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建筑力学.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建筑力学.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建筑 力学
- 资源描述:
-
1、建筑力学第1讲:绪论第1章 绪论 了解建筑力学课程的性质、任务 了解建筑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假设 了解荷载类型与分类特点 了解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熟悉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原则及简化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原则及简化结构计算简图的选取原则及简化1.1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1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v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结构,构,组成结构的每一部分称为组成结构的每一部分称为构件构件1.1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1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v结构的分类结构的分类1.1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和
2、任务 1.1.2 建筑力学的基本任务v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建筑物中承受荷载而起骨架作用的部分称为结结构,构,组成结构的每一部分称为组成结构的每一部分称为构件构件(1)几何组成分析(2)强度(3)刚度(4)稳定性1.2 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定 1.2.1 刚体v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大小和形状始终保持不变的物体,或者说在力的作用下其内任意两不变的物体,或者说在力的作用下其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不变的物体点间的距离不变的物体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a.连续性假设b.均匀性假设c.各向同性假设d.小变形假设e.完全先弹性假设v1.2.2变形固体变形固体1
3、.3 结构的计算简图 1.3.1结构体系的简化按连接方法,常见杆件结构按连接方法,常见杆件结构:梁、刚架、拱、桁架、组合结构梁、刚架、拱、桁架、组合结构1.3 结构的计算简图1.3.2杆件的简化 杆件是用其轴线简化1.3.3节点的简化节点的简化铰结点刚结点 组合结点1.3 结构的计算简图1.3.4支座的简化 固定支座、固定铰支座1.4荷载的分类荷载定义v(2)按作用性质分为静载和动载)按作用性质分为静载和动载v(1)按其作用时间分为恒载和活载按其作用时间分为恒载和活载v(4)按分布情况分为分布荷载和集中荷载)按分布情况分为分布荷载和集中荷载v(3)按作用位置分为移动荷载和固定荷载按作用位置分为
4、移动荷载和固定荷载1.5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轴向拉压变形(2)剪切(3)扭转(4)平面弯曲建筑力学第2章 建筑力学基础第2章 建筑力学基础 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 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 熟悉约束类型及约束反力 掌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v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v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v受力分析受力分析2.1 力与力系2.1.1力的三要素v力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以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v力的效应力的效应 外(运动)效应、内(变形)效应外(运动)效应
5、、内(变形)效应 v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 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2.1 力与力系2.1.2力对点之矩 v矩心矩心:Ov力臂力臂:矩心:矩心O到力到力F作用线的距离作用线的距离d。v力矩力矩:乘积:乘积Fd,力,力F对对O点之矩,又称力矩点之矩,又称力矩 v力的力的外外效应效应 移动效应、转动效应移动效应、转动效应 v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力矩的正负号规定 2.1 力与力系2.1.3力系v力系力系是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的一组力是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的一组力 v力系:力系: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v平面力系: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
6、系 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任意力系 2.1 力与力系2.1.3力系v等效力系等效力系:指两个力:指两个力(系系)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的力系全相同的力系v平衡力系平衡力系:使物体平衡的力系称为:使物体平衡的力系称为v合力合力: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该力系的合力,该力系的合力,v分力分力:力系中的各个力称为该合力的一个分力力系中的各个力称为该合力的一个分力 2.2 静力学公理v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长期积累和总结出来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具有一积累和总结
7、出来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的具有一般规律的定理和定律。般规律的定理和定律。2.2.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三角形法则FFF212.2 静力学公理2.2.2 二力平衡公理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其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二力杆件二力杆件 2.2 静力学公理2.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任意力系中,加上或去掉任何平衡力系,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会改变 推论推论1:力的可传性定理:力的可传性定理 2.2 静力学公理2.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推论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2.2 静力学公理2.2.4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
8、出现,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且分别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且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这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自自 由由 体体:物体的运动不受它周围物体的限制:物体的运动不受它周围物体的限制 v非自由体非自由体:物体的运动受到它周围物体的限制:物体的运动受到它周围物体的限制 v约约 束束:限制物体运动的物体称为约束物体:限制物体运动的物体称为约束物体v约束反力约束反力:阻碍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阻碍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作用力的作用力v被动力被动力:事实上约束力是一种被动力:事实上约束力是
9、一种被动力v主动力主动力:与之相对应的力是主动力:与之相对应的力是主动力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1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 v2.3.2柔体约束柔体约束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4链杆约束链杆约束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5固定铰支座固定铰支座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6可动铰支座可动铰支座 2.3 约束与约束反力v2.3.7固定端支座固定端支座 2.4 物体的受力分析v受力分析步骤:受力分析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 (2)画出全部的主动力和约束力)画出全部的主动力和约束力 (3)不
10、画内力,只画外力)不画内力,只画外力 (4)要正确地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正确地分析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v隔离体(脱离体):隔离体(脱离体):2.4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例2.1】重量为重量为G的小球,试画出小球的受力图。的小球,试画出小球的受力图。2.4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例2.2】画图示结构的受力图画图示结构的受力图 2.4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例2.3】画图示结构的画图示结构的AB杆、杆、BC杆和整体结构杆和整体结构受力图受力图 2.4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例2.4】画图示结构的画图示结构的AE杆、杆、BC杆受力图杆受力图 2.4 物体的受力分析作业:作业:习题习题2.1,2.
