北京建工集团、城建集团、住总集团等各大型施工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在各类建筑工程施工中,各自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早拆模板施工技术,为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为早拆模板体系的实施与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国内长期没有相关的施工标准,早拆模板施工技术应用尚未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制约了其推广
3、和广泛应用。这次贯标,就是要引导大家按照本规程安全可靠、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推广和使用模板早拆技术。2m 100mm临时跨度lt可参考下式求得:式中:h板厚(m);ft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MPa)。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规定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关系曲线给出,或用近似公式 0.35)(Cx为混凝土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计算;k弯矩系数。当两端固定时取弯矩系数。当两端固定时取k=1/12;对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时取;对一端固定一端简支时取k=9/128。上式是基于短期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受拉边缘的拉应力不超过其抗拉强度设上式是基于短期荷载作
4、用下,混凝土受拉边缘的拉应力不超过其抗拉强度设计值,与抗拉强度标准值还有计值,与抗拉强度标准值还有1.35的材料分项系数。这里只考虑了混凝土自重和的材料分项系数。这里只考虑了混凝土自重和上人荷载上人荷载1.5kPa,而没有考虑堆料。,而没有考虑堆料。根据上式,当板厚由根据上式,当板厚由0.10.2m变化,混凝土达到变化,混凝土达到C3(或或50号号)的的ft时,时,lt由由1.202.0m变化。必须指出板上活荷载不能超过变化。必须指出板上活荷载不能超过1.5kPa。按上式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按上式计算,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20,100100厚楼板,达到厚楼板,达到50%50%强度时,支撑间距
5、为强度时,支撑间距为1.61.6米。米。支承柱间距m 板的厚度(m)0.100.120.140.160.180.200.251.2C6.5/14.5C5/10.5C5/7.5C5/5C5/5C5/5C5/51.5C13.5/22 C10.5/17.5C8/14.5C7.5/11.5C5/9.5C5/7.5C5/51.8C19/29C16/24C13.5/20.5C12/17.5C10/15C8/13 C5/5在自重和施工荷载下的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在自重和施工荷载下的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m)表中的分表中的分子值表示了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而分母则表示了拆除模板子值表示了拆除模板时
6、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而分母则表示了拆除模板后,在板面上又开始支撑等施工作业,施工荷载为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后,在板面上又开始支撑等施工作业,施工荷载为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值。如果混凝土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值,则支承柱处的板上表面会出现裂值。如果混凝土没有达到应有的强度值,则支承柱处的板上表面会出现裂缝。如果表缝。如果表1-2中板厚中板厚0.16 m,支承柱间距,支承柱间距1.8 m时,拆模模板时的混凝时,拆模模板时的混凝土强度应为土强度应为C12,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强度应为,施工作业时混凝土强度应为C17.5。德国配力(PERI)公司也给了支承柱间距为1.86m时,拆模所需要的混凝土强度值,见表
