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传感器及RFID技术应用》.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传感器及RFID技术应用》.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及RFID技术应用 教学 课件 传感器 RFID 技术 应用
- 资源描述:
-
1、 地位:专业必修课,专业5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之一,学时80(理论40学时+实训40学时),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主要培养传感器及RFID的选型和应用能力;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子技术分析与实践、电工电子技能训练等课程,后续课程为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及应用、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课程。1、课程性质传感器及RFID应用2-1 知识目标(1)会描述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会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2)会熟练分析典型传感器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3)会RFID的基础知识;形成对传感器及RFID应用的基本认识。2-2 技能目标(1)会熟练选择典型被测量的测量方法和传感器;(2)会构建常用传感器测试电
2、路;能对常用基于传感器的控制系统进行简单维护维修。(3)会使用RFID器件;会使用测量工具测试传感器和RFID器件;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习惯。2、课程目标传感器及RFID应用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6学时)项目二 力和压力测量(4学时)项目三 温度测量(6学时)项目四 气体和湿度测量(4学时)项目五 位移检测(4学时)项目六 转速、流量检测(4学时)项目七 位置检测(2学时)项目八 RFID技术应用(6学时)项目九 传感器综合应用(2学时)复习(2学时)合计:理论40学时3、课程内
3、容传感器及RFID应用1)本课程关键点:了解原理-掌握选择传感器的方法-学会应用传感器。2)学习资料网站:学会搜索、下载、阅读传感器/RFID技术资料。传感器精品课程网站:http:/222.177.117.242:8029/中国传感器网:http:/www.8339.org/RFID世界网:http:/ 传感器及RFID应用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1传感器的概念、分类与发展2传感器技术基础3了解传感器的概念、用途、分类及应用。学习传感器的特性与指标。能够描述什么是传感器。知道传感器选型的基本原则。项目目标能够列举出3种以上在手机、汽车上应用的传感器。人们为了从外界获得信息,必须借
4、助于感觉器官。人的“五官”眼、耳、鼻、舌、皮肤分别具有视、听、嗅、味、触觉等直接感受周围事物变化的功能,人的大脑对“五官”感受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调节人的行为活动。人们在研究自然现象、规律以及生产活动中,有时需要对某一事物的存在与否作定性了解,有时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以确定对象的确切数据量值,所以单靠人的自身感觉器官的功能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借助于某种仪器设备来完成,这种仪器设备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人类“五官”的延伸,是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一)传感器作用 表征物质特性及运动形式的参数很多,根据物质的电特性,可分为电量和非电量两类。电量:一般是指物理学中的电学量
5、,例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及电感等。非电量:是指除电量之外的一些参数,例如压力、流量、尺寸、位移量、重量、力、速度、加速度、转速、温度、浓度及酸碱度等等。人类为了认识物质及事物的本质,需要对物质特性进行测量,其中大多数是对非电量的测量。非电量不能直接使用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进行测量,因为一般的电工仪表和电子仪器只能测量电量,要求输入的信号为电信号。非电量需要转化成与其有一定关系的电量,再进行测量,实现这种转换技术的器件就是传感器。传感器是获取自然或生产中信息的关键器件,是现代信息系统和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工具。采用传感器技术的非电量电测方法,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量技术。一、传感器
6、的作用及应用一)传感器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构成了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分别充当信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动检测系统。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获取可靠、准确信息,所以传感器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精度,没有性能优良的传感器,就没有现代控制技术的发展。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一)传感器作用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在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机械等加工工业中,传感器在各自的工位上担负着相当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作用,它们每时每刻地按需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检测,再把大量测得的信息传输给计算机进行
