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九章微生物的生态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微生物 生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章第九章 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微生物与自然界物质循环第四节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前前 言言 生态学:研究生物系统与其所处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性的科学。研究内容:微生物群体微生物区系(microflora)或正常菌群(normal flora)对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学研究范围:生物圈(biosphere)、生态系统(ecosystem)、群落(community)、种群(populat
2、ion)。研究意义:理论:地球进化和生物进化原因实践:开发菌种资源、防治有害微生物、新的微生物农药、菌肥、医药、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促进探矿、冶金、环保、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开发生物能等几个概念几个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结合、相作用、相调控而成的动态系统。群落:同一环境中两个以上种群由于生活繁殖上的连锁而构成相依赖、相制约的生物集团。种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同种个体组成的能繁殖集团。与同种别地的种群有隔离、有界限。第一节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分布与菌种资源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
3、布二、菌种资源的开发二、菌种资源的开发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生物体内外正常的菌群生物体内外正常的菌群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水中微生物水中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空气中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中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人体的正常微生物区系: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正常菌群与人体的关系:一般能维持平衡,菌群内部的各种微生物之间,也是相互制约而维持相对稳定。变化情况:正常菌群是相对的、可变的、有条件的。机体防御机能减弱时,一
4、部分正常菌群会成为病原微生物;正常菌群在非正常部位时也可引起疾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各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正常菌群也会引起疾病(菌群失调症)。其它生物体其它生物体(germ-free animal):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gnotobiotics):已经人为接种某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植物根系经常向周围土壤分泌各种外渗物质,故根际有大量微生物活动。种类组成受植物的种类和植物发育阶段影响。作用是改善植物营养、分泌生长刺激素及抗生素等;有时也有害,与植物争夺N、P等营养、分泌毒素等。(epibiotic micr
5、obe):指生活在植物体表面,主要借其外渗物质或分泌物质为营养的微生物。叶面微生物是主要的附生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分布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分布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1 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 源、源、能源源、源、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 无机盐无机盐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4、土壤值范围土壤值范围5.55.58.58.5之间之间5、温度温度 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
6、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适宜的渗透压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 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按种类递减 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藻类原生动物 108107 106 105 104103个/g按生物量计算:按生物量计算:霉菌细菌原生动物藻类酵母菌 150 75 15 7.5 7.5 kg/亩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附中国不同土壤类型微生物数量典型果园土壤不同深度每克土壤的典型果
7、园土壤不同深度每克土壤的微生物菌落数微生物菌落数深度深度/cm细菌细菌放线菌放线菌*真菌真菌藻类藻类3-8975000020800001190002500020-25217900024500050000500035-40570000490001400050065-751100050006000100135-14514003000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我国各主要土壤的含菌量(万万/克干土克干土)土类地点细菌放线菌真菌暗棕壤黑龙江呼玛2,32761213棕壤辽宁沈阳1,2843936黄棕壤江苏南京1,4062716红壤浙江杭州1,1031234砖红壤广东徐闻5073911磷质石灰土西沙群岛2,22
8、91,10515黑土黑龙江哈尔滨2,1111,02419黑钙土黑龙江安达1,0743192棕钙土宁夏宁武140114草甸土黑龙江亚沟7,8632923嵝土陕西武功9511,0324白浆土吉林皎河1,598553滨海盐土江苏连云港466410.4水中的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 自然界江河湖海等各种淡水与咸水水域中都生存着相应的微生物。水域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与水域的有机物、无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光照、酸碱度、渗透压、温度、含氧量和有毒物质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各种水系:水淡水海水地下水:无色杆菌、黄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微球菌、诺卡氏菌溪水:营养少、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生丝微菌河水:出现假单孢菌、芽
