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六章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肝胆 疾病 生物化学 检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十六章第十六章肝胆疾病肝胆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的生物化学检验 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姜旭淦姜旭淦2第一节第一节 肝胆的结构及功能概述肝胆的结构及功能概述一、一、肝脏的结构与血液供应特点肝脏的结构与血液供应特点二、肝脏的主要功能二、肝脏的主要功能 (一)物质代谢功能(一)物质代谢功能 (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三)分泌与排泄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3一、一、肝脏的结构与血液供应特点肝脏的结构与血液供应特点有丰富的血管网,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有丰富的血管网,接受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双重血液供应,有肝静脉和胆道系统出肝。有肝静脉和胆道系统出
2、肝。细胞表面大量的微绒毛,增大了与血窦的接触面,有利细胞表面大量的微绒毛,增大了与血窦的接触面,有利于物质的转运。于物质的转运。细胞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亚细细胞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亚细胞结构,是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场所。胞结构,是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的场所。众多的酶系是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与加工的物质条件。众多的酶系是肝细胞进行物质代谢与加工的物质条件。4二、肝脏的主要功能二、肝脏的主要功能(一)(一)物质代谢功能物质代谢功能 分分 类类肝脏正常物质代谢功能肝脏正常物质代谢功能 糖代谢糖代谢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 糖异生作用糖异生作用脂类代谢脂
3、类代谢 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促进脂类的消化与吸收。合成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脂蛋白合成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脂蛋白 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脂蛋白的代谢场所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脂蛋白的代谢场所 产生酮体产生酮体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代谢 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除合成与分泌血浆蛋白质(除-球蛋白)。球蛋白)。清除血浆蛋白(除清蛋白)。清除血浆蛋白(除清蛋白)。分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分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及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合成尿素合成尿素 激素代谢激素代谢 在肝脏中灭活在肝脏中灭活 维生素代谢维生素代谢 维生素维生素A,E,K和和B12的主要储存场所的主要储存场所 维
4、生素维生素K参与肝细胞内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参与肝细胞内凝血酶原及凝血因子的合成。将维生素将维生素D转化为转化为25-羟维生素羟维生素D 5(二)(二)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 肝脏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物质进行改造,可增肝脏通过生物转化作用对非营养物质进行改造,可增加其溶解度,降低毒性,有利于排出体外。生物转化作加其溶解度,降低毒性,有利于排出体外。生物转化作用具有解毒与致毒双重性。用具有解毒与致毒双重性。(三)分泌与排泄功能(三)分泌与排泄功能 胆汁胆汁6胆胆 汁汁胆汁胆汁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通过胆管系统进肝细胞分泌的一种液体,通过胆管系统进入十二指肠。入十二指肠。肝
5、胆汁:从肝脏初分泌的胆汁。肝胆汁:从肝脏初分泌的胆汁。胆囊胆汁:肝胆汁进入胆囊后,胆囊壁吸收肝胆胆囊胆汁:肝胆汁进入胆囊后,胆囊壁吸收肝胆汁中的水、盐及其它一些成分,同时也分泌粘液渗汁中的水、盐及其它一些成分,同时也分泌粘液渗入胆汁,使胆汁浓缩。入胆汁,使胆汁浓缩。胆汁的成分胆汁的成分胆汁酸盐、胆色素胆汁酸盐、胆色素 酶类酶类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磷酸酶脂肪酶、磷脂酶、淀粉酶、磷酸酶7 正常人胆汁的性状和组成百分比正常人胆汁的性状和组成百分比 肝胆汁肝胆汁 胆囊胆汁胆囊胆汁比重比重 1.0091.013 1.0261.032pH 7.18.5 5.57.7固体成分固体成分 34 1420无机