7、处理,用以进行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工艺管理与安全方面的控制。汽车生产零件传送钢铁工业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一)传感器作用 在石油、化工、电力、钢铁、机械等加工工业中,传感器在各自的工位上担负着相当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作用,它们每时每刻地按需要完成对各种信息的检测,再把大量测得的信息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用以进行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工艺管理与安全方面的控制。石化生产机械加工零件传送钢铁工业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已不只局限于对行驶速度、行驶距离、发动机旋转速度以及燃料剩余量等有关参数的测量,汽车安全气囊系统、防盗装置、防滑控制系统、防抱死装置、电子变速控制装置、排气
8、循环装置、电子燃料喷射装置及汽车“黑匣子”等新设施上都应用了传感器。随着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安全技术和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传感器已在现代家用电器中得到普遍应用,譬如,在电子炉灶、自动电饭锅、吸尘器、空调器、电子热水器、热风取暖器、风干器、报警器、电熨斗、电风扇、游戏机、电子驱蚊器、洗衣机、洗碗机、照相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及家庭影院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增加监控用的红外报警、气体检测报警,将各种家电联网,形成了智能家居系统。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在机器人
9、开发过程中,如何让机器人“看”、“听”、“行”、“取”甚至具有一定的智能分析能力,都离不开各种传感器的应用。在全国、省市级的电子竞赛项目中,可以看到机器人足球赛,避障、循迹、灭火、生活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也采用了众多传感器。“勇气号”火星探测车家庭服务机器人灭火机器人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应用医用传感器可以对人体的表面和内部温度、血压及腔内压力、血液及呼吸流量、肿瘤、血液的分析、脉波及心音、心脑电波等进行高准确度的诊断,如图1-6所示。除此以外,病人的监护、管理也采用了基于RFID的跟踪技术。大型医疗设备医疗监控电子血压计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为保护环境,防震减灾
10、,利用传感器制成的各种环境监测仪器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图1-7(a)(b)(c)所示为三种利用传感器制作的环境监测仪器,如图1-7(d)所示为音视频生命探测仪,在地震后的抢救生命中被广泛应用。(a)PM2.5检测仪(d)生命探测仪(b)噪声声级计(c)核辐射检测仪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为了解飞机或火箭的飞行轨迹,并把它们控制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就要使用传感器进行速度、加速度和飞行距离的测量,如图1-8(a)。要了解飞行器飞行的方向,就必须掌握它的飞行姿态,飞行姿态可以使用红外水平线传感器陀螺仪、阳光传感器、星光传感器及地磁传感器等进行测量。如图1-8所示为中国航天的两大标志
11、性技术成果嫦娥一号(b)和神舟八号(c)。(b)嫦娥一号(c)神舟八号飞船对接(a)飞机驾驶舱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所谓遥感技术,简单地说就是从飞机、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及船舶上对远距离的广大区域的被测物体及其状态进行大规模探测的一门技术。如图1-9(a)所示为哈勃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如图1-9(b)所示为四川芦山地震灾区卫星地图。如图1-9(c)所示为珠峰卫星遥感地图。(b)四川芦山灾区遥感图(c)珠峰遥感图(a)哈勃望远镜人马座照片一、传感器的作用及应用二)传感器应用 随着手越来越多的采用传感器技术,其智能程度越来越高,请思考一下,我们的手机上使用了哪些传感器?在此举出3种:、
12、。二、传感器概念、分类、发展传感器传感器任务 传感器技术 一)传感器基本概念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调理电路3部分组成。简单描述: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感知与测量。人造感官:工程传感器。东汉末年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涉及传感(检测)原理、传感器件设计、传感器开发和应用的综合技术,因此传感器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传感器传感器敏感元件敏感元件构成传感器的核心,是指能直接感测或响应被测量的部件。转换元件转换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测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部件,通常这种输出信号以电量的形式出现
