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基础(第版)[13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基础(第版)[13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页 生理学 基础 13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1生理学基础(第三版)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一)刺激、反应和兴奋性的概念(二)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三、生殖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一、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二、内环境及其稳态图1-1 体液分布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第四节 机体活动的调节一、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一)神经调节(1)非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二)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二、机体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图1-2 反射弧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图1-3 人体功能调节示意图图1-4 人体功能活动的反馈调节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2、职教中心第二章 细 胞第一节 细胞膜的功能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图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二)易化扩散1.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三)主动转运(四)出胞和入胞(1)出胞(2)入胞二、细胞的跨膜信息传递(一)受体的概念(二)受体的基本功能三、细胞的跨膜电变化图2-2 细胞的出胞和入胞作用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原理1.静息电位2.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1.动作电位2.动作电位产生原理图2-3 静息电位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
3、(1)上升支(2)下降支(三)动作电位的引起与传导1.动作电位的引起(1)阈电位(2)局部电位2.动作电位的传导(1)传导原理(2)传导特点第二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一、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图2-4 动作电位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图2-5 阈电位、局部电位及其总和图2-6 动作电位传导机制模式图图2-7 肌丝滑行学说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肌丝的分子组成(二)肌丝滑行的过程(三)兴奋-收缩耦联图2-8 粗肌丝分子排列示意图图2-9 细肌丝的分子组成示意图I,T,C分别代表肌钙蛋白的3个亚单位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二、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一)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二
4、)单收缩和强直收缩图2-10 肌丝滑行的分子模式图图2-12 单收缩与强直收缩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第三章 血 液血液是一种循环流动于心血管系统中液态的结缔组织,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节 血量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量及血细胞比容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颜色(二)比重(三)黏滞性(四)酸碱度(五)渗透压图3-1 血液细胞比容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第二节 血 浆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一、血浆的成分及其作用(一)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质的总称,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二)无机盐(三)非蛋白
5、含氮化合物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总称为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尿 素、尿酸、肌酸、肌酐、氨、多肽和胆红素等。二、血浆渗透压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所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力量。血浆中溶质吸引水的力量称为血浆渗透压。血浆中溶质颗粒数量越多,其渗透压越大。(一)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和正常值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由血浆中的两部分溶质形成。(二)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血浆渗透压具有吸引水分通过生物半透膜的能力。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第三节 血 细 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二)
6、红细胞的主要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是指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1.红细胞的生成胚胎时期红细胞主要在肝、脾和骨髓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素。2.红细胞的破坏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正常值和分类计数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二)白细胞的生理功能(1)中性粒细胞(2)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吞噬清除外来的病原微生物和 衰老损伤的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
7、;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嗜酸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合成与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从而抑制其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嗜酸性粒细胞可黏附在蠕虫上并杀伤蠕虫。所以,患过敏性疾病或某些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能产生组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具有抗凝作 用;组胺和缓激肽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哮 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B淋
8、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三、血小板(一)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二)参与生理性止血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释放多种缩血管物质,使血管收缩,减慢血流,利于止血;通过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堵住出血口;促进凝血块生成,达到有效的止血目的。(三)参与凝血第四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的胶胨状态的过程。(一)凝血因子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血浆和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二)血液凝固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1)内源性激活途径(2)外源性激活途径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
9、教中心图3-2 血液凝固过程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三)抗凝系统正常情况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一般不会发生凝固。其原因有三个:血管内膜光滑完整,对因子和血小板无激活作用,血凝过程不易启动;快速的血流及稀释作用,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不易聚集;血浆中的抗凝系统发挥对抗血凝的作用。血浆中的抗凝系统主要是抗凝血酶和肝素两种抗凝物质。(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二、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血浆中的纤溶系统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其生理意义在于使血液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简称“纤
