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怎样描述运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怎样描述运动-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中学 年级 物理 第七 怎样 描述 运动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物理八年级第二学期沪粤版运动与力单元组织方式团 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怎样描述运动第七章第一节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第七章第二节3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七章第三节4探究物体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七章第四节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主题。这一主题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教学时应注意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 作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 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体内容如下: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2.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 现象。4.知道二力平衡条件。2解读如下: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运动形式,也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种运动形式,这里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强调不仅要简单的知道,而且要练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不止机械运动,电磁 运动,热运动,还包括化学,生物学中的运动,天
3、体运动等,了解这些现象既可 以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多样性,又能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2.物理让学生再次学习速度,重在让学生体会建立速度概念的科学方法,使 学生理解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 的速度。关于速度的计算,要求学生能利用公式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 中有两个求出第三个,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计算。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课标既有过程要求,又有知识要求,应当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科学推理,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惯性是物体的普遍属性,生 活和生产中的许多现象都跟惯性有关,要求学生能用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 有关现象,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思考,体会惯
4、性的存在。4.二力平衡条件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等后续知识的基础,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属于了解水平。二、教材分析本章包括怎样描述运动,运动和力的关系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机械运动及 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 运动状态。力与运动的知识及有关科学方法在初中力学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上一章 知识的延续,又是继续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的预备知识,也 是学生高中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本章的重点是速度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难点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物 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和惯性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在实际中有非常 广泛的
5、应用,另外比值定义法对以后学习其他类似的物理量会有所帮助,牛顿第 一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它科学地、定性地指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在力学发展史上,这一论断具有划时代意义。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力对运动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由于抽象能力及认知结构尚不成熟,其中有一些是基本正确的,也存在不少不合理的观念,甚至是错误的经验性认识,因此学生对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而且能够从物理 现象中归纳科学的规律,这都为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单元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取参照物,举例 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了解
6、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 停的运动中。2.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会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知道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了解一些物体的大致速度。3.认识、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 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通过实验和推理,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体会“理 想实验”的科学方法。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两个:静止和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了解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对教材、学情、作业进行的合理分析,关注育人价值,科 学设计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设计中采用了
7、分层设计的形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 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 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基础练习区和素养挑战区作业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教学 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课外实践区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和成长环境,作业内容和形式便于操作,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确定本单元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现对学
8、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4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知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2.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处于永恒的 运动中。3.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初步的 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4.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5.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 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生活中,八年级学生对运动已经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也具有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能从物理现
9、象中归纳出科学规律,对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能通过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但学生对参照物比较陌生,生活中 所说的运动和静止,大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在学生的日常观念中认为大地是 静止的,所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克服学 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1.参照物的认识和理解;2.通过大量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经情况。2.运动与静止的 判断及其相对性。1.通过作业 1,初步认识机械运动。2.通过作业 2,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 物处于永恒的运动中。1.观看北京冬季奥运会,说一说什么是机械
10、运动,你是如何认识运动和静止的?2.查阅资料,收集一些关于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的相关视频,谈谈你对运动的多样性的感受?并利用常用物品设计实 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答案答案合理即可作业分析难度团 较易中等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团 原创为便于作业后的精准评价和及时矫正,将学生答题情况预设三个层次,其中 A层次最高,C 层次最低(下同)。5作业目标等第目标 1观看视频,参与作业观看视频并能说出自己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观看视频能科学表述机械运动,对运动和静止提出自己的见解目标 2收集资料,参与作业收集资料,能够表述自己对运动多样性的感受收集资料丰富,表述科学准确,
11、能做出新的实验设计预习第一项作业通过让学生在收集观看真实情境的活动中,引发学生深入思 考“什么是机械运动”,初步体会运动和静止,调动学生头脑中对于“机械运动”的一些实例的认识,并初步体会课本中对于机械运动的科学描述预习第二项作业给予自然界中多种运动形式关键词的方式给学生搭建了思维脚手架,激发学生潜在发展水平,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充分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后期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实验,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 不停的运动做好了准备。分层评价设计有利于教师课堂上对学情的把握更加的充分,从而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加游刃有余。1.通过作业 1,让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更加深刻,突破深入认识机械运动的
12、定义 这一难点。2.通过作业 2,让学生对巩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作业 3,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意识到宇宙中的一 切事物处于永恒的运动中。51.观察以下图片,回答以下问题:6(1)对比两幅图,判断哪个小孩运动了?哪个没有动?(2)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总结一下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2.做一做:将书本放在桌面上,把橡皮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沿桌面缓慢并缓慢 拖动书本在桌面上水平前进,思考:(1)以书本为参照物,橡皮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桌面为参照物,橡皮是运动 的还是静止的?(2)你还能列举哪些生活的实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3.展示课前收集
