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无线电通信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章无线电通信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线电通信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第4章章 无线电通信无线电通信w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w4.2 短波通信短波通信w4.3 微波通信微波通信w4.4 卫星通信卫星通信2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 4.14.1.1.1无线电通信基本知识无线电通信基本知识 1.1.何谓无线电通信何谓无线电通信w 利用利用无线电波作载波无线电波作载波传递各种消息的通信方式的总传递各种消息的通信方式的总称。称。2.无线电通信的发明无线电通信的发明w 1902年,无线电广播之父年,无线电广播之父美国巴纳特美国巴纳特.施特波施特波斐德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广播。斐德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广播。w 1920年,美国匹兹堡的年,美国匹兹堡
2、的KDKA电台进行了首次商业电台进行了首次商业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广播。3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4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5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6电磁波谱电磁波谱78 4.4.无线电波的发现与初步应无线电波的发现与初步应 用用n法拉第法拉第l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可电磁感应定律:变化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以产生电场。l预言:电与磁的传播是和光一样的一种波。预言:电与磁的传播是和光一样的一种波。n麦克斯韦麦克斯韦l当电子移动时,它们就会在自由空间中释放出电磁当电子移动时,它们就会在自由空间中释放出电磁波。波。Maxwel
3、l在在1865年首先预言,年首先预言,l所有的现代通信都是依靠处理和控制电磁波频谱内所有的现代通信都是依靠处理和控制电磁波频谱内的信号来实现的。的信号来实现的。l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光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9w赫兹:赫兹:n电磁波的首次被证实和观测则是由电磁波的首次被证实和观测则是由Herz在在1887年实年实现的。现的。n世界上第一个人工产生电磁波的仪器世界上第一个人工产生电磁波的仪器赫兹振子赫兹振子 通过实验证实了麦氏理论的正确,证明了电磁通过实验证实了麦氏理论的正确,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波的存在.4.1 无线电通信
4、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0w 马克尼与波波夫马克尼与波波夫无线电之父无线电之父n完成了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实验完成了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实验 n在实验中发现,利用天线可使发射距离增加在实验中发现,利用天线可使发射距离增加 n18951895年,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约年,马可尼成功地进行了约3 3公里的无线电公里的无线电通信通信 n几乎同时,波波夫也研制成功了一台无线电收几乎同时,波波夫也研制成功了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发报机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1 5.无线电波的模样无线电波的模样 w 形状:正弦波形状:正弦波w 波长波长:相邻的两圈电波之间的距离相邻的两圈电波之间的距离w 波速波速:与光的
5、速度一样,即每秒与光的速度一样,即每秒3030万公里万公里w 频率:波速除以波长。频率:波速除以波长。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波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中波639639千赫兹、短千赫兹、短波波98009800千赫兹和调频千赫兹和调频106.1106.1兆赫兹三个发射频率,它兆赫兹三个发射频率,它们相对应的波长则分别为们相对应的波长则分别为469.5469.5米、米、30.630.6米和米和2.82.8米。米。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2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3 6.无线电波的特性无线电波的特性 1.1.无线电波只能用仪器接收到:无线电波只能用仪器接收到:如半导体收
6、音机如半导体收音机2.2.无线电波的速度:无线电波的速度:3030万公里万公里/秒秒3.3.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4.无线电波的频率很高无线电波的频率很高 n汽笛声,频率达几千赫兹汽笛声,频率达几千赫兹n飞机的马达声,频率在几百赫兹以下飞机的马达声,频率在几百赫兹以下n人类嗓音的频率在几十几千赫兹之间人类嗓音的频率在几十几千赫兹之间n无线电波的频率可以达到几万赫兹、几十兆赫兹。无线电波的频率可以达到几万赫兹、几十兆赫兹。一般为一般为3kHz3kHz300GHz300GHz。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44.1.2 无线电波频率范围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及及频
