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组织行为学5用第一二篇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25358
  • 上传时间:2022-09-11
  • 格式:PPT
  • 页数:108
  • 大小:866.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组织行为学5用第一二篇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组织 行为学 第一 课件
    资源描述:

    1、组织行为学主编 关培兰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研究方法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含义n概念: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n意义:多学科多学科为综合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涉及三个重要方面即个体、群体、组个体、群体、组织织;通过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做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了解他人,理解他人,激励他人。组织行为学的性质n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n(1)

    2、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性;n(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n(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实际,提高提高其工作能力能力,提高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绩效。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n广泛的影响:n最基本的家庭组织n最复杂的行政或企业组织n组织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组织的成员,其竞争力也就与其成员的总体素质总体素质直接相关(整体的组织的素质)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n管理学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霍桑实验n1949年,美国在芝加哥召开了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n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哈佛、

    3、斯坦福、密歇根、北卡罗来纳等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把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定名为“行为科学”。从此取代了人际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群体动力学行为科学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n见p8图11n心理学n生物、生理学n社会学n社会心理学n人类学n政治学研究方法n心理分析技术心理分析技术(美国心理学家芒斯特伯格,1912年著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n群体动态分析方法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该方法叫“场”理论)n社会测量方法社会测量方法(维也纳的莫雷诺,创造“心理剧”的治疗方法)n科学管理前期(1900年前)n科学管理时期(19001945年)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和韦伯的古典组织理论n人际关

    4、系学派(19271945年)包括: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n权变学派(1945年现在)第四节 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n第一,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企业重组、战略管理、跨国公司或国际合资企业管理的研究呈现强劲势头,由复杂性增加而导致研究的注意力全面转向整个组织层面。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模式、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n第二,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

    5、开发。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相应的组织行为学研究由原来的局部、分散转变为整体、系统。目前有关胜任特征评价、个体对于组织的适应性和干预问题的研究等人力资源问题正向纵深发展。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n第三,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在跨国公司和国际合资公司的比较研究、科技投入的行为研究、失业指导研究、劳动力多元化、国家金融安全等方面,均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组织行为学家把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来看待和研究,研究领域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

    6、、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n第四,组织行为学研究除秉承强调生产率的传统之外,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工作生活质量。组织行为学认为强调生产率与强调工作生活质量并非相互排斥的。如果工作生活质量不令人满意,是很难实现高生产率的。相反,高的生产率是拥有改善工作生活质量所必需资源的先决条件。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内容的研究。第五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应用方法n观察法n调查法(谈话、问卷)n心理测验法n定性与定量法n案例法n情景模拟法n系统法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n行

    7、为科学、组织行为学n结合企业管理,说明你对学习组织行为学的认识。n结合组织行为学谈谈你对“方法与手段是达到目的的桥梁”这句话的理解。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及其特点第一节 组织和组织行为人的一生离不开组织,人会作为组织的一员度过工作、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组织与其成员共同为社会创造价值,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又会影响组织的绩效。一、组织与组织行为n1.组织及其性质: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按一定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规则建立起来,具有正式关系的人群集合体。n组织是通过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创造群体努力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创造物物,它要求人要求人而不是物的和谐。n(海尔

    8、目标: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正式关系:正式组织中有目的、有意识形成的组织机构、职位、隶属关系;人员组织的核心:组织包括一切营利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单位)n2.组织的特点:由个人和群体组成;有明确的由个人和群体组成;有明确的目标;拥有资源;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目标;拥有资源;通过专业分工和协作实现目标。标。n3.组织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个体、群体、组织。见p28图2-1所示。组织及其性质、特点、层次预测、解释、控制、分析、行动以人为本心理需求、共同努力、价值平台、互惠互利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标n主要目标:提高管理者对

    9、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预测、解释和控制预测、解释和控制的能力,以便更好的实现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n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最严重的问题也是人。人。保加利亚管理心理学家吉诺夫曾说:“人不仅是管理系统中最可靠的成分,也是最不可靠的成分,许多问题都是出在人的身上而不是出在物的身上。”在管理活动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研究时有以下作用:n1.对行为的预测预测:组织行为的规律性使我们能够对这一行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某些预测,如预测组织内部或外部某些人或某一群体的行为。n预测他人行为是日常生活、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预测对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正向)进行表扬、激励、倡导

