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电子课件:机械设计基础-第十套.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全套电子课件:机械设计基础-第十套.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套 电子 课件 机械设计 基础 第十
- 资源描述:
-
1、第1章 静力学基础(时间:1次课,2学时)第一篇 力学计算基础 工程力学的内容极其广泛,本书所述的是工程力学中最基础工程力学的内容极其广泛,本书所述的是工程力学中最基础的内容,它包含静力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及运动力学分析的内容,它包含静力分析、构件承载能力分析及运动力学分析三部分。三部分。1.机械工程中的力学问题机械工程中的力学问题2.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工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3.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模型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模型第1章 静力学基础 学习目标:在机械的各种零件、部件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研究受力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相关计算。本章重点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即分析某个物体共受几个
2、力,以及每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位置。第1章 静力学基础 重点与难点:l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l学习工程中常见的几种约束类型及其受力特点。l学会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的受力,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的应用。l会找出物系中的二力构件并判断其拉压特点。第1章 静力学基础 案例导入:本章以悬臂吊车横梁及拉杆受力为案例导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3 约束的基本类型和约束力的确定 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画法 1.5 本章实训 悬臂吊车横梁及拉杆受力分析 1.6 练 习 题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
3、念 1.1.1 刚体的概念 1.1.2 质点的概念 1.1.3 力的概念 1.1.4 力系的概念 1.1.5 平衡的概念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重点解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的科学,重点解决刚体在满足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如何求解未知力的问题。静力决刚体在满足平衡条件的基础上如何求解未知力的问题。静力学理论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机械零件或机构承载计学理论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机械零件或机构承载计算的基础,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算的基础,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1.1 刚体的概念 所谓刚体是指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大
4、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所谓刚体是指在任何外力的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也就是刚体受力作用时,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也就是刚体受力作用时,其内部任意两点间的距离永远保持不变。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变。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实际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但在一般情况下,工程上的结构构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但在一般情况下,工程上的结构构件和机械零件的变形都是很微小的,这种微小的变形对构件的受和机械零件的变形都是很微小的,这种微小的变形对构件的受力平衡影响甚微,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可以将结构构件和机械力平衡影响甚微,可以略去不计,所以可以将结
5、构构件和机械零件抽象为刚体。零件抽象为刚体。1.1.2 质点的概念 在静力学中随着问题的不同,除了将实际物体抽象为刚体外在静力学中随着问题的不同,除了将实际物体抽象为刚体外,还可以将物体抽象为另外一种理想模型,即质点。所谓质点,还可以将物体抽象为另外一种理想模型,即质点。所谓质点,是指具有一定质量而形状与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当我,是指具有一定质量而形状与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物体。当我们研究物体整体运动时,它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我们所研究问们研究物体整体运动时,它的大小和形状不影响我们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可将该物体简化为质点。题的性质,可将该物体简化为质点。1.1.3 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的定义
6、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两种效应,一是使物体的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两种效应,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不断地改变月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例如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不断地改变月球的运动方向而使之绕地球转动;二是使物体产生变形,例如作用在动方向而使之绕地球转动;二是使物体产生变形,例如作用在弹簧上的拉力使弹簧伸长。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者称为力弹簧上的拉力使弹簧伸长。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内效应。的内效应。1.1.3 力的概念2.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包括方位和包括方位
7、和指向指向)、力的作用点,简称为力的三要素。当力的三要素中任一、力的作用点,简称为力的三要素。当力的三要素中任一项发生变化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项发生变化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1.1.3 力的概念3.力的性质力的性质 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且满足矢量的运算法的量,而且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力是矢量,所以可以则,因此力是矢量,所以可以用一个定位的有向线段来表示用一个定位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如图力。如图1-1所示,线段的长度所示,线段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
8、段的起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表示力的作用点。与线段重合的直线称为用点。与线段重合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我们通常用黑体力的作用线。我们通常用黑体字母字母F来表示力。来表示力。图图1-1 力的表示法力的表示法 1.1.3 力的概念4.力的单位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SI)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符号为中,力的单位是牛顿,其符号为N,有时也,有时也用千牛用千牛(kN)。在工程单位制。在工程单位制(LFT)中,力的单位是公斤力或吨力中,力的单位是公斤力或吨力,其符号为,其符号为kgf或或tf。两者的换算关系为。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 kgf=9.8 N1 tf=9.8 kN=9
