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2393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格式:PPTX
  • 页数:194
  • 大小:762.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一、(2019福建,151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 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践表明,有文化自信的民族 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中国地大物博,各区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 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摸清家底。只有知晓中华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文化自信才会更 有底气。,A组 福建中考题组,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知识系统,只是建立在已经发现

    2、、知晓的文化遗产基础之上的, 还有很多文化遗产未被发现。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虽然已经发现和收集了不少,但还有 埋在地下、尚未被发掘的。现在,我们对思想史的认识主要依据的是历代思想家留存的著作,但民间也留 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如家规族训,它们呈现了思想史的另外一面,需要深入挖掘。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 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如云南发现的彝族文字的旧抄本董永记,对于研究彝族孝的伦理 具有一定的意义。类似的文化遗产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 富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化自信。 当下,很多地方都非常重视对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挖掘,出版了

    3、不少丛书、全集等。但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 研究还是不够。又如,对于已经发现的甲骨文和简帛,需要对其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清华简被发现之后,不 少学者都在持续不断地识读其文字,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还有一些更难的文字需要识读。可见,树立 文化自信,需要沉下心来研究我们的文化。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 化自信。 (摘编自朱万曙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基础),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首段先对文化自信进行解说,然后指出文化自信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递代积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自信的底气。 C.目前,对

    4、清华简文字的识读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其中一些文字还有待破解。 D.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主体部分通过层层递进方式加以论证,逻辑严密。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述“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第三段举三个例子论述观点,是从哪三个层面来论述的?请简要概括。(3分),一、 1.答案 D “本文采用分总结构形式”错。文章开头先摆明观点: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 向未来。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主体部分层层深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所以采用的 是总分的结构形式。 知识积累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大体分为三种形式: (1)“总分”式,反映作者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

    5、它先提出论题或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2)“分总”式,反映作者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它先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个方面进行剖析,再归纳总 结出结论。 (3)“总分总”式,它反映作者综合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先给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 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相对于前两种结构形式来说,这种结构形式的引论、本论、结论齐全,比较常见。 2.答案 要知晓文化家底;要挖掘文化遗产;要深入研究文化。(意思答对即可),解析 文章围绕“如何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这个问题,进行层层论证:首先,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 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其次,只有做好文化挖掘工作,中华文化的丰富性才能得到

    6、充分彰显,我们才能更具文 化自信;最后,只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才能更好树立文化自信。回答这个问题时,应先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再从文章相应段落中筛选关键语句概括答案。 3.答案 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文中第三段中的“比如,甲骨文和简帛作为重要文化遗产”“但民间也留存有不少思想史的材料, 如家规族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这三句话,提示我们三个例子分 别是从重要文化遗产、民间文化遗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角度加以论述的。,二、(2016福州,14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最美的姿态 张 鸣 阅

    7、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 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 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 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 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

    8、,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 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 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 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 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 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

    9、、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 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 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 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阅读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3.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10、),二、 1.答案 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或:人存在着就必须要阅读,阅读对人有益。) 解析 文章的主要观点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的题目很显然不是论点,它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最 美的姿态”。开头部分分析了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两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状态,也没有提出作者的看 法。文章结尾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点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2.答案 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解析 题中指定了答题的范围是两段,要求找的是谈论“读书的好处”的句子。文章第段的最后一 句和第段的首句谈到了读书的好处,稍加提炼就是本题的答案。,3.答案 (示例1)对比论证,如文

    11、章段,通过对比突出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 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一观点。 (示例2)比喻论证,如第段中“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读书 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影响。 (示例3)举例论证,如第段举了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的例子,有力地论证了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 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 证、对比论证四种。题目没有指定段落,所以要从最熟悉的论证方法入手,找出特征最明显的例句,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去分析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要避免空洞分析。比如两段写了两种人对待

