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植物生理学-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生理学 第三 光合作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节 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二、光合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三、光合膜上的其它组份四、习题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狭义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CO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CO+HO (CHO)O广义的概念:光养生物利用光能把CO合成有 机物的过程。CO+2HA (CHO)+2A+HO 光合作用的意义 把无机物变为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变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维持大气中O2和CO2的相对平衡 在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宣布得奖的评语中称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二、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的光能吸收
2、、传递和转化过程是在具有一定分子排列和空间构象的色素蛋白复合体以及有关的电子载体中完成的。光系统(PSII)PSII的颗粒大,直径约17.5 nm,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叠合部分。晶体结构中的PSII为一个二聚体,二聚体的两个单体呈准二次旋转对称。PSII单体具有36个跨膜-螺旋,其中D1和D2各5个,CP43和CP47各6个,Cytb559的亚基和亚基各自形成一个跨膜-螺旋。D1和D2蛋白与Cytb559的和亚基一起组成PSII反应中心,是进行原初电荷分离和电子传递反应的机构,CP47和CP43的主要功能是接受LHCII的激发能量并传递到反应中心。PSII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进行光诱导的电荷分
3、离,产生电子传递并催化水的光解。PSII利用吸收的光能使水裂解放出氧气和质子,并从水分子中提取电子,电子通过醌库、Cytb6/f复合体和质体蓝素(PC)传递到PSI复合体。Helix BHelix AHelix DHelix CHelix DHelix AHelix B俯视图俯视图侧面图侧面图PSII捕光复合体(LHCII)结构:LHCII含3个跨膜-螺旋和1个在囊腔面的一段非跨膜-螺旋,每个LHCII单体结合14个叶绿素分子和4个类胡萝卜素分子。功能:光能的捕获与传递;调控激发能在PSII和PSI的分配;光胁迫下,能量耗散和光保护功能。光系统I(PSI)PSI颗粒较小,直径约定11 nm,主
4、要分布在类囊体膜的非叠合部分。结构:PSI晶体为三聚体,其单体由12个蛋白亚基以及127个辅因子组成,包括96个叶绿素a分子,2个质醌分子,3个铁硫簇,22个类胡萝卜素分子和4个脂分子。功能:吸收的光能诱导电子从膜内侧的质体蓝素传递至基质侧的铁氧还蛋白,还原的铁氧还蛋白可被Fd-NADP+氧化还原酶所利用而生成NADPH。高等植物的LHCI和PSI核心之间的连接是松弛的,4个不同的LHCI蛋白新月状排列在PSI核心的一侧,约有20个叶绿素分子定位于两者之间起着连接作用。PSI捕光复合体(LHCI)LHCI吸收的光能通过诱导共振传递到P700,然后按顺序将电子传给原初电子受体A0(Chl a)、
5、次级电子受体A1(叶醌),再通过铁硫中心(Fe-S)最后交给铁氧还蛋白(Fd)。Fd经过还原,在铁氧还蛋白NADP还原酶作用下,把电子交给NADP+,完成非循环电子传递。Fd也可把电子交给Cytb6而传回到PQ,形成围绕PSI的循环电子传递。细胞色素b6f(Cytb6f)Cyt b6f是类囊体膜上的一种膜蛋白复合体,分子量约为105 kDa,它在体内是以二聚体形式存在,由4个大亚基(Cyt f、Cyt b6、Rieske蛋白和亚基IV)和4个小亚基组成。Cyt b6f在光合作用电子传输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一方面作为连接PSII和PSI的中间电子载体介导两者之间的电子传递;另一方面利用电子传递过程
6、中释放出的电子将质子从类囊体膜外侧转运到内侧,形成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为ATP合酶复合体合成ATP提供能量。ATP合酶复合体特点:突出于膜表面;亲水性特点:突出于膜表面;亲水性 ATP合酶复合体,也称偶联因子或CF1-CF0复合体,它将ATP的合成与电子传递和H+跨膜转运偶联起来。叶绿体的ATP酶属于F型ATP酶,与线粒体及细菌的ATP酶结构十分相似,都由两个蛋白复合体组成,一个是突出于膜表面的亲水性的CF1,分子量约400 kDa;另一个是埋置于膜中的疏水性的CF0,分子量约170kDa。目前普遍认为,ATP合酶催化合成ATP的过程是按照“旋转催化”的模式进行的,即CF1上3个核苷酸催化位点
7、的构象变化是靠和亚基在催化过程中相对于33六聚体的旋转运动来调节的。膜脂膜脂:膜脂研究是生物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光和作用研究的重要领域,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色素色素: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吸收、传递光能或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色素。高等植物和大部分藻类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三、光合膜上的其它组份 高等植物类囊体膜脂主要有四种:MGDG,DGDG,SQDG和PG。其中MGDG含量最多,约占50%,DGDG约占30%,SQDG和PG各占512%。MGDG,DGDG和PG在LHCII聚集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PG结合于LHCII蛋白的表面,直接参与了三聚体的形成
8、,并起着稳固三聚体的作用;而DGDG结合在三聚体的外围,使三聚体形成二维晶体状片层;最后,MGDG推动了片层结构的垛叠形成了类囊体膜基粒。返回叶绿素a,b和细菌叶绿素都由一个与镁络合的卟啉环和一个长链醇组成,它们之间仅有很小的差别。类胡萝卜素是由异戊烯单元组成的四萜。依功能不同,光合色素可分成天线色素和反应中心色素两类。天线色素捕获光能,并将光能传给反应中心。极大部分光合色素都起这一作用。反应中心色素的作用是以光能来引起电荷分离及光化学反应。它的主要成分是特殊的叶绿素a,光合色素所以能表现其特殊功能,是由于它在光合器中以特定的形式和蛋白质、脂质等结合。返回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光能光能C
9、O2色素分子色素分子C52C3ADP+PiATPH2OO2H多种酶多种酶酶酶吸收吸收光解光解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水的光解:H2O 2H+1/2 O2 光解CO2的固定的固定:CO2+C5 2C3酶还还 原原酶酶固固 定定供能供能(CH2O)酶酶 C3化合物还原化合物还原:2 C3 (CH2O)6 ATP酶H,ADP+Pi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ADP+Pi能量 ATP酶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根据能量转变的性质,将光合作用分为三个阶段:1.1.原初反应原初反应: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
