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精品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PPT精品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城市交通 道路 系统 PPT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六章第六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o一、现代交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一、现代交通发展经历四个阶段水运 铁路 公路、航空、管道 综合运输o二、现代交通发展趋势二、现代交通发展趋势交通工具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结合城市内外交通延续与渗透高速道路系统与步行系统分离交通组织立体化组织综合交通枢纽o三、交通
2、对城市布局的影响三、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P285(1)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如工业,仓库等用地的布局)(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 发展方向与布局(4)城市面貌的反映(5)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因此,城市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o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o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要求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要求 o三、道路横断面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o四、四、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
3、o五、道路纵断面设计五、道路纵断面设计o六、六、道路交叉口设计道路交叉口设计o七、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库、停车港、标志七、道路附属设施(停车场库、停车港、标志与标线、等)与标线、等)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o1、城市交通形式(客运、货运)、城市交通形式(客运、货运)o2、道路交通流特征(流量、密度、速度)、道路交通流特征(流量、密度、速度)o3、道路通行能力(理想、可能、设计)、道路通行能力(理想、可能、设计)交通量交通量o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o年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pcu/do(月、周)平均日交通量(月、
4、周)平均日交通量(MADT、WADT)pcu/do年最高小时交通量年最高小时交通量o年第年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流量比o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系数(PHF)交通量的方向分布交通量的方向分布(方向不均匀系数方向不均匀系数)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交通量的车道分布(车道分布系数)车流密度与速度车流密度与速度o 交通密度交通密度 单位长度路段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或行人数。o 地点车速地点车速 车辆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断面)的瞬时速度。o 时间平均车速、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空间平均车速o 交通流中各参数的关系:交通流中
5、各参数的关系:Q=VS.D 密度与速度成反比关系。V大时、D小,V小时、D大。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o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理想的道路、交通、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辆,以最小车头时距连续行驶,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o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 通常道路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o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断面的通行能力。城市道路分类城市道路分类o1、国标分类(国标分类(4类):类):快速路(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集散功能为主)支 路
6、(生活性功能为主)o2、道路功能分类(道路功能分类(2类):类):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车辆视距及视距限界oa.种类种类停车视距:停车视距:车辆遇前方障碍物或行人,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驾驶员最小视线(行驶)距离。会车视距:会车视距:同一车道上对向会车,及时停车保证安全的最小视线(行驶)距离。ob.长度长度停车视距: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会车视距:2倍停车视距o平面:平面:弯道上的视距包络线及最大横净距,要求清除其范围内大于驾驶员视线高度内的障碍物。o 纵断面:纵断面:通过限制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视距。o横断面:横断面:选择会车视距、停车视距。o交叉口:交叉口:视距三角形
7、 由最靠右的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的一条直行车道的停车视距组成的三角形。c.视距应用视距应用视距包络线限界视距包络线限界纵向视距限界纵向视距限界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要求二、城市道路系统布置要求1、合理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基础上组织道路系统、合理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基础上组织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道路、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道路快速路(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集散功能为主)支 路(生活性功能为主)3、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要求、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要求5、满足敷设管线、人防工程结合要求、满足敷设管线、人防工程结合要求6、道
