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地球 上水 性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地球上水的性质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一、水的形态及其转化一、水的形态及其转化(一)水分子的结构(一)水分子的结构 1.水的三态与水温 随着水温的变化,三态水分子的聚合体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表11可见:表表1 11 1 不同水温水分子聚合体的分布()不同水温水分子聚合体的分布()分子式冰水0043898H2O019202936(H2O)24158595051(H2O)35923212113(二)水的三态及其转化(二)水的三态及其转化 固态固
2、态 液态液态 气态气态 1)随着水温的升高,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地减少,而单水分子不断地增多。当温度高于100呈气态时,水主要由单水分子组成。2)随着温度的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单水分子不断减少。水温达到0结冰时,单水分子为零,而强力缔合结构的三水分子增多,因三水分子结构特性,使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时,体积膨胀10,若冰变成液态水时,体积减小10。3)水温在3.98时,结合紧密的二水分子最多,所以此时水的密度最大,比重为1。2.固态水(冰)的结构 气体水分子能凝聚成液态水和固态水(冰),主要是氢键起着强烈的缔合作用。二、水的热学性质二、水的热学性质 水变成水汽或冰融成水都要吸收热量。相水变成水汽
3、或冰融成水都要吸收热量。相反,水汽凝结和水结成冰都要放出热量,反,水汽凝结和水结成冰都要放出热量,而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这种吸而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相等的。这种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水的潜热。水在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水的潜热。水在0直直接蒸发,其蒸发潜热为接蒸发,其蒸发潜热为2500J/g;在;在100时,汽化潜热为时,汽化潜热为2257J/g;冰在;冰在0时,融时,融解潜热为解潜热为1401J/g;冰直接升华潜热为;冰直接升华潜热为1401+2500=3901J/g。u水的热容量(或比热)、融解热和蒸发热都比其水的热容量(或比热)、融解热和蒸发热都比其他物质大。他物质大。u其原因是水分子
4、的异常结构。水分子结构的突出其原因是水分子的异常结构。水分子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极性和生成氢键的能力,使水分子相特点是具有极性和生成氢键的能力,使水分子相互间的作用力即内聚力大增强。水在温度变化和互间的作用力即内聚力大增强。水在温度变化和三态转化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分子间的范德华作三态转化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分子间的范德华作用力,而且还要克服氢键的束缚,分解双水分子用力,而且还要克服氢键的束缚,分解双水分子和三水分子聚合体,因此需要较多的热量。和三水分子聚合体,因此需要较多的热量。u水的热容量与潜热特性,对整个地球上的热量变水的热容量与潜热特性,对整个地球上的热量变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冬季不致
5、过冷,夏季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冬季不致过冷,夏季不致过热。不致过热。u结论:结论:水是所有固体和液体中热容量最大的物质之水是所有固体和液体中热容量最大的物质之一,能吸收相当多的热量而不损害其稳定性。也一,能吸收相当多的热量而不损害其稳定性。也就是说,把水加热到某一温度,要比重量相同的就是说,把水加热到某一温度,要比重量相同的其它物质加热到同一温度,需要更多的热量。其它物质加热到同一温度,需要更多的热量。三、水温三、水温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单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单位为位为或或。水温是各个水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水水温是各个水体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水体的温度取决于
6、各个水体的热量收支状况,体的温度取决于各个水体的热量收支状况,其中其中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主要热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主要热源之一。源之一。(一)海水的温度(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是表示海水冷热程度的物理海水的温度是表示海水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海水重要而又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量,是海水重要而又基本的物理性质之一。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的热量收支状况(如表(如表1-2)。当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当收入热量大于支出热量时,海水热量有盈余,内能增加,水温升时,海水热量有盈余,内能增加,水温升高;反之,收入热量
7、少于支出热量时,热高;反之,收入热量少于支出热量时,热量亏损,内能减少,水温下降。量亏损,内能减少,水温下降。海水的热量收支海水的热量收支收收 入入支支 出出1.1.来自太阳和天空的短波辐射来自太阳和天空的短波辐射 2.2.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来自大气的长波辐射 3.3.地壳内热通过海底传给海水的热量地壳内热通过海底传给海水的热量 4.4.海面水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海面水汽凝结时放出的热量5.5.洋流带来的热量洋流带来的热量6.6.海水垂直交换所得的热量海水垂直交换所得的热量7.7.化学的、生物的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热量化学的、生物的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热量8.8.海水运动产生的热量海水运动产生的热量1.