11、2建筑力学第3章:平面任意力系第3章 平面任意力系 熟悉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掌握力偶的三要素 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v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v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v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汇交于一点各力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汇交于一点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3.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
12、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和平衡条件inRFFFFF2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合力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该力系的合力为零该力系的合力为零 0iF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3.1.2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正负号规定正负号规定:指向与该轴正方向一致者为正,反:指向与该轴正方向一致者为正,反之为负之为负 力的投影力的投影:自力矢量:自力矢量F的始端和末端分别向某一确的始端和末端分别向某一确定轴上作垂线,得到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之间的定轴上作垂线,得到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力在该轴上的投影距离,称为力在该轴上的投影 si
13、ncosFFFFyx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3.1.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刚体上作用有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刚体上作用有一个平面汇交力系F1、F2、Fn 分别向分别向x轴和轴和y轴投影轴投影 ynyyyyxnxxxxFFFFFFFFFF21R21R合力投影定理合力投影定理 力系的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力系的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力系中各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系中各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3.1.3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合力的大小及方向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ynyyy
14、yxnxxxxFFFFFFFFFF21R21R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RxRyyxFFFFFtan)()(22R00 yxFF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例例3.1】支架如图支架如图3.4所示,由杆所示,由杆AB与与AC组成,组成,A、B、C处均为铰链,在圆柱销处均为铰链,在圆柱销A上悬挂重量为上悬挂重量为G的重的重物,试求杆物,试求杆AB与与AC所受的力所受的力 解:解:1)取圆柱销取圆柱销A为研究对象为研究对象 2)建立坐标系建立坐标系,列列平衡方程平衡方程 0FFcos6000,Fsin600 xABACyACFFG,3)求解求解 GGFAC33260si
15、nGGFFACAB332133260cos3.1 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例例3.2】已知已知P,AB=AC=3m,BC=2m.忽忽略各杆的自重,求略各杆的自重,求AC杆和杆和BC杆所受的力。杆所受的力。解:解:1)取铰链取铰链C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2)列平衡方程列平衡方程 3)求解求解 0sinsin,00coscos,0PFFFFFFBCACyBCACxPFPFACBC,32 97sin,924cos,31sin,322cos3.2 平面力偶系 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一对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v3.2.1 力偶的概念力偶的概念二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称为二
16、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称为力偶臂力偶臂两力构成的平面称为两力构成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3.2 平面力偶系力偶只会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改变,其产生的转动效力偶只会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改变,其产生的转动效果可以用力偶矩来表示果可以用力偶矩来表示 v3.2.2 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的三要素 v(1)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的大小以力偶矩的大小以F与力偶臂与力偶臂d的乘积表示,并记作的乘积表示,并记作M(F,F)或或M M(F,F)=M=Fd v力与力偶臂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二倍来表示力与力偶臂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二倍来表示 M=2OAB 3.2 平面力偶系v3.2.2 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的三要素 v力
17、偶矩的正负力偶矩的正负由其的转动方向确定,一般规定,由其的转动方向确定,一般规定,逆时针转动的力偶取正值,顺时针取负值。逆时针转动的力偶取正值,顺时针取负值。力力偶矩的单位偶矩的单位为为Nm或或Nmm v(1)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矩的大小v(2)力偶的转向力偶的转向 v(3)力偶作用面的方位力偶作用面的方位 3.2 平面力偶系3.2.3 力偶的性质力偶的性质 v性质性质1 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点的矩恒等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点的矩恒等于此力偶的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于此力偶的力偶矩,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v性质性质2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即力偶无合力即力偶无合力),也不能与一个
