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7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第7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发动机 原理 汽车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第二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第三节汽油机的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第五节 汽油机的电子控制第六节工程应用实例一(文摘)第七节工程应用实例二(文摘)第七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第一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一、对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基本要求1.形成均质混合气2.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3.适应不同工况的混合气浓度要求 第一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二、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u传统化油器式混合气形成方式:利用化油器在气缸外部形成可燃混合气。u汽油喷射式混合气形成方式:利用喷油器将燃油喷入进气管、进气道或气缸内形成混合气电控汽油喷射混合气形成方式取代了化油器式混合气形成方式!第一节汽油机混合
2、气的形成二、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电控燃油喷射按喷射位置不同可分为缸内直喷(GDI)和进气道喷射,进气道喷射又可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第一节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二、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1)单点喷射是在节气门上方,利用一个喷油器集中喷射,燃料喷入后随空气流入进气歧管内,然后分配到各个气缸。2)在多点喷射中,各缸喷油器通常是将燃料直接喷射到高温的进气门背面,以促进燃油蒸发。多点喷射具有空燃比控制精度高、过渡工况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是目前汽油机最广泛应用的混合气形成方式。3)缸内直喷汽油机采用类似于柴油机的供油技术,通过一个高压油泵提供420MPa的喷油压力,将汽油供给位于气缸内的电磁燃油喷嘴,然后
3、通过电脑控制喷嘴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喷入燃烧室,形成混合气。一、正常燃烧过程:一、正常燃烧过程:正常燃烧:正常燃烧:在燃烧过程中,火焰核心以一定速率连续传遍整个燃烧室,且传播速率、火焰前锋的形状均没有剧烈的变化 第二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一一)正常燃烧过程的特点正常燃烧过程的特点将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明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显燃烧期和和后燃期。后燃期。1、着火延迟期着火延迟期 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从火花塞点火到火焰核心核心形成形成的阶段。的阶段。为了提高效率,希望为了提高效率,希望尽量缩短着火延迟期,并尽量缩短着火延迟期,并保持稳定。保持稳定。2、明显燃烧期、明显燃烧期是指从火焰
4、核心形成到出现最高爆发压力为止的阶是指从火焰核心形成到出现最高爆发压力为止的阶段。段。在右示功图上指气在右示功图上指气缸压力线脱离压缩线缸压力线脱离压缩线开始急剧上升(图中开始急剧上升(图中2点)到压力达到最点)到压力达到最高点高点(图中图中3点点)止。止。燃燃烧的主要时期。烧的主要时期。明显燃烧期的火焰传播明显燃烧期的火焰传播 在均值混合气中,当火在均值混合气中,当火焰中心形成之后,火焰向焰中心形成之后,火焰向四周传播,形成一个近似四周传播,形成一个近似球面的火焰层,即火焰前球面的火焰层,即火焰前锋,从火焰中心开始层层锋,从火焰中心开始层层向四周未燃混合气传播,向四周未燃混合气传播,直到连续
5、不断的火焰前锋直到连续不断的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扫过整个燃烧室。后燃期中,混合气燃烧速度后燃期中,混合气燃烧速度开始降低,加上活塞向下止点加开始降低,加上活塞向下止点加速移动,使气缸中压力从点速移动,使气缸中压力从点3开开始下降,此阶段的燃烧有火焰前始下降,此阶段的燃烧有火焰前锋过后未来得及燃烧的燃料的再锋过后未来得及燃烧的燃料的再燃烧、贴附在缸壁上未燃混合气燃烧、贴附在缸壁上未燃混合气层的部分燃烧、高温分解的燃烧层的部分燃烧、高温分解的燃烧产物产物(CO,H2)的重新氧化。的重新氧化。为了保证高的循环热效率和为了保证高的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功,应使后燃期尽可能短。循环功,应使后燃期尽可能短。
6、3、后燃期、后燃期 指从最高压力出现到燃料基本上完全燃烧指从最高压力出现到燃料基本上完全燃烧为止。为止。(二)燃烧速度(二)燃烧速度 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所燃烧的混合气量,燃烧速度:是指单位时间所燃烧的混合气量,可以表达为:可以表达为: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面积未燃混合气密度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1)火焰传播速度uT:是指火焰前锋相对于燃烧室壁面的绝对速度。其大小取决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和混合气湍流脉动速度,一般uT=5080m/s。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包括缸内可燃混合气的湍流运动、混合气成分和混合气初始温度。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2)火焰前锋面积A