9、孢、肠杆菌、弧菌、螺菌、硫细菌、微球菌、八叠球菌、诺卡氏菌、链球菌、螺旋体等生活污水:荧光、绿脓、变形、枯草、阴沟、大肠、粪链球菌、病毒和噬菌体生产污水:与所含污物有关 污水地表水海水:海水:特点:平均含盐量:特点:平均含盐量:3.5%,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密度大、渗透压高、冰点低微生物组成:多微生物组成:多G-、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菌、多嗜盐、河口处有耐盐菌嗜盐菌:低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嗜盐菌:低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5%;中等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中等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520%;高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高嗜盐菌:适于生活在盐浓度2030%分分 布:不均匀,垂直分布明
10、显布:不均匀,垂直分布明显025米米透光区透光区25200米米无光区无光区200-6000米米深海区深海区6000米米超深渊海区超深渊海区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常见菌种:假单孢菌、弧菌、螺菌、无色杆菌、黄杆菌清水型水生微生物清水型水生微生物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洁净湖泊和水库:微生物数量少(10103/ml),),以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以化能自养型和光能自养型微生物为主,部分腐生细菌,如色杆菌、无色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生细菌,如色杆菌、无色杆菌和微球菌等;霉菌中如水霉、绵霉等的一些种;以及单细胞和丝状中如水霉、绵霉等的一些种;以及单细胞和丝
11、状的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的藻类和一些原生动物常在水面生长,数量较少。以上微生物种类可以认为是水中的以上微生物种类可以认为是水中的“土著土著”菌群。菌群。类型: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类型:流经城市的河水、港口附近的海水、滞留的池水、阴沟水留的池水、阴沟水环境情况: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环境情况:流入了大量的人畜排泄物、生活污物和工业废水等,有机物含量大增物和工业废水等,有机物含量大增微生物数量和类群:微生物数量和类群: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繁殖及后果:通常因水体环境中的营养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不能满足其生长繁殖
12、的要求,加上周围其它微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生物的竞争和拮抗关系,一般难以长期生存,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但由于水体的流动,也会造成病原菌的传播甚至疾病的流行。至疾病的流行。腐败型水生微生物腐败型水生微生物数量: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生微生数量:大量外来的腐生细菌,使腐败型水生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物尤其是细菌和原生动物大量繁殖,每毫升污水的微生物含量达到的微生物含量达到107108个。个。类群:类群: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如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如Proteus、E.coli、Enterobacter aerogenes和和
13、Alcaligenes等,等,各种各种Bacillus、Vibrio和和Spirillum等的一些种等的一些种纤毛虫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纤毛虫类、鞭毛虫类和根足虫类等原生动物还有一些随人畜排泄物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还有一些随人畜排泄物和病体污物进入水体的动植物致病菌动植物致病菌水的自净作用水的自净作用污水中的微生物在污水环境中大量繁殖,逐渐把污水中的微生物在污水环境中大量繁殖,逐渐把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它们的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它们的数量随之减少,污水也就逐步净化变清。数量随之减少,污水也就逐步净化变清。在自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中,存在着对有在自
14、然水体尤其是快速流动的水中,存在着对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原因:有稀释、沉机或无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原因:有稀释、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各种生物学和降、吸附等物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如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如好氧菌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原生动物对细菌等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宿主的裂解作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染物裂解作用,以及微生物产生的凝胶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等使水中有机物含量降低,这的吸附、沉降作用等使水中有机物含量降低,这种作用称为水的自净作用。是流水不腐的原因。种作用称为水的自
15、净作用。是流水不腐的原因。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水源的饮用价值:良好的饮用水细菌含量应在100个个/ml以下,当超过以下,当超过500个个/ml时,即不适合时,即不适合作为饮用水。作为饮用水。更重要的是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更重要的是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种类,一般用大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肠菌群数作为是否含有病原菌的指标。饮用水的微生物标准: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我国相关法规对饮用水微生物指标的规定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0个/毫升大肠菌群指数不得超过 :3个/升附: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加入液态氯或次氯酸盐附:饮用水消毒常用方法:加入液态氯或次氯
