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液压与气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液压 气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液压与气动第2版 杨柳青 主编第一节 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图1-1液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a)工作原理图b)泵的吸油过程c)泵的压油过程1杠杆2泵体3、11活塞4、10油腔5、7单向阀6油箱8放油阀9油管12缸体一、液压传动原理二、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1)动力部分将机械能转换为油液压力能(液压能)的装置。(2)执行部分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3)控制部分用来控制和调节油液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4)辅助部分将前面三部分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起贮 油、过滤、测量和密封等作用,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第一节 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图1-2机床工作台液压传动系统a)结构原理图b)用图形符号
2、绘制的液压传动系统图1油箱2过滤器3液压泵4压力表5工作台6液压缸7换向阀8节流阀9溢流阀三、液压元件的图形符号第一节 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四、液压传动的优缺点(1)液压传动的优点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进行布置。2)设备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3)液压元件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 1)。4)出现故障时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5)一般采用矿物油作为工作介质,相对运动面可自行润滑,使用寿命长。6)很容易实现直线运动。7)易实现机器的自动化。第一节 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1)因为液体流动的阻力损失和泄漏量较大,所以效率较低。2)由于
3、其性能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因此不宜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条件下工作。3)液压元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而价格较贵。4)受液体工作介质的泄漏及可压缩性影响,不能得到严格的定比传动(2)液压传动的主要缺点四、液压传动的优缺点第一节 液压传动原理及系统组成一、液压油的物理性质(1)可压缩性液体受压力作用后体积减小的性质称为液体的可压缩性。(2)粘度 当液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时,液体分子间的内聚力阻止分子相对运动而产生一种内摩擦力,这种现象叫做液体的粘性。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二、液压油的选择和使用1.对液压油的要求2.液压油的分类和选用3.液压传动系统的污染控制4.工作介质的污染控制第二节 液压油的
4、物理性质及选用1.对液压油的要求1)合适的粘度,较好的粘温特性。2)润滑性能良好。3)质地纯净,杂质较少。4)对金属和密封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5)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6)抗泡沫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耐蚀性好。7)体积膨胀系数小,比热容大。8)流动点和凝固点低,闪点(明火能使油面上的油蒸气闪燃,但油本身不燃烧时的温度)和燃点高。9)对人体无害,成本低。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2.液压油的分类和选用(1)分类液压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石油型、合成型、乳化型三类。(2)液压油的选用选择液压油时一般需考虑以下几点: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1)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2)液
5、压系统的工作环境。3)综合经济分析。表1-1液压油的主要品种及特性和用途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表1-1液压油的主要品种及特性和用途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表1-1液压油的主要品种及特性和用途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3.液压传动系统的污染控制(1)污染物的来源进入工作介质的固体污染物有四个来源:已被污染的新油、残留污染物、侵入的污染物和内部生成的污染物。(2)污染物的危害液压传动系统的故障75%以上是由工作介质污染物造成的。(3)污染度的测定污染度的测定方法有测重法和颗粒计数法两种。(4)污染度的等级按我国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140392002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