7、T:利用燃烧室几何形状及其与火花塞位置配合,可以改变不同时期火焰前锋扫过的面积,以调整燃烧速度。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影响燃烧速度的因素有:(3)可燃混合气的密度T:增大可燃混合气的密度,可提高燃烧速度,故增大压缩比和增加进气压力可加大燃烧速度。(三)不规则燃烧(三)不规则燃烧不规则燃烧:是描述汽油机在稳定正常运转不规则燃烧:是描述汽油机在稳定正常运转时时,存在的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缸之间存在的各循环之间的燃烧变动和各缸之间的燃烧差异。的燃烧差异。(1)各循环间的燃烧变动:使点火提前角调整对每一循环都不可能处于最佳状态,因而油耗上升,功率下降,不正常燃烧倾向增加,整个汽油机性能下降。产生这种
8、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火花塞附近混合气的混合比和气体湍流性质、程度各循环均有变动,致使火焰核心形成的时间不同,即由有效着火时间变动而引起。(三)不规则燃烧(三)不规则燃烧(1)各循环间的燃烧变动变化较大,怠速、低负荷时变动更大。(三)不规则燃烧(三)不规则燃烧(2)各缸间的燃烧差异:主要是燃料分配不均匀造成的。另外与进气量、进气速度、扰动强度、压缩比、燃烧室形状及火花塞位置的差异也有关。(四)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四)燃烧室壁面的熄火作用在火焰传播过程中,燃烧室壁对火焰具有熄火作用,即紧靠壁面附近不可能形成火焰。这样,在熄火区内存在大量未燃烧的烃,它是排气中HC的主要来源。当=1左右时,熄火厚度最小
9、;负荷减小时,熄火厚度显著增加;燃烧室温度、压力提高,气缸湍流加强,熄火厚度均减小。减少熄火厚度及燃烧室的面容比F/V,可以使汽油机HC排放量减少。二、不正常燃烧二、不正常燃烧 不正常燃烧:不正常燃烧:燃烧不是由火花塞点燃或火焰传播速率不正常。汽油机不正常燃烧包括爆燃和表面点火(早燃)。第二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一一)爆燃爆燃对于汽油机,如果压缩比过高或点火太早,燃烧会变得不正常,火焰传播速度和火焰前锋形状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称为爆燃(1)汽油机爆燃时常见外部特征:爆燃发生时的常见外部特征包括:发出金属敲击声;冷却液过热,气缸盖温度上升。轻微爆燃时,发动机功率略有增加,强烈爆燃时,发动机功率下降
10、,油耗增加,冒烟带火星。(一一)爆燃爆燃(2)爆燃产生的原因:在正常火焰传播过程中,处于最后燃烧位置上的末端混合气受到进一步压缩和辐射的热作用,加速了先期反应。如果在火焰前锋未到之前便形成火焰中心,火焰传播速度可达1000m/s以上,使局部温度、压力迅速上升,并伴有压力冲击波(见图7-8)。冲击波反复冲击壁缸产生敲击声,严重时破坏缸壁表面的附面气膜和油膜,使传热增加,缸盖、活塞顶的温度升高,冷却系统过热,功率降低,油耗增加。(一一)爆燃爆燃(3)影响爆燃的因素1)燃料性质。辛烷值高的燃料,抗爆性好。2)末端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末端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增加,会使爆燃倾向增加。3)火焰前锋传到末端混
11、合气的时间。火焰前锋传播速度提高,火焰传播距离减小,可使爆燃倾向减弱。发动机工作是否有爆燃现象,一方面取决于所用燃料,另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运转条件和燃烧室的设计。(二二)表面点火表面点火在汽油机中,凡是不依靠电火花点火,而是靠燃烧室内炽热表面(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零件表面炽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统称为表面点火。它的点火时间是不可控制的。早燃是指在火花塞点火之前,炽热表面就点燃混合气的现象。表面点火和爆燃的比对表面点火和爆燃的比对表面点火和爆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不正常燃烧现象,爆燃是在电火花点火以后终燃混合气的自燃现象,而表面点火则是炽热物点燃混合气所致。表面点火时火焰传播速度比较正
12、常,没有压力冲击波,金属敲击声音比较沉闷。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强烈的爆燃必然增加向气缸壁的传热量,从而促进炽热点的形成,导致表面点火。早燃又使气缸压力升高率和最高燃烧压力增加,使未燃混合气受到较大的压缩和传热,从而促使爆燃发生。三、运转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三、运转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第二节汽油机的燃烧过程1、混合气浓度混合气浓度 在=0.80.9时,着火落后期最短,火焰传播速度最大,所以此时pz、Tz、p/、Pe均达最大值,但爆燃倾向大。同时由于燃烧不完全,燃油消耗率be高。在=1.031.1时,由于燃烧完全,be最低。2、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 对应于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