6、盐无机盐 0.20.9 0.51.1粘蛋白粘蛋白 0.10.9 14胆汁酸盐胆汁酸盐 0.22 1.510胆色素胆色素 0.050.17 0.21.5总酯类总酯类 0.10.5 1.84.7胆固醇胆固醇 0.050.17 0.20.9磷脂磷脂 0.050.08 0.20.58三、肝功能异常与物质代谢三、肝功能异常与物质代谢v蛋白质代谢变化蛋白质代谢变化v糖代谢的变化糖代谢的变化v脂类代谢变化脂类代谢变化9合成与分泌合成与分泌90以上的血浆蛋白质以上的血浆蛋白质转化和分解氨基酸转化和分解氨基酸合成尿素合成尿素(一)蛋白质代谢变化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7、10v急性肝损害时,血浆急性肝损害时,血浆总蛋白与清蛋白总蛋白与清蛋白浓度浓度变化不大,而半衰期短的蛋白质下降明显,变化不大,而半衰期短的蛋白质下降明显,如前清蛋白如前清蛋白。v慢性肝病时慢性肝病时,清蛋白与球蛋白(,清蛋白与球蛋白(A/G)的)的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降低,甚至倒置。1、血浆总蛋白与清蛋白112、前清蛋白(Prealbumin)M=55.0KD,t1/2=1.9d,是甲状腺素结合蛋白,转运,是甲状腺素结合蛋白,转运1520%T4,同时协助转运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协助转运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临床意义:临床意义:v早期肝损伤的灵敏指标早期肝损伤的灵敏指标v消化道恶性
8、肿瘤及肺癌时降低消化道恶性肿瘤及肺癌时降低v可作营养学指标(与可作营养学指标(与Rbp、Trf、Alb同时检测)同时检测)12v 急性时反应蛋白:急性时反应蛋白:CER、AAT等在慢性炎症等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变化性疾病中的变化v凝血因子:凝血因子:肝损害时,凝血因子肝损害时,凝血因子II、VII、IX、X 等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患者呈现出等生成减少,血液凝固性降低,患者呈现出血倾向血倾向3、其他蛋白的变化13轻度肝脏损害很少出现糖平衡紊乱轻度肝脏损害很少出现糖平衡紊乱 严重肝损害时,血糖难以维持正常水平,严重肝损害时,血糖难以维持正常水平,空腹易出现低血糖,进食后易出现血糖升空腹易出现
9、低血糖,进食后易出现血糖升高并可持续较长时间高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二)糖代谢的变化14(三)脂类代谢变化严重肝损害时严重肝损害时HDL、LCAT与与 LPL合成减少合成减少血浆胆固醇酯含量减少血浆胆固醇酯含量减少慢性肝内外胆汁淤积者可出现异常的脂蛋白慢性肝内外胆汁淤积者可出现异常的脂蛋白-X(Lipoprotein-X,LP-X)酒精性肝损伤时酒精性肝损伤时apoA-I的表达增加,的表达增加,HDL特特别是别是HDL3可能升高可能升高 15第二节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与黄疸胆红素代谢与黄疸v胆色素(胆色素(bile pigment)胆红素(胆红素(bilirubin)胆绿素(胆绿素(bilverd
10、in)胆素原(胆素原(bilinogen)胆素(胆素(bilin)v胆红素代谢是胆色素代谢的中心。胆红素代谢是胆色素代谢的中心。v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重要器官。16一、胆红素的来源一、胆红素的来源 v1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衰老红细胞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生成,占分解生成,占7080 。v2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占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占1020。v3骨髓无效造血产生的血红素。骨髓无效造血产生的血红素。17胆红素的生成胆红素的生成部位部位: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参加反应的酶参加反应的酶:加单氧酶、:加单氧酶、NADPH、N
11、ADPH-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胆绿素还原酶还原酶、胆绿素还原酶18二、胆红素代谢二、胆红素代谢19(一)胆红素分子的空间构象(一)胆红素分子的空间构象 20(二)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二)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运输 1.血浆清蛋白是胆红素的主要运输载体血浆清蛋白是胆红素的主要运输载体v清蛋白分子上有二类胆红素结合位点清蛋白分子上有二类胆红素结合位点高亲和力位点高亲和力位点和低亲和力位点。高亲和力位点可结合和低亲和力位点。高亲和力位点可结合2025mg胆红胆红素素/dl血液。血浆胆红素浓度大大超过血液。血浆胆红素浓度大大超过25mgdl时,低时,低亲和力位点才发挥作用。亲和力位
12、点才发挥作用。v生理意义: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加强了血液对胆红生理意义: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加强了血液对胆红素的运输能力;限制了胆红素自由穿透各种生物膜,进素的运输能力;限制了胆红素自由穿透各种生物膜,进入细胞,避免了胆红素对组织细胞的毒害作用。入细胞,避免了胆红素对组织细胞的毒害作用。212.影响胆红素影响胆红素-清蛋白结合的因素清蛋白结合的因素v(1)某些阴离子某些阴离子与胆红素竞争清蛋白与胆红素竞争清蛋白的结合位点。的结合位点。v(2)药物药物磺胺药、抗生素、水杨酸等,磺胺药、抗生素、水杨酸等,可将胆红素从复合物中置换出来。可将胆红素从复合物中置换出来。22(三)胆红素在肝脏中的转变
13、(三)胆红素在肝脏中的转变 1.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运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运v当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运至肝窦时,胆红素与肝细当胆红素清蛋白复合体运至肝窦时,胆红素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清蛋白从复合体上脱离,胆红素被胞膜上受体结合,清蛋白从复合体上脱离,胆红素被转移至肝细胞膜内表面,与胞液中转移至肝细胞膜内表面,与胞液中Y蛋白和蛋白和Z蛋蛋白结合,转运至内质网。白结合,转运至内质网。vY蛋白:碱性蛋白,分子量蛋白:碱性蛋白,分子量4446kD,为配基结合蛋,为配基结合蛋白白(ligadin)。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出生7周后,才达到与成人相近周后,才达到与成人相近的水平。的水平。临床常见临床常
