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马铃薯遗传育种技术.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马铃薯遗传育种技术.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马铃薯 遗传 育种 技术
- 资源描述:
-
1、马铃薯遗传育种技术马铃薯遗传育种技术 一、作物进化与马铃薯的遗传改良一、作物进化与马铃薯的遗传改良(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一)自然进化与人工进化各种作物都是从野生植物演变而来的。这种演变发展过程为进化过程。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遗传、变异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而人工进化则是人类为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也包括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所有作物都是起源于其相应的野生植物,经历了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过程:野生植物经驯化成为作物,又从古老的原始地
2、方品种经不断选育发展为现代品种。虽然人工选择的目标性状如涉及高产、优质等许多性状与自然选择的方向有不同程度的矛盾,但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变异如活力、结实性,对所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对胁迫因素的抗耐性等,也都是人工选择的基本性状。作为育种实际上就是作物的人工进化人工进化,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其进程远比自然进化为快。马铃薯的育种也是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结合现代人工选择以创造和培育出新品种。(二)遗传改良在马铃薯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二)遗传改良在马铃薯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改良是指作物品种的改良。从野生植物驯化为栽培作物,就显示出初步的、缓慢的遗传改良作用。通过遗传改良可以创造新的物种、新的栽培作
3、物,并且对现有作物品种的改良。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生产上所指的良种,应包括具有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在作物生产中,新品种的应用、增施肥料、防治病虫害、改善管理等方面,品种的作用最大。优良品种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优良品种在发展生产中的作用:(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农产品的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植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优良品种对经常发生的病虫害和环境胁迫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在生产中可减轻或避免产量的损失和品质的变劣。马铃薯的
4、遗传改良更主要的作用在于:马铃薯的遗传改良更主要的作用在于:提高其增产潜力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增强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耐抗性等。随着遗传育种等理论与方法的深入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应用,遗传改良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就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当然马铃薯生产和发展还有赖于耕作和栽培措施的改进;因为遗传改良毕竟只是改良其生产的内在潜力,而改进耕作栽培条件可以使这种潜在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所以马铃薯通过品种改良与耕作栽培措施改进适当的配合,会使其生产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二、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二、我国马铃薯育种方法的研究应用 当前我国马铃薯的育种方法,从技术方面大体可分为杂交育种
5、、诱变育种和生物育种三类。(一)杂交育种(一)杂交育种 1品种间杂交品种间杂交 品种间杂交是我国目前最为常用的育种方法。它一般包括品种(系)间的杂交、自交、回交和杂种优势(指纯自交系间的杂交)等四种方式。我国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马铃薯的品种选育工作,上世纪末已育成了100多个品种,其中大多数品种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少部分品种由自交方法育成,如克新12号、克新13号等。回交方法主要用于亲本材料的改良方面,很少用于培育新品种,现阶段主要利用回交手段进行新型栽培种的群体改良工作。2种间杂交种间杂交(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我国马铃薯远缘杂交,上世纪50年代就有人开始研究,经过多年积极探索
