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七 议论文阅读.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2042
  • 上传时间:2020-03-11
  • 格式:PPTX
  • 页数:201
  • 大小:806.2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七 议论文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课件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A组 安徽中考题组,一、(2016安徽,10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 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 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 的精神运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 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 英雄

    2、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 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 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 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

    3、之用,是阅 读心境的解放。 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 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 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 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 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

    4、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2.本文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 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 (5分) 3.第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一、 1.答案 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词语所指代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答案在所考查词语前面的句子中。具体到 本题,“这样”是一个指示代词,“这样说”指的是“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 言的失重感”。这是作者针对人们的阅

    5、读现状而产生的担忧。 2.答案 “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解析 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作者在文章的 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自己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和自己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 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两个事例。 3.答案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 述。,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关键语句作用的理解。关键句一般包括各段中心句、全文论点句、过渡句等。 第段在文章的中间位置,首先考虑画线句是否为过渡句。过渡句的一般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分析时要联 系上文

    6、具体说明是如何承上的,联系下文具体说明是如何启下的。 4.答案 (示例)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 界。 解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重”与“轻”的含义。“重”指一种沉入心 底的重量,这重量不断激励读者;“轻”指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而对如何实现“有重量”的 阅读,作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社会上的阅读现状,从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境界等方面指出了几 种途径。按照题目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答案要点分散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不太集中和 明显,难度较大。,二、(2014安徽

    7、,1013)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 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 杀,就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强辩,决不作遁词注,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 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

    8、是古印度学 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 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 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

    9、生命 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 遁(dn)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 B./ C./ D./ 2.从第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3.第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二、 1.答案 B 本文论证的结构是总分总式。开头引出论述的话题,中间引用事实材料阐释观点,最后总结概 括。 评析 本题考查梳理论证结构的能力,难度不大。 2.答

    10、案 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意思对即可) 解析 从印度学者辩论后“决不”“更没有”的表现中,可知中国学者的常态是与古印度学者截然相反的 态度。 评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难度适中。 3.答案 提到“中国学者”,是和欧洲中古学者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学者“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 理”的精神,暗示了“中国学者”身上缺失这种牺牲精神。(意思对即可),解析 从“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不值得”的提示中,可知本段提到“中国学者”是为了和“欧洲中 古时的学者”对待真理的态度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时的学者”为了真理宁可牺牲的精神。从“很觉 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的

    11、提示,可知作者在此暗示了“中国学者”缺少这种牺牲精神。 评析 本题考查分析事实论据作用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4.答案 中国新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的生 命。(答“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文末的总结中提出了作者的观点。第一句强调了要以探求真理为己任。第二、三句强调了应学习 “古印度学者”和“欧洲中古学者”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评析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难度不大。,三、(2012安徽,5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8分) 成长是一件怎样的事 乔 叶

    12、 和许多人一样,小时候,我一直以为成长是因为年幼。我学习,我锻炼,我劳动,都是因为我还小,还得成长。 而一旦长大,就不需要再付出任何努力。仿佛成长是一种储蓄,只要存够了一定的数额,就可以坐享其成,再 无旁忧。 后来才明白,不是这样。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的事情,漫长至终生。年龄阶段不同,成长的主题不同:一岁成长的是身体,十岁成长的是 知识,二十岁成长的是情感,五十岁成长的是智慧无论哪一方面的侧重,对于一个有悟性的人来说,成长 都是一种必然的状态。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就是成长的另一种说法。 成长是一件最丰饶的事情。因为成长,今天的麦苗是鲜绿的,明天就会变成金黄。因为成长,今天的玫瑰是 含苞的

