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的合成-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的合成-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物理 第七 合成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力的合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沪科版力与运动单元组织形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七章第一节2力的合成第七章第二节3力的平衡第七章第三节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 用”这一主题。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发 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 发
2、展学生探究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合成规律。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二)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012 新编) 第七章力与运动是在上一章学习了有 关力的知识的基础上, 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 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既是前一 章内容的延续, 又为后面学习压强与浮力打基础, 也为高中物理学习做铺垫。内 容包括: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 力的合成; 力的平衡。其中力的合成与力的 平衡是本章的重点,探究力与
3、运动的关系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难点。因为本章着力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 所以在设置上就力求体现“如果物体受 到了力的作用, 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怎样”的思路。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 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 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现实 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 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 其运动状态又如何?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关注 的问题,第三节 “力的平衡”,关注的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 状态会怎样。(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力与运动的感性认识; 已经初步掌 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4、,好奇心强, 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因此在教 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思辨中完善、设计中创新、合作中交流, 实现自主、合 作、探究的学习情境。4本章的这三节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设置,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参与,获取“分析与论证”的能力。“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 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经历从物理现象到实验, 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推理的结 果;“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力的平衡”要求 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三、单元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描述牛顿第一定律。(2) 知道二力合成的法
5、则,会进行简单的二力的合成。(3)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科学思维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 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3.科学探究经历探究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等效替代法等科学方法, 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及信息, 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 单的比较和因果推理;能知道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本章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 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精神。四、单元作业目标1.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
6、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恰当考察知识与技能。3.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有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4.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 使作业富有层次性、 趣味性, 具有吸引力。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 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习题布置对于课堂教学成果的巩固及强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紧扣章 节课堂内容设计作业, 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调用课堂的物理模型, 以巩固课 堂的教学成果。2.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各组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 每天的作业采用优化的弹性 作业结构设计。按形式分类为课前作业、课堂作
7、业、课后作业、实践作业。课后 作业分类为基本作业(A 组题)、提高作业(B 组题)。基本作业是本课时最基本 知识点, 基础较好的学生自主选择做与不做,提高作业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进行知识点的拓展, 所以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做或不做, 基础较好的学生必须做, 实践作业是为少数对物理特别感兴趣且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而设计的, 需学生亲历 探究才能完成的作业,他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严格控制作业量与作业难度,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4.评价的分层。5采用分类评价学生作业的方法评价学生,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判分适当放松, 对基础好的学生判分适当从严。在完成作业的时间上,基础一般的学生可
8、放松, 对基础好的学生可紧些。不同学情同学答题时得分也不一样,让每一类同学都得 到该有的发展。5.评价方式多元化由组长与课(科) 代表对本班作业的收集情况进行反馈,由学生相互监督, 防止作业抄袭现象。学生本人对于本次作业的难度进行反馈,便于教师更好地教学,教学相长。 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便于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6.个别难题附微视频讲解,做了二维码, 方便扫码播放。6六、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课前作业题目编号001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2 分钟具 体 内 容题目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答案7作业评价具有良好的复习习惯, 能 独立总结一章的知识架构。优秀 合格良好
9、 不合格设计意图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布置物理作业, 既提高学生做作业的 兴趣, 又能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从而达到知识迁移的目 的。作业分析难度团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团原创易错点分析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无法脱离 课本独立完成。题目编号002作业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长3 分钟具 体 内 容题目玩滑板车时,人不蹬地,车 最终会停下来。正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 持。反方:滑板车滑行时,人没 有蹬地,车还继续前进。说明物 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车停下 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并举 出其他例子来佐证你的观点。答案答案合理即可,因为是课前作业,支持正方也行。作业评价