8、路规划指标、道路规划指标A、路网密度(km/km2)干道网密度一般为2.02.5 km/km2B、道路面积率(%)一般城市为815%,200万人口城市为1520%C、人均道路面积(m2/人)一般城市为715m2/人。三、道路横断面设计三、道路横断面设计1、道路通行能力、道路通行能力o 机动车道机动车道 理论通行能力理论通行能力 3600/车头时距(车头时距(2.2秒)秒)约约1800辆辆 小汽车小汽车/小时小时.车道车道 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1600辆辆 小汽车小汽车/小时小时.车道车道 设计(实际)通行能力设计(实际)通行能力 小汽车小汽车 5001000 辆辆/小时小时.车道车道
9、公共汽车公共汽车 50100 辆辆/小时小时.车道车道 混合交通混合交通 400 辆辆/小时小时.车道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中央车道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第二条 0.800.89、第三条第三条 0.650.78o 自行车道自行车道 8001000 辆辆/条条.小时小时o 人行道人行道 18002100 人次人次/米米.小时小时o2、道路宽度的确定、道路宽度的确定a .车道宽度:车道宽度:车道数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米)车道数车道数=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高峰小时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双向一般不超过双向一般不超过46条条
10、 机动车道宽度机动车道宽度 一条一条34 米,双车道米,双车道78 米,四车道米,四车道1415 米米 非机动车道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 两条两条2.5米、三条米、三条3.5米、四条米、四条4.5米米 专用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专用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为2.5米。米。b.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满足人行交通需要(每条步道满足人行交通需要(每条步道0.751.0米)米)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满足绿化需要(绿化加路灯:最小1.5米)米)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要求)满足地下管线要求(管线与绿化最小水平净距要求)最小宽度最小宽度:大城市:大城市3米,中小城市米,中小城市2米米oc.分
11、隔带(分车带)宽度分隔带(分车带)宽度 2米以上米以上 od.道路绿化道路绿化 绿化宽度绿化宽度(含行道树、分隔带等含行道树、分隔带等)占道路路幅宽度的比例一般为占道路路幅宽度的比例一般为 1530%一排行道树最小宽度一排行道树最小宽度 1.01.5米米 oe.道路横坡及路缘高度道路横坡及路缘高度 道路横坡道路横坡:中高级路面中高级路面0.33.0%(超高除外),常见为(超高除外),常见为12%。路缘高度:路缘高度:1020厘米厘米o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o a.形式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三块板:分车
12、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四块板:分车分向式o b.选择依据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远近结合 四、四、道路平面设计o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倾覆;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倾覆;包括: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平
13、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重力、地面支撑力重力、地面支撑力)等。等。弯道路段:基本受力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离心力 坡道路段:基本受力坡道路段:基本受力+重力分力重力分力 2、道路平曲线要素、道路平曲线要素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距、(半径、偏角)3、小半径平曲线的处理、小半径平曲线的处理o 超高 城市道路一般城市道路一般26%o 加宽 半径小于半径小于250米米时设置,其值为时设置,其值为0.283.5米米 超高、加宽值大小与曲线半径、车型、车速有关超高、加宽值大小与曲线半径、车型、车速有关 设超高与加宽时,两端设过渡段
14、,设超高与加宽时,两端设过渡段,长度不小于长度不小于1520米米o 缓和曲线 直线与较小半径之间的过渡曲线。直线与较小半径之间的过渡曲线。o4、曲线的衔接、曲线的衔接 复曲线:复曲线:包括:同向复曲线、反向复曲线包括:同向复曲线、反向复曲线 如不设复曲线,曲线间的直线段一般不短于如不设复曲线,曲线间的直线段一般不短于3秒行程。秒行程。五、道路纵断面设计1、纵坡确定、纵坡确定最大纵坡最大纵坡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道路等级与速度道路等级与速度 自然条件(海拔、地形、气温)等自然条件(海拔、地形、气温)等 机动车(与设计速度有关)机动车(与设计速度有关)快速路快速路4%5%主干路主干路 5%6%次干路
15、次干路 6%7%支支 路路 7%9%非机动车非机动车 2.53.5%o最小纵坡最小纵坡 排水需要,其值为排水需要,其值为0.20.5%。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0.5%,困难情况下,困难情况下0.3%,特殊困难时,特殊困难时0.2%。当小于当小于0.2%时,应设锯齿型街沟。时,应设锯齿型街沟。o2、坡长限制、坡长限制 最大坡长限制:最大坡长限制:坡度大于坡度大于5%时,时,需考虑限制最大坡长需考虑限制最大坡长。最短坡长限制:为保证纵向线形平顺而要求,长度为最短坡长限制:为保证纵向线形平顺而要求,长度为60290米米(与速度有关),并应大于相邻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与速度有关),并应大于相邻竖曲线切
16、线长度之和。o3、竖曲线、竖曲线o设置目的设置目的 凹型:平稳(离心力)凹型:平稳(离心力)凸型:视距及平顺凸型:视距及平顺o设置条件设置条件 变坡角大于零时为凸型竖曲线、小于零时为凹型竖曲线。变坡角大于零时为凸型竖曲线、小于零时为凹型竖曲线。o线形线形 圆曲线圆曲线o半径大小半径大小 保证平竖曲线协调,为平曲线半径的保证平竖曲线协调,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倍o平竖曲线关系平竖曲线关系 分开或平包竖,避免小半径竖曲线设在长直线段分开或平包竖,避免小半径竖曲线设在长直线段o曲线要素曲线要素 曲线长、切线长、外距曲线长、切线长、外距五、道路交叉口设计o1、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 无
17、管制交通:小流量路口无管制交通:小流量路口 渠化交通(含环交):中等流量路口渠化交通(含环交):中等流量路口 交通控制(信号灯):较大流量路口交通控制(信号灯):较大流量路口 立交:大流量及要求快速、连续交通的路口立交:大流量及要求快速、连续交通的路口o2、交通特征点、交通特征点 分流点、合流点(交织点)、冲突点。分流点、合流点(交织点)、冲突点。对交通的影响程度对交通的影响程度(由小到大由小到大):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 3、4、5条相交道路下的交通特征点数量条相交道路下的交通特征点数量o3、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法、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法 实行交通管制实行交通管制 渠