    13、,明天就会娇艳绽放。但不是所有的成长都有着明朗绚丽的色调,有些成长,注定是那种深沉厚重的 乐章。你知道种庄稼有一道程序叫“蹲苗”吗?就是天旱的时候也不去浇水,没有水庄稼就不能往上长了,但是为了生存,它们就会拼命地往下扎根,吸取土层深处的水。这样,它们的根就能扎得牢牢实实的,再一浇 水,就会长得又壮又稳。“蹲”,是一种必要的积蓄过程。不扎实地“蹲”,就不可能延展出发达的根系去 获得最丰厚的滋养,就不可能在低潮之后充满爆发力地重新站起来。“蹲”,以一种外表的低姿态,隐含着 一种内在精神的拔节。“蹲”,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 成长是一件最深情的事情。每当我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我就对自己说:不要紧,吸取

    14、教训,如果明天遇到了 相同的情况,你一定会做得好一些,因为,你还会成长。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又憔悴了一分的容颜,我就对自己 说:别忧伤,谁的身体都会老去,幸亏你的内心还在成长,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永远有比自己年轻 的人。但我并不觉得任何比我年龄小的人都是年轻的,同时也不敢认为比我年龄大的人都比我衰老。因为 有无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年轻,没有让自己得到有效的成长,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那些 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命运对于知晓学习的人的一种额外奖赏。 一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一直知道自己在成长,这让我感觉幸福非常。 1.针对“成长”,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请用一句话

    15、概括。(3分)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说“和许多人一样”?(4分),3.第二段在内容上强调什么?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5.联系第五段内容看,画线句中“额外奖赏”指什么?(4分),三、 1.答案 成长是一件最漫长、最丰饶、最深情的事情。 解析 此议论文的观点可以从文章的第三、四、五段中提炼出来。 评析 议论文观点的寻找与提炼,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位置在题目、文章的开头或文章 的结尾处;(2)总结文章中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进行概括,得出论点,本文就属于此种。 2.答案 说明对“成长”持不正确的认识

    16、具有普遍性,含蓄表明了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议论文开头的作用。作者说“和许多人一样”的目的是引出对“成长”不正确的认 识,引发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论点的提出,同时这样说也为了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3.答案 内容上,强调小时候对“成长”的认识是错误的。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解析 第二段是一个过渡的段落,通读全文,不难发现这一句话是对上面内容的否定自己对“成长” 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对下面内容有启下作用。,4.答案 必要的积蓄过程是另一种意义的成长。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明白,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解析 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阅读第四段,“蹲苗”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作者运

    17、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成长中的积蓄过程比作了“蹲苗”,其作用就是使道理浅显易懂,让读者容易接受,增强说服力。 5.答案 让知晓学习的人永远在成长,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 解析 对画线句中“额外奖赏”的理解,重点应该在第五段。其中“而真正知道成长意义的人,往往都是 那些在生理上不再年轻的人”是重点句,其含意为不再年轻的人一直因学习而成长,从而保持良好的心 态。结合这一点来理解“额外奖赏”,重点应该是“永远在成长”“年轻的心态”。,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一、(2019湖南衡阳,1922)议论文阅读。(10分)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

    18、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 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 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 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 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 趣。 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 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

    19、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 州,他把“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 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 上。 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 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 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

    20、,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 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 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 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 “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

    21、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 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 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 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 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

    22、哭丧着 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年01月30日18版)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 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 趣。 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意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钱钟书

    23、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 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 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着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 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 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 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

    24、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 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3.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一、 1.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样的趣也是真趣”错误,文章第段有明确表述 “这样的趣,终非真趣”。 2.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论据的能力。卢氏的行为体现的是对丈夫忠贞不渝,并非“有趣”。 3.答案 举例论证。列举苏轼身处逆境时,仍能保持乐观心态,发现生活的真和趣,使“

    25、有趣的人,对生活抱 有大爱”这一论点更有说服力,论证更具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第段的第一句“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既是 中心句又是分论点,列举苏东坡的事例就是为了论证这一分论点。,4.答案 对生活抱有大爱;有强烈的好奇心;深藏大智慧;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快乐对待一切,也给别人带 来快乐。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 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文章的标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就是说“想 不苟且地生活就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段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从这几个