10、1.小组成员参与度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度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设计意图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利用小组学习的优 势,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团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团原创易错点分析如果没有良好的小组讨论学习习惯,可能 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8二、课堂作业题目编号003作业性质练习作业完成时长3 分钟具 体 内 容题目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试着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具体说明力为什么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能否表述成: 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 运动 状态保持不变。3.牛顿第一定律能否表述成
1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答案1.因为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这种 说法是错误的。2.因为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运 动状态不变,所以这种描述是正确的。3.因为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 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那 么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必须受外力作用, 所以这种描述 是正确的。作业评价具有良好的思维,能深 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优秀 合格良好不合格设计意图能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把死记硬背的学生与能理性分 析问题的学生区别开来。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团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团原创易错点分析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习惯, 可能无法 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题
12、目编号004作业性质活动作业完成时长2 分钟具 体 内 容题目给你一个金属球和一个同样大小的泡沫球, 同时从正在大 风速工作的落地扇前竖直下落, 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尝试回答 以下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由实验现象说明哪个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能力较强? 3.这说明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9答案1.金属球沿直线下落,泡沫球被吹出较远。2.纸球保持运动状态的能力较差, 金属球保持运动状态的 能力较强。3.这说明惯性是有大小的,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作业评价1.小组成员参与度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度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优秀良好合格
13、不合格设计意图体现物理与实验的密切联系,利用小组学习的优势, 正确归纳 物理原理。作业分析难度较易 团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 团原创易错点分析如果没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可能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课后作业(A 组)题量4 题完成时间5 分钟题目作业设计内容考察的 知识点对学生易错点的预估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 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_惯性定 律的具 体内容“或”容易 写成“和”。2.如图是中国女子冰壶队积极备 战北京冬奥会训练的情景。掷球员将冰 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后, 冰壶由于_ 继续向前运动; 刷冰员不停地刷冰面可 以_ (选填“增大”或“减小”) 冰壶受到的摩擦
14、力;如果摩擦力为零, 运动的冰壶将_) 。 (选填“静 止” 、“逐渐停下来”或“做匀速直线 运动”)巩固摩 擦力与 什么因 素 有 关。不 受力时 物体惯 性的具 体 表 现。最后一问会根据生活经验回 答成“逐渐 停下来”。103.一辆小汽车以 15m/s 的速度行 驶,另一台压路机以 18km/h 的速度工 作, 的惯性较大。惯性大 小与物 体质量 有关。惯性与速度也有联系。4.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 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 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 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立即停下来B由于受到惯性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D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惯性
15、是 一种性 质,而 不是一 种作用学生容易 选择 B,不 能正确理 解惯性。答案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惯性 减小 做匀速直线运动3.压路机 4.D作业评价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 情境联系起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能从物理学角度观察、分析 问题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初步形成惯性是一种性质 的物理观念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设计意图通过4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 惯性概念的理解。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具体内容, 以及惯性的大 小只与质量有关。作业分析难度团较易 中等 较难来源引用 团改编 原创学生对作业 的评价组长或课代表的评价本人对本次作业的评价1.有抄袭作业现象( )2.没有准时交作业
16、( )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 2.你认为本次作业难度 。3.有哪几题思维上有困难?11三、课后作业(B 组)题量3 题完成时间8 分钟题目作业设计内容考察的知 识点对学生易错点的预估1.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在水平 面上的运动距离,探究“运动物体如 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 下去吗”。下列做法能获得结论的是 ( )A. 坚持不懈进行多次实验探究B. 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C. 调整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D. 在实验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理解探究 惯性定律 所用方法: 实验加推 理学生容易 错选 A 或 B,认为多 次实验可 得普遍规 律。题目2如图所
17、示是某同学玩排球的 一个场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力全 部消失,会处于静止状态B排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 运动状态不变C排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 不再受任何力D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是因 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复 习 什 么 是 运 动 状 态,以及力 的 作 用 是 相互的。难 点 在 于 运 动的分解。学生会错 选 A,认 为斜抛时 最高点速 度为零。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 影响”实验中:(1) 小明调试实验装置时,将 小车从斜面上 A 处滑下,如图甲所示, 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 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 下列做法不可巩 固 课 堂 中 惯 性 定
18、律 的 探 究 过程。学生对探 究过程较 长的实验 不 太 熟 练。12行的是_;A.小车仍从斜面 A 处滑下, 换一 个更长的木板B.增大斜面的倾角, 小车仍从斜 面上 A 处滑下C.斜面倾角不变, 小车从斜面上 A 处以下位置滑下D.减小斜面的倾角, 小车仍从斜 面上 A 处滑下(2) 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将小 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滑下, 让小车 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运动, 最终小车静止时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由此可得: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运 动的路程越_ 。进一步推理可 知: 若小车运动时所受阻力为零, 小 车将保持_(填运动状态);(3) 上述实验结论是小明在分 析实验现象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