    10、,对不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反向)采取措施阻止、消除、抑制。n2.对行为的解释解释:研究组织成员之间在工作产量、满意程度、辞职倾向等方面出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n预测与解释不同,能预测的事物并不一定能解释。一般情况下,准确预测某种事物的能力往往先于解释该事物的能力。解释又包括,人们在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存在的差别,对这些情况解释的目的,提前采取措施控制它的发生。组织行为学的目标n3.对行为的控制控制: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对组织中所发生的各种行为进行有效控制。控制采取的手段有:酬劳制度(奖金、福利、基本工资);监督(审计、安全生产、质检);工作设计(岗位责任制、职能部门设计

    11、、隶属关系、轮岗制)n4.分析和行动(引导)分析和行动(引导):对组织内外出现的行为进行细致分析,查找存在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以保障组织运行的高效稳定。n引导行为:这是管理者的任务。组织行为学的目标三、人是组织发展的目的n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的利润,最终只能是满足人的自由、信服、自我价值的实现的需要。n以利润利润为企业发展的最高目标,利润状况并不十分理想;n以崇高的信念、人的价值、理想崇高的信念、人的价值、理想为最高目标,却取得了卓越的绩效。n因为:财富的创造靠人的创造力的自由发挥,最适合人性的管理才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最适合人性的管理才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四、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

    12、方n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n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n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施展舞台n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举例说明:新东方俞敏洪;阿里巴巴马云;蒙牛牛根生;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等。第二节 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n管理是一门艺术,艺术性表现在对人文技能的应用。n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四大管理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控制。n美国学者约翰.瓦格纳对管理的定义:“为了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过程。”n一句话:管理是“让人把事情做好。”以上是管理功能以下是管理技能n美国管理学家开卡茨在1955年出版的管理者的技能中提出三大

    13、技能:n技术技能n人文技能:与人共事能力n观念技能:从内向外好于从外向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有不同三大技能组合,见p35图2-3所示。管理功能计划计划 选择目选择目标、任标、任务及如务及如何达到何达到目标和目标和完成任完成任务务组织组织 确定任确定任务层次、务层次、内部职内部职能部门能部门关系及关系及决策进决策进行等行等领导领导 处理人、处理人、激励、激励、领导、领导、信息沟信息沟通等方通等方面的工面的工作作控制控制 对业绩对业绩的衡量的衡量与校正,与校正,以确保以确保制定计制定计划的执划的执行行管理技能n技术技能技术技能n是指将专业知识、技术应用到实际管理中的能力,使用由经验、教育、训练所得的知

    14、识、方法、技能去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n人文技能人文技能n是指与他人共事的能力,经营管理者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对下属施行有效领导的能力。管理技能n概念技能概念技能n即是了解整个组织及自身在组织中地位及作用的能力。n诊断技能诊断技能n是指针对特定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即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角色描述范例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头面人物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行工作庆祝大会;状况查询;签署法律文件领导者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针对下属管理的所有活动联络人维持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以获得好处和信息感谢信,外部董事工作信息传递角色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组织内

    15、外信息的神经中枢处理各种信件与接触,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信息传播者把从外部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处于信息交流的目的,把信件转发给组织;涉及向下属传递信息的各种言语交流发言人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以组织所属行业专家的身份出现董事会议;向外界发布信息决策角色决策角色创业者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革的方案制定战略,组织推动或设计改进方案的研讨会混乱处理者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针对混乱和危机制定战略和召开研讨会资源分配者做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制定提成,寻求权威,做出预算,安排下属的工作谈判者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

    16、行使责任合同谈判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n组织文化多元趋势n劳动力多元趋势n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权变管理组织文化多元趋势n组织中的行为因文化而改变,如日本、美国、德国、中国公司的员工会表现出与本国文化密切相关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并渗透到日常事务中,表现出不同的经营管理特点。n文化是企业中人员态度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n行为因文化不同表现出差异,但组织结构却越来越相似。n同一管理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会有不同的行为特点。n文化差异管理能促进组织的有效性。劳动力多元含义n劳动力多元化是指组织的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劳动力多元化是指组织的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组织所面临的挑