    26、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审题方法 结合标题“有趣的人不苟且”,回答“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即回答“怎样才能做 一个有趣的人”。,二、(2019重庆A卷,1821)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回答问题。(18分) 文本一 刚刚过去的劳动节,家长们带着孩子们出去游玩,但又有多少家长在劳动节上好了“劳动”这一课呢? 放学途中,书包在父母长辈的肩上,孩子们却两手空空;午餐时,小学一年级的众多孩子不会剥虾,导致无从下 口;更有甚者,大学生不会自己洗衣服,每周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对于劳动,家长们各有说法。 家长1:儿子从2岁多,开始自己用微波炉热牛奶。4岁多,站在小板凳上煎鸡蛋。现在6岁,可以

    27、自己煮西红柿 鸡蛋面。 家长2:儿子10岁了,还不太会系鞋带。每次看他系得那么费劲,我很着急。干脆所有的鞋子都买成带粘扣 的。男孩就是没有女孩那么细心,生活能力差点儿就差点儿吧。 家长3:作为80后,因为有超能干的妈妈,导致我的个人生活能力很差。我倒是挺想教会孩子一些生活技能, 问题是我自己也不太会做。对此我也很无奈。 家长4:我觉得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只要学习成绩好,长大了自然有出息。至于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 (摘自“校长会”微信公众号) 文本二 2017年9月到12月期间,省在八所中小学对45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 下。 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

    28、查统计表,(节选自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 文本三 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识。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劳 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成就幸福圆满人生的有效途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 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人类创造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 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品德修养需要在长期 的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踏踏实实地磨炼达成。 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生产劳动技能、初步的职业意

    29、识、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 力。劳动教育要在增长青少年的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学中做,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增长 见识、丰富学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强健体魄,形成健康身心和健全人格。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在劳动中享受乐趣、增强 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劳动教育利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形成以劳育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树立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审美观,让青少年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形成 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0、离不开劳动教育的支撑。要把劳动教育融入劳动 课程、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家务劳动各环节,整体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1日,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文本三第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文本一的第二段列出了有关劳动的种种现象,意在引起大家对劳动教育的关注。 B.“家长2”忽视孩子的劳动教育,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C.要增长青少年的劳动知识和见识,主要靠社会劳动实践,在做中学,学中做。 D.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2.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劳动能力较差的

    31、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作答。(4分) 3.请写出文本三中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4.针对文本一中“家长4”关于劳动教育的看法,请运用文本三的相关内容予以反驳。(6分),二、 1.答案 D “劳动创造”并不是形成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的唯一途径,“劳 动教育”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2.答案 相当多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答成“不重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也可);学生 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解析 从文本一和文本二来看,可以从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去找原因。家长方面:四位家长只有 “家长1”注

    32、重劳动教育,更多的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只注重学习教育,从而忽视了劳动教育, 导致学生缺乏劳动锻炼。学生方面:只有13%的学生认为开设劳动课有必要,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缺 乏主动性,对开设劳动课的态度也是无所谓的。学校方面:只有3%的学校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考核科目, 很多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大多学校认为劳动教育课程没有必要作为考核科目。 3.答案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名人的话,论证了“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观点,极具说 服力。,解析 画线句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了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话,有力地证明了“劳动教育为孩子 的幸福人生奠基”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

    33、服力和权威性。 4.答案 “家长4”认为“劳动教育对孩子没什么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劳动(劳动教育)在培养孩子的 优良品质、促进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康身心、提升审美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知识学习不能替代劳动教育。 解析 首先要提炼出“家长4”的错误观点:一是学习成绩好就有出息,二是劳动教育没有意义。文本三其 实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它的中心论点是劳动教育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文本三的第段从四个 方面论述了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可以用来反驳“家长4”的观点,提炼概括这四段的段首句即 可。,三、(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2528)阅读信仰之光一文,回答问题。(9分

    34、) 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我 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 作信念。 提起信仰,人们常会想到宗教信仰。它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做 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 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 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

    35、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 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 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 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 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