7、1-3,表1-3中括号内数值为表1-2中的值,比较可知,施炳华先生的文献与德国配力(PERI)公司的经验基本一致。表1-3拆模时混凝土需要的强度值 板厚 m混凝土强度 N/mm2 20度养护时拆模时间 d0.1810(C10)30.208(C8)20.226(C7)20.240.805(C5.5)1多层连支问题承受在施结构中的多层连支不仅仅是早拆问题,在工程中普遍存在。模板早拆的多层连支,只要方案正确是安全的。多层连支有四个设定前提:支撑刚度无限大(结构有挠度);支撑作用点各层挠度相同;楼板刚度与龄期对应值成正比;地平或支座是刚性的。现浇混凝土楼板龄期为:施工周期支顶层数北京建工博海公司200
8、7年在北京华侨世纪城工程进行了800mm厚板转换层连支支架荷载传递的分析与研究,通过了北京市科技成果鉴定,并荣获华夏科学技术二等奖。该成果对连支三层的荷载转换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以下结果第一层承受57.1%、第二层承受28.6%第三层承受14.3%本规程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构配件、模板早拆的设计、模板早拆的施工、检查与验收及附录几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为总则1.0.1 为在模板早拆的设计与施工中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规程的第二条规定了模板早拆的适用范围。1.0.2 本规程适用于本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楼板厚度不小于100mm,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现浇钢
9、筋混凝土楼板施工。不适用于预应力楼板的施工。1.0.2说明:建筑工程楼板施工采用模板早拆经济且安全可靠。本规程模板早拆的适用范围限定为楼板,不涉及梁采用模板早拆的施工。混凝土楼板板厚增大,自重荷载随之增大,楼板抗弯刚度也随之增大;但抗弯刚度的增加远大于荷载的增加。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楼板越厚,楼板抗弯能力越强。根据多年早拆施工实践,对板厚为100mm以上的楼板实施早拆是安全可靠的。1.0.2说明:建筑工程楼板施工采用模板早拆经济且安全可靠。本规程模板早拆的适用范围限定为楼板,不涉及梁采用模板早拆的施工。混凝土楼板板厚增大,自重荷载随之增大,楼板抗弯刚度也随之增大;但抗弯刚度的增加远大于荷载的增
10、加。在相同跨度的情况下,楼板越厚,楼板抗弯能力越强。根据多年早拆施工实践,对板厚为100mm以上的楼板实施早拆是安全可靠的。(C)早拆支撑头普通支撑头支模、浇筑混凝土保留早拆支撑头,继续支撑,其余普通支撑头全部拆除,混凝土养护调节支撑头螺母,使其下降,模板与混凝土脱开,实现模板拆除(B)(A)木胶合板木胶合板木胶合板木胶合板3.0.2说明:现浇混凝土顶板设计与施工中,利用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快的特点,人为地将结构跨度减小,从而降低拆模时混凝土应达到的强度,实现早期拆模。当实施模板的第一次拆除时,由于顶板混凝土尚未达到设计强度,此时顶板保留竖向支撑支顶不牢,或在拆除时扰动保留部分的支撑原状,或保留
11、支撑被拆除后再做二次支顶,结构受到扰动,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降低结构的安全度,并使结构可能出现挠度超标、裂缝超标等混凝土缺陷。3.0.4说明: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影响,混凝土结构冬期施工,易发生冻害、强度不足及表面粘连等质量问题。采用早拆工艺,结构构件的下表面,比采用常规工艺暴露在自然环境的时间早。因此施工时,必须保证结构具有不低于采用常规施工工艺的安全度和质量可靠性。综合蓄热法可有效保证结构早期强度能正常增长。规程的第四章是对模板快拆的构配件进行了规定4.0.1 模板早拆支撑可采用插卡式、碗扣式、独立钢支撑、门式脚手架等多种形式,但应配置早拆装置。4.0.2 模板早拆支撑使用现行国家标准G