6、,仅仅在近缘栽培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通过对新型栽培种的群体改良,筛选了一批有价值的优良亲本,并利用这些亲本培育出一些不同用途的优良品种,如东农304、克新11号、内薯7号、呼薯7号等。在野生种的利用方面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则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而国外如欧美、前苏联等国育成的品种中,有60%都是通过远缘杂交方法育成的,都具有野生种的血缘。如大白头翁、卡它丁、米拉等品种。(二)诱变育种(二)诱变育种 1辐射诱变育种辐射诱变育种 辐射诱变育种一般包括电离射线(如X、Co60)、紫外线、激光等离子束诱变等几种方式,还包括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太空辐射育种。我国马铃薯的辐射诱变育种取得的成就很小,进展也很慢,
7、远不如其它作物(如小麦、水稻、大豆等)发展迅速。迄今为止,只有鲁马铃薯2号等极少数品种是通过辐射方法育成的,而且仅局限于Co60的照射,其它如紫外线、激光等照射,以及等离子束、太空诱变育种等则未见报道。2化学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上世纪50年代曾有人利用秋水仙素人工处理马铃薯块茎,希望获得诱变材料,但收效甚微。目前主要利用化学诱变剂来进行染色体加倍方面的研究,而用于育成品种方面尚无报道。3芽变育种芽变育种芽变育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较鉴定,选出优系,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可分为自然芽变和人工芽变。自然芽变作为一种育种方法,从40年代至今,仅有坝丰收一个品种是通过
8、芽变方法选育的。而国外的一些名牌品种,如麻皮布尔斑克、红纹白、男爵等都是利用芽变选育出来的。关于人工芽变我国尚属空白。(三)生物技术育种(三)生物技术育种 1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在马铃薯育种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因工程育种在改良单一不良性状(如品质、抗病性等)方面是其它育种方法无法比拟的。原因在于基因工程是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到生产主栽品种中去,改良其不良性状,使品种更加优良。基因工程育种是当前我国马铃薯育种中见效最快、发展最为迅速的方法之一。2染色体工程育种染色体工程育种 染色体工程育种也称“倍性操作”育种,这是1963年由Chase提出来的育种方案,即将四倍体降为二倍
9、体,先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选育、杂交和选择,然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使杂种恢复到四倍体水平。这就为野生种的利用展示了美好的应用前景。我国如今已在诱导双单倍体和单倍体、染色体加倍及2n配子利用等方面获得了成功,并得到一些“双单倍体-野生种”四倍体杂株,这些杂株已在育种中应用。3细胞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主要是指利用花药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融合与杂交等技术进行育种的方法。我国已经利用细胞工程学育种选育出不同特点的优良品系。细胞工程育种的实施,为马铃薯远缘杂交育种带来了光明的前景,因为它能够解决远缘杂交中存在的技术上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了科、属间,属、种间以及种、种间的杂交不育的问
10、题。三、学科意义作用及其发展动向三、学科意义作用及其发展动向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其基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种质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还在其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马铃薯遗传育种这门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遗传规律及育种的方法以待培育出新品种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育种学
11、的特点及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马铃薯育种学的特点及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1育种目标要求提高育种目标要求提高 2种质资源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4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之间的协作项目一项目一 经典遗传经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与细胞质遗传任务一任务一 遗传变异与环境遗传变异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1、遗传遗传遗传是指生命在世代间的延续,也就是亲代和子代间的相似现象。2、变异变异变异指的是子代个体之间及与亲代之间的差异。遗传使得生物的种性尽量得以稳定,子子孙孙繁衍不
12、尽。遗传和变异是交互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性状性状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生理生化特性。4、单位性状单位性状 把总体的性状区分开来,作为一个一个的单位进行研究,这区分开的单个性状即称单位性状。如人的身材有高有低,头发有各种色泽,这些是性状;身体内部酒精的代谢涉及两种脱氢酶,这也是性状。5、相对性状相对性状 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如豌豆花色,有开红色的还有开白色的。番茄果实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白色等。番茄果实颜色形状图番茄果实颜色形状图 二、遗传性二、遗传性遗传在生物界是一个基本的现象,这是自从有了生命现象以后就伴随着的。正是由于有了遗传才使得生物的种性得以稳定,才使得这个