10、溶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简称“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抑制物四种成分。纤溶的基本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降解。(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原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无活性的球蛋白,需被激活成为纤溶酶。(1)组织激活物(2)依赖于的激活物(二)纤维蛋白的降解(三)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第五节 血 型输血是临床上某些疾病如大失血、贫血等的有效治疗措施。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的分型依据和血型判断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又叫凝集原,在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A凝集原和B凝集原两种。依据红胞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和有无,将血液分为4种血型:凡红细胞膜
11、上只含A凝集原的,称为A型;只含B凝集原的,称为B型;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称为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没有的,称为O型。ABO血型系统的血浆中有两种天然抗体称为凝集素,分别是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二)ABO血型系统与输血输血遵循的根本原则是首先必须进行血型鉴定,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合,避免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三)交叉配血试验二、Rh血型系统图3-3 ABO血型输血关系示意图图3-4 交叉配血试验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第四章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内沿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其主要作用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保证体内物
12、质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血液的防御等生理功能。第一节 心脏生理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具有4个腔隙的中空器官。通过心肌的舒缩改变心腔内的压力,推动血液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泵血功能。一、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率与心动周期(1)心率(2)心动周期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二)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导致心腔内的压力改变,致使血液射入动脉的过程,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包括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1)等容收缩期(2)快速射血期(3)减慢射血期图4-1 心动周期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2)快速充盈期(3)减慢充盈
13、期3.心房收缩期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三)心音某些健康儿童及青年人可听到第三心音,第四心音通常不能听到。(1)第一心音(2)第二心音(四)心输出量及影响因素1.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泵血功能的好坏。它分为搏出量和每分输出量。2.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搏出量图4-2 心音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前负荷: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时所遇到的阻力即动脉血压,称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在前、后负荷不变时,心收缩力增强,输出量增多,反之则减少。(2)心率3.心力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根据
14、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和功能上的区别,心肌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收缩功能的普通心肌细胞,又称工作细胞;另一类是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自律细胞。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1)0期去极化(2)1期复极化(3)2期复极化(平台期)(4)3期复极化(5)4期复极化(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图4-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浦肯野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三、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心肌细胞具有四大生理特性,它们是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一)自动节律性1.心脏正常起搏点与窦性心律心肌
15、在无外来刺激时具有自动地、按一定节律产生兴奋的能力,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2.自律性的产生与影响因素(1)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2)最大复极电位水平图4-4 窦房细胞的电位变化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3)阈电位水平(二)兴奋性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1)绝对不应期与有效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三)传导性1.传导途径及速度2.影响兴奋传导的因素(1)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2)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图4-5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兴奋性变化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四)收缩性心肌纤维受到刺激兴奋后能够产生收缩的能力,称为收缩性。(1)同步收缩(2)不产生强直收缩
16、(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4)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五)其他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1)K+的影响(2)Ca2+的影响(3)Na+的影响四、心电图图4-6 心电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分为P波、QRS波群和T波,偶尔还出现U波。(1)P波(2)QRS波群(3)T波(4)P-R间期(或P-Q间期)(5)Q-T间期(6)S-T段五、心脏的内分泌功能心肌细胞能分泌心钠素和脑利钠肽两种激素。其主要生理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扩张血管。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排钠利尿。第二节 血管生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动脉血压与脉搏(一)血压及动脉血压的概
17、念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临床上习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二)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三)动脉血压的形成1.收缩压的形成2.舒张压的形成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搏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大动脉的弹性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积(五)动脉脉搏二、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一)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心收缩力(3)重力和体位(4)呼吸运动(5)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三、微循环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和组织液
18、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一)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功能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七部分组成。(1)迂回通路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直捷通路(3)动-静脉短路(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四、组织液与淋巴液图4-7 微循环模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影响因素组织液是指位于组织细胞之间成胶胨状的体液。它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而形成的。图4-8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二)淋巴液及淋巴循环的意义1.
