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系统1020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物膜系统1020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膜 系统 1020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系统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胞膜生物膜是细胞膜(质膜)、核膜(质膜)、核膜和各类细胞器的和各类细胞器的膜如内质网膜、膜如内质网膜、高尔基体、分泌高尔基体、分泌颗粒囊膜、溶酶颗粒囊膜、溶酶体膜、过氧物酶体膜、过氧物酶体膜、空泡膜和体膜、空泡膜和线粒体内、外膜线粒体内、外膜等的统称等的统称质膜(plasma membrane)包在细胞外面,所以又称细胞膜(cell membrane),它不仅是区分细胞内部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质膜和内膜在起源、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等方面具有相似性,故总称为生物膜(biomembrane)。生物
2、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细胞的能量转换、蛋白质合成、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细胞运动等活动都与膜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质膜表面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cell coat)或糖萼(glycocalyx);质膜下的表层溶胶中具有细胞骨架成分组成的网络结构,除对质膜有支持作用外,还与维持质膜的功能有关,所以这部分细胞骨架又称为膜骨架。细胞外被、质膜和表层胞质溶胶构成细胞表面。生物膜结构在分子结构上基本相同:在分子结构上基本相同:全是由蛋白质及脂类分子全是由蛋白质及脂类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的,其厚度有序排列组成的,其厚度约为约为6-10nm。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
3、环境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换及信息传递过程中也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性的作用。化学组成:脂质:分子数为蛋白质的脂质:分子数为蛋白质的100倍以上倍以上蛋白质:重量为脂质的蛋白质:重量为脂质的14倍倍糖类:含量极少,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糖类:含量极少,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在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现者。膜脂膜脂膜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膜脂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磷脂,磷脂,是构成膜脂的基本成分,约占整个膜脂的50以上 糖脂,糖脂,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普遍存在
4、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其含量约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在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胆固醇,胆固醇,仅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一般不超过膜脂的1/3。脂质双分子层:脂质双分子层:屏障作用屏障作用 磷脂磷脂:70%胆固醇:胆固醇:30%鞘脂:鞘脂:少量少量细胞膜蛋白:跨膜转运、信息传递等有关跨膜转运、信息传递等有关 表面蛋白质(表面蛋白质(peripheral protein)整合蛋白质(整合蛋白质(integrated protein)细胞膜糖类:细胞膜糖类:单糖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可作为单糖排列顺序的特异性,可作为“分子语分子语言言”起识别作用起识别作用(一)磷脂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
5、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图4-1),但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某些细菌质膜上的心磷脂具有4个非极性的区域(图4-2)。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18或20个碳原子组成。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图图4-1 磷脂的结构磷脂的结构 图图4-2 心磷脂心磷脂 1 1、甘油磷脂、甘油磷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和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图4-3)。主要类型有: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 choline,PC,旧称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serine,PS)、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
6、yl ethanolamine,PE,旧称脑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 inositol,PI)和双磷脂酰甘油(DPG,旧称心磷脂)等。图图4-3 不同类型的甘油磷脂不同类型的甘油磷脂 2 2、鞘磷脂、鞘磷脂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图4-4)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亦称神经醇磷脂,它是以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原核细胞和植物中没有鞘磷脂。图4-4 鞘磷脂(二)、糖脂(二)、糖脂糖脂也是两性分子。其结构与SM很相似,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代替了磷脂酰胆碱而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图图4-5 葡
7、糖脑苷脂葡糖脑苷脂 图图4-6 糖脂的结构糖脂的结构 1.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2.GM1神经神经节苷脂,节苷脂,3.唾液酸唾液酸最简单的糖脂是半乳糖脑苷脂,它只有一个半乳糖残基作为极性头部,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富;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节苷脂,其头部包含一个或几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儿童所患的家族性白痴病(Tay-sachs disease)就是因为在其细胞内缺乏氨基己糖脂酶,不能将神经节苷脂GM2 加工成为GM3,结果大量的GM2累积在神经细胞中,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神经节苷脂本身就是一类膜上的受体,已知破伤风毒素、霍乱毒素、干扰素、
8、促甲状腺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5-羟色胺等的受体就是不同的神经节苷脂。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由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由 1 个个 A 亚单位亚单位和和 5 个个 B 亚单位构成,对热不稳定,其亚单位构成,对热不稳定,其 编码基因编码基因在染色体上。在染色体上。B 亚单位可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亚单位可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 GM1 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 A 亚单位进入亚单位进入细胞,细胞,A 亚单位经蛋白酶作用裂解为亚单位经蛋白酶作用裂解为 A1 和和 A2 两条多肽。两条多肽。
9、A1 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可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可使使 NAD(辅酶(辅酶 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 G 蛋白上,称蛋白上,称 G S,G S 的活化可使细胞内的活化可使细胞内 cAMP 水平升高,主动分泌水平升高,主动分泌 Na+、K+、HCO 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三)、胆固醇(三)、胆固醇胆固醇,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其功能是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调节脂双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如: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很快发生自溶。图图4-7 胆固醇胆固醇(四)、脂质体(四)、脂质体