6、代号和目前仍被采用的美国NAS1638油液污染度等级进行评定。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4.工作介质的污染控制1)在对液压元件和系统进行清洗后才能使其正式运转。2)防止污染物从外界侵入。3)在液压传动系统合适部位设置合适的过滤器。4)控制工作介质的温度,因为工作介质温度过高会加速其氧化变质,产生各种生成物,缩短它的使用寿命。5)定期检查和更换工作介质。第二节 液压油的物理性质及选用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1)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路或液压缸某一通流截面的油液体积称为流量,用符号qV表示。(2)平均流速由于液体都具有粘性,因此液体在管路中流动时,在同一通流截面上各点的流速是不相同的,分布
7、规律为抛物线,如图1-3所示。图1-3实际流速和平均流速一、流量和平均流速二、液流的连续性图1-4液流连续性原理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二、液流的连续性例1-1如图1-5所示,在液压千斤顶的压油过程中,已知柱塞泵活塞1的面积A1=1.1310-4m2,液压缸活塞2的面积A2=9.6210-4m2,管路4处的通流截面的面积A4=1.310-5m2。若活塞1的下压速度v1为0.2m/s,试求活塞2的上升速度v2和管路内油液的平均流速v4。解1)柱塞泵排出的流量qV1为2)根据液流连续性原理,进入液压缸并推动活塞2上升的流量满足qV2=qV1,则活塞2的上升速度为3)同理,管路内的流量满足qV4
8、=qV1=qV2,因此管路内油液的平均流速为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图1-5液压千斤顶的压油过程1柱塞泵活塞2液压缸活塞3液压缸油腔4管路5柱塞泵油腔三、液压传动系统中压力的形成及传递(1)压力的形成油液的压力是由油液的自重和油液受到的外力作用所产生的。(2)压力的意义静止液体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作用力称为压力,用p表示。(3)静压传递原理液流连续性原理和静压传递原理是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4)液压传动系统中压力的建立密闭容器内静止油液受到外力挤压而产生压力(静压力)。(5)液压传动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图1-6油液压力的形成a)液压缸受力状况b)活塞的受力状况
9、表1-2液压传动的压力分级(单位:MPa)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3)静压传递原理液流连续性原理和静压传递原理是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1)静止油液在任意一点所受到的各个方向的压力都相等。2)油液静压力的作用方向垂直指向承压表面。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例1-2如图1-5所示,已知活塞1和2的面积同例1-1,压油时,作用在活塞1上的力F1=5.78103N。试问:柱塞泵油腔5内的油液压力p1为多大?液压缸能顶起多重的重物?解1)油腔5内油液的压力p1为 2)活塞2向上的推力即作用在活塞2上的液压作用力F2为 3)能顶起重物的重量G为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4)液压传动系统中压力
10、的建立密闭容器内静止油液受到外力挤压而产生压力(静压力)。图1-7液压传动系统中压力的形成a)负载阻力为零b)外界负载为Fc)外界负载为挡铁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图1-8液压传动系统中负载的并联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5)液压传动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表1-3常用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的公称压力系列(单位:kPa)第三节 液压传动的流量和压力一、液压传动的压力损失1.液阻2.压力损失3.压力损失的分类4.压力损失的近似估算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计算2.压力损失图1-9油液的压力损失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计算3.压力损失的分类(1)沿程损失油液在直径不变的直
11、通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管壁对油液的摩擦而产生的能量损失称为沿程损失。(2)局部损失当油液流过管路弯曲部位、大小管的接头部位、管路截面积突变部位及阀口和网孔等局部障碍处时,由于液流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压力损失称为局部损失。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计算二、液压传动的流量损失(1)泄漏流量损失在液压传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从液压元件的密封间隙漏过少量油液的现象称为泄漏。(2)泄漏的产生原因和控制产生泄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两间隙端存在压力差,二是组成间隙的两配合表面有相对运动。(3)流量损失的估算流量损失一般也采用近似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
