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2980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格式:PPTX
  • 页数:249
  • 大小:982.9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A组 河南中考题组,一、(2019河南,151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 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 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 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

    2、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 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 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 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操心制行:思虑行动。孙氏:孙权。言如蓍(sh)龟:(这些)论断 像蓍占、龟卜(一样

    3、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闻 B.明 C.足 D.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3分),一、 1.答案 D (2分)A.有名望/听见。B.英明/明亮。C.充足/值得。D.谋议。 2.答案 因此感奋激发(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感激”,1分;大意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

    4、做到语句通顺,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注意重点词语 “由是”“遂”“驱驰”的翻译。 3.答案 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对刘备父子的忠心。兴复汉室的决心。(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 分) 解析 三件事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要分点作答。第一段由“由是感激”可知表达的是感激之情;第二段 由“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可以看出,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忠心;第三段由“愿陛下托臣以 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以看出,他主动请战,表达的是决心。 4.答案 颇具政治远见。忠心赤诚。感恩图报。治国有方。用兵仁义。(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 即可。一点1分,共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语段(一),出师表中“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还于旧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政治远见;“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的是其忠心赤诚,以及对先帝的知恩图报;由他对文臣武将的合适安排,可见他 治国有方。语段(二),由“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可知,他用兵仁义。 参考译文 (二)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 的。他的思虑行动,一概出于对刘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种田谋生,假使没有徐庶一 句话的推荐、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

    6、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是一定的了。诸葛亮在隆中第一 次会见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与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可相互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 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不容变更之论。,二、(2018河南,141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 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

    7、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 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 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 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

    8、王士性广游志) 注 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中,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二、 1.答案 B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实词的识记能力。“排空”是“冲

    9、向天空”的意思。 2.答案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胜状”1分,大意1分。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做到语意准确,语句通顺流畅,句中的关键词不能漏 译。本句中注意“予”“胜状”“一湖”等的准确翻译。 3.答案 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象,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阅读语段(一)可知,此处问“悲”从何而来,答案可以从语段 (一)的前两段提取概括。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体现出景象之阴森凄凉,“迁客”“商旅”“去国怀乡”等体 现出身在异乡之悲。 4.答案 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

    10、,衬托岳阳楼。(意思对即可。2分) 第二问: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 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解析 语段(二)在描写岳阳楼之前,先描写滕王阁、黄鹤楼,并说滕王阁不如黄鹤楼,黄鹤楼不如岳阳楼,由,此可以推断其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至于语段(二)与语段(一)写岳阳楼的目的有何不同,可根据其内容进 行分析。语段(二)写岳阳楼胜景本身,而语段(一)在写岳阳楼胜状的同时,又抒写了览物之情。 参考译文 (二)登上南昌滕王阁,看到赣江水势滔滔,自西奔流而来又转而流向北面,滕王阁与江水特别相称,显得雄

    11、伟 高大。然而却不如武昌的黄鹤楼。黄鹤楼与滕王阁虽然在水方面没有什么差别,而黄鹤楼的建筑工艺精致 巧妙奇特壮丽,立于黄鹄矶上,并且三面环水,西面又正对着晴川楼、汉阳城绝好的位置。总起来看,又不如 岳州岳阳楼。君山青翠,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色,浩瀚无边,不是滕王阁、黄鹤楼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可 以相比的,所以它的景观是最壮美的,三座楼都面向西,岳阳楼更雄伟些。,三、(2017河南,141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10分)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

    12、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 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注 用事:执掌政权。奇待

    13、: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遭遇放逐。涉履蛮瘴:经 历蛮地瘴疠之苦。堙(yn)厄,指道路艰险。蕴:积聚。,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闻 B.出 C.游 D.环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语段(一)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分)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分),三、 1.答案 D A.听到/出名,有名望。B.露出/在国外。C.游动/游玩。D.环绕。 方法技巧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4、(1)课内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 (2)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 “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中的“走”来理解,译为“跑”。 (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组词,然后再确定词义。 (4)语境推断法。实词大多数是多义词,因此在解释词语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5)对句判断法。即根据对偶等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6)字形推断法。如“绝”,从丝从刀,表示用刀割断丝缕;引申为“断,断绝,消失”。 2.答案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