    17、战是通方面正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组织所面临的挑战是通过澄清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需要和工作风格来使过澄清不同的生活方式、家庭需要和工作风格来使自己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自己适应各种各样的人群。n劳动力多元化对管理实践意义重大。管理人员需要改变他们的经营哲学,从把员工作为相同的人来对待,转变为承认差异,并以能够保证员工稳定和提高生产率的方式对差异作出反应。同时,不要有任何歧视。如果管理得当,多元化会提高组织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通过鼓励不同的观点来改善决策质量。如果管理不当,就有可能出现流动率高,沟通困难和更多的人际冲突。组织行为学没有绝对真理权变管理n同样情境条件下的两个人表现不太相同;n同一个人在不

    18、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不同;n整合一般概念及理论用于合理解释人类行为,即是权变理论。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n组织、管理、管理功能、管理技巧n什么是组织?它分为哪些层次?n请说明“人文技能是管理者的关键技能”这句话的含义。第二篇 个体行为第三章 个体行为规律第一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几种解释(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一、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抛弃了心理学中认知、情感、意志对人行为的影响)1.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公式:S_R(刺激反应)简单刺激带来简单反应,复杂刺激带来复杂反应1.观点认为:u心理学是研究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自然科学u心理学不是意识的科学,而是行为的

    19、科学u心理学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行为受客观刺激的影响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其公式为SR(刺激刺激反应反应)。u华生的这些观点对于研究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因为这个理论没有全面地说明人的行为的全过程,把人看做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器人,因而招致了后来新行为主义者的批评。2.说明的问题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刺激)研究如何改变和调节人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率。缺陷: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把人看成是对外界刺激起反应的机械人。械人。二、新华生主义n主流内容:人的行为因时、因地以及环境与个体的

    20、身心情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反应。n代表人物:托尔曼、赫尔、斯金纳n公式:SOR 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中间增加思维加工系统n意即:输入刺激,在人脑中进行思维加工系统处理,输出的是行为。2、新华生主义新华生主义(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1)托尔曼托尔曼在借鉴华生行为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所谓“目的性的行为主义”的主张,他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引进认识、期望、目的认识、期望、目的这些被华生称为意识的“主观主义的东西”的中间变量(以刺激为自变量,反应为因变量)。45(2)斯金纳斯金纳倾向于实证主义,认为科学只要描述可观察的变量及这些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而不要用不可观察的概念去解释可观察的事物和关系。他坚

    21、持不要中不要中间变量间变量,反对任何形式的内因论,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3)赫尔赫尔从方法着手,抛弃“观察归纳”法,采用“假设演绎”法,以期把心理学改造成近似几何学的演绎科学。他认为,一种合乎要求的科学理论必须从一整套表述方式清晰的假设(公理)出发,并对所采用的重要术语下具体明确的定义。46三、勒温的观点n借用物理学“磁场磁场”概念,把人的过去、现在形成的内在需求看成是内在的心理力场,把外界环境因素看成是外在的心理力场。人的心理活动是现实生活空间内在的心理力场和外在的心理力场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要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就必须了解完成这一行为的内在心理力场和

    22、外在心理力场的情境因素。n函数关系式:B=f(P.E)B、P、E分别代表:人的行为、个体特征、环境特征n勒温认为,个体特征和环境特征不是孤立的两个因素,而是密切相关、相互作用。因个人情绪好坏对同一环因个人情绪好坏对同一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环境又会影响个人情绪境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环境又会影响个人情绪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的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勒温把个体和所处的环境统称为“生存空间”,他认为在解释某种行为时,不同时研究环境和个体是没有意义的。n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社会的活动,不能离开社会改变态度的方法不能离开社会的活动,不能离开社会的规范和价值。的规范和价值。个人在社会

    23、中活动的性质能决定和改变他的态度。应引导目标对象参与各种有关的活动,以纠正偏见改变态度。心理介入的程度如何,对该表态度的影响也很大。主动参与和被动接受两种心理介入所产生的态度改变效果不同。让目标对象全身心投入活动,自己提出和解决难题,会使态度改变明显。1.人的行为模式(刺激反应机理)从心理学角度经研究刺激个体心理特征对刺激的个人理解行为反应第二节 个体行为规律一、个体行为及其规律n任何具体的行为或行动能否产生绩效,要依赖于组织对个人的期望或要求。组织中的两个成员也许以一种几乎相同的方式行动,但如果他们的工作要求有不同类型的行为,那么,一个人的行为可能有效,另一个则无效。只有在有明确的标准并了解