13、。调理电路调理电路是把传感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转换成便于处理、控制、记录和显示的有用电信号所涉及的有关电路。二、传感器概念、分类、发展二)传感器构成与分类二、传感器概念、分类、发展二)传感器构成与分类分分 类类 法法型型 式式说说 明明按基本效应物理,化学,生物型分别以转换中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等命名按构成原理结构型以其转换元件结构参数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物性型以其转换元件物理特性变化实现信号转换按能量关系能量转换型传感器输出量直接由被测量能量转换而得能量控制型传感器输出量能量由外源供给,但受被测输入量控制按作用原理应变式,电容式,压电式,热电式等以传感器对信号转换的作用原理命名按输入量分位移,压
14、力,温度,流体,气体等以被测量命名(即按用途分类法)按输出量分模拟式输出量为模拟信号数字式输出量为数字信号二、传感器概念、分类、发展三)传感器发展趋势MEMS微电子机械技术、纳米技术新效应新材料新要求微型化微功耗集成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有线、无线)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1.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静态特性描述)静态特性描述 静态特性表示传感器在被测输入量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输入关系,研究静态特性主要考虑其非线性、滞后、重复、灵敏度、分辨力等方面。传感器的输出/输入关系或多或少地存在非线性问题,在不考虑迟滞、蠕变、
15、不稳定性等因素的情况下,其静特性可用下列多项式代数方程表示:nn332210 xaxaxaxaay式中y为输出量;x为输入量;a0为零点输出;a1为理论灵敏度;a2,a3an为非线性项系各项系数不同,决定了特性曲线的具体形式。静态特性曲线可实际测试获得,在非线性误差不太大的情况下,总是采用直线拟合的方法来线性化。显然,选定的拟合直线不同,计算所得的线性度数值也就不同。选择拟合直线应保证获得尽量小的非线性误差,并考虑使用与计算方便。理论直线法端点直线法最佳直线法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2)静态特性参数)静态特性参数(Linearity)线性度又称非线性度,是表征传感器输出输入校准曲
16、线与所选定的拟合直线(作为工作直线)之间的吻合(或偏离)程度的指标。通常用相对误差来表示线性度或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是传感器输出量增量与被测输入量增量之比,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就是拟合直线的斜率,即,非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不是常数,应以 表示。3.回差(滞后)(Hysteresis)回差是反映传感器在正(输人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过程中输出输入曲线的不重合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正反行程输出的最大差值Hmax计算,并以相对值表示。%100yLe.S.FmaxH输出平均值与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理论满量程输出值xyKdxdy线性传感器:非线性传感器:%100yHe.S.FmaxH4.重复性(Repeat
17、ability)回差是反映传感器在正(输人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重复性是衡量传感器在同一工作条件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间一致程度的指标。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重复性越好。%100yaeS.F.maxR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2)静态特性参数)静态特性参数5.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是传感器在规定测量范围内所能检测出的被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有时用该值相对满量程输入值之百分数表示,则称为分辨力。7.稳定性(Stability)又称长期稳定性,即传感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保持其性能的能力。稳定性一般以室温条件下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后,传感器的输
18、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表示,有时也用标定的有效期来表示。8.漂移(Drift)漂移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感器输出量存在着与被测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漂移包括零点漂移与灵敏度漂移。零点漂移或灵敏度漂移又可分为时间漂移(时漂)和温度漂移(温漂)。时漂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零点或灵敏度随时间的缓慢变化;温漂为周围温度变化引起的零点或灵敏度漂移。9.静态误差(Precision)静态误差又称精度,是评价传感器静态性能的综合性指标,指传感器在满量程内任一点输出值相对其理论值的可能偏离(逼近)程度。它表示采用该传感器进行静态测量时所得数值的不确定度。静态误差的计算是将非线性、回差、重复性误差按