14、见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可诱导可诱导Y蛋白的合成,用此药治疗新生儿黄疸蛋白的合成,用此药治疗新生儿黄疸。vZ蛋白:酸性蛋白质,分子量蛋白:酸性蛋白质,分子量1214kD。Z蛋白对长蛋白对长链脂肪酸的亲和力极大,又称脂肪酸结合蛋白。链脂肪酸的亲和力极大,又称脂肪酸结合蛋白。232.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作用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作用24(四)胆色素的排泄(四)胆色素的排泄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及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1.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胆红素在肠道中的转变 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后,进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出后,进入十二指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入十二指肠,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先先
15、脱去葡萄糖醛酸脱去葡萄糖醛酸,再逐步被还原,再逐步被还原成成无色无色的的胆素原族化合物胆素原族化合物中胆素原中胆素原(mesobilirubinogen)粪胆素原粪胆素原(stercobilinogen)尿胆素原尿胆素原(urobilinogen))252.2.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 v约约8090的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与空气接触后,的胆素原随粪便排出,与空气接触后,氧化为胆素(氧化为胆素(L尿胆素、尿胆素、D尿胆素、粪胆尿胆素、粪胆素)。素)。v1020胆素原,被肠道粘膜重吸收,经门静脉胆素原,被肠道粘膜重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由肝细胞摄取后,再随胆进入肝脏,其中大部分由
16、肝细胞摄取后,再随胆汁分泌入胆道排入肠腔汁分泌入胆道排入肠腔“胆素原的肠肝循胆素原的肠肝循环环”(entero-hepatic bilinogen cycle)。少部分。少部分随血液进入体循环,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随血液进入体循环,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26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27三、黄疸及其类型三、黄疸及其类型(一)黄疸定义(一)黄疸定义 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凡能引起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过程发生障碍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
17、而出现高等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黄疸(黄疸(jaundice)。)。28黄疸的发生机制 v胆红素形成过多胆红素形成过多v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v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29(二)黄疸的类型(二)黄疸的类型v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显性黄疸和隐性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黄疸。v根据发病原因:溶血性、肝细胞性和
18、梗阻性黄根据发病原因: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疸。v根据病变部位: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根据病变部位: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v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高未结合胆红根据血中升高的胆红素的类型:高未结合胆红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素性黄疸及高结合胆红素性黄疸。30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代谢特点 v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结合胆红素仅为总胆红素的20%。v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由肾小球滤过,故尿中无胆红素排出。红素排出。v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
19、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肝最大限度地处理和排泄胆红素,因而肠道中形成的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形成的胆素原增多,粪便排出的胆素原也增多,粪便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加深。v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增加,胆红素阴性。312.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代谢特点 v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血中两种胆红素含量都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35%以上。以上。v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可由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v结合胆红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结合胆红