    24、组织的期望与要求明确的标准并了解组织的期望与要求时,我们才能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能否产生有效的个体绩效。2.个体行为特征n目的性n社会性n自主性n连续性n持久性n可塑性二、个体心理对行为的影响n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和反应n个体行为过程由需要动机行为构成n个体心理包括知觉、动机、态度、价值观、个性、气质、情绪等1.知觉与行为知觉与行为感觉:感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中产生只属于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知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脑中产生对事物各种属性各种属性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应。引起知觉差异的因素2022-7-2453客观因素客观因素u知觉

    25、对象本身的特征u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差别u知觉对象的组织结构主观因素主观因素u选择性u需要u成见u思想方法的错误(第一印象作用、晕轮效应、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定型的作用)2.动机与行为n行为由动机支配,动机由需要引起。行为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是被意识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n动机与需要的区别:动机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主观的意向或愿望,当人们有某种意向时,虽然已意识到一定的行动方向,但却不明确行动所依据的具体需要以及用什么途径和方法满足需要。n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和直接动力。动机的机能(职能

    26、):n始发机能:驱使人们产生某种行为n选择机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n强化机能:行动结果的好与坏,会使动机重复或不再出现行为的导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动机是指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或想法,或者说是被意识到的活动或行为的诱因。它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它驱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规定行为的方向。一般来说,持久的、长远的动机多产生于高级的需要,而间断的、短暂的动机则多产生于低级的需要。56三、个体行为疏导n按性质分为:正确行为和错误行为n按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n结论: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正确引导个体行为,使之与组织行为相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行为。行为相一致,纠正消极的个体

    27、行为。1.个体行为的预测与控制n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行为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对象,行为的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对象也可以是精神的对象。行为科学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行为分为两部分,即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n目标导向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为谋求实现某种目标而做准备的行为,即寻求目标的过程。即寻求目标的过程。通俗讲是为干某种事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目标行为是直接满足目标实现需要的行动,或者叫从事目标本身的行为。n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对目标导向行为来说,需要强度会随着这种行为的进行而增强,越接

    28、近目标动机就越强,直至达到目标或遇到挫折为止。目标行为则不同,当目标行为开始后,需要强度就有减弱的趋势。n由于目标导向行为对需要强度有不同的影响力,那么要想把动机强度经常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方法就是循环交替的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当一个目标达到时,马上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并进入新的目标导向过程,使人们的积极性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目标导向过程不宜太长,否则会使人感到目标过于遥远,可望而不可及,产生泄气情绪,影响积极性的持久。另外,目标不能定的太低,要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否则人们会感到“平淡无奇”、“唾手可得”,失去自豪感、成功感和胜任感,同样影响积极性的发挥。2.个体行为的引导n

    29、引导个体行为,要从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因素入手,通过改变个体心理,从而改变个体行为:n首先,要引导个体知觉;n其次,要充分发挥和创造个性;n再次,引导个体树立正确的态度;n最后,培养和塑造组织的价值观。3.个体行为的协调n个体行为之间的协调。个体行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该差异造成组织内部个体行为之间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因此必须对个体行为进行调节,主要方式有:n信息沟通方式n文化娱乐方式n思想教育方式n个体与群体、组织之间的协调。方法有二,其一是在组织或群体内部建立起崇高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其二是鼓励和弘扬正确行为。第三节 个体行为规律举例近些年来,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终身教授,华裔奚恺

    30、元奚恺元博士对人们的幸福感、满意度幸福感、满意度进行了有意义的研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比如:1.送礼要从不太昂贵中选择昂贵的;2.送礼比给员工奖金好3.工资公开不如不公开4.小奖不如不奖5.小罚不如不罚6.慢奖不如快奖7.不给选择比给选择好8.晚说不如早说9.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10.能用的不如不能用的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n华生(J.B.Watson)认为,行为受到客观刺激的影响,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即刺激反应(行为)公式。n新华生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应加上一个因素O(即中间变量),即刺激中间变量行为。n一个人的行为是有个体以及个体所在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n知觉对