12、计算(1)泄漏流量损失图1-10液压缸的内泄漏和外泄漏1低压腔2高压腔3外泄漏4内泄漏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计算三、液压传动功率的计算(1)液压缸的输出功率P缸功率等于力和速度的乘积。(2)液压泵的输出功率P泵(3)液压泵的效率和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功率的计算由于液压泵在工作中也存在因泄漏、机械摩擦而造成的流量损失及机械损失,所以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所需的功率P电要比液压泵的输出功率P泵大。第四节 液压传动的压力、流量损失和功率计算一、液压冲击1)缓慢开关阀门。2)限制管路中液流的速度。3)系统中设置蓄能器和溢流阀。4)在液压元件中设置缓冲装置(如节流孔)。第五节 液压冲击和空穴现
13、象二、空穴现象1)减小液流在间隙处的压力差,一般希望间隙前后的压力比p1/p23.5。2)降低液压泵的吸油高度,适当加大吸油管内径,限制吸油管的流速,及时清洗过滤器。3)管路要有良好密封,防止空气进入。第五节 液压冲击和空穴现象复习思考题1.液压传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2.与机械传动和电力传动相比较,液压传动有哪些优缺点?3.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活塞运动的速度是怎样计算的?“作用在活塞上的推力越大,活塞运动的速度越快”的说法对吗?为什么?4.什么是液压传动中的流量、压力?它们的单位是什么?5.什么是液流连续性原理?6.什么是静压传递原理?复习思考题7.在图1-1所示的液压千斤
14、顶中,已知压动手柄的力F=294N,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为540mm,活塞杆铰点到支点的距离为27mm,柱塞泵活塞3的有效作用面积A1=110-3m2,液压缸活塞11的有效作用面积A2=510-3m2。(1)作用在柱塞泵活塞上的力为多少?(2)系统中的压力为多少?(3)液压缸活塞能顶起多重的重物?(4)两活塞的运动速度哪一个快?速度比为多少?(5)当重物G=19600N时,系统中的压力为多少?要能顶起此重物,作用在柱塞泵活塞上的力为多少?8.液压传动系统为什么会有压力损失?压力损失与哪些因素有关?9.什么是液压传动系统的泄漏?生产中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减小压力损失和流量损失?复习思考题10.图1-1
15、1所示为一个简单的液压传动系统,已知液压缸活塞有效作用面积A=810-3m2,外界负载F=2.4104N,要求活塞运动速度v=0.05m/s,选用液压泵的额定流量qV额=1.0510-3m3/s,额定压力p额=6.3106Pa,液压泵的总效率总=0.8,取系统压力损失系数K压=1.4,系统泄漏系数K漏=1.2。(1)此液压泵是否适用?(2)驱动液压泵的电动机功率需多大?图1-11复习思考题11.什么叫做液压冲击?液压冲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2.什么叫做空穴现象?它有哪些危害?应怎样避免?复习思考题(1)动力元件指液压泵,包括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等。(2)执行元件指液压缸、液压马达,包括活塞缸
16、、柱塞缸、摆动缸等。(3)控制元件指系统中各类控制阀,包括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4)辅助元件包括油箱、油管、管接头、过滤器、压力表等。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作用和分类(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虽然液压泵的类型不同,但是它们的工作原理却是相同的。1)液压泵都要有密封工作容积,即液压泵要有一个吸、压油的容积。2)液压泵的密封工作容积应能周期性地变化,即有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变化过程。3)必须有配油装置,把吸、压油腔严格分开。第一节 液压泵图2-1单缸柱塞泵的工作原理1曲柄2连杆3缸体4柱塞5、6单向阀7油箱第一节 液压泵(2)液压泵的作用和分类在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泵是将电动机或其他发动机输入的机
17、械能转变为液压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第一节 液压泵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作用和分类二、常用液压泵(1)齿轮泵图2-2所示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定量泵的图形符号。第一节 液压泵图2-2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及定量泵的图形符号1、2齿轮3泵体(2)叶片泵叶片泵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单作用叶片泵,另一种是双作用叶片泵。图2-3单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及变量泵图形符号1泵轴2转子3叶片4定子5压油腔6吸油腔第一节 液压泵图2-4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定子2转子3叶片第一节 液压泵(3)柱塞泵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如图2-5所示。图2-5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1衬套2转子3定子4柱塞5配油轴第一节 液压泵三、电动机功率