8、1.海面辐射放出海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的热量2.2.海水蒸发时所海水蒸发时所消耗的热量消耗的热量3.3.洋流带走的热洋流带走的热量量4.4.海水垂直交换海水垂直交换中耗掉的热量中耗掉的热量(1)海水热量的收入)海水热量的收入 有太阳辐射、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有太阳辐射、大气对海面的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海面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暖于海水的降水射)、海面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暖于海水的降水和大陆径流带入的热量,地球内部通过海底传导给和大陆径流带入的热量,地球内部通过海底传导给海水的热量、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反应产生海水的热量、海洋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反应产生的热量以及海水的对流、平流和混
9、合运动所得的热的热量以及海水的对流、平流和混合运动所得的热量等,其中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最为重要量等,其中太阳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最为重要,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洋流带来的热太阳辐射是海水热量最主要的来源。洋流带来的热量只对局部海区有较大影响,其它方式所提供热量量只对局部海区有较大影响,其它方式所提供热量较少较少。(2)海水的热量支出)海水的热量支出 有海面蒸发、海面长波辐射、海洋传给大气的乱流有海面蒸发、海面长波辐射、海洋传给大气的乱流热,海洋内部的对流、平流和混合所失去的热量等。热,海洋内部的对流、平流和混合所失去的热量等。热量的支出以海面辐射和蒸发更为重要,在局部海热量
10、的支出以海面辐射和蒸发更为重要,在局部海区由洋流带走的热量对水温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区由洋流带走的热量对水温变化也有较大影响。对。对高纬海区,结冰和融冰对水温也有一定影响。高纬海区,结冰和融冰对水温也有一定影响。2、世界大洋表层水温水平分布特点、世界大洋表层水温水平分布特点 世界大洋表层水温年平均变化于世界大洋表层水温年平均变化于1.730之间。其分布之间。其分布特点:特点:(1)世界大洋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热赤道,由热赤道向两)世界大洋表层水温最高值出现在热赤道,由热赤道向两极递减。极递减。热赤道位处赤道以北,大致处在热赤道位处赤道以北,大致处在5N7N,水温最高。,水温最高。海洋表层水温的这一
11、分布特点,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低纬海洋表层水温的这一分布特点,主要受太阳辐射控制。低纬海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入射角)大,太阳辐射强,海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入射角)大,太阳辐射强,则水温高。由低纬向高纬,太阳高度角(入射角)降低,太则水温高。由低纬向高纬,太阳高度角(入射角)降低,太阳总辐射减少,则水温下降。阳总辐射减少,则水温下降。(2)大洋东西两侧水温明显不同)大洋东西两侧水温明显不同 中低纬海区西侧水温高于东侧,中高纬海区则相反。这主要中低纬海区西侧水温高于东侧,中高纬海区则相反。这主要是洋流对局部海区水温影响的结果。中低纬海区,大洋西侧是洋流对局部海区水温影响的结果。中低
12、纬海区,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所以西侧水温高于东侧;中高纬海区为暖流,东侧为寒流,所以西侧水温高于东侧;中高纬海区则相反,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水温西侧低于东则相反,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则水温西侧低于东侧。在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的水平梯度大。侧。在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温的水平梯度大。(3)南北半球水温有较大差异)南北半球水温有较大差异南半球等温线比较规则,尤其高纬度海区几乎与纬线平行。南半球等温线比较规则,尤其高纬度海区几乎与纬线平行。原因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而南半球海洋辽阔,尤其在高纬原因是陆地集中于北半球,而南半球海洋辽阔,尤其在高纬度海区三