13、火提前角对应于每一工况都存在一个最佳点火提前角,这时汽油机功率最大,耗油率最低。,这时汽油机功率最大,耗油率最低。三、运转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三、运转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点火提前角过大,会引起压缩负功增大,导致功率下降,爆发压力和末端混合气温度上升,爆燃倾向增加。点火提前角过小,由于燃烧不及时,致使爆发压力和温度下降,传热损失增多,排气温度升高,功率和热效率降低,但爆燃倾向减小。3 3、负荷、负荷 随着负荷的减小,要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随着负荷的减小,要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4 4、转速转速 转速增加时,应当相应加大点火提前角转速增加时,应当相应加大点火提前角第三节汽油机的燃烧室一、对燃烧室的要求
14、1.结构紧凑2.具有良好的充气性能3.火花塞位置安排得当4.燃烧室形状合理分布5.要产生适当的气体流动6.末端混合气要有适当冷却1.楔型燃烧室楔型燃烧室 楔形燃烧室楔形燃烧室侧剖面为楔型侧剖面为楔型.结构较紧凑,火焰传播距离较短;结构较紧凑,火焰传播距离较短;燃烧室气门直径较大,充气性能较燃烧室气门直径较大,充气性能较好;好;楔形燃烧室的火花塞布置在楔形高楔形燃烧室的火花塞布置在楔形高处,对着进、排气门之间,有利于处,对着进、排气门之间,有利于新鲜混合气扫除火花塞附近的废气;新鲜混合气扫除火花塞附近的废气;混合气过分集中在火花塞处,使得混合气过分集中在火花塞处,使得初期燃烧速度大,工作粗暴,初
15、期燃烧速度大,工作粗暴,NOx排出量较高。由于挤气面积内的熄排出量较高。由于挤气面积内的熄火现象,废气中火现象,废气中HC的含量亦较多。的含量亦较多。二、常用典型燃烧室2.浴盆型浴盆型燃烧室燃烧室浴盆形燃烧室的特点是:浴盆形燃烧室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挤气面积,有一定的挤气面积,但挤流效果差;但挤流效果差;火焰传播距离较长,火焰传播距离较长,燃烧速度较低,燃烧时燃烧速度较低,燃烧时间长,经济性、动力性间长,经济性、动力性不高,不高,HC排量多。但排量多。但NOx的排量较少,工艺的排量较少,工艺性好。性好。3.半球型半球型燃烧室燃烧室 半球形燃烧窒结构紧凑,半球形燃烧窒结构紧凑,火焰传播距离也是最短
16、的。火焰传播距离也是最短的。气门直径较大,气道转弯气门直径较大,气道转弯较小,充气效率高,且对较小,充气效率高,且对转速变化不敏感。有较好转速变化不敏感。有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动力性和经济性,HC排放量低。排放量低。缺点是由于火花塞附近缺点是由于火花塞附近有较大容积,使燃烧速率有较大容积,使燃烧速率大,压力升高率大,工作大,压力升高率大,工作粗暴。粗暴。NOx排放较多。排放较多。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一、稀薄燃烧混合气浓度A/F14.8时称为稀混合气,其燃烧称为稀薄燃烧(1)均质稀薄燃烧(2)分层给气稀薄燃烧(3)非缸内直喷分层给气稀薄燃烧(4)缸内直喷分层给气稀薄燃烧第四节汽油机的稀
17、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燃烧室主要部分位于气缸盖凹入的排气门下方,直径很小,结构紧凑,有一定的挤气面,可形成较强的挤气湍流。同时,进气门浅凹坑处与主燃烧室有浅槽相通,在上止点前,部分进入进气门凹坑的充量通过浅槽切向进入主要燃烧室,产生可控制的涡流运动。活塞下行时,燃气又以高速形成反挤流运动,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燃烧速度。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1)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火球高压缩比燃烧室:优点是可以燃烧非常稀薄的混合气,空燃比可达26,从而降低了燃油消耗率。缺点是必须用高辛烷值汽油,且对积炭敏感,需要严格控制压
18、缩比。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2)碗形燃烧室碗形燃烧室(HRCC):采用很紧凑的活塞顶凹坑,火焰传播距离短,挤气面积大,湍流强,火花塞位于凹坑内。这种燃烧室燃用研究法辛烷值为99的汽油时,压缩比可提高到13,空燃比使用范围为1622,最经济空燃比为21.5。由于压缩比提高和挤流增加,使滞燃期缩短,火焰传播速度提高,故点火提前角可减小,使爆燃倾向降低,并有利于稀混合气着火。HC、NOx、CO的排量均较低。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3)TGP燃烧室:燃烧室:如图7-19所示,燃烧室中设有一个预燃室
19、,其容积Vp与主燃烧室容积Vm之比不大于20%,火花塞位于通道中。在压缩过程中,新鲜混合气进入预燃室,产生适当的涡流,并对火花塞间隙进行扫气,促进着火。火焰核心进入预燃室,引起迅速燃烧,结果形成火焰束喷入主室,使主室气体产生强烈湍流,促进了主燃烧室燃烧。其燃烧特性如图7-20和图7-21所示。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3)TGP燃烧室燃烧室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4)双火花塞燃烧室双火花塞燃烧室:图7-22所示的燃烧室中,在离半球形燃烧室中心两边等距离处各布置一个火花塞,因而火焰传播距离仅为缸
20、径的一半,从而可减小点火提前角,提高了点火时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使着火性能得到改善,燃烧持续时间缩短,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1.均质稀混合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1)日本本田公司的日本本田公司的CVCC燃烧系燃烧系统统是一种化油器供油具有副室式燃烧室的分层燃烧系统。最大优点是排放性能好,但经济性没有得到改善。2.分层给气燃烧室第四节汽油机的稀薄燃烧系统二、非缸内直喷稀薄燃烧系统(2)轴向分层稀燃系统轴向分层稀燃系统在进气阀导气屏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进气涡流(见图7-24a);进气过程后期进气门开启接近最大升程时,通过安装在进气道上的喷油器将燃料对准进气阀喷入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