20、素在肝内生成减少,粪便颜色变浅。v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尿中胆素原含量变化不定。一方面是从肠吸收的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胆素原不能有效地随胆汁排出,使血中胆素原增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加,尿中胆素原增加;另一方面是肝实质性损伤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及炎症、肿胀等造成肝、胆管阻塞,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不能排入肠道,尿中胆素原减少。323.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胆红素代谢特点胆红素代谢特点 v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胆红素
21、占总胆红素的50%以上。以上。v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能被肾小球滤过,尿中出现胆红素。v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胆红素不易或不能随胆汁排入肠道,因而肠腔胆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素原很少或缺失,粪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v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尿中排出的胆素原也相应变少,胆红素阳性。33(三)三种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三)三种类型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类类 型型 血血 液液 尿尿 液液 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胆红素胆红素 胆素原胆素原正正 常常 有有 无或极微无或极微 阴性阴性 阳性阳性
22、 棕黄色棕黄色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高度增加高度增加 正常或微增正常或微增 阴性阴性 显著增加显著增加 加深加深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增加增加 增加增加 阳性阳性 不定不定 变浅变浅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 不变或微增不变或微增 高度增加高度增加 强阳性强阳性 减少或消失减少或消失 变浅或陶土色变浅或陶土色 粪便颜色粪便颜色34 项项 目目 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梗阻性黄疸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血清蛋白电泳图谱 Alb减少,减少,球蛋白球蛋白 球蛋白明显球蛋白明显脂蛋白脂蛋白X 多为阴性多为阴性 明显明显血清酶学血清酶学 ALT 肝炎急性期肝炎急性期 正常或增高正常或增高 ALP 正常
23、或轻度增高正常或轻度增高 明显升高明显升高 LAP 可增高可增高 明显升高明显升高 -GT 可增高可增高 明显升高明显升高其他方面其他方面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延长,VitK不能纠正不能纠正 延长,延长,VitK可以纠正可以纠正 胆固醇胆固醇 降低,尤其降低,尤其CHE明显降低明显降低 增高增高 CA/CDCA 1 1 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35总胆红素:总胆红素:5.119.0mol/L。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1.76.8mol/L。未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1.710.2mol/L。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
24、:未结合胆红素:0.20.40。1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的程度 2协助鉴别黄疸类型协助鉴别黄疸类型 3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 36D D-胆红素(胆红素(d d)v在血液循环中结合胆红素和清蛋白形成的。在血液循环中结合胆红素和清蛋白形成的。v清蛋白藉缓慢的非酶作用置换了原葡萄糖醛酸酯。清蛋白藉缓慢的非酶作用置换了原葡萄糖醛酸酯。类似于糖化血红蛋白。类似于糖化血红蛋白。v在长期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液内,才能被在长期的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患者的血液内,才能被检测出来。检测出来。v在血液循环中的清除缓慢。半衰期和清蛋白一样,在血液循环中的清除缓
25、慢。半衰期和清蛋白一样,2 23 3周。周。v因为因为D D-胆红素不存在氢键的影响,所以胆红素不存在氢键的影响,所以D D胆红素完胆红素完全参与重氮直接胆红素反应。全参与重氮直接胆红素反应。与清蛋白共价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共价结合胆红素Bd d37胆红素测定胆红素测定 v临床主要方法:改良临床主要方法:改良JG法、胆红素氧化酶法、胆红素氧化酶法、钒酸氧化法。法、钒酸氧化法。v目前我国推荐的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胆红素目前我国推荐的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方法是改良的主要方法是改良Jendrassile和和Grof方法方法(改良(改良JG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法)和胆红素氧化酶法。38(一)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