13、大洋几乎连成一片成为广阔的海洋。度海区三大洋几乎连成一片成为广阔的海洋。同纬度相比,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原因有三个:一同纬度相比,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原因有三个:一是热赤道北移,位于北纬是热赤道北移,位于北纬57;二是北半球暖流势力强;二是北半球暖流势力强大,一直影响到高纬海区;三是南半球海洋开阔,与南极大大,一直影响到高纬海区;三是南半球海洋开阔,与南极大陆相接,冷却效果明显。陆相接,冷却效果明显。(4)夏季海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但南北水温梯度冬季大于)夏季海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但南北水温梯度冬季大于夏季夏季原因是:夏季不仅太阳高度角大,而且日照时间(白昼时间)原因是:夏季不仅太阳高
14、度角大,而且日照时间(白昼时间)长,则太阳总辐射量多,水温高。冬半年不仅太阳高度随纬长,则太阳总辐射量多,水温高。冬半年不仅太阳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而且白昼时间也随纬度增加而缩短(极圈内度增加而减小,而且白昼时间也随纬度增加而缩短(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则南北辐射梯度大,所以水温南北梯度也出现极夜现象),则南北辐射梯度大,所以水温南北梯度也大;但是,夏半年,尽管太阳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而白大;但是,夏半年,尽管太阳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而白昼时间却随纬度增加而增长(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所以昼时间却随纬度增加而增长(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太阳辐射的南北梯度小,水温的南北梯度比冬半年小。
15、太阳辐射的南北梯度小,水温的南北梯度比冬半年小。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具有如下规律: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具有如下规律:3、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 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减的趋势。在南北纬在南北纬40之间,海水垂直结构可之间,海水垂直结构可分两层,即表层暖水对流层(一般深度达分两层,即表层暖水对流层(一般深度达6001000米)和深层冷水平流层。表层暖水对流层的米)和深层冷水平流层。表层暖水对流层的最上一层(约最上一层(约0100米)受气候影响明显,紊动米)受气候影响明显,紊动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水温垂直分布均
16、匀,垂直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水温垂直分布均匀,垂直梯度极小,故称为表层扰动层。梯度极小,故称为表层扰动层。在此层下部与冷在此层下部与冷水之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温垂直梯度递减率达水之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温垂直梯度递减率达最大值。最大值。原因: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而太原因: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而太阳辐射首先到达海面,然后通过热传导、海水垂阳辐射首先到达海面,然后通过热传导、海水垂直涡动、对流向深处传输,随深度增加,太阳辐直涡动、对流向深处传输,随深度增加,太阳辐射射 迅速减少。则从海面向海底,水温呈不均匀递迅速减少。则从海面向海底,水温呈不均匀递减。减。世界大洋水温世界大洋
17、水温的垂直分布规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海面律是: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匀递减的趋势;在南北纬在南北纬400之间,海水可之间,海水可分为表层暖水分为表层暖水对流层和深层对流层和深层冷水平流层冷水平流层(图(图531)。)。4、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 1)水温的日变影响水温日变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季节变)水温的日变影响水温日变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天气状况(风、云)、潮汐和地理位置等。大洋表面水化、天气状况(风、云)、潮汐和地理位置等。大洋表面水温日变一般很小,日较差不超过温日变一般很小,日较差不超过0.4。水温的日变随纬度。水温的日变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18、。在靠近大陆浅海区日较差可达的增加而减小。在靠近大陆浅海区日较差可达34以上。以上。最高、最低水温出现的时间各地不同,但最高水温每天出现最高、最低水温出现的时间各地不同,但最高水温每天出现在在1416时,最低水温则出现在时,最低水温则出现在46时。水温日变深度,时。水温日变深度,一般可达一般可达1020米,最大深度可达米,最大深度可达6070米。米。2)水温的年变影响水温年变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性)水温的年变影响水温年变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性质、季风和海陆位置。水温年变的地理分布为:从赤道和热质、季风和海陆位置。水温年变的地理分布为:从赤道和热带海区向中纬海区增大,然后向高纬海区减小;