    12、读书的态度,很 明显使用了对比论证;第段最后一句把读书带给人的影响比作“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使用了比 喻论证。,三、(2016泉州,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常 江 任何社会都存在偶像,任何社会也都需要偶像。在中国,大众偶像的“出世”大致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以国家为主导性力量的“自上而下”的塑造,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大众的重任。上世纪60年 代,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赫拉克勒斯式的民间偶像。 第二种偶像塑造的方式,是一种以文化机构和文化力量为主体的、“中观”层面的策略。20世纪80年 代,在思想文化领域,

    13、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成为处于进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 的精神偶像,他们所代表的是一种智识的力量,一种既高贵、又有明确价值旨归的行动指南。在大众文化 空间中,一些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初的一 批娱乐偶像,如高仓健、费翔等。一种新形态的、更具普适色彩的偶像生产机制已呼之欲出。 上世纪90年代是偶像生产话语机制的转折点,商业力量开始全面占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闲暇时间。商 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悦,而不宜附加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商业体制以大众消费为收入来源,于是大众似乎于其中获得了前

    14、所未有的自主权。 2005年,带有鲜明中性风格的青年歌手李宇春,在350万条手机短信投票的簇拥下,成为新世纪初耀眼的娱 乐偶像;而一度被城市青年顶礼膜拜的知识精英如易中天等,也摩肩接踵地走进百家讲坛,用旧式知识 分子不可想象的方式,完成对文化的商品化。 从雷锋、李泽厚的庙堂之高,到李宇春、易中天的江湖之远,中国人塑造偶像的方式由自发而自觉、由 粗放而精致、由直白而隐晦。其间隐藏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实在一言难尽。只是有一点,相信 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同,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 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

    15、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 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 (选自2016年4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解放军战士雷锋和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相继成为国家倾力打造的民间偶像,他们承载着改造思想、教化 大众的重任。,B.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高仓健、费翔等,因其商品化色彩的气质,成为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 的精神偶像。 C.以李宇春、易中天等为代表的商业时代的娱乐偶像,带给人们的只是纯粹的愉悦,不附带任何明显的政 治或文化意图。 D.由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状的能力

    16、或勇气,所以不同类型 的偶像能持续存在。 2.请根据提示概括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并指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4分) 方式:国家力量主导 根本原因: 3.本文的标题可换成“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请简析这两个标题的优点。(4分) 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 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三、 1.答案 A B.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李泽厚、高尔泰和朱光潜等美学家,成为处于进 取性和幻灭感夹缝中的中国城市青年的精神偶像”,并非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演艺界人士高仓健、费翔 等。C.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商业时代的偶像以精致为主要特色,其带给人们的应当是纯粹的愉 悦,而不宜附加

    17、任何明显的政治或文化意图”,选项的表述太绝对。D.文章第段相关内容是“不同类型 的偶像的持续存在,有时只不过是表明人们总是对周遭世界有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期冀,却又不具备改变现 状的能力或勇气,这么一个令人伤感的事实而已”,句中的“有时”表明不是任何时间,选项表述太绝对。 2.答案 文化力量主导 商业力量主导 社会观念和文化生态的变迁,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内的需求。,解析 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明确中国大众偶像“出世”的方式:由“国家力量主导”到“文化力量 主导”再到“商业力量主导”。变化的根本原因抓住最后一段中的“那就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塑造出来的 偶像,都旨在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精神领域

    18、内的需求”理解即可。 3.答案 化用经典名篇名句,文字典雅,激发阅读兴趣。 清楚点明文章内容,体现文体特征,学术味浓。 解析 注意抓住各自的特点,分析各自的好处。偶像塑造的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可从语言特点角度分 析,浅析偶像塑造方式变化的原因可从阐述内容角度分析。,四、(2015泉州,9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读书是一种修炼,无关节日 李 黎 这三年,因为一直在坚持做读书会,所以对世界读书日这样的节日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也越来越感受到民 众、媒体、国家对于读书的重视。每逢读书日,无论是微博还是朋友圈,有关读书的话题,都会让人有被刷 屏之感。而节日过后,满屏书香的情况则急转直下。读书日

