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2019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 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 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 有底气。,A组 福建中考题组,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
2、、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 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 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 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 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 具有一定的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 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
3、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 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 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 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 化自信。 (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
4、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3分),一、 1.答案 D “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错。文章开头先摆明观点: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 向未来。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所以采用的 是总分的结构形式。 知识积累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
5、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再归纳总 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给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 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齐全,比较常见。 2.答案 要知晓文化家底;要挖掘文化遗产;要深入研究文化。(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文章围绕“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这个问题,进行层层论证:首先,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 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其次,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
6、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 化自信;最后,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回答这个问题时,应先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再从文章相应段落中筛选关键语句概括答案。 3.答案 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中第三段中的“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 如家规族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这三句话,提示我们三个例子分 别是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论述的。,二、(2016福州,14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最美的姿态 张 鸣 阅
7、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 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 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 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 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
8、,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 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 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 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 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 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
9、、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 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 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 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阅读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0、),二、 1.答案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或: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阅读对人有益。) 解析 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题目很显然不是论点,它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最 美的姿态”。开头部分分析了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状态,也没有提出作者的看 法。文章结尾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答案 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解析 题中指定了答题的范围是两段,要求找的是谈论“读书的好处”的句子。文章第段的最后一 句和第段的首句谈到了读书的好处,稍加提炼就是本题的答案。,3.答案 (示例1)对比论证,如文
11、章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 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 (示例2)比喻论证,如第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 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示例3)举例论证,如第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 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四种。题目没有指定段落,所以要从最熟悉的论证方法入手,找出特征最明显的例句,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去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要避免空洞分析。比如两段写了两种人对待
12、读书的态度,很 明显使用了对比论证;第段最后一句把读书带给人的影响比作“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使用了比 喻论证。,三、(2016泉州,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 江 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 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 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20世纪80年 代,在思想文化领域,
13、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 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在大众文化 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 批娱乐偶像,如高仓健、费翔等。一种新形态的、更具普适色彩的偶像生产机制已呼之欲出。 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商 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
14、所未有的自主权。 2005年,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耀眼的娱 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等,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 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 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 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 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
15、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 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选自2016年4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 大众的重任。,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高仓健、费翔等,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成为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 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为代表的商业时代的娱乐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不附带任何明显的政 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
16、或勇气,所以不同类型 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2.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根本原因: 3.本文的标题可换成“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4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三、 1.答案 A B.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成为处于进 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并非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高仓健、费翔 等。C.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 悦,而不宜附加
17、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选项的表述太绝对。D.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不同类型 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 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句中的“有时”表明不是任何时间,选项表述太绝对。 2.答案 文化力量主导 商业力量主导 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解析 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由“国家力量主导”到“文化力量 主导”再到“商业力量主导”。变化的根本原因抓住最后一段中的“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 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
18、内的需求”理解即可。 3.答案 化用经典名篇名句,文字典雅,激发阅读兴趣。 清楚点明文章内容,体现文体特征,学术味浓。 解析 注意抓住各自的特点,分析各自的好处。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可从语言特点角度分 析,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可从阐述内容角度分析。,四、(2015泉州,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读书是一种修炼,无关节日 李 黎 这三年,因为一直在坚持做读书会,所以对世界读书日这样的节日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也越来越感受到民 众、媒体、国家对于读书的重视。每逢读书日,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有关读书的话题,都会让人有被刷 屏之感。而节日过后,满屏书香的情况则急转直下。读书日
19、远去了,你还读书吗?我这样问自己,也这样问身 边的朋友。 现在,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零碎的时间,大家习惯了一张图读懂一件事的快餐,失去了品读的耐心。且 不论经典的“大部头”,哪怕稍微长一些的文章都无法安静地读完。拿起一本书,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我 能得到什么,功利之心已让其无心阅读“无用之书”,更谈不上思考玩味。前段时间,那句“读书读傻了” 让舆论哗然,也一语道破了不少人对书的态度,我们的社会似乎丢失了对钻研书海的尊重和羡慕。 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 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
20、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能重拾当时 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 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 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习近平总书记 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
21、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见,“忙”并不足以成为不读书的借口。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 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读书日已过去,阅读却不能骤然降温。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实体书店,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 人加入读书队伍。装进自己脑袋的书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读书更应是一种自我修炼,无关节日。 (摘自2015年5月8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3分) 首先 ,接着分析当前读书状况、 、读书需要的态度,最后 。 2.阅读文段,概括现在的人们失去了品读耐心的原因。(6
22、分) 3.文中画线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何作用?(3分),四、 1.答案 由满屏书香的情况在读书日后急转直下的现象,引出论题 读书的重要性(或“人类需要阅读”)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是规范的议论文,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总结),脉络清晰。 2.答案 (1)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零碎的时间。(2)功利之心让人无心阅读“无用之书”。(3)社会似乎丢 失了对钻研书海的尊重和羡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第段在分析人们失去品读耐心的原因时,共分三个层 次,分层概括出大意即可。 3.答案 (1)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作为道理论
23、据,具有权威性。(2)直接论证“忙并不足以成为不读书的借 口”这句话,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更需要韧劲与恒心”的观点。 解析 一般来说,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支撑文中的观点。,一、(2019湖南长沙,1921)议论文阅读。(8分) 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 千年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做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 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写照。 爱国
24、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 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 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 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于将倭寇赶出国门; 。 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B组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