9、800 N1.1.4 力系的概念 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它们组成一个力的系统,力系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它们组成一个力的系统,这个力的系统对物体作用的结果是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这个力的系统对物体作用的结果是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系中力的作用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系中力的作用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力的作用线可能在同一平面内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多个力,力的作用线可能在同一平面内,也可能在三维空间内。一个力是一种最简单的力系。但在解,也可能在三维空间内。一个力是一种最简单的力系。但在解决复杂力系的问题时,应该在保持
10、对刚体作用效果不变的前提决复杂力系的问题时,应该在保持对刚体作用效果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力系代替一个复杂力系,从而使问题简化,这下,用一个简单力系代替一个复杂力系,从而使问题简化,这个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该物体个过程称为力系的简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于该物体上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上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1.1.4 力系的概念1.平面力系平面力系所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为平面力系。平面力系又所有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为平面力系。平面力系又可分为三种。可分为三种。l 平面汇交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汇
11、交于一点的平面力系;l 平面平行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平面力系;l 平面任意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平面任意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 互平行的平面力系。互平行的平面力系。1.1.4 力系的概念2.空间力系空间力系 所有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为空间力系。空间力所有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为空间力系。空间力系又可分为三种。系又可分为三种。l 空间汇交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空间力系;空间汇交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的空间力系;l 空间平行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都相
12、互平行的空间力系;空间平行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都相互平行的空间力系;l 空间任意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空间任意力系,即所有力的作用线既不汇交于一点,又不相 互平行的空间力系。互平行的空间力系。1.1.5 平衡的概念 所谓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所谓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在工程问题中,平衡通常是指物体相对地球静线运动的状态。在工程问题中,平衡通常是指物体相对地球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也就是将惯性参考系固连在地球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也就是将惯性参考系固连在地球上,这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
13、实际上,物体的上,这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系称为平衡力系。实际上,物体的平衡总是暂时的、相对的,永久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平衡总是暂时的、相对的,永久的、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就是研究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研究物体的平衡问题,就是研究物体在各种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并应用这些平衡条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为了便于寻求条件,并应用这些平衡条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为了便于寻求各种力系对于物体作用的总效应和力系的平衡条件,需要将力各种力系对于物体作用的总效应和力系的平衡条件,需要将力系进行简化,使其变换为另一个与其作用效应相同的简单力系系进行简化,使其变换为另一个与其作用效应相同的
14、简单力系。这种等效简化力系的方法称为力系的简化。这种等效简化力系的方法称为力系的简化。1.2 静力学公理 1.2.1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2.2 公理2 二力平衡公理 1.2.3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1.2.4 公理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1.2.5 公理5 刚化原理 1.2 静力学公理 静力学公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静力学公理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静力学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证明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静力学公理是对力的基本性质的概括和总结,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公理是对力的基本性质的概
15、括和总结,是静力学全部理论的基础,是解决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等问题础,是解决力系的简化、平衡条件以及物体的受力分析等问题的关键。的关键。1.2.1 公理1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合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其合力仍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为邻边力仍作用于该点上,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以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1.2.2 公理2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必要和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
16、状态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图线上,如图1-3所示,即所示,即12FF(1-3)图图1-3 二力的平衡二力的平衡 1.2.3 公理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个公理是力系简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根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这个公理是力系简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根据此公理可以导出下列推论。据此公理可以导出下列推论。推论推论1 力的可传递性原理力的可传递性原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