    36、所谓, 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 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 追求的人生境界。 因此,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古今中外像苏格拉底一样坚守自己信仰的人有很多,请你再写一个事实论据。(链接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除 外)(2分) 3.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 链接材料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保天下者,

    37、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三、 1.答案 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中心论点的能力。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见解和主张,它在形 式上是一个完整的态度明确的句子;位置上,中心论点可以是文章的标题,也可以在文章开头提出,还可以在 文章的结尾归纳得出。本文先阐述信仰的概念,然后分析论证,最后用“因此”来总结全文,归纳出中心论 点。 2.答案 (示例1)文天祥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舍生取义的坚定信念,从容赴死,在青史留下美名。 (示例2)钱学森坚守自己的信仰,抱着科学强国的坚定信念,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并为民族

    38、的富强立下了 不朽的功勋。评分说明:事例能够证明论点1分,语言表述清楚1分。,解析 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论据要为论点服务,所以论据应该围绕“坚守自己的信仰”来列 举。像这样的事例,古今中外有很多,如文天祥、钱学森、布鲁诺等。在列举时语言要简洁,只需要列举事 实,不作具体叙述。 3.答案 文章首先阐释了“什么是信仰”;其次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如何确立真,正的信仰”;最后归纳总结得出中心论点“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评分说明:思路清晰2分,概括准确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思路说简单点就是文章是怎样写的,先写什么,

    39、再写什 么,最后写什么。做这类题目时要读懂原文,理清每一段所写的内容。本文第段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而是先解释“什么是信仰”。第段将信仰与人们熟悉的宗教信仰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信仰的特点。第 段在此基础上论述“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并举苏格拉底的事例加以论证。第段先运用比喻论证,论 述“信仰能照亮一个人的人生之路”;然后讲道理,论述“如何确立信仰”。第段总结全文,归纳出本文 的中心论点。这样分析,论证思路就很明晰了。,4.答案 (示例)从材料和文章中发现,确立起真正的信仰对自己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每个人 都应该确立真正的信仰,才能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

    40、要拥有健康的 心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信仰,让自己的人生有崇高的追求。 评分说明:能联系文章和材料恰当表述即可。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考查的是阅读后获得的启示。回答这样的题目,先要弄清文章的主旨,然 后弄清链接材料的意思,从中找到共同之处,再谈启示。原文告诉我们,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让自己的 人生有崇高的追求。左传昭公四年告诉我们,只要对国家和百姓有利,自己是不在乎生死的。顾炎武 告诉我们,对国家的兴盛与衰亡的大事,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周恩来总理读书是为中华之崛起。这三则材 料的共同点是“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文章中心与链接材料结合,联系中学生的实际, 就可以获得准确

    41、的启示。,四、(2018湖南衡阳,17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8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 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 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 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 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

    42、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 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 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 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43、比 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 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 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 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 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

    44、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 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 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 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阅读文章第自然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2分) 3.文章第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

    45、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自然段画线句的体会。(2分),四、 1.答案 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的标题“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就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 读全文,文章首先指出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弊端,然后论证经典阅读的好处,由此可知,文章就是围绕“信 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方法技巧 提炼中心论点 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从而得出论证的中心。 2.答案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 文化

    46、内容。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阅读文章第自然段”“与传统出版 业相比”“局限性”。第自然段总共3句话,找到每句话的关键信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他们得到的却只有 空虚和焦虑”。提炼整合这些关键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3.答案 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 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47、。第自然段首先提出分论点“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 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然后以四大名著会给孩子 带来生活的精神原动力的例子对其加以论证。 4.答案 (示例)我们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应懂得正确取舍;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画线句总结全文,也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强调。结合文章的中心 论点“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对句子进行理解,即可得出答案。,五、(2018山东潍坊,222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9分)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

    48、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 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 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 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 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 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 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

    49、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 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 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 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爱国英雄气 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 图存的大道从容;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年安徽中考语文学复习课件专题七 议论文阅读.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04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