12、B/T13793直缝电焊钢管或GB/T309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中Q235-A级钢的规定。当使用的钢管为低合金钢管时,应满足施工设计对模板早拆支撑的安全要求。杆件加工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材料加工标准及焊接标准。4.0.3 模板早拆支撑使用的扣件等钢管连接配件,其材质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15831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及连接件,应经有效的试验证明其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支撑顶板丝杠托架支撑顶板丝杠托架4.0.4 4.0.4 早拆装置承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不应小于早拆装置承受竖向荷载的设计
13、值不应小于25kN25kN。4.0.5 早拆装置目前常采用以下形式(图4.0.5-14)。支撑顶板平面尺寸宜不小于100mm100mm,厚度应不小于8mm。早拆装置的加工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的材料加工标准及焊接标准。支撑顶板托架支撑顶板丝杠托架4.0.6 模板早拆支撑采用的调节丝杠直径应不小于36mm;丝杠插入钢管的长度不应小于丝杠长度的1/3,且不小于150mm。丝杠与钢管插接配合偏差应保证支撑顶板的水平位移不大于5mm。4.0.4条说明:根据模板早拆的竖向支撑的纵横间距,考虑顶板自重荷载、模板恒载、施工荷载等进行计算,早拆装置承受竖向荷载的设计值不应小于25kN。此值设定考虑在楼板施工中与
14、立杆及其它配件受力性能相协调。房间施工平面大样示意图材料用量统计表房间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mm)数量立杆顶杆三角架早拆头托架横杆大样图及材料用量表绘制竖向剖面图及结点大样,注明模板、龙骨及支架竖向支撑的组绘制竖向剖面图及结点大样,注明模板、龙骨及支架竖向支撑的组合情况绘制规范化竖向施工模式图,标明不同施工季节所需支撑层合情况绘制规范化竖向施工模式图,标明不同施工季节所需支撑层数及模板材料的施工流水。为了掌握资金的投入数额及材料总供应数及模板材料的施工流水。为了掌握资金的投入数额及材料总供应量,要进行动态用量分析计算,并编制动态用量及材料总用量供应量,要进行动态用量分析计算,并编制动态用量及材料
15、总用量供应表。表。5.0.2 模板及其支撑设计计算必须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过程中承受浇筑混凝土的自重荷载和施工荷载,确保安全。5.0.3 依据楼板厚度、最大施工荷载、采用的模板早依据楼板厚度、最大施工荷载、采用的模板早拆体系类型,进行受力分析(模板及其支撑设计时各拆体系类型,进行受力分析(模板及其支撑设计时各项荷载的参考数值见附录项荷载的参考数值见附录A)。根据楼层的净空高度,)。根据楼层的净空高度,按照支撑杆件的规格,确定竖向支撑组合,设计竖向按照支撑杆件的规格,确定竖向支撑组合,设计竖向支撑间距控制值;根据竖向支撑结构受力分析确定横支撑间距控制值;根据竖向支撑结构受力分析
16、确定横杆步距,确定需保留的横杆,保证支撑架体的空间稳杆步距,确定需保留的横杆,保证支撑架体的空间稳定性;依据开间尺寸进行早拆装置的布置。定性;依据开间尺寸进行早拆装置的布置。5.0.4 模板早拆设计应明确标注第一次拆除模架时保模板早拆设计应明确标注第一次拆除模架时保留的支撑。模板早拆设计应保证上下层立杆位置对应留的支撑。模板早拆设计应保证上下层立杆位置对应准确。准确。5.0.5 架体根部双向水平杆件距地不大于架体根部双向水平杆件距地不大于300mm(如支座加螺栓调节,可放宽到不大于如支座加螺栓调节,可放宽到不大于500 mm)。)。5.0.6 第一次拆除模架后保留的竖向支撑间距不应大第一次拆除
17、模架后保留的竖向支撑间距不应大于于2m。5.0.7 根据上述确定的控制数据(立杆最大间距及早根据上述确定的控制数据(立杆最大间距及早拆装置的型号,横杆步距等),绘制模板早拆支撑体拆装置的型号,横杆步距等),绘制模板早拆支撑体系施工图,明确模板的平面布置及材料用量统计。系施工图,明确模板的平面布置及材料用量统计。5.0.8 根据模板早拆施工图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对根据模板早拆施工图及施工流水段的划分,对材料用量进行分析计算,明确周转材料的动态用量,材料用量进行分析计算,明确周转材料的动态用量,并确定最大控制用量,保证周转材料的及时供应及退并确定最大控制用量,保证周转材料的及时供应及退场。场。5.
