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一共3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集体备课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一共3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二 单元 位置 方向 集体 备课 教材 分析 全部 教案 一共 课时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集体备课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通过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4、使学生通过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的教学内容及特点本单元教学内容是“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上表示位置”,主要特点是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操作性知识,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动手学习的积极性高,兴趣浓。老师根据特点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单元知识,培养
2、学生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的教学建议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位置与方向(二)”,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
3、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第1课时根据观测点描述位置教学内容编写意图: 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目标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
4、活中处处有数学。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教学措施1、 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通过教师演示,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备课一、情景导入交流例题中有关台风的消息。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
5、和动态。2导入新课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二、探究新知教学题例投影出示例题。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
6、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组织计算。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题投影出示例题。提问:在例题的图中,市、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的图中标出市、市的具体位置。尝试画图。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市、市的具体位置。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
7、成的作品。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市、市位置的方法。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市重合,量角器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cm 表示100km,市距离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cm。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cm表示100km,市距离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算一算。台风到达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市?200405(小时)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总结:()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确定观测点。()根据
8、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三、巩固练习教材第20页“做一做”。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教材第2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进行画图。投影展示,组织评议。交流画图的方法。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一、提问:怎样才能快速的确定位置呢?二、探究新知1、课件
9、展示教材情境图观察图,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2、能读懂这些信息吗?能在图中找到台风在哪吗?(板书课题)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3、确定物体的位置师:以前学过那些方位,能在图中以坐标的形式画出这些方向吗?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还需要知道什么?在图中怎么表示?总结:()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确定观测点。()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作业设计1、教材第20页做一做2、教材第21页做一做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1、确定观测点2、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3、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
10、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基础弱的学生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没有很好地理解什么方向偏什么方向,导致画完后角度量错的现象特别严重,还需要课下多辅导,多练习。第2课时根据描述确定位置教学内容编写意图:本节课内容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方法,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
11、能力。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教学措施 1、为学生创设动手、动口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通过教师演示,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备课一复习导入复习。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