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福建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五 文言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一、(2019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 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 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
2、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 奉议:官名,即奉议郎。奉思:思念。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旨也 旨:,A组 福建中考题组,(2)然后能自反也 反: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一、 1.答案 (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前两道小题考查课内知识点,考生根据识记的知识进行回答即 可。后两道小题考查的句子来自课外,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是常见的文言字词。这两个词分别与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是鱼之乐也”的“是”和送东阳马生序中“走送之”的“走”的 用法相同。 2.答案 B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找出本句的名词、代词,名词有“甥”
4、“性识”,代 词有“此”,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性识”是天分、悟性的意思,作“颖悟”的主语,其间不能断开,由此可 排除A、D两项;“此”,指示代词,可作“解”的宾语,亦可作后句“故”的定语,如果作后句的定语,则该句 的意思是“这种缘故详细地全部告诉你”,语意不通,由此断定“此”应作“解”的宾语,代指“道理”,所 以“此”后应断开,排除C项。,知识积累 断句口诀 熟读精思是关键,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固定搭配莫拆散,语法结构助判断。 3.答案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
5、句的能力。第(1)句需要注意的是“至道”,应解释为“最好的道理”;“善” 解释为“好处”或“优点”。第(2)句较难翻译的是“人事”,需要考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4.答案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言内容的能力。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要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根据“故曰:教学相长也”概括甲文的观点;乙文可根据“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 “令心意不驰走”等内容进行概括。,参考译文 师川外甥奉议郎:自分别以来没有一日不思念你。春风和煦,想你在伺候奉养长辈的同时,一定能抛开人世 间的俗事,把全部心
6、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知我:“要用十年的时间,调养身心,探求道理。”我常常 吟咏感叹这句话,果真能像这样,足够比得上古人了。然而学习要讲究方法,读书要一字一句读,自己求得透 彻了解,才能体会古人的用心之处,像这样才能不白白用功;又想要进一步学习,需要谢绝学习之外的各种贪 恋,才可以得到完满的功业。读书前,先打扫干净房屋,烧上香,使自己不心猿意马,就能对书本中所说的有所 领会。少年正是志气强盛的时候,时时能这样,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就一定能事半功倍。外甥你天资聪敏, 一定能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详细地告诉你。,二、(2018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伯牙善鼓琴,钟
7、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 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 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 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 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 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
8、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卒逢暴雨 卒: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舍: (3)皆宜远观 宜: (4)悉是晚景 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9、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 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二、 1.答案 (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2)两小题来自课内,考生根据所识记的知识点进行回答即可; (3)(4)两小题虽然是课外的句子,但是加点词在课内都有涉及,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积累进行回答。这两个词 与出师表中的“诚宜开张圣听”“悉以咨之”里面“宜”“悉”的用法相同。 2.答案 C 本题考查文言
10、断句的能力。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即可得出答案。这几句的意思为:尤其 擅长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峭拔的笔法。“工”作谓语,“秋岚远景”作“工”的宾 语,故在“远景”后停顿,由此可排除B、D两项;“写”“为”都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不”是否定副词, 作“为”的状语,如在“真山”前停顿,那就是“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句意不通,由此可排除A项。 3.答案 (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考生已经学过,需要注意的是“趣”字,要能够准确翻译 成“旨趣”或“情趣”,否则易扣分
11、。第(2)句相对难一些,“之”是代词,代指画作。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类”,翻译成“像”,这就需要考生展开联想,如核舟记“佛印绝类弥勒”中的“类”。 4.答案 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 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第一问实际上考查的是描写方法,作者没有写伯牙琴弹得怎样,而 是通过钟子期听琴后的感受,来突出弹的效果,这属于侧面描写。第二问其实是在考查乙文的主要内容,前 提是考生能够顺利解读出乙文的内容,这对考生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参考译文 甲 伯牙
12、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 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 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 伤,就取琴弹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伯牙)每 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我弹琴时你心里 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乙 董源擅长绘画,尤其擅长秋岚、远景,多描写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
13、峭拔的笔法。 后来建业僧人巨然遵循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适宜远观。他们 的用笔甚为简单,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远看则景物鲜明,画作寄托幽远的情思, 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 杳然深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峰顶宛如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 画作的奇妙之处。,三、(2017福建,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 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14、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 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 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 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沿溯阻绝 溯: (2)属引凄异 引: (3)不及返顾 顾: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即:
15、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分)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分)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5分),三、 1.答案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 解析 (
16、1)根据文意来看,江水暴涨,水流快,“阻绝”是“阻断,不能行”的意思,“沿”是“顺着”的意思, 即顺着江水流,也就是顺流而下,据此推测,“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2)“属引凄异”是形容声音的, “引”的意思是“延长”。(3)前一句是“然业已上登”,“顾”在“返”后,推测出“顾”是“回头看” 的意思。(4)“即”有“就”“即使”“立即”“就是”的意思,结合本句理解,应是“就是”的意思。 2.答案 A 做本题时要注意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循岩”就是“顺着岩石”的意思,“为”是“建成”的 意思,因此,第一处停顿在“室”后;而“曲直高下”“随岩宛转”是两个部分,因此要隔开,故选A。 3.答案 (1)
17、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解析 (1)注意“虽”“奔”“以”这几个词语,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即使”“飞奔的马”“如”。(2)翻 译时要注意语序。 4.答案 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危壁出泉,疏竹掩映。,解析 本题的题干很明确,第一问要解答的是甲文中“四时之水”的特点,选文内容明确,四季清晰,概括江 水特征即可。第二问要解答的是“俯瞰到的佳致”,根据乙文第二句“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 出”,概括整理即可。 参考译文 乙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
18、地往下流泻。俯身鸟瞰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 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光顾, 于是又从三姑峰再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骨岩后面 架设的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悬岩。悬岩不很深邃,环绕着山巅有如叠嶂。当地人新近用木板沿岩壁修 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矮,都是顺着岩壁宛转修筑。,四、(2016福州,91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
19、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 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子其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20、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大道之行也 长跪而谢之 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 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
21、参 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3分)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 “盗窃乱贼而不作”。,四、 1.答案 (1)整齐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以为子 (4)憎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内重要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子”是意动用 法,“恶”在这里的读音是“w”,意思是“憎恶”。 2.答案 B A.两个“属”的意思分别是“之类”和“嘱咐”。B.两个“悉”都是“全、都”的意 思。C.两个“独”的意思分别是“老而无子的人”和“唯独”。D.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的”和 “代词,代指唐
22、雎”。 3.答案 (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解析 翻译句子要注意里面的关键词。(1)“黄发垂髫”在这里代指老人和小孩。(2)“贤”“能”分别指 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和“能干的人”。 4.答案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解析 根据(1)题提示语中的“桑竹”,很容易写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题中孟子的名言谈的是 “要像尊重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尊重别人家的老人,像爱护自己家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家的孩子”,这与乙 文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主张是一致的。 5.答案 (示例
23、1)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示例2)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 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 答好这道题,要了解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这样才便于进行对比分析。从甲文中找出桃源中人的 具体生活状态,从乙文中找出相应的“大同”社会人的生活状态描述即可。 评析 本题考查对两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比较能力。要紧扣题目要求,仿照示例的形式,分别从甲乙两文
24、中找 出表达相似生活风貌的句子。,参考译文 乙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 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 到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对于财物,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都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 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作理想社会。,五、(2016厦门,69)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