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河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2019河南,11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一起做“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 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 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 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
2、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 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A组 河南中考题组,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 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 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 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下, 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无形 的
3、,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 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 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 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 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 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
4、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 育壮苗、结出硕果。 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 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 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作者:向贤彪。有删改) 注 四民:士、农、工、商。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
5、用?请简要分析。(3分) 3.第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从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3分)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一、 1.答案 做一粒“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意 思对即可。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通读全文,可发现标题与第段首句很好地概括了全文的观 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再自己组织语言使其完整通顺即可。 解题方法 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看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
6、点。 看文章开头:多数文章在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提出了中心论点。 看文章结尾:有些文章在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看文章中间:文章中间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论点。 自己归纳: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论点)展开论述。 2.答案 交代“读书种子”一词的由来,引出议论的话题。引用黄庭坚的话,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 说服力。引用黄庭坚的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从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首段 大多会通过引用名言或讲述事例等形式引出论题或提出论点,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分析。标题中有“读 书种子”,何
7、谓“读书种子”?首先引用黄庭坚的话交代了这个词的由来,并由此引出了话题,另外,文章中 引用的黄庭坚的话又可作为论据,同时也增强了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 举例论证。(1分)举彭德怀用饭粒粘书页督促身边工作人员读书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 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列举了彭德怀用饭粒粘书来督促身边工作人 员读书的例子,所以是举例论证。通过这个例子,具体论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 子”的观点。 解题步骤 判断论证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步骤 一是判断出论证
8、方法,二是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如何使用了这种论证方法,三是分析使用这种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4.答案 (示例)读书滋养了我的心灵。阅读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对奋斗的坚持让我感动,让我明白了奋 斗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的面貌,虽经历重重困境,始终不改初衷,最 终走向成功。这本书充满正能量,让我更坚定了努力奋斗、赢得未来的信心。(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2分; 体会,1分。共3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从句中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自身经历,按照“读了什么书+有怎样的感受+为 什么它对你产生了这样的影响”的格式作答。,二、(2018河南,111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2分
9、)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 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 分肯定和尊重。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 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
10、摇,这 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 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 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 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
11、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 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 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 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 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 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
12、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 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据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 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 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分) 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 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
13、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 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二、 1.答案 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 展。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以发现,关于“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在 文章第段都有涉及,概括时要全面,分条作答,条理清晰。 2.答案 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
14、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1分)然 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2分)最后 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然而”以前是我们对汉语曾有自信的阐述,之后是列举了一些 近现代我们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伤害,指出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最后总结,强调论点。,3.答案 材料一:第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可以证明“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 象力的特征”。材料二:第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证明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 一个共同体”。(意思对即
15、可。一则材料2分,共4分) 解析 在答题前要先分别对两则材料进行概括和提炼,材料一突出了汉语简练的特点,在文中第段可以 找到相关语句“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所以材料一可以作为此段论据。材料二 强调了语言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其中“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和第段中的 “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意思相同,所以材料二可作为第段的论据。,三、(2015河南,1114)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
16、典敬而远之呢? 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 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 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 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 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 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
17、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 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 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 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事物坚硬的内核, 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 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
18、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 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 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 感受、智慧和发现。 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 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 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 奏、韵
19、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 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 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 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
20、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 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三、 1.答案 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 膜。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应从两方面入手,即经典自身的特点和读者自身的原因。文 章第段的第一句向我们论述了经典自身的特点,第段论述了读者自身的原因。对这两方面加以提 炼即可。 2.答案
21、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 (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段落作用的分析能力。第段开头先引用马克吐温的名言,指出了经典面临 的尴尬处境,也引出了议论的话题。最后运用设问句,引发读者思考,从而引起下文。 知识拓展 议论文开头段落的作用一般是:通过举例或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引用名人趣事,提出论点或 引出论题,吸引读者,增强趣味性。 3.答案 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 物本
22、质的东西。(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梳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的能力。对论证思路的考查一般有两种情况: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 和分析一段的论证思路。分析论证思路的一般模式是:首先提出了什么观点或话题,接着运用了什么论证 方法去证明观点,最后再次强调或归纳总结论点。 解题关键 一定要理清论述的先后顺序和各个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答案中要有体现论证先后过程的词语 (如首先,接着,再,最后)。 4.答案 材料一。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 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 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的读物;材料二论述的
23、是书 籍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而第段论述的观点是“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 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所以,材料一的观点与第段的观点一致。 解题关键 要弄清两则材料论述的是什么问题,第段的观点是什么,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四、(2014河南,1114)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2分) 阅历与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阅历之所以会对读
24、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不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 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 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 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 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 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 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