    31、人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n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行为的原动力。n要想让的动力强度经常在被激励状态就要循环交替地运用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第四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第四章 个性差异及管理n组织行为学家认为,实现对人的管理,首先在于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主要与人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和满足人的正常需要,人的内在动机才能受到充分激发,才能使人自觉地、愉快地将事情做好。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n一、需要及特点n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需要:是人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n特点:指向性;多样性;层次性;潜在特点:指向性;多样

    32、性;层次性;潜在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性;可变性;社会制约性。n二、动机n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亦即推动人们去行动的内动力在原因。亦即推动人们去行动的内动力或内驱力。或内驱力。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需要及其特点动机需要与动机需要及其特点n需要是指人对事物的欲望及要求。需要是指人对事物的欲望及要求。n特点:n1.指向性n人的需求总是指向某种具体事物。n2.多样性n人类的需求是多样性的。n自然需求与社会需求需要及其特点3.层次性u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迫切性决定需要的层次。4.潜在性u许多需要以潜在的形式存在。由于客观及

    33、主观环境的变化,人们才会感觉到这些需要。动机n动机是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动机是指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原因,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目标的内在原因,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动力或内驱力。内动力或内驱力。第二节 气质含义类型及特征对行为的影响气质第二节 气质n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这种动力特点是指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个体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过程在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等方面具有的不同特点在人的行为方面的表现,如知觉、记忆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主义的稳定性

    34、、情感的强弱和心理活动的内外倾向性,以及一般动作的速度、强度和灵活性等。一般人所说的“性情”、“脾气”是气质的通俗说法。二、气质类型及其特征n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根据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哪一种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种:n多血质n胆汁质n黏液质n抑郁质n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将气质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活泼、兴奋、安静、抑郁。各类气质的特征n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有较大的可塑性,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日常活动中表现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善于交际给人一种亲切感,但往往失于轻浮,热衷于表现自己,难有深交;机智

    35、灵活,工作效率高,但持久性稍差;兴趣爱好广泛,但容易转移。n胆汁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在日常行为种的表现是精力旺盛、动作敏捷、热情直率、易于冲动、心境变化剧烈,难以克制自己,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n黏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而稳定,有明显的内倾性。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情绪稳定、心境平静、不易波动;情感含蓄不外露,发生较缓慢,但一旦形成则较为稳固深刻;安静稳重,不善交际;灵活性较低,动作缓慢;工作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但易因循守旧,创新精神差;注意和兴趣持久而难以转移。n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反应速度缓慢而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的刺激,具有极其

    36、鲜明的内倾性。日常生活中表现为郁郁寡欢,多愁善感,情绪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不善交际,不愿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比较孤僻、易受伤害;行动迟缓,动作刻板、处事小心谨慎;思考问题往往比较全面、深刻、细致,善于觉察到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n现实中四种类型单一的人很少,多数是中间型或混合型。三、气质与职业的匹配气质类型气质类型适合做的工作特点适合做的工作特点 适宜从事的职业工作适宜从事的职业工作胆汁质胆汁质有周期性,稳定性差有周期性,稳定性差导游、抢险、救护、勘探、推销、节目主导游、抢险、救护、勘探、推销、节目主持、新闻记者、演讲者、外事接待等持、新闻记者、演讲者、外事接待等多血质多血质多变形和多样

    37、性多变形和多样性外交、后勤管理、宣传、驾驶员、医生、外交、后勤管理、宣传、驾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险家、干警、服务员、律师、运动员、冒险家、干警、服务员、侦察员、演员等侦察员、演员等黏液质黏液质条理性强重复熟练条理性强重复熟练外科医生、法官、管理、出纳、播音、会外科医生、法官、管理、出纳、播音、会计、统计、调查、保管、翻译、调解员等计、统计、调查、保管、翻译、调解员等抑郁质抑郁质耐受性和持久性强耐受性和持久性强自然科学研究、诗人、化验、检验、技术自然科学研究、诗人、化验、检验、技术员、机要秘书、打字员、刺绣、雕刻等员、机要秘书、打字员、刺绣、雕刻等气质类型及特征多血质 情绪兴奋性高,可塑