16、酸盐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的微生物环境条件:无营养和水分、紫外线直射环境条件:无营养和水分、紫外线直射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粒存在状态:漂浮,短暂停留,以吸附于尘埃微粒上的形式存在。与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微生物数上的形式存在。与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微生物数量有直接关系。量有直接关系。分布: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菌量越高,目前人类分布:越接近地面的空气含菌量越高,目前人类检测到微生物存在的最高处为检测到微生物存在的最高处为85km的高空。的高空。种类:球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细菌、真菌孢子种类:球菌、芽孢杆菌、产色素细菌、真菌孢子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
17、与去除:紫外线照射、甲醛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熏蒸、药物喷雾、过滤除菌等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工业品:工业品:食品:食品:农产品:农产品: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微生物引起的工业产品的霉腐材料劣化:工农业产品因受气候、物理、化学或材料劣化:工农业产品因受气候、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坏的现象生物因素的作用而被破坏的现象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微生物引起的劣化种类:霉变(mildew,mouldness):由霉菌引起的劣化腐朽(decay)泛指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酶解有机质使其劣化的现象,常见的如由担子菌引起的木材或木制品的腐朽现象腐烂(或腐败,Putrefectio
18、n,rot)主要指由细菌或酵母菌引起的使物体变软、发臭性的劣化腐蚀(corrosion)主要指由硫酸盐还原细菌、铁细菌或硫细菌引起的金属材料的侵蚀、破坏性劣化变质(deterioration)指由各种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工农业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霉腐微生物学霉腐微生物学 定义:研究危害各种工农业产品的微生物种类、分布、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防治其危害的科学。霉腐微生物的作用机理:通过微生物酶系分解各种工农业产品中的相应组分产生危害。在矿物油中生长,不仅因大量菌体阻塞机件,代谢产物会腐蚀金属器件 硫细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会对金属制品、管道和船体外壳等产生腐蚀 菌体和代谢物属于电解质,对电讯、电机器
19、材等会危及其电学性能 有些霉菌分泌的有机酸能腐蚀玻璃以致严重降低光学仪器的性能 烟叶、中药材、化妆品建材、图书、文物、档案、艺术品、生物标本霉腐微生物的控制霉腐微生物的控制 控制其温度、湿度、氧气和养料 采用有效的化学抑菌剂、杀菌剂或物理杀菌剂 在工业产品加工、包装过程中,尽量保持环境卫生并严防杂菌污染工业防霉剂筛选的试验菌种及其特性 菌 名 破 坏 性 能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在许多材料上广泛生长,抗铜盐Asp.terreus(土曲霉)侵蚀多种材料Aureobacidium pullulans(出芽短梗霉)侵蚀涂漆与喷漆Paecilomyces varioti(宛氏拟青
20、霉)侵蚀塑料和皮革Penicillium funiculosum(绳状青霉)侵蚀织物及多种材料P.ochro-chloron(赭绿青霉)侵蚀塑料与织物,抗铜盐Scopularriopsis brevicaulis(短柄帚霉)侵蚀橡胶Tric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侵蚀纤维织物与塑料食品上的微生物食品上的微生物 食品的基质条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 食品上微生物的来源:食品原料的采收、运输、加工和包装过程中被微生物污染,食品原料在土壤中生长所正常带有的微生物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Aspergillus、Penicillium、Fusarium、Alternaria、Pa
21、ecilomyces、Rhizopus、Mucor、Trichoderma、Phoma、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B.megaterium、Salmonella、Proteus vulgaris、Pseudomonas aeroginosa、Lactobacillus、Streptococcus lactis、Clostridium、Sacchromyces cerevisiae等。微生物污染的危害:除引起食品变质外,还可能含有各种致病菌和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会引起人类的各种严重疾病防止霉腐的方法:防止霉腐
22、的方法:在加工、制造、包装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清洁卫生 控制保藏条件采用低温、干燥、密封等措施 添加少量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脱氢醋酸、维生素K、丙酸、二甲基延胡索酸等主要食品中常见防腐剂的应用情况食品名 硝酸盐 SO2环六甲 甲酸乙酸丙酸山梨酸 苯甲酸 对羟基联苯烟熏 亚硝酸盐 基胺 苯甲酸酯干酪(+)(+)+(+)(+)+肉制品 +(+)+(+)+水产品 +蔬菜食品 +(+)果品 +(+)(+)软饮料 +(+)葡萄酒 +面包 +糖果糕点 +(+)+农产品上的微生物农产品上的微生物粮食和饲料上的微生物粮食和饲料上的微生物 主要菌种:以青霉属、曲霉属、镰孢霉属(Fusarium)等的
23、一些种为主。真菌毒素:目前已知的五万多种真菌中,至少有两百多个种能产生一百多种真菌毒素,其中有14种致癌,两种是剧毒致癌剂,其一为黄曲霉毒素(aflatoxin),另一种是由某些镰孢菌产生的单端孢烯族毒素T2。凡是被霉菌严重污染的粮食一般都含有多种真菌毒素。一份“黄变米”试样中70%米粒污染有产毒真菌,并都含有真菌毒素;北京空气中飘浮的真菌中11.5%是产毒真菌。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素、杂色曲霉素、岛青霉素、黄天精、环氯素、展青霉素、桔青霉素、皱褶青霉素、黄绿青霉素、青霉酸、圆弧青霉素、偶氮酸、单端孢烯族毒素、二氢雪腐镰刀菌烯酮和T2毒素等。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嗜热
24、菌嗜冷菌嗜酸菌嗜碱菌嗜盐菌嗜压菌抗辐射的微生物以上内容自学以上内容自学二、菌种资源的开发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纯种分离:见第八章第五节性能测定:见第八章第五节采取土壤样品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采取土壤样品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土质肥,微生物含量高,特别肥沃的土壤中细菌多,放线菌少;在植物残体枯枝落叶下的土壤中较多含有拮抗性真菌。离地面
25、520cm处的土壤通气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含菌量最高。采土季节以春秋两季最好。采土方法:选择适当地点、铲除表土、取土样数十克,盛入事先准备的无菌防水纸袋中,其上记录采土时间、地点、植被情况等。多点采土、混合分离,可以代表每一地块上的微生物分布平均情况土样的富集培养土样的富集培养含有目的菌较多的土样不需要富集培养含有目的菌较多的土样不需要富集培养如果原有样品中目的菌含量低,可以人为地添加如果原有样品中目的菌含量低,可以人为地添加相应的基质,培养使之以较其它微生物更快的速相应的基质,培养使之以较其它微生物更快的速度生长繁殖,从而提高它们在样品中的比例,便度生长繁殖,从而提高它们在样品中的比例,便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