19、在同一热量带海区向中纬海区增大,然后向高纬海区减小;在同一热量带,大洋西侧较东侧变幅大,靠近海岸地区更大;南北两半带,大洋西侧较东侧变幅大,靠近海岸地区更大;南北两半球相比,北半球各纬度带的年较差大于南半球,见表球相比,北半球各纬度带的年较差大于南半球,见表1-3。水温年变深度,一般可达水温年变深度,一般可达100150米,最大深度可达米,最大深度可达500米米左右。左右。5、海冰、海冰 海上出现的冰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海水自身冻结海上出现的冰有两种来源:一种是海水自身冻结而成的,称为海冰;另一种是进入海洋中的大陆而成的,称为海冰;另一种是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河冰和湖冰等淡水冰。广义地,出现在
20、海冰川、河冰和湖冰等淡水冰。广义地,出现在海上的冰都称为海冰。上的冰都称为海冰。下面主要探讨海水结冰过程及其物理性质。下面主要探讨海水结冰过程及其物理性质。1)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海冰的主要物理性质(1 1)淡水的冰点)淡水的冰点TiTi为为0,最大密度的温度,最大密度的温度TMTM是是3.983.98(约(约4);而海水的冰点和最大密度的);而海水的冰点和最大密度的温度都不是固定值,都随盐度值的增加而线性下温度都不是固定值,都随盐度值的增加而线性下降,但冰点温度降低较和缓。当海水的盐度大于降,但冰点温度降低较和缓。当海水的盐度大于24.695103时,最大密度的温度低于冰点温时,最大密度的温
21、度低于冰点温度;而盐度小于度;而盐度小于24.695103时,最大密度的时,最大密度的温度高于冰点温度;只有盐度在温度高于冰点温度;只有盐度在24.695103时,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温度才与冰点温度相同,时,海水的最大密度的温度才与冰点温度相同,为为1.332(图(图532)。)。海冰海冰图图19 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冰点温度、最大密度温度与盐度关系(2)海冰中含有少量盐分)海冰中含有少量盐分海冰呈蜂窝状,由淡水冰晶和盐室中的盐海冰呈蜂窝状,由淡水冰晶和盐室中的盐汁构成。海冰中所含盐分的多少取决于海汁构成。海冰中所含盐分的多少取决于海冰冰龄(成冰时间长短)、结冰速度、原冰冰龄(成冰时
22、间长短)、结冰速度、原始海水盐度。当成冰时间短、结冰速度快、始海水盐度。当成冰时间短、结冰速度快、原始海水盐度高,则海冰中所含盐分越多。原始海水盐度高,则海冰中所含盐分越多。(3)海冰密度低于海水)海冰密度低于海水(4)海冰比淡水冰易融(因冰点低)。)海冰比淡水冰易融(因冰点低)。2)海水的结冰过程)海水的结冰过程 分两种情形:(1)当海水盐度S 24.695103时时 因海水的最大密度温度高于冰点温度,则结冰过因海水的最大密度温度高于冰点温度,则结冰过程与淡水结冰过程相同。即随海面气温下降,水程与淡水结冰过程相同。即随海面气温下降,水温降低,密度增大,表层海水下沉,产生对流,温降低,密度增大
23、,表层海水下沉,产生对流,当海水温度降到最大密度温度时,海水密度最大;当海水温度降到最大密度温度时,海水密度最大;随后,表层海水温度进一步下降,密度减小,对随后,表层海水温度进一步下降,密度减小,对流宣告结束,当表层水温降至冰点温度或过冷却流宣告结束,当表层水温降至冰点温度或过冷却状态时,可能产生结冰。状态时,可能产生结冰。然而,然而,大洋表面盐度均大于大洋表面盐度均大于24.69510-3,其结,其结冰过程与淡水结冰迥然不同。冰过程与淡水结冰迥然不同。(2)当海水盐度)当海水盐度S 24.695103时时 其结冰过程非常困难缓慢。其结冰过程非常困难缓慢。一方面,盐度一方面,盐度24.6951
24、03时时,海水的最大密度,海水的最大密度温度温度TMTM低于冰点温度低于冰点温度TiTi,随着海面温度的不断下降,表,随着海面温度的不断下降,表层海水密度总是不断增大,必然导致表层海水下沉而形层海水密度总是不断增大,必然导致表层海水下沉而形成对流。这种对流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结冰时为止,这种成对流。这种对流过程将一直持续到结冰时为止,这种对流作用可达到很大的深度乃至海底。由于对流,下层对流作用可达到很大的深度乃至海底。由于对流,下层海水热量向上输送,使海水的冷却速率减慢,因此海水海水热量向上输送,使海水的冷却速率减慢,因此海水结冰非常困难。结冰非常困难。只有相当深的一层海水充分冷却后才开只有相当深
25、的一层海水充分冷却后才开始结冰。始结冰。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海水结冰时,要不断地析出盐分,使表层海水结冰时,要不断地析出盐分,使表层海水盐度增加,密度增大,因而表层水继续下沉,加强海水盐度增加,密度增大,因而表层水继续下沉,加强了海水的对流(助长对流);同时,盐度值的增加,又了海水的对流(助长对流);同时,盐度值的增加,又使冰点温度进一步下降,所以结冰就更困难、更缓慢。使冰点温度进一步下降,所以结冰就更困难、更缓慢。3)海水结冰条件)海水结冰条件(1)气温长期处于过冷却)气温长期处于过冷却 此条件促使海水通过对流混合,在相当深此条件促使海水通过对流混合,在相当深的一层海水达到某种程度的过冷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