    38、性大。胆汁质 情绪兴奋性高而不均衡。黏液质 反应速度慢且稳定,明显内倾性。抑郁质 不灵活,不能经受强烈刺激,鲜明内倾性。第三节 情绪n一、情绪的概念n二、有关情绪的理论n三、情绪对行为的影响第三节 情绪n定义:人对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态人对喜、怒、哀、乐、惧等心理体验态度的一种反映,被称为情绪或情感度的一种反映,被称为情绪或情感。n情绪和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的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等;不能满足人需要的事物会引起人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憎恨、哀怨等;与需要无关的事物,会使人产生无所谓的情绪和情感。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情绪会降低人

    39、的活动的能力。情绪对行为的影响n正面的情绪能够起到促进协调和组织的作用,它有利于劳动者工作效率的提高。实验证明,中等愉快水平可以使智力劳动达到较优的效果,如果兴趣和愉快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能为智力活动和创造性工作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n焦虑是负面情绪,它使人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效率下降。n悲哀、愤怒、倦怠等消极心境会使人感到厌烦、消沉、枯燥无味,对人的创造性思维产生消极影响。情绪的概念n人的喜、怒、哀、乐、惧等各种心理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统称为情绪或情感。n1.原始的基本情绪。n2.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n3.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n4.与别人有关的情绪。n5.与欣赏有关的

    40、情绪。n6.依据所处状态来划分的情绪。有关情绪的理论n1.詹姆士-兰格的情绪理论n情绪是由某种情境的变化引起的自身状态的感觉。n2.坎农-巴德的丘脑情绪n丘脑对激发情绪的刺激进行加工,将信息传到大脑及机体其他部位。有关情绪的理论n3.巴浦洛夫的动力定型理论n人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较为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动力定型。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将按照原有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情绪或情感,反之产生消极的情绪或情感。n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n情绪是有机体对特定环境的一种或者一簇反应。有关情绪的理论n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n焦虑问题是其核心n佛洛依德将焦

    41、虑问题分为3类:客观性焦虑、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n6.达非的情绪激活理论n情绪涉及人们向自己预料到的情境中去行动,是生理唤醒和神经激活的结果。n7.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理论n情绪产生由环境因素、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共同决定。有关情绪的理论n8.阿诺德与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n情绪源自好坏信息的生理或心理反应;源自一定生理模式下的情绪体验;源自特定活动、评价、及生理变化的相互作用。n9.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n情绪是比本能更强有力的驱动因素。第四节 态度态度态度的概念态度的形成态度改变理论态度的测量分析态度的概念n态度是指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事态度是指个体对一类人和社会事物(事件、团体

    42、、制度、观念等)所持有的评件、团体、制度、观念等)所持有的评价及行为倾向。价及行为倾向。n态度具有认知、情感和意向认知、情感和意向三种成分。认知成分是具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包括个体对某个对象的认识与理解、赞成与反对,是形成态度的基础。感情成分是个体对于对象的体验,对其喜恶情感的反映深度。情感伴随认知过程产生,并保持态度的稳定性。意向是个体对对象的反映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做出反应。n态度的形成:态度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自身社会化过程,包括学习、模仿、体验等而形成,它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是一致的,在该过程中,影响态度形成过程的因素有,其一欲望,其二知识,其三群体

    43、观念,其四个性特征,其五个体体验。n态度改变理论: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致性的转变,即只改变原有态度的强度,比如由极端反对转变为稍微反对;二是不一致的改变,即改变了态度者的方向,如由反对转变为赞成。态度改变理论n1.凯尔曼的三程序理论n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期待有利于态度的改变为基础,提出态度改变的过程由服从、同化、内化三个阶段构成n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n将人的认知划分为思维、想象、需要、态度、兴趣、理想及信念等因素。任意两种因素之间存在协调、失调、不相关3种关系。n3.勒温的参与改变理论n个体态度的改变同群体的规范和价值观密不可分,个人在群体中的活动可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态度的测量及分析n对态度

    44、的客观测量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其成因。n测量时需考虑的:倾向性、深度和强度、外显性n测量的方式有两大类:一是量表法,二是自由反应法。n量表法有:沙氏通量表法(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句形式)赖克梯量表(陈述语句,内容呈梯度,如很同意、同意、无所谓、不同意、很不同意)语意差别量表(两极形容词及在两极之间若干个量级层次来测量被测者某个给定对象的态度。如极好、好、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差、极差)n自由反应法:投射法、开放式态度测量法。态度的形成n态度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自身社会化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n影响态度形成的因素:n1.1.欲望。欲望。能满足个人欲望的对象和帮助个人达到目标的对象,能使人产生满