18、化交通渠化交通 修建立体交叉修建立体交叉o4、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立体交叉的基本类型o分离式分离式o 互通式互通式 部分互通式:菱形、部分苜蓿叶型、部分互通式:菱形、部分苜蓿叶型、完全互通式:定向、苜蓿叶型、喇叭型完全互通式:定向、苜蓿叶型、喇叭型 环行立交:环行立交:2层、层、3层、层、4层层 5、环行交叉口、环行交叉口o 中心岛形状中心岛形状 圆形、椭圆形、异形等圆形、椭圆形、异形等o 圆形环岛半径:圆形环岛半径:2050米米o 环岛宽度:环岛宽度:3条机动车道条机动车道+弯道加宽:弯道加宽:1416m o 交织角:车辆沿最短距离方向行驶交织时的交角,交织角:车辆沿最短距离方向行驶交织时的
19、交角,2040度。越小越安越小越安全全o 交织长度: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交换车道所需的距离,为相邻路口交织长度: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交换车道所需的距离,为相邻路口进口道中心线与环道中线相交两交点间的距离进口道中心线与环道中线相交两交点间的距离。o最大通行能力:最大通行能力:2700辆当量小汽车辆当量小汽车/小时小时 o6、平面交叉口、平面交叉口o 路缘石半径路缘石半径 主干路主干路2025m、次干路、次干路1015m、支路、支路610m 米;米;小汽车小汽车69m、载重汽车载重汽车918m、大型公共汽车、大型公共汽车1218mo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 宽度宽度410米;米;o 交叉口拓宽交叉口
20、拓宽 设左转专用车道:设左转专用车道:一个信号周期内左转车一个信号周期内左转车34辆辆 设右转专用车道:设右转专用车道:一个信号周期内右转车一个信号周期内右转车4辆辆 车道宽度:车道宽度:3.03.5米米o 进口段长度、出口段长度:与车速及候驶车辆数量有关、进口段长度、出口段长度:与车速及候驶车辆数量有关、一般进口段一般进口段5070米,出口段米,出口段2040米米o7、立体交叉、立体交叉o设置条件设置条件 快速道路与其它道路相交快速道路与其它道路相交 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大于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大于6000当量小汽车当量小汽车 具有用地和地形条件具有用地和地形条件 其他特殊要求(如安
21、全等)的路口、桥头其他特殊要求(如安全等)的路口、桥头o组成组成 跨线桥或隧道、匝道、跨线桥或隧道、匝道、加速道、减速道加速道、减速道、集散道、集散道分离式立交分离式立交 要求净空、视距、排水要求净空、视距、排水o七、城市交通设施七、城市交通设施o1、停车设施、停车设施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前进式停、后退式发;后退式停、前进式发;后退式停、前进式发;前进式停、前进式发;前进式停、前进式发;2)、车辆停放方式)、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度、45度、度、60度)度)o3)、停车指标)、停车指标 露天停车场露
22、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平方米/小车位小车位 室内车库室内车库 3035平方米平方米/小车位小车位 路边停车带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平方米/小车位小车位 自行车自行车 1.52.0平方米平方米/辆辆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o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o二、公路在城市中的布置o三、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置o 交通就是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交通就是人与物的运送与流通,包括各种现代的与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就空间分布来说,城市交通可以分为对外的市际、城运输方式。就空间分布来说,城市交通可以分为对外的市际、城乡间的交通,以及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
23、市郊的交通。乡间的交通,以及城市范围内的市区与市郊的交通。o 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指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o 城市与对外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外交通运输既是城城市与对外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外交通运输既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o 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
24、市布局、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景观。因此,城市城市布局、城市干道走向、城市环境以及城市景观。因此,城市对外交通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交通对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铁路在城市中的布置o1.铁路站场位置的选择重点介绍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的位置选择问题。重点介绍中间站、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的位置选择问题。(1)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多采用横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多采用横列式布置。列式布置。根据客货站与城市的位置,中间站可以分为三种布置根据客货站与城市的位置,中间站可以分为
25、三种布置形式:形式:A.客、货站同侧布置,B.货站对侧、客站同侧布置,C.客站城市对侧、货站同侧布置。o规划尽可能将城市布置在铁路一侧,货场设置要方便货运,减少规划尽可能将城市布置在铁路一侧,货场设置要方便货运,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尽量减少城市跨铁路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尽量减少城市跨铁路交通。A.铁路客、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o铁路从城市外围通过,减少铁路线路对城市的分隔;客、货站位于城市铁路从城市外围通过,减少铁路线路对城市的分隔;客、货站位于城市同一侧,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布置,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一侧布置,同一侧,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布置,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一侧布置,交通便利交通便利o该布局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