    19、远去了,你还读书吗?我这样问自己,也这样问身 边的朋友。 现在,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零碎的时间,大家习惯了一张图读懂一件事的快餐,失去了品读的耐心。且 不论经典的“大部头”,哪怕稍微长一些的文章都无法安静地读完。拿起一本书,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我 能得到什么,功利之心已让其无心阅读“无用之书”,更谈不上思考玩味。前段时间,那句“读书读傻了” 让舆论哗然,也一语道破了不少人对书的态度,我们的社会似乎丢失了对钻研书海的尊重和羡慕。 人类需要阅读,无论时代发展到什么地步,生活多么富足。对青年人而言,“清茶一杯,手捧一卷”,读的书 越多,才越能不被外界所扰,才越能比别人走得更远。更重要的是,要把读书的

    20、所思所想整理成文字,才能真,正地把读过的书变成自己的。很久之后,当你再次捧起那些读过的书,没有什么比读书笔记更能重拾当时 的心情,更能看到自己思想的变化。正所谓“一只沙漏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 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完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 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 俗话说,想做一件事,总会有理由,而不做一件事,也总是能找到借口。“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 卷,下笔如有神”,等等,都可以成为坚持阅读的动力,而放弃阅读有时也不过一个“忙”字。习近平总书记 曾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

    21、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 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见,“忙”并不足以成为不读书的借口。有研究指出,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 年之后就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读书更需要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韧劲与恒心。,读书日已过去,阅读却不能骤然降温。书香社会的建设不仅仅是实体书店,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 人加入读书队伍。装进自己脑袋的书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读书更应是一种自我修炼,无关节日。 (摘自2015年5月8日北京日报,有删改) 1.根据提示,理清文章思路。(3分) 首先 ,接着分析当前读书状况、 、读书需要的态度,最后 。 2.阅读文段,概括现在的人们失去了品读耐心的原因。(6

    22、分) 3.文中画线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有何作用?(3分),四、 1.答案 由满屏书香的情况在读书日后急转直下的现象,引出论题 读书的重要性(或“人类需要阅读”) 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是规范的议论文,由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总结),脉络清晰。 2.答案 (1)碎片化阅读占据了人们零碎的时间。(2)功利之心让人无心阅读“无用之书”。(3)社会似乎丢 失了对钻研书海的尊重和羡慕。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第段在分析人们失去品读耐心的原因时,共分三个层 次,分层概括出大意即可。 3.答案 (1)引用习总书记的话作为道理论

    23、据,具有权威性。(2)直接论证“忙并不足以成为不读书的借 口”这句话,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读书更需要韧劲与恒心”的观点。 解析 一般来说,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有力地支撑文中的观点。,一、(2019湖南长沙,1921)议论文阅读。(8分) 爱国的内涵 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 千年的传统美德。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做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 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写照。 爱国

    24、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 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 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数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 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于将倭寇赶出国门; 。 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B组 2

    25、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文化,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 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要肩负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第段从“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切入,引出议论对象“爱国的内涵”。 B.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

    26、法,论证了爱国的内涵。 C.第段从目的和行动上论证了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层层递进,结构清晰完整。,2.如果要在第段的横线上补充一句话,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詹天佑,我国第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凭借杰出才能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建,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 个有力回击。 B.任正非,75岁的华为公司创始人,在众多媒体面前表示:要拥抱世界,依靠全球创新发展,为中国企业砥砺奋 进树立榜样。 C.李文波,一个普通的南海守礁士兵,二十年坚守,他从健壮小伙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他就是守护 祖国的一块坚不可摧的礁石! D.林俊德,一位将军,也是