    15、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蛇”1 分,大意1分。共2分),解析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而,表修饰,不译。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蜿蜒爬行那样;明 灭,指或隐或现。 3.答案 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 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解析 从石、鱼、日光三方面来概括,并写清楚这些景物在水中的特点。 4.答案 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小石潭环境凄清。(意思对即可。一点 1分,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赏

    16、析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凄神寒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凄清, 一是心境的凄凉。环境方面扣住小石潭本身的特点来写;心境方面扣住一再被贬的遭遇来写。,参考译文 (二)唐顺宗即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执掌朝政,两人尤其器重柳宗元。他和监察御史吕温一起被秘密召入宫 中,一起商讨国家革新大事。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适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与七名同辈一同 被贬。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再次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已经遭遇放逐,又经历蛮荒之 地瘴疠之苦,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心积聚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他 写了十多篇诗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四、(20

    17、16河南,161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10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 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 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

    18、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 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 秉:执掌。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殆:大概。中人:中等资质的人。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名 B.足 C.道 D.通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 什么样的情感。(2分)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19、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 ;语段(二)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 。,四、 1.答案 B A.名贵的/命名。B.充足。C.方法/学说。D.明白/贯通。 2.答案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 养它。(“一食”1分,“食马者”的“食”1分,大意1分。共3分) 解析 翻译时要做到语句通顺、语意完整,关键词要译出。句中的第一个“食”读sh,意思为“吃”;后两 个“食”读s,通“饲”,意思为“喂养”;“或”的意思为“有时”。 解题指导 翻译句子时通假字和多义词一定要

    20、结合语境翻译。 3.答案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祇(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所以这里的“也”表达 的是“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之情”。 解题关键 要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与文章主旨相结合。 4.答案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纳贤士(意思对即 可。一空1分,共3分),解析 语段(一)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说马”来谈人才的发现和任用问题。语段(二)引用诗和 传中的话,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的方法;由“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来看,强调的是 “统治者应

    21、采取措施,招纳贤士”。 解题思路 首先要理解两段文字的内容,把握每段文字的写作手法及主旨,然后分析异同点,最后根据题目 要求,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二)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 人。”这些都是实话。陛下执掌天下这么多的人,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来固守四境呢?大概在于人才仕进 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的标准不清楚,勉励得又不切实。传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 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 全责备,从而广聚英才。,五、(2015河南,151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

    22、成下题。(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 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23、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 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 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下。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

    24、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五、 1.答案 C 狱:案件。 2.答案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意思对即可。“伏”1分,大意1分。 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时应做到语意完整、准确,语句通

    25、顺。关键词一定要译出,本句 中的关键词有“测”“伏”,“测”是预测、估计的意思,“伏”是埋伏的意思。 解题指导 文言文省略的地方较多,在翻译时应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3.答案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 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意思对即可) 解析 标题要能概括文段主要内容。文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的政治准备、进攻时机、追击时机 的分析,论述了战争的制胜之道,表现了他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的战争本身却写得很少,所以还是以 “曹刿论战”为题好一些。 解题关键 要抓住文章记述的重点去分析,曹刿是文章重点塑造的人物,文章主要记述了“曹

    26、刿论战”这,件事。 4.答案 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当 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别从两个语段中提取关键性语句“彼竭我盈,故克之”“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 而已”“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气已竭而复振”“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等,再加以概 括和补充,注意要全面。 参考译文 (二)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

    27、气不可用尽 就可以了。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是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 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 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就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

    28、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 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2)然后能自反也 反:

    29、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一、 1.答案 (4分)(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前两

    30、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 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的“是”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 用法相同。 2.答案 (3分)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性 识”,代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 由此可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 则该句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通,由此

    31、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 理”,所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 知识积累 断句口诀,熟读精思是关键,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固定搭配莫拆散,语法结构助判断。 3.答案 (5分)(1)(3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2分)(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 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答案 (4分)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

    32、志。(意思答对 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 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乙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辈的同时,一定能抛 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常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 求得透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

    33、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绝学习之外的 各种贪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 的有所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 资聪敏,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二、(2019安徽,13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 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立身成

    34、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 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 染:熏陶,沾染。与:赞许,亲附。狎:亲昵,亲近。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 愿:,(4)不私于物 私: (5)今则不然 然: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3.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 ”,乙文段