7、段的划分频段的划分频段和波段名称频段和波段名称 频率和波长频率和波长甚低频甚低频(TLF)超长波超长波330kHz 100010km低频低频(LF)长波长波30300kHz 101km中频中频(MF)中波中波0.33MHz 1000100m高频高频(HF)短波短波330MHz 10010m甚高频甚高频(VHF)超短波超短波30300MHz 101m 微微 波波特高频特高频(UHF)分米波分米波0.33GHz 101dm超高频超高频(SHF)厘米波厘米波330GHz 101cm极高频极高频(EHF)毫米波毫米波 30300GHz 101mm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5注意注意w 无线
8、电波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财产,无线电波是全世界共同拥有的资源和财产,利用电波时必须遵守国际法规,利用电波时必须遵守国际法规,w 对频率的使用,要经申请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对频率的使用,要经申请由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才行。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才行。164.1.3 4.1.3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1无线电波的产生和发送无线电波的产生和发送 w 自然界里,许多物体都无时无刻地在产生电磁波和无自然界里,许多物体都无时无刻地在产生电磁波和无线电波线电波 如:太阳、人体、某些植物等等如:太阳、人体、某些植物等等w 无线电通信,要按照人们的需要,产生出一定无线电通信,
9、要按照人们的需要,产生出一定频率或频率或波长波长的无线电波的无线电波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7w 要产生无线电波要产生无线电波必须有必须有波源和天线波源和天线n波源波源:发射天线上流动的高频电流。:发射天线上流动的高频电流。n天线天线:将线路上流过的:将线路上流过的高频电流高频电流高效率地转换成高效率地转换成电电磁波辐射到空中去磁波辐射到空中去的装置,或者的装置,或者 接收空中的电磁接收空中的电磁波波并高效率地变换成并高效率地变换成高频电流高频电流的装置。的装置。n天线长度天线长度:电磁波波长的电磁波波长的1/2或或1/4 如信号载波频率为如信号载波频率为10kHz,则波长为,则
10、波长为30km,天,天线长度为?线长度为?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8w 无线电波的产生无线电波的产生:n若在若在发射天线上流过频率很高的电流发射天线上流过频率很高的电流,则天线,则天线的周围将产生一个的周围将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这个变化的磁场又会感应出一个场又会感应出一个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这样互相感应,这样互相感应的结果,就会形成一个的结果,就会形成一个辐射的电磁场辐射的电磁场,n一层又一层地向外传播,即将一层又一层地向外传播,即将高频电流转换成高频电流转换成无线电波无线电波辐射到了空中。辐射到了空中。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19w 反射反
11、射:无线电波通过不同媒质的交界面时,会产生:无线电波通过不同媒质的交界面时,会产生反射。反射。例如:雷达通信例如:雷达通信 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绕射、折射和无线电波传播过程中的反射、绕射、折射和 散射散射20w 绕射绕射:无线电波碰到障碍物时,能绕过去继续前进无线电波碰到障碍物时,能绕过去继续前进。n波长越长则绕射能力越强波长越长则绕射能力越强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1w 折射折射:当无线电波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时,传:当无线电波从一种媒质射入另一种媒质时,传播方向改变的现象。播方向改变的现象。例如:潜艇通信例如:潜艇通信 4.1
12、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2w 散射散射:媒质不均匀:媒质不均匀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33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是指无线电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是指无线电波从发射点到接收点的传播路径传播路径。(1 1)地波传播方式)地波传播方式 w 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无线电波沿地球表面传播w 部分能量被大地吸收而受到严重的衰减部分能量被大地吸收而受到严重的衰减 n土质的导电性愈好衰减愈小土质的导电性愈好衰减愈小 n频率越高则衰减愈大频率越高则衰减愈大 w 传播距离不远传播距离不远 w 传播特性很稳定传播特性很稳定 w 适合波段:适合波段:长波、中波和短波的低频段长波、中波