    45、意的态度。n2.2.知识。知识。个体对对象态度的形成,受他所拥有的对该对象的知识的影响。n3.3.群体观念。群体观念。个体的诸多态度往往受到所属群体的影响。第五节 价值观n1.价值观的概念n2.价值观的测量n3.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价值观的概念n价值观是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及重要性的评价或看法,是人对某种特定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信念。n相同客观条件下,n对于同一客观事物,n由于人们价值观念不同,n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关系 价值观 行为方式独立合作竞争互爱顺从负责进取诚实依靠自己,充分自信与他人合作,为他人幸福而工作力图超过他人温柔,富有情感有责任心,尊重别人可靠、

    46、可信赖努力工作,朝气蓬勃诚挚,真实价值观的测量n量表主题的六大方面:理论、政治、经济、审美、社会、宗教n应用比较广泛的量表有:莫里斯的13种生活方式量表、罗奇的形容评判量表、霍夫施泰德的工作价值观量表、施沃尔茨的价值观量表、个人主义量表等。价值观对管理的影响n1.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n2.对决策及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n3.对所面临的形势及问题的看法n4.对道德行为的标准确定n5.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压力的程度n6.对成功及成就的看法n7.对个人目标或组织目标的选择n8.用于管理及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的手段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种模式n最大利润管理模式n委托管理模式n生活质量管理模式第六节 五种

    47、性格特征n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义的心理特征。n性格不是天生而是后天的获得。n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的主要标志。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n性格、气质、能力都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性格是核心,气质和能力都是中性的,只有性格是核心,气质和能力都是中性的,只有性格具有倾向性。性格具有倾向性。n性格与气质的区别联系:区别是,两者反映了心理活动的不同侧面。气质侧重于反映与心理活动的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反映个性的自然属性,性格侧重反映与心理活动动机和内容有关的方面

    48、,反映了个性的社会属性。气质有先天性,性格是后天形成。气质可塑性小,性格可塑性强。联系,都与人神经有关;性格对气质有一定制约作用。n性格与能力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力对性格形成有一定影响,能力的发展促使某些性格特点的形成。n性格的态度特征:n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大公无私与自私自利;热情与冷淡;诚实与虚伪;善良与恶毒;忠诚与奸诈;奉献与索取等。n对待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如勤劳与懒惰;认真、细致与马虎、粗心;一丝不苟与敷衍了事;敢于创新与墨守陈规等。n对待物品的态度。勤俭、节约与挥霍、浪费;有条不紊与杂乱无章等。n对待自己的态度。自信、自尊、自爱、自强不息与自卑、自负、自满、自

    49、暴自弃;谦虚与骄傲、狂妄自大;自律与放任;大方与羞涩等。n性格的意志特征(目的与自觉性、自制力、紧急状况下的果断性、日常工作方面)n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是对人天生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是对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由事物表象所引起,带有冲动性,情感是对事物认识深刻与否相关,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n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在具体表现;情感的倾向性和深刻性制约着情绪的变化。n现代情绪理论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四种形式。n可以从不同角度将情绪分为以下六类:原始的基本情绪;与感觉和刺激有关的情绪;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与别

    50、人有关的情绪;与欣赏有关的情绪;根据所处状态划分的情绪。五种性格特征n1.1.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向n外向:开朗、健谈、直率、好交际;内向:沉默寡言、少语、不合群。n2.2.情绪适应性情绪适应性n情绪的稳定程度。n沉着镇静、泰然自若;焦虑不安、紧张亢奋。n3.3.易相处性易相处性n有合作精神、脾气好;n阴阳怪气、易发怒。五种性格特征n4.4.谨慎程度谨慎程度n责任心强、过于小心谨慎、不屈不饶;n大大咧咧、不太牢靠、不修边幅、容易通融。n5.5.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接受新经验的开放度n富于理性、明白事理、优雅练达、想象力丰富;n不明事理、缺乏反省、土气粗鲁、头脑简单。本章应该掌握的知识及其应用n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组织行为学5用第一二篇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535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