10、脂质体(liposome)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亲水头部插入水中,疏水尾部伸向空气,搅动后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的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图图4-8 脂质体脂质体(根据(根据Gerald Karp 2002 修改)修改)二、膜蛋白二、膜蛋白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根据膜蛋白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可分为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和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
11、tein)。整合蛋白整合蛋白可能全为跨膜蛋白(可能全为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为两性分子,疏水部分位于脂双层),为两性分子,疏水部分位于脂双层内部,亲水部分位于脂双层外部。由于存在疏水内部,亲水部分位于脂双层外部。由于存在疏水结构域,整合蛋白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结构域,整合蛋白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去垢剂(detergent)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如离子型去垢剂离子型去垢剂SDS(图图4-9),非离子型去垢剂,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图图4-10)。整合蛋白整合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可以是的跨膜结构域可以是1至多个
12、疏水的至多个疏水的螺螺旋,形成亲水通道的整合蛋白跨膜区域有两种组旋,形成亲水通道的整合蛋白跨膜区域有两种组成形式,一是由多个两性成形式,一是由多个两性螺旋组成亲水通道;螺旋组成亲水通道;而是由两性而是由两性折叠组成亲水通道折叠组成亲水通道(图图4-11)。图图4-9 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图图4-10 Triton-X100 图4-11 蛋白与膜的结合方式、整合蛋白;、脂锚定蛋白;、外周蛋白外周蛋白外周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有时很难区分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主要是因为一个蛋白质可以由
13、多个亚基构成,有的亚基为跨膜蛋白,有的则结合在膜的外部。脂锚定蛋白(脂锚定蛋白(lipid-lipid-anchored proteinanchored protein)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糖磷脂酰肌醇(glycophosphatidylinositol,GPI)连接的蛋白,GPI位于细胞膜的外小叶,用磷脂酶C(能识别含肌醇的磷脂)处理细胞,能释放出结合的蛋白。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胞粘附分子和引起羊瘙痒病的PrPC都是这类蛋白。另一类脂锚定蛋白与插入质膜内小叶的长碳氢链结合。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 E.Overton 1895 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发现凡是溶于脂肪的物质很
14、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很容易透过植物的细胞膜,而不溶于脂肪的物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质不易透过细胞膜,因此推测细胞膜由连续的脂类物质组成。脂类物质组成。E.Gorter&F.Grendel 1925 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类红细胞质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因而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分子组成。J.Danielli&H.Davson 1935 发现质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膜中含有蛋白质,从而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构成的。1959年在上述基础上提出
15、了修正模型,认为膜上还具有贯穿脂双层的蛋白质通道,供亲水物质通过。J.D.Robertson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图4-13),厚约7.5nm。这就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单位膜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把膜的动态结构描写成静止的不变的。S.J.Singer&G.Nicolson 1972根据免疫荧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特点有序性流动性不对称性流动镶嵌模型突出了膜的
16、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生物膜骨架,蛋白质或嵌在脂双层表面,或嵌在其内部,或横跨整个脂双层,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 图图4-14 质膜的的结构模型质膜的的结构模型 细胞膜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细胞膜是一种半透性的膜,脂溶性物质才能通过,而水溶性物质一般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但体内脂溶性物质为数不多,脂质双分子层就构成了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一)质膜的流动性(一)质膜的流动性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膜脂分子的运动 侧向扩散:同一平面
17、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图图4-15 膜脂的分子运动膜脂的分子运动 伸缩震荡:脂肪酸链沿着与纵轴进行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是在翻转酶(flippase)的催化下完成。旋转异构: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导致异构化运动。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影响膜流动的因素主要来自膜本身的组分,遗传因子及环境因子等 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饱和度: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脂肪酸链的链长: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
18、膜流动性降低。卵磷脂/鞘磷脂:该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其他因素: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方式、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膜蛋白的分子运动主要有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可用荧光漂白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图4-16)检测侧向扩散。旋转扩散指膜蛋白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旋转运动,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受细胞骨架的限制,破坏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能促进膜蛋白的侧向运动。1970年Larry Frye等人将人和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种细胞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膜流动性的生理意义质
19、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例如跨膜物质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二)膜的不对称性(二)膜的不对称性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膜脂、膜蛋白和复合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内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等。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细胞膜往往从脂双层中央断开,为了便于研究,各部分都有固定的名称(图4-17):ES,质膜的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