19、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2.淋巴循环的意义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同时接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2.血管的神经支配支配血管平滑肌的神经有两类:缩血管纤维和舒血管纤维,两者统称血管运动神经。(1)缩血管纤维(2)舒血管纤维舒血管纤维可分为两类:交感舒血管纤维,主要分布于骨骼肌微动脉,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乙酰胆碱,阿托品可阻断其效应;副交感舒血管纤维,起自脑干内的神经核和骶脊髓,节前纤维行于相应的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在效应器官内换元后,作用于血管平滑肌
20、。(二)心血管中枢在生理学中将与控制心血管活动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为心血管中枢。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1)脊髓神经元(2)延髓的心血管中枢延髓的心血管中枢至少可以包括四个部位:缩血管区,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能引起交感缩血管纤维的紧张性活动;舒血管区,为延髓尾端的腹外侧部,兴奋时可抑制缩血管区神经元的活动,导致血管舒张;传入神经接替站,即孤束核,它接受来自颈动脉窦、主动脉弓传入的信息,再转送到延髓及中枢神经的其他部位;心抑制区,即迷走神经背核与疑核。(3)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三)心血管反射(1)压力感受器反射(2)化学感受器反射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二、体液调节(一
21、)全身性体液调节(1)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血管升压素(二)局部性体液调节第四节 心、肺、脑的血流特点一、冠脉循环二、肺循环肺的血液供应有两套血管,一是肺循环血管,主要作用是保证气体交换;二是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性血管。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肺循环的特点:管壁薄,仅为主动脉的1/3,分支短而管径粗,故肺动脉的顺应性高,而血流阻力小;肺动脉的血压较低,安静时约为22 mmHg/8 mmHg;血管容量大约为450 mL,占全身血量的9%,且变动范围大,用力呼气时为200 mL,深吸气时为1 000 mL,因此有储血库的作用。三、脑循环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22、职教中心第五章 呼 吸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这种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 程,称为呼吸。肺通气,即肺与自然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即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运输,是指进入血液中的气体随血液循环被运输到组织;组织气体交换,即组织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肺通气与肺换气合称外呼吸,组织气体交换和细胞内的氧化代谢合称为内呼吸。第一节 肺 通 气肺通气是指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气体进出肺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一是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二是阻止气体流动的阻力。动力克服阻力,才能实现肺通气。生
23、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一、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动力包括肺通气的直接动力和肺通气的原动力。(一)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呼吸运动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主要的吸气肌有肋间外肌和膈肌;主要的呼气肌有肋间内肌和腹肌。1.呼吸运动的过程2.呼吸的形式图5-1 呼吸全过程示意图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1)呼吸运动以呼吸深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称为平静呼吸。人体在劳动或运动时,用力而加深的呼吸,称为用力呼吸或深呼吸。(2)呼吸运动的方式可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由肋间肌的舒缩活动为主所产生的呼吸运动,主要表现为胸壁的起伏
24、,称为胸式呼吸。由膈肌的舒缩活动为主所产生的呼吸运动,主要表现为腹壁的起伏,称为腹式呼吸。(二)肺内压及其周期性变化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三)胸膜腔及胸膜腔负压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胸膜腔是由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共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含有少量浆液的腔隙。胸膜腔负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是肺内压,使肺泡扩 张;二是肺的弹性回缩力,使肺泡缩小。图5-2 胸膜腔负压及其在呼吸时的变化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有利于维持肺的扩张状态,不致因肺回缩力而萎缩;作用于腔静脉和胸导管,降低中心静脉压,有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和心房的充盈。如
25、果胸膜腔的完整性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临床上称为气胸。气胸时,负压减小或消失,轻则肺扩张受到限制,重则肺塌陷而造成肺不张使呼吸功能减弱,而且也导致循环功能障碍,危及生命。肺通气的过程如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牵引胸膜壁层随之扩大,胸膜腔内压降低,使肺随之扩张,肺内压下降,气体进入肺内;呼气 时,与之相反。二、肺通气的阻力(一)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物体对抗外力作用所引起变形的力,弹性阻力越大越不易变 形,越小越容易变形。生理学基础退出出版社 职教中心1.肺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的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的弹性纤维和肺泡的表面张力。2.胸廓的弹性阻力和顺应性(二)非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呼吸道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