    35、中,对待“君子”和“小 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二、 1.答案 (5分)(1)的原因(或“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遗憾 (3)希望 (4)偏爱 (5)这样 (共5 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所以”的意思是“的原因”;“痛恨”与现代汉语的意思 不同,不能理解为“极端憎恨”;对“私”的理解可联系课内文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 “私”。 2.答案 (4分)(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

    36、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句中要注意对“死节”的理解,(2)句中“亲”和“爱”是两个 词,不能错误地理解为一个词。 3.答案 (2分)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 (共2分。每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段从最后一句“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以,看出,亲近贤臣是为了达到“汉室之隆”的目标;乙段从第一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可以看出,“立身成 败”在于你所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因此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立身成败”。 4.答案 (4分)善人,指贤臣或君子。善行,指好的品行。(共4分。每

    37、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甲文中诸葛亮推荐的都是品德好的人,即贤臣;乙文中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具有“砥砺名节,不私于物”的美好品行。可据此进行概括。 参考译文 乙 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 物,爱好赞许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看重 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与小人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 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三、(2019云南昆明,913)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回答问题

    38、。(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 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 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

    39、,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 日:一天天地。朴陋:粗俗鄙陋。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2.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 ) 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徐公 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二虫尽为所吞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4.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

    40、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 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3分) A B C 5.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 惯。(3分),三、 1.答案 (1)实现远大目标 (2)振奋精神 (3)偏僻简陋的房屋 (4)习惯,熟悉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1)“致”,达到;“远”,远大,可引申为“远大的目标”。(2) “励”意为“振作,

    41、振奋”;“精”指的是“精神”。(3)“庐”即“房屋”,“穷”修饰“庐”,结合上下文 可知,其意为“偏僻简陋”。(4)习,结合上文中的“见乡人”“见雇工”可知,应是“习惯,熟悉” 的意思。 2.答案 C 本题考查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动词,认为。B.连词,就/连词, 却。C.两个“而”都是连词,解释为“才”。D.动词,成为/介词,被;句中“为所”表被动。 知识归纳 “而”作连词的用法归纳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承接关系,可译作“就”“然后”。如:,尉剑挺

    42、,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3)表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十二章) (5)表修饰关系,可译为“地”,或不译。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执策而临之。(马说) (6)表因果关系,译作“所以”“因而”等。如:,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7)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43、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答案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这个句子是一个双重否定句,“非”“无”均表否定;澹泊,内心恬 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可直接译为“无法”或“不能”;明,明确。 4.答案 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处,线后的“比喻”是关键,用来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 活力的状态”的只能是“遂成枯落”,意思是“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没有用处”。B 处,结合“弟总宜平心静气”可知,与“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相对的应是“平心静气”。

    44、C处,甲文中 有“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语句,乙文中出现了三次“焦躁”,表达了作者的担忧。由此可以看出,“会阻碍 静的养成”的应该是“躁”。也可填“焦躁”或“险躁”。 5.答案 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 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理解文言文和结合实际进行拓展的能力。乙文中关于“奢”的内容是“不必锦衣 玉食此即日趋于奢矣”,理解以上几句话的意思,并明确这几句话都是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小事说 起的,突出了“多”即是浪费。这是从反面阐述“俭以

    45、养德”。 参考译文 乙 世代为官人家的子弟,最容易犯奢侈和傲慢的毛病。并不是说整日锦衣玉食才算奢侈,只要皮袍子、 呢马褂到处都是、随手可得,出门乘车马、在家使唤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逐渐变得奢侈了。见到乡下人 便讥笑他们粗俗鄙陋,见到被雇佣的人就不可一世,这样就逐渐养成傲慢的习气了。在京师为官者的孩子 道德败坏,都是由奢、傲二字引起的。初五夜里,我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怕弟弟焦躁。我前些年之所 以废弛,也是因为焦躁。一旦焦躁,则心绪不宁,办事就不能妥当。弟弟总之应平心静气。你和各位兄弟一 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四、(2018湖北黄冈,212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14

    46、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 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 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 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47、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 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 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 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3)还次蒲州驿( )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烨然若神人 颍川徐

    48、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足肤皲裂而不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时人莫之知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则天甚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循 宪 方 复 命 使 务 有 不 决 者 意 颇 病 之,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 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 张嘉贞 的特点。,四、 1.答案 (1)同“披”,穿 (2)破 (3)停留,住宿 (4)咨询或询问 (每个词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第(1)题中的“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980.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