17、到刚体内任意一作用于刚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点,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推论推论2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二力作用线相交,则第刚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若其中二力作用线相交,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必过该交点,且三力共面。三个力的作用线必过该交点,且三力共面。1.2.4 公理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两力的大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小相等、方向相反、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作用
18、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的物体上。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的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了作用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的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1.2.5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为刚体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为刚体(刚化为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公理公理5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告诉我们,处于平衡状态的变形体,可用刚体静力学的平衡理论来研究。平衡理论来研究。1.3 约束的基本类型和约束力的确定 1.3.1 柔性约束 1.3
19、.2 光滑接触面约束 1.3.3 圆柱铰链约束 1.3 约束的基本类型和约束力的确定 如果物体在空间沿任何方向的运动都不受限制,这种物体称如果物体在空间沿任何方向的运动都不受限制,这种物体称为自由体,例如,飞行的飞机、火箭等。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为自由体,例如,飞行的飞机、火箭等。在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物体通常总是以各种形式与周围的物体互相联系并受到周围,物体通常总是以各种形式与周围的物体互相联系并受到周围物体的限制而不能做任意运动,我们称其为非自由体。例如,物体的限制而不能做任意运动,我们称其为非自由体。例如,转轴受到轴承的限制;卧式车床的刀架受到床身导轨的限制;转轴受到轴承的限制;卧式车床的刀
20、架受到床身导轨的限制;悬挂的重物受到吊绳的限制等。悬挂的重物受到吊绳的限制等。1.3.1 柔性约束 由柔软的绳索、链条、皮带等构成的约束统称为柔性约束。由柔软的绳索、链条、皮带等构成的约束统称为柔性约束。这类约束的特点是柔软易变形,不能抵抗弯曲,只能受拉,不这类约束的特点是柔软易变形,不能抵抗弯曲,只能受拉,不能受压,并且只能限制物体沿约束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能受压,并且只能限制物体沿约束伸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在其他方向的运动。制物体在其他方向的运动。1.3.2 光滑接触面约束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如果略去接触面间的摩擦就可以认为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如果略去接触面间的摩擦就可以认为
21、是光滑接触面约束。这类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向是光滑接触面约束。这类约束不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动,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的运动,并且只能的运动,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的运动,并且只能受压不能受拉。因此,光滑接触面约束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受压不能受拉。因此,光滑接触面约束对物体的约束力作用在接触点处,作用线沿公法线方向指向物体。通常用接触点处,作用线沿公法线方向指向物体。通常用N表示。表示。1.3.3 圆柱铰链约束 这类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活动铰链支座这类约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活动铰链支座和链杆约束。和链杆约束。1.中间铰链约束中间
22、铰链约束2.固定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3.活动铰链支座活动铰链支座4.链杆约束链杆约束1.4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的画法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通常要根据已知力,利用平衡条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通常要根据已知力,利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因此,首先要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且求解未知力。因此,首先要确定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并且分析出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向,这个分析过程称为物体分析出每个力的作用位置和作用方向,这个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受力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力,例如物体的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力,例如物体的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另一类
23、是约束力,约束力是被动力重力、风力、气体压力等;另一类是约束力,约束力是被动力,通常是未知的。,通常是未知的。1.5 本章实训 悬臂吊车横梁及拉杆受力分析 实训目的实训目的 学会绘制受力简图、能够进行受力分析。学会绘制受力简图、能够进行受力分析。实训内容实训内容 悬臂吊车如图悬臂吊车如图1-16所示。图中所示。图中A、B、C三点为铰链,起吊重量三点为铰链,起吊重量为为P,横梁,横梁AB和斜杆和斜杆AC的自重可略去不计。试画出悬臂吊车的的自重可略去不计。试画出悬臂吊车的受力简图以及横梁受力简图以及横梁AB的受力图。的受力图。1.5 本章实训 悬臂吊车横梁及拉杆受力分析 图图1-16 悬臂吊车悬臂
24、吊车 1.5 本章实训 悬臂吊车横梁及拉杆受力分析 实训过程实训过程(1)确定受力简图。确定受力简图。(2)以横梁为研究对象,取分离体。以横梁为研究对象,取分离体。(3)画主动力。画主动力。(4)画约束力。画约束力。实训总结实训总结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斜杆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斜杆AC是二力杆。是二力杆。1.6 练 习 题(1)画出图画出图1-17所示的各物体的受力图。所示的各物体的受力图。图图1-17 第2章 平 面 力 系(时间:2次课,4学时)第2章 平 面 力 系 学习目标:静力学研究力系的合成和平衡问题。在研究合成和平衡问题时,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几何法,一种是解析法。另外,力系有
25、各种不同的类型,按力系中各力作用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可将力系分为平面力系与空间力系两类。作用于物体上的各力作用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为平面力系,否则为空间力系。无论是空间力系还是平面力系,我们把力的作用线任意分布的力系称为任意力系。第2章 平 面 力 系 重点与难点:l应用力的三角形法则、多边形法则,确定平面汇交力系的合 力。l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条件、几何条件及解析条件。l应用平面汇交力系的两个平衡方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l力偶的概念及性质。l力线平移定理。第2章 平 面 力 系 案例导入:本章以图2-1所示的悬臂吊车横梁和图2-2所示的机床的主轴为案例导入,介绍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的概念。同时,提出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