    27、一位院士,他参与了中国全部的45次核试验,他人生75年都默默无闻,一直工作到生 命的最后时刻。 3.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请依据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4分),一、 1.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段采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爱国 的内涵,没有采用对比论证。C.第段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沉淀和发展的历史之久上论证了爱国的内 涵之一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D.全文从四个层面进行了论述,这四个层面是并列关 系,而非层层递进。 2.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辨析能力。第段的分论点是爱国的内涵是保卫祖国的河山,以维护 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

    28、本利益所在。A.詹天佑的事例体现的是学成之后不忘报效 祖国。B.任正非的事例体现的是要放眼世界,奋斗不止。C.李文波的事例体现的是保卫祖国河山。D.林俊 德的事例体现的是坚守岗位,默默无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答案 爱国的内涵是心系祖国(“位卑未敢忘忧国”),(1分)以身许国,(1分)守护祖国(保卫祖国或维护祖 国统一),(1分)传承文化(继承和弘扬文化)。(1分) (评分说明:共4分,意思相近便可。) 解析 文章段从四个方面论证爱国的具体内涵,每一段论证一个分论点,把握其中的关键信息 “都是炎黄子孙心系祖国的写照”“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 任。这是中华

    29、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然 后从中提炼概括即可。,二、(2019内蒙古包头,2023)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读书箴言 当我们不假思索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而事实上我们的头脑已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这样,读书 愈多,思维能力反而弱化,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是相同的。一条弹簧如果久受外物压 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一样,如常受别人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弹性而变得麻痹。 以人的身体而论,我们所吃的东西并不能百分百被吸收,精神方面的营养亦同。身体靠食物维持健康,精神 靠读物日渐丰富,但身体只吸收能吸收的东西。同样

    30、的道理,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也就是 适合于他的思想体系或吻合他阅读目的的那些东西。作家各有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 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作品就可学来的。如果我们 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特质,也许可因读书而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以此为榜样加以应用,这样我们才能 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须以自己有这些禀 赋为先决条件。 书籍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野草伤害五谷,使它们枯死,读它们不但无益且危害甚大。因此,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一般人通常只读新出版的书,而不愿阅读前贤的睿智作

    31、品。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 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宁愿让它摆在书架上,太可惜了!因为他们 只顾赶时髦,他们觉得那些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没有别的事情比读名著更能给我们 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书来,即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 汲饮清洌的泉水般舒适。这是由于古代语言之优美,更是因为作者的伟大和眼光之深远,其作品虽历经千 年,仍无损其价值。 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这是最好的,但是一般人往往是买而不读,读而不精。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一是 因再读能更深入理解内容,再则是读第二次时,会有与第一次读时不同的

    32、情调和心境,犹如在不同的照明中 看一件东西一样。 作者:(德国)叔本华 有改动 1.本文围绕“读书”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2.简述本文首段论述的特点。(2分) 3.文中画线语句写得入情入理,作者是如何做到这点的?(3分),4.以你读过的一部经典作品为例,说说它对你心灵世界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二、 1.答案 只读书不思考的弊端;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读书要慎重选择,多读思想家 原著,要读名著;书买来要读,重要的书还要多读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概括。概括时要围绕“读书”这个关键词,如 由第一段“当我们不假思索拿

    33、书来读时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可知该段讲的是只读书不思考的弊 端;由第二段“这样的读书可教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先决条件”提炼出“读书要结合自己的禀赋 才可学到作者的优点”;第三、四段的主要内容可根据“我们读书之前要慎重选择”“买书又有读书的时 间,这是最好的”“重要的书都应该再读一遍”等提炼归纳。 2.答案 形象、通俗易懂地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精神就会麻痹。 解析 找到答题区间,仔细揣摩,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只读书不思考,思维能力就会弱化” 的观点,形象直观。,2.答案 连用若干形容词,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阅读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描写得淋漓尽致。将描写和 议