18、0.9 进行楼板模架设计时,在施层下保留支撑的层进行楼板模架设计时,在施层下保留支撑的层数通过计算确定。常温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数通过计算确定。常温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两层支撑;冬期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三层支两层支撑;冬期施工时在施层下宜保留不少于三层支撑。冬期施工其它内容应符合行业标准撑。冬期施工其它内容应符合行业标准JGJ104建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的相关规定。的相关规定。模板早拆施工模板早拆施工 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施工前必须熟悉设计方案,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模板早拆设计要求进行支模,严禁
19、随意支搭。照模板早拆设计要求进行支模,严禁随意支搭。6.1.2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拆模特指模板早拆与支撑的第一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拆模特指模板早拆与支撑的第一次拆除,模板的第二次拆除应符合次拆除,模板的第二次拆除应符合GB50204混凝土结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的规定。6.2 模板的支搭模板的支搭 6.2.1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 按照模板早拆设计布置图备齐所需构配件按照模板早拆设计布置图备齐所需构配件弹控制线弹控制线确确定端角支撑位置并与相邻的支撑搭设,形成稳定结构定端角支撑位置并与相邻的支撑搭设,形成稳定结构按按照模板早拆设计图展开搭设照模板早拆设计图展开搭设整
20、体支撑搭设完毕整体支撑搭设完毕按照模按照模板早拆设计图安装早拆装置,调到工作状态(支撑顶板调板早拆设计图安装早拆装置,调到工作状态(支撑顶板调整到位)整到位)敷设主龙骨、次龙骨敷设主龙骨、次龙骨安装模板面板安装模板面板模板体模板体系预检。系预检。6.2.2 技术要点技术要点1 在顶板模板安装前检查各早拆部位、保留部位的在顶板模板安装前检查各早拆部位、保留部位的构配件是否符合模板早拆设计要求。构配件是否符合模板早拆设计要求。2 模板安装前,支撑位置要准确,支撑搭设要方正模板安装前,支撑位置要准确,支撑搭设要方正,构配件联结牢固。,构配件联结牢固。3 上、下层支撑立杆轴线位置对应准确,支撑立杆上、
21、下层支撑立杆轴线位置对应准确,支撑立杆底部铺设垫板,保证荷载均匀传递。垫板应平整,底部铺设垫板,保证荷载均匀传递。垫板应平整,无翘曲。无翘曲。4 主、次龙骨交错放置,一端顶实,另一端留出拆主、次龙骨交错放置,一端顶实,另一端留出拆模空隙。模空隙。5 铺设模板前,利用早拆装置的丝杠将主、次龙骨铺设模板前,利用早拆装置的丝杠将主、次龙骨及支撑顶板调整到方案设计标高,早拆装置的支撑及支撑顶板调整到方案设计标高,早拆装置的支撑顶板与现浇结构混凝土模板支顶到位,确保早拆装顶板与现浇结构混凝土模板支顶到位,确保早拆装置受力的二次转换,保证拆模后楼板平整。置受力的二次转换,保证拆模后楼板平整。6.3 模板的
22、拆除模板的拆除6.3.1 应增设不少于应增设不少于1组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组与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试块,用于检验第一次拆除模架时的混凝土强度。块,用于检验第一次拆除模架时的混凝土强度。6.3.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强度由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应低件养护试块试压强度确定,拆模时试块强度不应低于于10MPa。6.3.3 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6.3.4 模板的第一次拆除,应确保施工荷载不大于模板的第一次拆除,应确保施工荷载不大
23、于保留支撑的设计承载力。保留支撑的设计承载力。6.3.5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满足拆模条件满足拆模条件降下升降托架降下升降托架拆除主、次龙骨拆除主、次龙骨拆除模板面板拆除模板面板按照模板早拆设计拆除部分支撑按照模板早拆设计拆除部分支撑6.3.6 模板及其支撑的拆除,严格执行模板早拆施模板及其支撑的拆除,严格执行模板早拆施工方案规定。工方案规定。6.3.2说明:说明:根据规范根据规范GB50204,当板的结构跨,当板的结构跨度不大于度不大于2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的50%即可拆除模板。通过大量即可拆除模板。通过大量C20等级混凝土楼等级混凝土楼板实施模板
24、早拆技术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强度板实施模板早拆技术的工程实践,证明混凝土强度达到达到50%(即即10Mpa)时,实施模板早拆是安全可时,实施模板早拆是安全可靠的。经试验研究得出,施工期内截面受弯承载力靠的。经试验研究得出,施工期内截面受弯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当时混凝土所能达到的强度值。在正常主要取决于当时混凝土所能达到的强度值。在正常的施工荷载情况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自重是的施工荷载情况下,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自重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在支撑间距为基本相同的,因此在支撑间距为2m的情况下,混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达到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强度等级大于时,强度等级大于C20的楼板的楼板实施模板早
25、拆也是安全可靠的。实施模板早拆也是安全可靠的。6.3.3 说明:由于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引入说明:由于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引入,混凝土初凝后,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混凝土初凝后,其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是否同步增长尚无试验资料,考虑到混凝土构模量是否同步增长尚无试验资料,考虑到混凝土构件强度与刚度应协调一致,并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的件强度与刚度应协调一致,并保证钢筋和混凝土的有效握裹,因此本规程建议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有效握裹,因此本规程建议常温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土楼板第一次拆模时间不宜早于混凝土初凝后3d。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现场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