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2950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格式:PPTX
  • 页数:199
  • 大小:743.8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一、(2019河南,11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 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 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 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

    2、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 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A组 河南中考题组,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 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 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 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 的

    3、,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 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 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 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 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 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

    4、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 育壮苗、结出硕果。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 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 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 四民:士、农、工、商。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

    5、用?请简要分析。(3分) 3.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从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3分)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一、 1.答案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意 思对即可。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通读全文,可发现标题与第段首句很好地概括了全文的观 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再自己组织语言使其完整通顺即可。 解题方法 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

    6、点。 看文章开头:多数文章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提出了中心论点。 看文章结尾: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看文章中间:文章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 自己归纳: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2.答案 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 说服力。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首段 大多会通过引用名言或讲述事例等形式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标题中有“读 书种子”,何

    7、谓“读书种子”?首先引用黄庭坚的话交代了这个词的由来,并由此引出了话题,另外,文章中 引用的黄庭坚的话又可作为论据,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 举例论证。(1分)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列举了彭德怀用饭粒粘书来督促身边工作人 员读书的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通过这个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 子”的观点。 解题步骤 判断论证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步骤 一是判断出论证

    8、方法,二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何使用了这种论证方法,三是分析使用这种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4.答案 (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 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 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2分; 体会,1分。共3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句中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按照“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感受+为 什么它对你产生了这样的影响”的格式作答。,二、(2018河南,111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2分

    9、)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 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 分肯定和尊重。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 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

    10、摇,这 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 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 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 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

    11、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 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 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 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 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 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

    12、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 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 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 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分) 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 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

    13、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 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二、 1.答案 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 展。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发现,关于“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在 文章第段都有涉及,概括时要全面,分条作答,条理清晰。 2.答案 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

    14、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1分)然 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2分)最后 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然而”以前是我们对汉语曾有自信的阐述,之后是列举了一些 近现代我们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伤害,指出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最后总结,强调论点。,3.答案 材料一:第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 象力的特征”。材料二:第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 一个共同体”。(意思对即

    15、可。一则材料2分,共4分) 解析 在答题前要先分别对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和提炼,材料一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在文中第段可以 找到相关语句“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所以材料一可以作为此段论据。材料二 强调了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其中“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和第段中的 “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意思相同,所以材料二可作为第段的论据。,三、(2015河南,1114)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

    16、典敬而远之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 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 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 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 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 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

    17、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 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 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 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 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 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

    18、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 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 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 感受、智慧和发现。 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 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 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 奏、韵

    19、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 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 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 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

    20、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 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三、 1.答案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 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应从两方面入手,即经典自身的特点和读者自身的原因。文 章第段的第一句向我们论述了经典自身的特点,第段论述了读者自身的原因。对这两方面加以提 炼即可。 2.答案

    21、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第段开头先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指出了经典面临 的尴尬处境,也引出了议论的话题。最后运用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从而引起下文。 知识拓展 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举例或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名人趣事,提出论点或 引出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趣味性。 3.答案 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 物本

    22、质的东西。(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的能力。对论证思路的考查一般有两种情况: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和分析一段的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的一般模式是:首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话题,接着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去证明观点,最后再次强调或归纳总结论点。 解题关键 一定要理清论述的先后顺序和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答案中要有体现论证先后过程的词语 (如首先,接着,再,最后)。 4.答案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 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的读物;材料二论述的

    23、是书 籍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第段论述的观点是“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 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所以,材料一的观点与第段的观点一致。 解题关键 要弄清两则材料论述的是什么问题,第段的观点是什么,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四、(2014河南,1114)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2分) 阅历与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

    24、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 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 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 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 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 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 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25、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 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 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 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 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

    26、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 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 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 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 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又勇于实践,以

    27、读书拓展阅历,以 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四、 1.答案 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意思对即可) 解析 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结尾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其中第一句话即本文的论点。文章论点通 常在标题、首

    28、段或尾段中,有时候也可能需要自己概括。 2.答案 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议论文首段的作用大多是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要对引用名言的作用 加以分析。 3.答案 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 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意思对即可),解析 看似问论证思路,实则是对文章结构深层次的理解,要结合第段的内容具体分析阐述。全段为总 分总式结构,可按“先,然后,最后”的思路表述。 4.答案 第段。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段中的“生活阅