    34、论相结合,描绘出读古人名著带给人的益处,高度评价了经典作品经得住时间考验,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语言特色的能力。仔细阅读画线句,运用了“轻松、愉快、清净、超逸” 多个形容词来描绘阅读心境和感受,“仿佛汲饮清洌的泉水般舒适”运用比喻来形容读名著给人带来的愉 悦体验。 知识拓展 体会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阅读议论文,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议论文语言特色:(1)准确严密的特点,大多可以从词语的选择和运用的角 度分析。(2)可以从限制性词语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3)可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论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4)可从修辞的角度、句式的多样与变化所体现的论辩力量和表达的语势方面理解和

    35、体会其用词的鲜明、 生动。(5)可从语言的逻辑性强,内在联系紧密,使论述的道理更严密、准确,富有说服力方面进行分析。 4.答案 (示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深厚的父子之爱、纯洁的同窗友情、美好的同事情分、淳朴的乡 邻情谊,这些人间真情感染着我,我的心也变得温暖澄澈。哥哥孙少安不安于现状,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 弟弟孙少平渴望走出乡村,融入现代文明。他们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激励着我,使我变得勇,敢坚强。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选择一部自己比较熟悉的经典名著,然后按照题干要求,结合其具体内容,写出它对你 心灵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语言要流畅自然。,三、(2019江西,1720)阅读下面文章,回

    36、答问题。(13分) 谈语言 王 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 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 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 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 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 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

    37、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 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 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 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

    38、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 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 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 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 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 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 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

    39、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 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 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 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 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 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

    40、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 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 失去了意义! 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谁“约 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 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化的,能够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选自王力文集。有改动) 1.通览全文,作者谈论语言运用问题,重点阐述了哪

    41、两个观点?(4分) 2.文章在论述两个观点时都运用了事实论据,试各选一处分析其作用。(4分) 3.对于语言规范化问题,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3分) 4.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2分),三、 1.答案 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要经过加工 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题目得知,观点需要从全文内容中进行选取。通览全文 后可以得知,本文有两个重要观点,一是书面语加工时应是口语的大众化,二是书面语加工时应是口语的规 范化。而原文中最完整阐述这两个观点的句子,就是第二段的尾句和第六段的尾句。答题时应注意该类题 目

    42、往往并不是单纯找段首句,段首句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表达主旨的,而应在题目限定的范围内选取最优句。 2.答案 (示例)文章在论述第一个观点时,以一篇报道中误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的事例论证观点,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论述第二个观点时,以报刊上一直错误使用词语“最好水平”的事例论证观 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论据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题目中说的两个观点即1题的两个观点:书面语应 是口语的大众化、规范化。阅读文章可知,为了证明第一个观点使用了“故作姿态”“七月流火”以及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风格的比较等材料,为了证明第二个观点使用了“最好水平”“不以为然”等材 料,这

    43、些材料都属于事实论据,各选取其中之一分析即可。事实论据的作用:真实可信,有典型意义,可以从某 方面或者全面地论证观点的正确性;如果是反例,则是从相反角度进一步印证、突出观点。 3.答案 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补充论述:一是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二 是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要尽量规范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适应语言的发展。 解析 “补充论述”一般是在文章结尾部分。就本文而言,答题范围应当在十至十二段,因为前文已经对 两个重要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十至十二段属于补充论述。把十、十一、十二段的内容分别概括,可得 出三个方面,一是文章为了读者,既要规范化又要大众

    44、化;二是不要把“约定俗成”当作挡箭牌,要尽量规范 化;三是规范的标准要随语言的发展而发展。 知识拓展 所谓“补充论证”是指原来进行的主要论证还不够完善、不够充分,经过了新的补充性的论证 以后,补充了前面论证的不足之处。补充论证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论证方法,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证。,4.答案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生动。 解析 议论文的语言特色有的以平实见长,也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富;或精 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要根据具体的文章而定。本文作者王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在 这篇谈语言里对语言的使用就做到了既朴素自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又幽默风趣、鲜明