13、和短波的低频段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4(2 2)天波传播)天波传播w 利用高空利用高空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电离层对无线电波的反射进行传播的的反射进行传播的 w 电离层是位于离地面电离层是位于离地面60km650km左右的充满带电左右的充满带电离子和电子的高层大气区域离子和电子的高层大气区域 w 可建立远距离通信可建立远距离通信 w 适合波段:适合波段:频率为频率为330MHZ的短波的短波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5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6(1)D层层w 位置:位置:地球上空地球上空60km90km的高度处的高度处,最大电子密度发生最大电子密度发生在在80
14、km处。处。w 特点:出现在太阳升起时,而特点:出现在太阳升起时,而消失在太阳降落后,电子密度消失在太阳降落后,电子密度低,短波将穿过低,短波将穿过D层层,而不反,而不反射,但衰减很大射,但衰减很大(2)E层层 w 位置:位置:地球上空地球上空1km120km的高度处。最大电子密度发生的高度处。最大电子密度发生在在110km处处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w 特点:特点:出现在太阳升起时,而在太阳降落后,基本不对出现在太阳升起时,而在太阳降落后,基本不对短波通信产生影响。短波通信产生影响。可以反射高于可以反射高于1.5MHz频率的电波。频率的电波。27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
15、述28(3 3)视距传播)视距传播:w 直射波传播:直射波传播:从发射天线辐射的电波,直接传到从发射天线辐射的电波,直接传到接收点的传播方式接收点的传播方式 w 大地反射波传播大地反射波传播:以地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以地面反射到达接收点的传播方式方式 w 视距传播视距传播:以上两种的统称。:以上两种的统称。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29w 三种情况:三种情况:n地面视距传播地面视距传播 l收、发天线都设在地面上,天线离地面高度大于收、发天线都设在地面上,天线离地面高度大于十倍波长以上十倍波长以上 l传播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公里传播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公里 l一般适宜超短波、微波通信一般
16、适宜超短波、微波通信 n地面地面空间视距传播空间视距传播 l发端和收端,其中任一端在地面而另一端则在远发端和收端,其中任一端在地面而另一端则在远离地面的空间离地面的空间l适用于微波或超短波通信适用于微波或超短波通信n空间空间空间视距传播空间视距传播l发端和收端两个端点都是远离地面的发端和收端两个端点都是远离地面的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0(4 4)散射传播)散射传播 w 电波在低空对流层或高空电离层下缘遇到不均匀的电波在低空对流层或高空电离层下缘遇到不均匀的“介质团介质团”时就会发生散射,散射波的一部分到达时就会发生散射,散射波的一部分到达接收天线处的传播方式接收天线处的传播方式
17、 称为散射传播称为散射传播w 包括:包括:对流层散射和电离层散射对流层散射和电离层散射 n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通常是指从地面算起至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通常是指从地面算起至高达高达135千米的区域千米的区域 w 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性好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密性好 w 适用于适用于微波和超短波微波和超短波w 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一般用于无法建立微波中继站的地区的地区 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1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2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3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4(4 4)短波短波 10010mw 传播方式:天波、地波传播方
18、式:天波、地波w 特点:特点:n天波传播时距离远,可达天波传播时距离远,可达50050020002000公里公里 n地波传播时衰减大,传播距离一般小于几十地波传播时衰减大,传播距离一般小于几十公里公里 w 应用:应用:各种距离的定点通信、国际通信及广播、各种距离的定点通信、国际通信及广播、船岸间的航海移动通信,飞机地面间的航空移船岸间的航海移动通信,飞机地面间的航空移动通信等动通信等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5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6 4.1.4 媒体空间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媒体空间对无线电波传播的影响 1.主要影响主要影响(1 1)传输损耗传输损耗 w 电波在实际
19、的媒质(信道)中传播时电波在实际的媒质(信道)中传播时能量损耗的的现能量损耗的的现象象w 主要原因:主要原因:n大气对电波的吸收或散射大气对电波的吸收或散射 n球形地面或障碍物对电波的绕射等球形地面或障碍物对电波的绕射等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7(2 2)电波传播方向的变化)电波传播方向的变化w 不同媒质的分界处将使电波折射、反射;不同媒质的分界处将使电波折射、反射;w 媒质的不均匀体如对流层中的湍流团将使电波产生媒质的不均匀体如对流层中的湍流团将使电波产生散射;散射;w 球形地面和障碍物将使电波产生绕射;球形地面和障碍物将使电波产生绕射;w 某些传输媒质的时变性使射线轨迹随机变