    29、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 刻把握”。(意思对即可) 解析 首先要理解名言的含意,然后找出与名言观点相同的一段,最后结合该段观点与名言含意阐述理由。,五、(2011河南,13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 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 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

    30、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 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 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大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 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 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并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 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

    31、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 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 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帮 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 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1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 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 出伟大的作品,假

    32、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 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 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 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 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 在工作中得到更多

    33、的快乐。 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 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 深爱你的父亲 (作者:弗罗姆。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请给第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4.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五、 1.答案 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 “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就是非常明显的语言标志。又出现在第段 中,比较容易找出来。 2.答案 (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

    34、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 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 解析 既要求学生能把握第段的论点,又能围绕论点叙述自己积累的事实论据。 3.答案 第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2分)第 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 论证过程:举例成功的人都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如何做到专心。 4.答案 比喻论证(1分) 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 成功”(1分)的观点。(共3分)

    35、 解析 比喻的论证方法较容易得出来,主要是要分析拿“抽屉”来比喻“事情”的作用和效果较难。,六、(2010河南,13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匠人与大师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大师”,有时是尊敬,有时是吹捧。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说有“匠气”。匠 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 程度和技术精度。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 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 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

    36、破和创新。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意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 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儿,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 论。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甲面 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 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新题层出,开拓不停。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 奖。 匠人

    37、较单一,大师善综合。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运筹帷幄,触 类旁通,举一反三。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 土、石、泥,起一座高楼。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数学、哲学等。一个画家,要 想成为绘画大师,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执著的艺术信念,在绘画之余,偶尔也可以研究一下音乐、文学、 科学、政治、哲学等。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 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

    38、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 石。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 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 起来的。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乙鲁班最初也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 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虽然从匠人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 发展的动力。

    39、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 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 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 创新的社会。 (作者:梁衡。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段、第段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甲: 乙:,3.第段中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2分)

    40、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六、 1.答案 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意思对即可。若只答 匠人和大师的区别不给分) 解析 一般的议论文都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论点,这篇文章却没有,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论点,第段 是对全文的归纳,所以论点应结合第段内容归纳总结出来,即我们不应满足于做匠人,应有更高的目标和 追求。 2.答案 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 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 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答出一种即可)

    41、 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 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不断进步的道理。(一处2分,共4分) 解析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甲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两种方 法,乙句举了鲁班的事例。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不能空泛地答题。 3.答案 画家的事例不恰当。第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论据要能证明论点,所举事例要与所阐明的观点一致,否则就没有说服力,本事例的重点就不能证明 段首的观点。 4.答案 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

    42、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 文。(意思对即可。只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1分) 解析 论证过程即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一步步论证自己观点的,文章用三段文字论述匠人与大师的区 别,然后论述区别的目的,最后归纳总结,思路非常清晰。概括时语言要简练。,一、(2019江西,172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3分) 谈语言 王 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 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 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

    43、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 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 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 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 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

    44、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 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

    45、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 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 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 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 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 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

    46、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 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 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 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 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 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

    47、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 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 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1.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两个观点?(4分) 2.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 3.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4.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一、 1.答案 (4分)(1)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

    48、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口语要经 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题目得知,观点需要从全文内容中进行选取。通览全文 后可以得知,本文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书面语加工时应是口语的大众化,二是书面语加工时应是口语的规 范化。而原文中最完整阐述这两个观点的句子,就是第二段的尾句和第六段的尾句。答题时应注意该类题 目往往并不是单纯找段首句,段首句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表达主旨的,而应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选取最优 句。 2.答案 (4分)(示例)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事例论证 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

    49、时,以报刊上一直错误使用词语“最好水平”的事例论 证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据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题目中说的两个观点即1题的两个观点:书面语应 是口语的大众化、规范化。阅读文章可知,为了证明第一个观点使用了“故作姿态”“七月流火”以及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风格的比较等材料,为了证明第二个观点使用了“最好水平”“不以为然”等材 料,这些材料都属于事实论据,各选取其中之一分析即可。事实论据的作用:真实可信,有典型意义,可以从某 方面或者全面地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是反例,则是从相反角度进一步印证、突出观点。 3.答案 (3分)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 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解析 “补充论述”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9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