18、力平衡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3.2 平面力偶系3.2.3 力偶的性质力偶的性质 v性质性质3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只要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变,可以同时改变力和力偶臂的大小,或在其作用面内任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用面内任意转动,而不会改变力偶对物体作用的效应效应 3.2 平面力偶系3.2.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v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力偶,总作用在物体上同一平面内的若干力偶,总称为称为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 v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11F
19、F),(22FF222111,dFmdFm3.2 平面力偶系3.2.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由力偶的性质由力偶的性质3,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保持力偶的转向和力偶矩的大小不变,按图调整力的方向,并把所有力偶臂都化为,于是各力按图调整力的方向,并把所有力偶臂都化为,于是各力偶的力的大小应改变为偶的力的大小应改变为 ddFPddFP222111,2121,PPRPPR221121)(dFdFdPPdRM化为两个共线力系:化为两个共线力系:力 偶力 偶(R,R ),力 偶,力 偶矩:矩:21mmM3.2 平面力偶系3.2.4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
20、平衡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还是一个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平面力偶系的合成结果为还是一个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个力偶矩的代数和力偶系中各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平衡:inmmmmM21则合力偶矩等于零,此时该力偶系平衡则合力偶矩等于零,此时该力偶系平衡 0RR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充要条件:平面力偶系的平衡充要条件:力偶系中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各力偶矩的代数和等于零021inmmmmM3.2 平面力偶系【例例3.3】图示图示ABC结构处于平衡,结构处于平衡,BC为一弯杆,已为一弯杆,已知:知:M、a,求:,求:A、C处反力。处反力。v解:解:(1)取整体研究取整体研
21、究v(2)画受力图画受力图v (3)列方程列方程 v (4)求解求解 aMaMFF2245sin2CA3.2 平面力偶系【例例3.4】四连杆机构在图四连杆机构在图3.11所示位置平衡,已知所示位置平衡,已知OA=60 cm,O1 B=40 cm,作用在摇杆,作用在摇杆OA上的力偶矩上的力偶矩M1=1 Nm,不计杆自重,求力偶矩,不计杆自重,求力偶矩M2的大小。的大小。v解:解:(1)受力分析受力分析 v(2)画受力图画受力图v (3)列方程(图列方程(图b)v (4)求解求解(图图b)(图图c)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掌握力的等效平移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 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合成
2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v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应用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力线平移定理力线平移定理: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均可以从原来的作用位置平行移至刚体内任一指定点,但必须在该力与作用位置平行移至刚体内任一指定点,但必须在该力与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力偶,其力偶矩等于原力对于指定点之矩。对于指定点之矩。v3.3.1力的平移定理力的平移定理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刚体上作用有一平面一般力系,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刚体上作
23、用有一平面一般力系,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意取一点O,称为,称为简化中心简化中心v3.3.2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1)平面汇交力系简化为平面汇交力系简化为主矢主矢FFFiR(2)平面力偶系简化为平面力偶系简化为主矩主矩)(21FMmmmMOnO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O简化后,一般来说得到主矢和主简化后,一般来说得到主矢和主矩,矩,v3.3.3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 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平面力偶系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力
24、系平衡力系平衡最终结果最终结果 1.合力合力2.合力偶合力偶3.平衡平衡 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矩等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矩等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于力系中各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v3.3.4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 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例【例3.5】已知已知:长度为长度为l的简支梁的简支梁AB受图示三角形分布受图示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求:该分布力系合力的大小及作用线位置。的载荷作用,求:该分布力系合力的大小及作用线位置。该力系的合力。该力系的合力。v3.3.4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 0)(qlxxqll
25、lqxqlxxxqF0000R21dd)(R0()dlF axq xxlxxlqlaq0200d21la32 (1)(2)结论:结论:三角形分布载荷,合力等于三角形分布载荷的面三角形分布载荷,合力等于三角形分布载荷的面积,合力的作用线通过三角形的几何中心积,合力的作用线通过三角形的几何中心 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3.3.5.1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v3.3.5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1)基本形式基本形式 0)(021FMmmmMFFFOnOiR 0)(00oFMFFyx 冲要条件冲要条件 解析形式解析形式3.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