    45、生动。 方法技巧 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 语言特色;(2)在把握论点、琢磨论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3)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 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4)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5)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强的词语;(6)注意作 者的情感倾向。,四、(2018内蒙古包头,202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论友谊 尽管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就像一股寒风,给人世间带来污浊和阴冷,但整个人类大家庭还是沐浴在晴空一般 的纯净和温馨之中。当我们对他人怀有仁爱,我们的生活才变得甜美。 我排斥社交,拥护孤独,然而我却不

    46、能对从我们门口经过的智者、可爱的人和高尚的人视而不见。那些倾 听我心声,真正理解我的人,就是属于我的永恒的财产。我感激那些内心充满挚爱的人,是他们赋予这个世 界崭新而高尚的深度,我与他们的交往非常单纯,正是这种单纯的共鸣将我们联系在了一起,在我看来,新结 识一个人这对我是件大事,我迷恋那些带给我美好时光的人们。 每个人一生都是在不断地追寻友谊之中度过,如果我们寻找朋友并非出于神圣的动机,而是带着一种邪恶 的占有欲,要把他据为己有,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更糟糕的是,在他们相互靠近对方的时候,各自天性当中 美丽花朵的精华与芬芳便在片刻间消失了。我们从友谊中获得的唯一乐趣就是对方身上拥有我所没有的 东

    47、西,是隐藏在差异之下的共性将我们连在一起,让友谊成为两种天性之间的结合吧。我们从朋友那里获 得的是一种思想、一份真挚、一瞥目光,这种情感能提高我们的智能和活力。当你冥思苦想也未必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表达,这时就应该给朋友写封 信瞬间的工夫,一系列高雅的思想伴着考究的措辞,便会从四面八方一起自己送上门来。在我们的内 心世界里,这些美妙的情感火花甚至比火还要迅猛、还要活跃,它使整个世界也变得不一样了:没有了冬天, 没有了黑夜,即使孤身一人,也会心满意足,欢欣鼓舞。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美好呢! 朋友是我可以坦诚相对的人。在他面前,我大可以丢掉诸如伪装、礼貌和深思熟虑等衣服这些都是人 们不愿脱掉的东西,而以最

    48、朴素的方式全心全意地与他相处。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丢掉所有虚伪装饰,省 去了所有恭维和客套,每遇到一个人,便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坦诚对着这个人说话。起初,他遭到拒绝,大家以 为他疯了,可他坚持不懈。这样的情况持续的时间久了,他就得到了回报,即每一个熟人都和他建立了一种 真诚的关系,谁都不会想着跟他客套,敷衍他了。在一个虚伪的年代里,企图与人们维持一种真诚的关系就 等于精神失常,我们很少能挺起腰板走路,每一个人几乎都在要求以礼相待要求加以迁就,尤其他拥有 某种名誉和才干。我讨厌滥用友谊的名义来表示与时髦、俗气相联系的东西。我更欣赏农夫、小贩之间 的交情,胜过那种排场、体面的亲善,因为后者常常乘车过市

    49、,花天酒地,通过这些浅薄的招摇来庆祝他们的 邂逅。,友谊是真诚的,友谊可以让人通过各种交往寻得心灵的慰藉,它适应了宁静的日子,精美的礼物,也能适应意 外和坎坷,适应误解和悲伤。它不是玻璃丝或霜花,而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东西。 难道我们跟朋友的交往不应该像飘在天边的那片云或那丛拦住溪流、随风起伏的绿草那么富有诗意吗? 阳光白白洒向不懂得感激的宽广宇宙,而太阳从未因此烦恼过。尊重友谊的神圣法则,请你用高尚的品格 教化那些粗俗而冷漠的人吧! 作者:(美国)爱默生 有改动 1.本文首段的论述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2分) 2.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3分) 3.请以“友谊是而不是”的句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3分) 4.画波浪线的内容会让人想到课文羚羊木雕,请你从“友谊”的角度简述故事并加以评论。(字数在160字以内)(4分),四、 1.答案 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八 议论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393.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