20、化。某些传输媒质的时变性使射线轨迹随机变化。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8(3 3)多径效应)多径效应w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电波通过多条路径传播到接收端的电波通过多条路径传播到接收端的现象称为多径传播。现象称为多径传播。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39w 多径传播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多径传播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引起的接收点场强的起伏变化引起的接收点场强的起伏变化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404.1.5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简单工作过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简单工作过程1 1、系统组成、系统组成 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412
21、.工作过程工作过程 信源消息信源消息模拟或数字信号模拟或数字信号(调制器调制器)中中频调制频调制成适合电波传播的信号成适合电波传播的信号(频率变换频率变换器器)发射电波所需要的频率发射电波所需要的频率(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发发射天线射天线中继放大中继放大接收天线接收天线频率放大频率放大变频变频解调解调转换成合适的信号转换成合适的信号信宿信宿地球站发射分系统地球站发射分系统地球站接收分系统地球站接收分系统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42 3.系统分类系统分类w 依终端状态不同依终端状态不同n固定无线通信固定无线通信n移动无线通信移动无线通信w 依所用电磁波频段依所用电磁波频段n短波通信短波
22、通信n微波通信微波通信n卫星通信卫星通信4.1 无线电通信概述无线电通信概述434.2 短波通信短波通信4.2.4.2.1 1概述概述 1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短波通信的频率范围l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约为实际使用的频率范围约为1.5 MHz30MHz 2 2.传播方式传播方式l 高空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多次反射高空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多次反射 3.特点特点l通信距离远,设备便宜通信距离远,设备便宜l灵活、方便灵活、方便 444.2.2 4.2.2 短波电离层传播特性短波电离层传播特性1短波在电离层中反射传播的条件短波在电离层中反射传播的条件 w 天波传播时,电波频率与入射角和电波折回处的电子密天波传播时,电
23、波频率与入射角和电波折回处的电子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2 短波通信短波通信45 2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信号传播的影响电离层对短波无线电信号传播的影响 w 使接收的信号时强时弱的变化即存在使接收的信号时强时弱的变化即存在衰落现象衰落现象 w 原因:原因:n电离层特性不稳定电离层特性不稳定n多径传播多径传播4.2 短波通信短波通信464.2 短波通信短波通信474.3 微波通信微波通信w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 利用微波作为载波,并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利用微波作为载波,并采用中继(接力)方式在地面上进行的无线电通信。面上进行的无线电通信。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微波中继通信系统n微波波段:
24、微波波段:300MHz300GHzn最常用的通信频率最常用的通信频率:1GHz40GHzn4G首选首选484.3.1微波通信的发展微波通信的发展w 世界上最早的模拟微波中继通信系统是二战后期美世界上最早的模拟微波中继通信系统是二战后期美国贝尔研究所建立的一个国贝尔研究所建立的一个4GHz4GHz频段的调频系统频段的调频系统w 1919世纪世纪303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第一个商用的模拟无线通信系统,第一个商用的模拟无线通信系统,工作在工作在VHFVHF频段,采用频段,采用AMAM调制技术,传输调制技术,传输1212路频分路频分复用的模拟话音信号。复用的模拟话音信号。w 4040年代出现了年代出现了
25、UHFUHF频段的军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频段的军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w 19471947年贝尔研究所研制了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年贝尔研究所研制了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TD-2TD-2。经过了。经过了2020多年的历史,直到多年的历史,直到7070年代初,才完年代初,才完成小容量、低频段的通信系统。成小容量、低频段的通信系统。4.3 微波通信微波通信49w 19511951年,美国纽约年,美国纽约旧金山成功开通了商用的旧金山成功开通了商用的微波通信线路,工作在微波通信线路,工作在4GHz4GHz频段,能承载频段,能承载480480路路模拟话音模拟话音w 60年代,数字微波通信得到发展年代,数字微波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