10、能;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成电能;2.2.电子传递电子传递和和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电能转变为活跃化学能;3.3.碳同化碳同化: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表表1 1 光合作用中各种能量转变情况光合作用中各种能量转变情况 能量转变能量转变 光能光能 电能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稳定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贮能物质贮能物质 量子量子 电子电子 ATPATP、NADPHNADPH2 2 碳水化合物等碳水化合物等 转变过程转变过程 原初反应原初反应 电子传递电子传递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碳同化碳同化 时间跨度时间跨度(秒秒)1010-1
11、5-151010-9 -9 1010-10-101010-4 4 10 100 010101 1 10 101 110102 2 反应部位反应部位 PSPS、PSPS颗粒颗粒 类囊体膜类囊体膜 类囊体类囊体 叶绿体间质叶绿体间质 是否需光是否需光 需光需光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不一定,但受光促进 不一定,但受光促进不一定,但受光促进第二节第二节 原初反应原初反应原初反应原初反应 是指是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它包括:它包括:原初反应特点原初反应特点 1)1)速度非常快,速度非常快,10101212s10
12、s109 9s s内完成;内完成;2)2)与温度无关与温度无关,(77K(77K,液氮温度,液氮温度)(2K)(2K,液氦温度,液氦温度);3)3)量子效率量子效率接近接近1 1光物理光物理光能的吸收、传递光能的吸收、传递 光化学光化学有电子得失有电子得失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一、光能的吸收与传递(一一)激发态的形成激发态的形成能量的最低状态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基态。色素分子吸收了一个光子色素分子吸收了一个光子后后-高能的高能的激发态激发态。Chl Chl(基态基态)+h+h 10101515s s Chl Chl*图图8 8 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
13、示意图 各能态之间因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还表现出若干能级。各能态之间因分子内振动和转动还表现出若干能级。(激发态激发态)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后的能级变化叶绿素分子受光激发后的能级变化叶绿素:叶绿素:红光区红光区:被红光激被红光激发,电子跃迁到发,电子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第一能量较低的第一单线态单线态蓝光区蓝光区:被蓝光激被蓝光激发,电子跃迁到发,电子跃迁到第二单线态。第二单线态。配对电子的自旋配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方向:单线态;单线态;三线态;三线态;第一单第一单线态;第二单线线态;第二单线态态图图8 8 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叶绿素分子对光的吸收及能量的释放示意图 虚虚线表示吸收光子后所
14、产生的电子跃迁或发光,线表示吸收光子后所产生的电子跃迁或发光,实线表示能量的释放,实线表示能量的释放,半箭头表示半箭头表示电子自旋电子自旋方向方向 (二二)激发态的命运激发态的命运ChlChl*Chl+Chl+热热 ChlChl*Chl ChlT T+热热 ChlChlT T Chl+Chl+热热 另外吸收蓝光处于第二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其具有的能量虽另外吸收蓝光处于第二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其具有的能量虽远大于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但超过部分对光合作用是无用的,远大于第一单线态的叶绿素分子。但超过部分对光合作用是无用的,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热能释放。在极短的时间内以热能释放。由于叶绿素是以第一单
15、线态参加光合作用的。在能量利用上蓝由于叶绿素是以第一单线态参加光合作用的。在能量利用上蓝光没有红光高。光没有红光高。1.1.放热放热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在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能级降低时以热的形式释放能量,放能量,此过程又称此过程又称内转内转换换或或无辐射退激无辐射退激。2.2.发射荧光与磷光发射荧光与磷光 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可以光回至基态时,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子形式释放能量。荧光。荧光。磷光。磷光。ChlChl*Chl Chl h h 荧光发射荧光发射 ChlChlT T Chl Chl h h 磷光发射磷光发射 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长,转换
16、的时间也较长,而强度只有荧磷光波长比荧光波长长,转换的时间也较长,而强度只有荧光的光的1%1%,故需用仪器才能测量到。,故需用仪器才能测量到。10-9-9s s 10-2-2s s 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光,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呈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可观察到呈暗红色的荧光。暗红色的荧光。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子受体的缘故。体的缘故。荧光猝灭剂:荧光猝灭剂:在色素溶液中,如加在色素溶液中,如加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常入某种受体分子,能使荧光消失。常用用Q Q表示。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表示。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17、中,Q Q即为电子受体。即为电子受体。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无效指标无效指标的依据。的依据。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离体色素溶液为什么易发荧光?第三节第三节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原初反应的结果原初反应的结果:产生了产生了高能电子高能电子推动着光推动着光合膜上的电子传递。合膜上的电子传递。电子传递的结果电子传递的结果:引起引起水的裂解放氧水的裂解放氧以及以及NADPNADP+的还原的还原;建立了建立了跨膜的质子动力势跨膜的质
18、子动力势,启,启动了光合磷酸化,形成动了光合磷酸化,形成ATPATP。这样就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这样就把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一)光合链(一)光合链 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希尔希尔(1960)(1960)等人提出等人提出并经后人修正与补充的并经后人修正与补充的“Z”Z”方案。方案。即电子传递是在两个光系统串联配合下完成的,电子即电子传递是在两个光系统串联配合下完成的,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位高低排列,使电子传递链呈侧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