13、世界“大马生小马”,每一个物种世代繁衍。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提出来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进化学说。孟德尔(Mendel,G.J),得出了遗传学的经典两大定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并于1866年发表在植物杂交试验上。到了1900年又有三个人同时发现了这一规律,这一年也就认为是遗传学诞生的年份。进入20世纪,伴随着其它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遗传学的发展同样是突飞猛进。1909年,约翰生(Johannsen)提出了“纯系学说纯系学说”。美国人摩尔根(Morgan,T.H)以果蝇为材料进行的研究确立了遗传学的经典第三定律连锁交换规律连锁交换规律,从而提出来染色体遗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
14、细胞遗传学。20世纪50年代前后,相关的自然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遗传学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变异性三、变异性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这句民间流传的关于遗传变异的谚语解释了变异是广泛存在的事实。就像前文所提到的,如果仅有遗传而无变异,现在世界上的生物仍然是远古时期的那些古老的物种。变异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导致的变异是能够遗传的,也正是育种工作所要利用的。在辐射育种当中,采用像X射线、中子流等诱变技术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导致性状的改变,进一步培育出新品种。四、遗传变异与环境四、遗传变异与环境 遗传与变异相互矛盾但又协调。进化指生物从低级向高
15、级、从一个物种变为另一个物种。在生物的进化当中,遗传与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环境是外在条件,环境既可以诱发遗传性的变异,也可导致出是外在条件,环境既可以诱发遗传性的变异,也可导致出现不遗传的变异现不遗传的变异。遗传使得生物的种性尽量得以稳定,变异在遗传性的基础上世代之间不断的产生。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遗传与变异是进化的材料,环境决定进化的方向。图图1-1 环境对长颈鹿进化的作用环境对长颈鹿进化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讲,遗传依靠的是细胞核里染色体上大量的核基因及细胞质里的少量胞质基因,特变是核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的一系列准确机制得以实现;而可遗传的变异的产生原因包
16、括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的改变及基因突变。环境导致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如物理因素的放射线、温度等,化学因素的一系列高分子化合物,如秋水仙碱、5-溴尿嘧啶等,即可诱发基因突变也可诱发染色体数量的改变。生物就是在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矛盾统一体中不断地发展着生物就是在遗传、变异与环境的矛盾统一体中不断地发展着。任务二任务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分离规律一、分离规律(一)豌豆的杂交试验(一)豌豆的杂交试验孟德尔进行了许多相关实验,他种了豌豆、月见草等,广泛地进行了杂交,并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事实证明他选用豌豆是非常正确的:豌豆是个自花授粉的植物,而且有关的7对相对性状区分十
17、分明显,就拿高和矮这对性状来讲,高的将近2米而低的才50厘米左右。豌豆开花红的就是红的,白的就是白的,只有这两种色泽没有别的花色。图图1-3 豌豆花色杂交试验豌豆花色杂交试验图图1-2 遗传学鼻祖孟德尔遗传学鼻祖孟德尔 豌豆豌豆7对不同相对性状对不同相对性状 孟德尔在做就关于红花与白花的杂交的同时,也做了相关的其它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见表1-1)。从表的杂交实验结果可以总结出以下共同特点:1.杂种第一代所有的个体表现完全一致,全部是显性的性状,另一个相对的隐性性状完全被隐藏起来。2.在杂种第二代中出现了分离现象,既有数量大约占70%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同时出现了大约30%,这就是所谓性状分
18、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所以能够在杂种第二代中重新出现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在杂种第一代中并没有消灭。3.在杂种第二代中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分离比例大约是3:1。表表1-1 孟德尔进行过的多对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进行过的多对豌豆杂交实验性状杂交组合F1表现的显性性状F2的表现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比例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不熟荚色花的位置植株高度红花白花圆粒皱粒黄色绿色饱满不饱满绿色黄色腋生顶生高矮红花圆粒黄色饱满绿色腋生高705 红花5474 圆粒6022 黄色822 饱满428 绿色651 腋生787 高224 白花1850 皱粒2001 绿色 299 不饱满152 黄色207 顶生277 矮3:
19、12.96:13.01:12.75:12.82:13.14:12.84:1(二)(二)分离现象的解释分离现象的解释 1.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原因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原因 孟德尔的假说遗传学第一大定律:分离规律。(1)生物体任何一个性状的发育都是由体内对应基因控制的。(2)这些基因在体内都是成对存在的,这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3)这成对的基因在体内各自独立地存在,互不混杂互不干扰(4)在形成配子时各自独立地进入到不同的配子当中,彼此分离,每一个配子只能得到一对基因当中的一个。(5)杂种产生各种配子的机会、数目是均等的,含有不同基因的各种配子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我们以豌豆花色的杂交再来
20、看看其中的关键:我们以豌豆花色的杂交再来看看其中的关键:红花白花,我们认为红花是由C基因控制,白花是由c基因控制的,根据分离规律基因在体内应当是成对存在,那么这个杂交组合可以写成CCcc,通常情况下不作特殊说明写在前面的是母本,写在后面的是父本。在形成配子时CC彼此分离,它所形成的配子只能包含有一个C,同样cc也只能形成一种只含有c的配子。雌雄配子彼此受精结合形成的杂种F1的基因结构就是Cc了。杂种第一代自交,那就是既作母本又做父本,相当于CcCc: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不管是父本还是母本在形成配子时,配子只能得到一对基因当中的一个,成对的基因是要分开的。本例F2出现了4个组合,但是遗传组成只
21、有3种:CC、Cc和cc,前两种都开的是红花,只有后一种开白花。红花:白花是3:1。孟德尔所进行的其他6对相对性状的杂交都符合这个道理。2.基因型、表现型及基因型分析基因型、表现型及基因型分析 (1)基因型概括起来讲,它指的是生物体所有遗传基础的总和。但是我们通常讲的基因型是指,我们所研究探讨的具体性状的基因结构型式。(2)表现型概括的讲,它指生物体所有性状表现的总和。但具体它常常指你所探讨研究的性状表现。比如红花、绿子叶等。(3)同源染色体细胞核里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想同的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的。(4)等位基因 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置、控制单位性状的基因。(5)纯合体 所考虑的有关控制单
22、位性状的基因是相同的,如CC 和cc。(6)杂合体 所考虑的有关控制单位性状的基因是不同的,如Cc 等。进行基因型分析进行基因型分析的的方法有两种:方法有两种:(1)测交法)测交法 把被测植株与隐性亲本进行交配,因为隐性亲本只产生一种带有隐性基因的配子,他碰到什么基因的配子就表现什么基因的性状,从而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很准确的推断出被测植株含有什么基因及它的基因型。(2)自交法)自交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基于纯合体(如CC)不分离而杂合体(Cc)在形成配子时分离。如一个红花植株,它自交后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表明它是纯合的,如果分离出了白花,证明它是杂合状态的。以上两种方法可以用于分离规律的验证。以
23、上两种方法可以用于分离规律的验证。(三)(三)分离规律及应用分离规律及应用 1.分离规律的内容分离规律的内容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基因之间互不影响,各自保持独立,在形成配子是独立的分配到不同的配子当中去,从而形成带有不同基因的配子,其比例为1:1;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后代出现3种基因型,比例1:2:1;两种表现型,比例是3:1。2.分离比出现的条件分离比出现的条件 (1)杂交所采用的两个亲本都必须是纯合的二倍体。(2)所研究的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表现为完全显性。(3)F1所形成的各种配子生活力均等,而且受精结合的机会也均等。(4)F2子代所处的环境相同,子代群体数量应该大。3.分离规律
24、的应用分离规律的应用 (1)为了在马铃薯等作物育种当中有效培养新品种,在杂交时要选用纯合体作亲本。(2)通过对相关各性状的研究,是可以对后代出现的性状及比例进行准确预计的,从而有计划地选择种植规模。(3)利用配子经过组织培养繁育出单倍体植株,然后使其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粹的纯合二倍体以供杂交。(4)根据分离规律,结合有丝分裂,对于许多园林园艺植物我们强调无性繁殖利用。二二、自由组合规律、自由组合规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1.有关豌豆的杂交试验有关豌豆的杂交试验 孟德尔此时考虑了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饱满籽粒皱缩籽粒;黄色子叶绿色子叶。他选用的母本是黄色子叶、圆粒种
25、子,父本是绿色子叶、皱缩籽粒。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尽管考虑的是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在子一代中分别表现的是黄子叶和圆形的种子,说明黄子叶和圆种子是显性的。(2)在F2一共出现了四种表现型,除了亲本具有的黄圆、绿皱以外,还出现了黄皱和绿圆这两种新的性状组合。我们如果把32看作一个单位,那么这个杂交的结果就呈现9:3:3:1的比例。那么单一的一对相对性状在这里又是怎样遗传的?我们看:亲本是黄子叶杂交绿子叶,子一代全部是黄子叶,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黄色子叶黄色子叶:绿色子叶绿色子叶=(315+101):(108+32)=2.97:13:1 圆粒种子圆粒种子:皱缩种子皱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