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2019河北,111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8分) 何 尊 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 三千年前的日落,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 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并肩浴血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 周朝。,A组 河北中考题组,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虽然王朝新的领 袖姬诵才十几岁,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 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
2、王城三百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 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 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 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 谜底。这是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树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 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
3、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 在的洛阳一带。 这些写给祖先的字迹,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 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三千年过去了,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 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 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中国”,三千年前被
4、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国。 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3分) 2.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分),一、 1.答案 记载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根据第段“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 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里最大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可得 出答案。 2.答案 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答成“地理中心、政
5、治中心”也可给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全文,找到答题区间。根据第段“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 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一句概括。,3.答案 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尊底的铭文中有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 展现了祖先的丰功伟绩。 (答出第一方面给1分,答出第二方面给2分;第二方面只答出“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可给 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本文主要从三方面介绍何尊,外形、历史由来以及价值作用, 答题时找到相应的介绍说明,提炼概括即可。,二、(2018河北,12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9分) 漫话
6、石鼓文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但事实 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 骨文,曾被当作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存北京 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于金文, 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其书法字体多 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
7、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在凤翔做 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 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 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 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南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 运回北京。 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
8、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 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年刻。可 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段文字说明的内容。(3分)
9、 3.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3分),二、 1.答案 A 原文中第段一、二句提到“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 的最早的石刻文字”,选项中丢掉了“现存的”这个限定词,与原文不符。 2.答案 石鼓文的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原文第段首句提到了石鼓文的出土,之后便是从唐到五代、宋、 金、元、近代再到解放后,都是在讲石鼓文的辗转和保存情况。所以此段讲了石鼓文的“出土”和“保 存”两个方面的内容,较容易概括。 3.答案 探索;求真(求实);严谨。(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意思对即可)
10、解析 尾段主要谈到了石鼓文的时代考证,从最初认为是周时期文物,到后来确认为秦时期文物,这是一个 不断探索的过程。再者,虽然提出考证时代的是历代的诗人、史学家等有影响力的人,但后人并不盲从,体 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从更精细考证石鼓文的具体时代可以看出严谨性。,三、(2017河北,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所谓转基因,是指把某种生物(比如植物甲)的基因中的一个或一组片段,转移到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生 物(比如植物乙)的基因组合之中,由此创造出一个新的生物(比如植物丙)来。植物丙,可能与植物甲、也可 能与植物乙外形相似,但三者的基因组都不相同。 简单地说,转基因就是在某种基因中引
11、入外来基因。而太空种子所发生的基因变异,却完全是在某个种 子的单体内部完成的。当种子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被 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时,其内部DNA上的基因,会发生断裂、扭曲、重组等各种变化。 那时,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仅仅发生变异而不是消亡。当种子回到地面,种入土壤,并 发芽出苗、成长壮大时,它所表现的各种特征,就都是受到变异后的基因所控制的了。但是,在接受射线轰 击、发生变异,再回到地面种入土壤的全过程中,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 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连跟这个种子挤在一起的其他同类种子的基
12、因,也不可能跑过来跟它捣乱一 下。 所以,太空种子只是在“变基因”,而不是在“转基因”。小麦依然是小麦,只不过变得产量更高,或者更,抗倒伏;青椒依然是青椒,只不过变得个头更大,口感更佳。总之,永远不会“小麦吃出青椒味,青椒用来做面 包”。 1.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有哪些?(3分) 2.第段中,加着重号的“捣乱”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3分) 3.“苹果与梨嫁接长出的苹果梨”是变基因水果还是转基因水果?请根据选文说明理由。(3分),三、 1.答案 处于微重力、弱地磁、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多变化的太空环境中。 被来自四面八方的高能宇宙射线“轰击”。 种子的基因们没有被完全摧毁。 (每
13、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本题需要筛选的信息是关于“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的。对应原文,第 段开头点明了种子的基因们只要没有被完全摧毁,就会发生变异。同时,在这句话之前有“那时”这个词, 通过上文找出“那时”所指代的具体条件,就可以概括出太空种子发生基因变异的条件。 2.答案 干涉和参与。(意思对即可) 解析 “捣乱”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要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其真实含义。回归原文可知,所 说明的问题是“每一个种子的基因变化都是自主完成的,没有任何一点外来基因的干涉和参与”,就 连同类种子的基因也不会带来影响。所以“捣乱”一词在文中具体指的就是“干涉和参与”。,3.
14、答案 (示例1)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是苹果的基因与梨的基因进行组合后创造出来的一种新水果。 (示例2)转基因水果。因为苹果梨与苹果、梨的基因组都不相同。 (答出“转基因水果”给1分,说明理由给2分) 解析 题干中提到两个概念“变基因”和“转基因”,同时,给出的分析材料是“苹果与梨嫁接长出 的苹果梨”。苹果和梨虽然同为水果,却是两种不同的水果,有着两种不同的基因。结合第段中关于 “转基因”的定义,我们可以确定,苹果梨是一种转基因水果。 解题关键 题干中有“转基因”和“变基因”两个概念,从文章中筛选出关于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具体条 件,区分比较即可。,四、(2016河北,1214)阅读下面的文字,
15、回答问题。(7分)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 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 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 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嫄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 “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
16、不 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 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 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 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鞅”;后来 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17、”。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 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 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 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 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 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
18、2分)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2分) 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3分),四、 1.答案 (示例1)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示例2)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 (示例3)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 (意思对即可) 解析 先把题干中的句子还原到文中,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归纳。文章第一句总述,姓氏一般产生于母系 氏族社会。远古帝王的姓都有女字旁,是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姓”与母系血缘有关。 2.答案 (示例1)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
19、晋两国可以世代通 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2)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意思对即可) 解析 在第二段末尾有“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从“因此”二字中可以看出,其原 因在这句话的前边,提炼概括出前一句的句意即可。,3.答案 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 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答出一方面给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文章共三段,分别写了三个不同时期姓氏产生与发展的情况。提炼概括每段的段意即可。,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
20、(2019内蒙古包头,161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1分)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 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从花色上分,牡丹系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 等。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这里单说“魏 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 后”。宋代有诗赞云
21、:“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花 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牡丹的记载:“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 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 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
22、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 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唐代刘禹 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陆游的赏花至 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遣匆匆一片飞”,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 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 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
23、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 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余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 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刘慧慧 有改动),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3分) 2.概括段的说明内容。(3分) 3.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2分),一、 1.答案 从牡丹的特性看,它花大色艳、香气袭人,极具观赏价值,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从历史来说, 在清代末
24、年,牡丹曾是国花,这也提升了它在花卉中的地位;从文化层面,牡丹历来为文人墨客讴歌赞颂,蕴含 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找到准确说明牡丹花的自然特征的内容(花色、 花形、花香、品种等),以及第段有关其人文特征的语句,提炼概括即可。 2.答案 首先介绍了牡丹的花色和品种;然后说明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接着说明了中国牡丹栽培 地的历史沿革和产地广。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看段落中心句、关键句,归纳概括即可。 3.答案 引资料,列数字。说明了牡丹自然生长和人工栽培历史长。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