18、的计算例2-1已知某液压传动系统工作时,活塞上所受的外载荷F=9720N,活塞有效工作面积A=0.008m2,活塞运动速度v=0.04m/s。试问:应选择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为多少的液压泵?驱动它的电动机的功率应为多少(考虑功率损失)?解首先确定液压缸中最大工作压力p缸。例2-1是在已知工作参数的条件下进行计算的。当不知道某台设备的工作参数而又需要了解电动机的功率时,可直接根据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和额定流量以及总效率,近似计算出电动机的功率,这一般来说是适用的。第一节 液压泵例2-2图2-6所示的某液压传动系统,已知负载F=30000N,活塞有效面积A=0.01m2,空载快速前进的速度v1=0.05
19、m/s,负载工作时的前进速度v2=0.025m/s,选取K压=1.5,K漏=1.3,=0.75,试从下列已知液压泵中选择一台合适的液压泵,并计算其相应的电动机功率。解p缸=F/A=30000N/001=3106Pa例2-2中的液压泵既要满足空载快速行程的要求(此时压力较低,流量较大),又要满足负载工作行程的要求(此时压力较高,流量相对较小),所以在计算时压力与流量两者都必须取大值。第一节 液压泵图2-6某液压传动系统第一节 液压泵图2-7双活塞杆式液压缸的结构及图形符号a)结构简图b)图形符号第二节 液压缸一、双活塞杆式液压缸及其基本计算一、双活塞杆式液压缸及其基本计算例2-3如图2-8所示的
20、双活塞杆式液压缸,已知活塞面积A1=210-3m2,活塞杆面积A2=0.310-3m2,活塞向右运动工作时载荷F=4250N。若分别向缸的左、右腔输入流量q=4.1710-4m3/s的油液,问活塞往返运动的速度v1、v2各是多少?缸内左、右两腔中的压力p1、p2分别是多少?第二节 液压缸图2-8双活塞杆式液压缸二、单活塞杆式液压缸及其基本计算图2-9单活塞杆式液压缸a)工作原理b)图形符号c)油液由左腔输入时的状况第二节 液压缸二、单活塞杆式液压缸及其基本计算例2-4如图2-10所示,已知活塞有效面积A1=0.01m2,A2=0.006m2,负载F=30000N,输入流量q=4.1710-4m
21、3/s。试问:活塞运动的速度v和压力表a的读数是多少?(阀门b的开启压力p1=0.5105Pa)第二节 液压缸图2-10有背压的液压传动系统例2-5如图2-11所示的差动连接液压缸,若已知无杆腔活塞面积为A1,活塞杆面积为A2,外界负载为F,试问此时液压缸左、右两腔中的压力各为多少?图2-11差动连接液压缸第二节 液压缸例2-6如图2-11所示的差动连接缸,设A1=3.1410-2m2,活塞杆面积A2=1/2A1,若此时输入的流量q=610-4m3/s,求活塞的运动速度v以及自液压缸右腔排出的流量q。图2-11差动连接液压缸第二节 液压缸三、液压缸的密封、缓冲和排气(1)密封容积式液压传动系统
22、主要是靠密封的工作容积变化来工作的,因此液压传动系统的密封状况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2)缓冲液压缸常用来驱动具有一定运动速度和较大质量的工作机构,其运动件具有很大的动量,特别是快速动作的液压缸,在行程终端,由于惯性力很大,易使活塞与端盖发生撞击。(3)排气在液压传动系统停止工作后,比油箱位置高的油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回油箱。第二节 液压缸三、液压缸的密封、缓冲和排气(1)密封容积式液压传动系统主要是靠密封的工作容积变化来工作的,因此液压传动系统的密封状况会直接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第二节 液压缸图2-12常用密封圈a)O形密封圈b)皮碗式密封圈c)铸铁活塞环三、液压缸的密封、缓冲
23、和排气第二节 液压缸(2)缓冲液压缸常用来驱动具有一定运动速度和较大质量的工作机构,其运动件具有很大的动量,特别是快速动作的液压缸,在行程终端,由于惯性力很大,易使活塞与端盖发生撞击。1)应用环状间隙实现缓冲。2)用节流阀和单向阀缓冲。3)用多油孔实现缓冲。1)应用环状间隙实现缓冲。图2-13用环状间隙缓冲1活塞2端盖第二节 液压缸2)用节流阀和单向阀缓冲。图2-14用节流阀和单向阀缓冲1活塞2上柱塞3油腔4管路5节流口6油口7左腔8单向阀9通路第二节 液压缸3)用多油孔实现缓冲。图2-15用多油孔缓冲第二节 液压缸(3)排气在液压传动系统停止工作后,比油箱位置高的油液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回油箱。
24、图2-16排气阀第二节 液压缸三、液压缸的密封、缓冲和排气一、液压控制阀概述按其作用不同分为(1)方向控制阀通过对液流流动方向的控制来实现对液压机械运动方向的控制,如换向、起动、停止。(2)压力控制阀用来实现系统压力的调节,如保持系统压力稳定,限制系统最高压力,利用压力的不同实现顺序动作或降低系统压力,给回路一定的背压等。(3)流量控制阀用来调节液流流量以达到对运动部件运动速度的调节。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一、液压控制阀概述阀体与管路连接形式(1)管式连接如图2-17a所示,它是将管接头直接拧紧在阀体上。(2)板式连接如图2-17b所示,阀体用螺钉固定在钻有通油孔道的油路板上,管接头也拧紧在油路板
25、上。(3)法兰连接如图2-17c所示,阀体与管路直接用法兰连接。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图2-17液压阀连接形式a)管式连接b)板式连接c)法兰连接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二、方向控制阀1.单向阀2.换向阀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1.单向阀图2-18单向阀的结构及图形符号a)钢球式b)、c)锥式d)图形符号1阀体2阀芯3弹簧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1.单向阀图2-19液控单向阀的结构及图形符号a)结构b)图形符号1活塞2顶杆3阀芯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2.换向阀第三节 液压控制阀图2-20滑阀结构1滑阀2环形槽3阀体4凸肩5阀孔2.换向阀(1)换向阀的工作原理图2-21所示为三位四通换向阀的换向工作原理。第三节 液压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