19、几何法综合.2R2H2Lseeee%10032ye.S.FS静态误差的计算相对误差表示静态误差6.阀值(Threshold)阈值是能使传感器输出端产生可测变化量的最小被测输入量值,即零位附近的分辨力。有的传感器在零位附近有严重的非线性,形成所谓“死区”,则将死区的大小作为阈值;更多情况下阈值主要取决于传感器的噪声大小,因而有的传感器只给出噪声电平。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10.精确度与精确度(精度)有关的指标是精密度和准确度。精确度是精密度和准确度两者的总和,精确度表高示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取二者的代数和。精确度常用测量误差的相对值表示。关于三者的关系如图1
20、-17所示,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a),准确度高不一定精密度高(b),理想的情况是测量结果的精确度高(c)。(a)准确度低而精密度高 (b)准确度高而精密度低 (c)精确度高图1-17 传感器的精确度(1)精密度:说明测量传感器输出值的发散性,即对某一稳定的被测量,由同一个测量者,用同一个传感器,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连续重复测量多次,其测量结果的分散程度。例如,某测温传感器的精密度为0.5。精密度是随机误差大小的标志,精密度高意味着随机误差小。(2)准确度:说明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如,某流量传感器的准确度为0.3m3/s,表示该传感器的输出值与真值偏离0.3m3/s。准确度是系统误差大
21、小的标志,准确度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小。例:某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000,据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允许超过7,应如何选择其精度才能满足要求?仪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应为:去掉“”与“”号,数值介于0.5、1.0级之间,若选择1.0级,其允许误差为1.0,超过工艺允许的最大误差。仪表允许的最大引用误差应为选择0.5级精度才能满足要求。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动态特性是反映传感器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用传感器测试动态量时,希望它的输出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与输入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尽可能一致,以实现传感器对快速变化输入量的快速、准确、稳定可靠的检测。
22、但实际情况往往实现不了,因此需要研究它的动态特性,也就是分析其动态误差。它包括两部分:1)输出量达到稳定状态以后与理想输出量之间的差别;2)当输入量发生跃变时,输出量由一个稳态到另一个稳态之间的过渡状态中的误差、由于实际测试时输入量是千变万化的,且往往事先并不知道,故工程上通常采用输入“标准”信号函数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据此确立若干评定动态特性的指标。常用的“标准”信号函数是正弦函数与阶跃函数,下面将分析传感器对正弦输入的响应(频率响应)和阶跃输入的响应(阶跃响应)特性及性能指标。在不考虑各种静态误差的条件下,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单输入x、单输出y传感器动态特性,以下为其动态数学模型:x
23、dtdxxxydtdyyybbdtabdtabaadtdadtda011m1m1mmmm011n1m1nnmn设x(t)、y(t)的初始条件为零,对上式两边逐项进行拉氏变换,可得传递函数:aasasabbsbsb011n1nnn011m1mmmsssXsYsH传递函数是拉氏变换算子S的有理分式,所有系数都是实数,这是由传感器的结构参数决定的。分子的阶次m不能大于分母的阶次n,这是由物理条件决定的。分母的阶次用来代表传感器的特征:n0时,称为零阶;n1时,称一阶;n2时,为二阶;n更大时,为高阶。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1)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a
24、ajajabbjbjb011n1nnn011m1mmmjjjXjY XYjXjYA jXjYRejXjYImarctan传感器的幅频特性:传感器的相频特性: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一)传感器特性与指标2.传感器的动态特性传感器的动态特性2)传感器的阶跃响应特性当给静止的传感器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时,其输出信号称为阶跃响应,如图1-18所示。一阶系统二阶系统衡量阶跃响应的指标有:(1)时间常数 传感器输出值上升到稳态值yc的63.2所需的时间。参见图1-18(a)。(2)上升时间Tr 传感器输出值由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但有时也规定其他百分数。参见图1-18(b)。(3)响应时间Ts 输出
25、值达到允许误差范围2所经历的时间,或明确为“百分之二响应时间”。参见图1-18(b)。(4)超调量a1 响应曲线第一次超过稳态值之峰高,即a1=ymax+yc,或用相对值a=(ymax-yc)/yc100表示。参见图1-18(b)。(5)衰减率 指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高度下降的百分数:=(anan2)/an100。参见图1-18(b)。(6)稳态误差ess 系无限长时间后传感器的稳态输出值与目标值之间偏差ss的相对值:ess=(ss/yc)100。参见图1-18(b)。三、传感器技术基础二)传感器命名与代号1.传感器的命名传感器的命名1)方法1传感器产品的名称,应由主题词及四级修饰语构成,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