13、到的收集一些关于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 动、生命运动的相关视频和实验设计,并表达自己对运动的多样性的认识。答案1.(1)1 号和 2 号动了,3 号和 4 号没动(2)(3)答案合理即 可2.静止;运动;答案合理即可3.答案合理即可作业分析难度团 较易中等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团 原创作业目标等第目标 1参 与 活 动并 回 答 问题积极参与并能表述依据积极参与并能够总结结论,科表述自己的观点目标 2参 与 活 动并 回 答 问题积极参与活动并正确回答问题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说明运动的相对性目标 3参 与 活 动并 能 够 表述 运 动 的多样性积 极 参 与 活
14、动,科学表述运动的多样性积极参与活动,科学表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第一项作业设计重视学生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将机械运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上来,建立“参照物”、“运动”以及“静止”的概念,为深入认识机械运 动和运动的相对性打下基础。第二项作业让同学们更形象地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并以活动为基础引发学生的思考,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而是要知道机械运动相对性及其特点,并能用身边的事例加以说明,推动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层次的发 展。第三项作业不仅仅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多样性,更是让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67来学习,希望学生在自己设计实验和表达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1.通过作业 1、2
15、、3,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检测能否根据参照物能够判断物 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通过作业 4、5、6、7、8,巩固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检测能否根 据情景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相对性。3.通过作业 8、9,将生活和相关知识点线面融合,对相对运动形成深刻的认 识,形成知识体系的认知。4.通过作业 10,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1.下列所举各类 运动 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抛出的篮球在空中运动B.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运动C.植物的生长D.春风拂面2.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的;若以
16、岸为参照物,白鹭是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3.(1)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做 参照物的。(2)早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是以为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静 止在高空中是以为参照物的。4.下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的一个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的,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5.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原是晚云遮明月”是以月为参照物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17、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轴为参照 物6.春天来了,老师和同学们乘车前往郊外春游。老师看到汽车开动后还有同学在 车内走动,连忙站起来大声对同学们说:“汽车行驶过程中,大家坐着不要动!”,谈谈你对这里的“坐着不要动”的理解。永不停息的运动世界这一思想,能用科学的知识和语言说明实际问题。87.小明说:“并非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山岭、树木都是静止的”针对他的这种说 法,请谈谈你的观点。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两车相遇时,甲车座位上的
18、乘客从 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一定向东运动D.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9.一列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A.窗外有风,但无法判断风的方向B.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北向南的风C.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南向北的风D.窗外没有风,站在铁轨边的人看到雨滴是竖直下落的10.阅读短文,动手制作并回答问题:特技摄影请 大家参与一起做一个“特技摄影”的模拟实验。首先在一张窄长的硬纸片上画 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再在一张宽卡片的下方画出两条横线代表公路,在公 路上
19、画一辆汽车,并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窄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如图所示。然后向左迅速拉动窄纸片,你会看到 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由模拟实验可知,拍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时,先拍出汽 车在公路上静止的镜头,再拍出作为迅速移动的背景:树木、田野、山林等。然后再将两组画面放入特技机里叠合,人以迅速移动的背景作参照物时,也会产生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的效果。(1)根据材料,模仿这种摄影技巧,拍摄“武艺高强”的人“飞檐走壁”的镜头,你应该如何做?(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制作“特技摄影”“武艺高强”“飞檐走壁”或“孙悟空腾云驾雾”等电影特技模拟实验,体会运动的相对性所带来的神奇的视觉效果(任选其一)。8答案1.C
20、2.静止;运动 3.地面;地面;地球 4.运动;静止5.B;6.答案合理即可 7.答案合理即可8.B 9.B 10.答案合理即可9作业目标等第目标 1正确认识机械运动根据参照物能够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在复杂素材和问题中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目标 2、3理解生活中运动的相对性并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会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具体实例中运动的相对性在复杂的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运动的相对性目标 4能够阅读并理解材料完成填空部分会模仿短文内容使用材料做实验能用规范语言表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知识与此知识点有关的课标要求是: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此项作业的基础练习区和素养提升区,题目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可以
21、较 好地达到检测效果,更有利于教师课后分层指导,另外考虑到学生在语文诗词 和天体运动及复杂的生活实际情境中不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物体运动情况和选择参照物,不善于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描述实际问题,因此设计对应的练习,意 在让学生提升对相关知识的认识。课外实践区的作业涉及到物理、美术、摄影等相关领域知识,实践性强,既可 以加深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制 作属于自己的“特技”,同时锻炼了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和语言表达能力。101.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什么是 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2.通过阅读、观察和讨论,感知比较物体
22、运动快慢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知道物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3.通过学习,经历思考与讨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学生安 全意识,激发兴趣,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 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 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 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 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3、让学生经历建立速度的过程,理解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 象速度的计算过程和单位换算1.通过作业1,2题,知道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作业 3,4,5,7 题,知道速度的概念,对生活中常见交通工具速度有一定的 估测,了解物体有不同的运动状态。1.百米赛跑中怎样比较谁跑的快?2.百米赛跑在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快?3.速度就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与的比叫 做速度,速度公式:4.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哪些变速直线运动?5.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5s 通过 10m的路程,则他的速度是m/s,其物理意义是6.某战
24、斗机 4s 内飞行 200m,汽车 60s 行驶 1800m,问谁运动得快?你是怎样判 断的?7.查阅相关资料估测以下交通工具的速度:人步行,自行车,电瓶车,汽车。了解为何国家规定不满 14 周岁青少年禁止骑电瓶车。11答案1.用时短的跑得快 2.在前面跑得快 3.运动快慢,路程,时间,v=s/t 4.合理即可5.运动快慢 2 该物体每秒运动 2 米。6.合理即可作业分析难度团 较易中等较难来源引用 改编团 原创作业目标等第目标 1通过生活经验能完成的部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目标 2通过生活经验能完成的部分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能够建立物理模型
25、解决实际问题为便于作业后的精准评价和及时矫正,将学生答题情况预设三个层次,其中 A层次最高,C 层次最低(下同)。通过预习课本内容清晰了解物体的运动快慢的基础知识。通过阅读、观察和 生活经验,建立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物理的认知能力。1.通过第 1,2,3,5 题明确速度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第 4 题增加学生对图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方式的认知以及不同运动种类的 理解1、5 m/s=()km/h36 km/h=()m/s2、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为1800m 的隧道,如果该火车通过隧道所 用时间是 144s,问: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km/h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